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孔子为何要杀少正卯呢?只是因为他抢了孔子的学生吗?

导语:《史记》中记载孔子和邵正茂的竞争,孔子杀邵正茂,引发了以言惩罪的先例。文章探讨了私塾教育的竞争和孔子的双重标准。

“少正茂和孔子同时。孔子大师三胜三负。孔子是大宗师,有两种看法。“这段话记载在《史记》里。既然《史记》上已经刊登了孔子杀邵正茂一案,估计这件事很真实。

据说孔子和邵正茂都是春秋时期鲁的名人,都创办过私塾,都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这些人在鲁传教要培养多少人才!

不过邵正茂和孔子是竞争对手。据说孔子的师傅,除了颜回,有一次改弦易辙,倒在少正茂的门下。可见邵正茂的学识一定非同一般,不然为什么连孔子都不知所措?在现代人眼里,孔子的学生换门也是好事。私立教育允许自由竞争。如果没有生源,关上门就够了。

然而,孔子不干了。在没有报纸和互联网的时代,思想的传播是通过开放博物馆和教学生来实现的。没有学生,就是敲掉孔子的饭碗。毕竟孔子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他要收肉干当礼物。更重要的是,没有弟子,圣人的言论就失去了传播的渠道,孔子的言论也就失去了影响力。这简直是杀了孔子,当然是嫉妒了。然后,他利用自己当鲁司寇的时间,仅在七天前就上台,利用公权力杀了邵正茂,从而开创了以言惩治罪的先例。文人相轻,甚至自古如此!

要看你遇到谁说孔子不坦荡。有一次,孔子带着他的弟子去郊游,突然看到一群孩子在那里玩耍。孔子驾着马车缓缓前行,其他孩子都逃了出来,只有一个孩子站在路上一动不动。这个孩子就是,鲁的神童。鲁兹去骂他的时候,伸开腿对孔子说:“我这里有一座城。你的车马怎么去?”所谓城市,就是他的腿和脚下的一些小石头做成的“城墙”。孔子急于赶时间,所以他不得不问项橐怎么去那里。项橐说:“是城市在躲避车马,还是车马应该绕城而行?”孔子别无选择,只能让车马从他身边经过。

孔子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在鲁设坛讲学,门下弟子3000余人,已被尊为知识界领袖。但他被栽在一个七岁的孩子面前,项橐当着众门徒的面驳倒了,这是可耻的。然而,孔子并没有生气,而是讲了一个著名的“仲尼曾向项橐学习”的故事。

邵正茂和项橐的不同境遇说明孔子对人也有双重标准。只要不威胁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就可以泰然处之,不然摔了就要处理了。这就是孔子的大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350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人为什么要重农抑商 古人保守的思想是怎么养成的下一篇:不善言辞的卫绾,为什么却能受两代皇帝的器重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