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晋文公画了一条线 晋文公画了一条线 把晋国历史分成前后两部分 最后导致被瓜分

导语:晋文公设立三军六卿制度,这是晋国一次重要的改革,对晋国起到了分水岭的作用。晋国公族成员首次脱离军队,排除内部斗争,但也培植了权臣,最终导致晋国分裂。晋国的灭亡其实和周朝的衰落很像,根本上都是分封制已经无法继续维持。

划了一条线,把晋史一分为二,最后导致了分裂。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晋文公是能够和齐桓公并列的春秋霸主,关于他留下来的故事传说不少,但是说晋文公改革,可能后人提及的就不多了。 其实晋文公只是设立了三军六卿的制度,这也是沿用并发展了晋国之前的军政制度,如果说是改革,可能晋文公自己都不认。但是这个制度对于晋国却起到了一个分水岭的作用,让晋国彻底改头换面了一次,说是一次改革真的毫不为过。 设立三军六卿的制度,最初可能只是晋文公组建自己军队的手段。他把自己流亡时代的功臣都安插到军队里作为首脑,另外还启用了当初得罪自己弟弟和侄子这上两代晋君的家族,比如荀林父。 也许是有意为之,晋文公在组建军队的时候,把晋国的公族都给排除在外了,这可能是晋国公族首次脱离了军队,但是这一点却也是晋文公改革的全部意义。 在晋文公以前,晋国是一个有着公族内斗传统的诸侯国,从周厉王国人暴动开始,周王室对诸侯逐渐丧失了控制,晋国从此开始就突出了两个主旋律,扩张与内斗。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周厉王时国人暴动,叛乱四起,加上蛮夷入侵,到处都是敌人。晋国就借此机会开始战争并扩张领土,按照当时的习惯,公族成员都是军队的统帅和高层,而夺下的土地当然按照西周分封的办法封给子孙兄弟,于是晋国公族不是掌握军权就是管理一方土地。 春秋初期晋文侯的叔叔就是以军权夺位,晋文侯后来把自己的叔叔干掉,夺回君主的位子。晋文侯死后,他的小儿子被封在曲沃,他凭借曲沃富庶,和在首都翼城的正牌国君内战了70年,用了几代人。结果好不容易统一晋国,不久后就发生了骊姬之乱,而骊姬之乱的主因也是因为太子申生军功和权力过大,而重耳夷吾又培养了一堆私人班底,眼看内斗再起,结果被晋献公快刀斩了乱麻。谁知道几个儿子还是斗来斗去,结果重耳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流亡了十多年的重耳当然知道公族内斗的危害。于是他把仅剩不多的晋国公族成员也排除在军队之外,既不给他们获得军功封地的机会,也不给他们培植心腹力量的可能。最后还在晋国形成了太子以外所有的国君儿子都要流亡国外的传统。为了防止公族内斗,晋文公算是煞费苦心。 晋文公这一招釜底抽薪确实解决了困扰晋国近两百年的大难题,之后的晋国公族再也没有了谋权篡位的能力,而且他重用的人里面确实有很多才能出众之辈,这也让他随后与秦楚的战争中占尽优势。但是这一招也让晋国出现了一堆权臣。而晋国的公族成员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朝政旁落,无能为力。 其实三军六卿制度的建立让晋文公快速的统合了晋国的军事力量,也排除了政治上的反对声音,为称霸做好了内部基础,同时也培植了后来长期霸占六卿位置的六大世家。让三军六卿制度成了一个灭亡晋国的祸根。 其实此后的晋国和之前使用的分封制度相同,这时候晋国还没有什么郡县制。所以这些掌管军权的重臣在获得功劳,打下土地的时候,晋国国君只能用封地和奴隶奖励他们。经过百年经营,晋国的实际权力和土地都被长期担任六卿的家族瓜分了。 三军六卿制度建立伊始,参加游戏的家族有11个。随着时间推移,家族间互相争斗。后来长期霸占六卿位置的变成范氏、中行氏、知氏、以及赵魏韩三家。 范氏和中行氏强于其他四家率先反叛,结果被以知氏为首的四家打败并瓜分。最后只剩下知、赵、魏、韩在一起死磕。赵魏韩又一起灭了最强的知氏。 晋国国土被赵魏韩瓜分。晋国国君此时反而孤立无援,只能眼睁睁看着几个有兵有权有土地的权臣打来打去,而自己只能眼睁睁看着却伸不上手。 可以说晋国从晋文公设立三军六卿这一刻就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前一段是对外扩张加公族内斗,后半段是对抗楚国加上权臣内斗。内部的争斗伴随了晋国的始终。 虽然晋国对外表现的非常强大,一直以春秋霸主的姿态存在。但是内部的问题让晋国注定无法走到最后,晋国的灭亡其实和周朝的衰落很像,根本上都是西周留下来的分封制已经无法继续维持。郡县制的转型成为了必然。吸收了晋国灭亡教训的赵魏韩三国也成了改革先锋。 这是《历史的镜子能照出什么》第66篇连载文章,欢迎关注,评论,分享!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27950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二战日本学生兵:体检让他们羞辱 二战日本学生兵:体检让他们羞辱 战场让他们送命下一篇:世界十大寺庙都是哪十个 世界十大寺庙都是哪十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