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古代人有没有“身份证”?他们是如何证明自己身份的呢?

导语: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的“身份证”——符和牙牌的历史与演变。从鱼的符号到牙齿卡,再到顶丝,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身份证明方式。除了证明身份,符还可以调动军队,任免官员。随着社会的发展,身份证从官场普及到社会,成为一种重要的身份标志。

在中国古代,“身份证”被称为“”,是一种用木头或金属制成的小物件。隋唐时期,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身份证”——鱼的符号,它像一条鱼,分成两块,上面有洞可以悬挂。

鱼符号是一个官员特有的“身份证”,普通人没有得到过这种待遇。鱼的符号刻有名字、官职、衙门等。,而且材质根据官职高低而有所不同:三等以上的王侯高官用金鱼符号,五等以上的官员用银鱼符号,六等以下的官员用铜鱼符号。法院还为官员定制了一个“鱼袋”,要求“人物不要离开袋子,袋子也不要离开人物”。

武则天当政时,鱼的符号被龟的符号取代,后来成为虎的符号,的符号,林的符号,它们的作用逐渐增强。除了证明身份,还可以调动军队,任免官员。

在明朝,携带金属符号可能太不方便了。官员们都拿起了“牙齿卡”——由象牙、动物骨头、木头等制成。,它们像水板一样纤细,包含的信息细节与今天的超大名片相似。牙牌经常挂在腰上,所以也叫“腰牌”。

从明朝开始,“身份证”从官场普及到社会,一些有钱人也开始持腰牌。

清代腰牌信息量更大,有的甚至刻上被许可人的五官,防止被冒用。而且这个时候,除了腰牌,官员们还加了一个东西来证明自己的身份——顶丝,也叫帽珠。当然这和清朝的服饰制度有关系。帽珠由宝石、珊瑚、水晶、玉石、金属等制成。,并据此区分不同的类。没有等级没有品味的普通人,只会在头上用缎子打个帽结。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一些富人花钱“买”了一个顶级的孩子,因此有了“红顶商人”的称号。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361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孟尝君广收门客,为何最后下场却并不好?下一篇:杜预作为历史上第一个“文武双全”的名将 他居然骑马射箭都不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