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阿拉尔 阿拉尔建城记:漫天黄沙到一座城市

导语:阿拉尔,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绿岛”,在古代被称为“昆钢”,位于丝绸之路上古老的龟兹于阗路上。地理上背靠阿克苏,东临库尔勒,西接喀什,南通和田,北接伊宁,扼守战略要地。阿拉尔市作者:齐岳峰风很大。塔克拉玛干沙漠升起的灰尘掩

阿拉尔,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绿岛”,在古代被称为“昆钢”,位于丝绸之路上古老的龟兹于阗路上。地理上背靠阿克苏,东临库尔勒,西接喀什,南通和田,北接伊宁,扼守战略要地。

阿拉尔市

作者:齐岳峰

风很大。

塔克拉玛干沙漠升起的灰尘掩盖了阿拉尔的真实面貌。这让从120公里外的阿克苏赶来的《望东周刊》记者仿佛置身于海市蜃楼之中。

这座年轻的城市有一个很长的名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

阿拉尔,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绿岛”,在古代被称为“昆钢”,位于丝绸之路上古老的龟兹于阗路上。地理上背靠阿克苏,东临库尔勒,西接喀什,南通和田,北接伊宁,扼守战略要地。

作为一座城市,阿拉尔建市的故事可以从上世纪末说起:当时中央决定在兵团建设一批新城。到2002年,在第一师垦区建立了自治区直属县级市阿拉尔市,通常称为农业第一师,也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建设第一师,实行“师市合一”的管理模式。

当然,如果我们谈论这个城市的起源,我们也可以追溯到更长的时间。

无论如何,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兵团城市-垦区一个中心镇-13个总团场镇-17个中心连住宅区”的城市框架体系。

塔里木河穿城而过,三河交汇塔河源头,有4座平原水库。

也是兵团南疆最大的垦区,还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重建体系、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农业体系、南疆最大的天然气资源、新疆最大的水泥建材企业、中国最大的优质棉花基地和百万亩林果基地、塔里木大学——这些都构成了一个城市的基本体系。

一个建成区面积60.5平方公里的城市,生活着20.3万人。这座年轻的城市也是自治区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城市。

现在,随着阿拉尔至塔中45井高速公路的获批,阿拉尔将获得稳定的能源供应。阿拉尔市副市长廖肇羽有一个更宏伟的构想:打通瓜达尔港-喀什-图木舒克-阿拉尔-塔中-且末-若羌-格尔木-成都-长江经济带。战略通道安全,原油可以在兵团城内提炼,成品油可以内陆运输。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农业师阿拉尔市政委、党委书记邹期望,“建市可以写在兵团发展史上”。

王镇建造城市的计划

1956年,陈作为一名支援边疆的青年,自学了"敲锣打鼓,佩戴红花"建设边疆。到达阿拉尔后,接兵的干部说,看不见的戈壁沙漠,“就是你的家”。

77岁的原农一师党工委书记陈向本报记者回忆,当时阿拉尔没有房子。

1958年,在时任农垦部长王镇的支持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动5个师2万多人到阿拉尔建农场。

王镇的想法是长远而宏伟的。81岁的农业第一事业部基础设施公司前经理杨文学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也发展人口。”

今年,王镇还指示将塔里木大学的建设与原抗日军政大学进行比较。当时,在阿拉尔的规划中,大学和火力发电厂唾手可得。

廖肇羽说,无论如何,那一代领导人已经为阿拉尔建立了基本的城市结构。

两年后,王镇视察阿拉尔,正式提出将阿拉尔建成城市。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王恩茂说,阿拉尔应该建到石河子而不是石河子!

兵团各师的垦区一般与自治区的地州相对应。农一师垦区位于阿克苏地区,横跨五县一市。阿拉尔原本只是其中一个农场。

原农一师首席农艺师廖从农记得,每个周末,“上海娃娃”都撑着小雨伞去购物,“我们都是从阿克苏跑到阿拉尔”。

如果没有文化大革命,火力发电厂和其他设施早就可以开始建设了。83岁的原农一师防疫站站长张守志说,还有一个原因:在一切如火如荼的时候,阿克苏地委告诉自治区政府,当时安全形势不好,农一师需要坐镇阿克苏。

事实上,一旦农业第一师搬走,阿克苏就会被大大削弱。廖从农说,1985年以前,阿克苏市五分之三的人口来自第一农科。1990年以前,这个边陲小镇的电煤供应依赖于第一农科。

很长一段时间,阿克苏地区的地方政府都是第一农科的人。没有第一农业局的税收,很多县都是财政赤字。从1975年到1981年,兵团被短暂取消。兵团恢复时,只有第一农师的公共建筑有厕所。

邹岳斌强调,兵团是一个政治系统和设计。

关于兵团与城市的关系,在“七五”事变后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有人指出,领导讲“一个城镇是现代文明的聚集地,是维稳守边的堡垒”——这句话在新疆内外有关兵团新城的报道中被频繁引用。

兵团指出,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要从过去的守边向解决政权建设问题过渡。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政权建设的合法性没有理顺,就是兵团发展的制度性障碍。最高管理层也进行了深入思考。”邹对说。

从一个座位到十个座位

在开始新一轮城镇化之前,北疆石河子市几乎是兵团唯一的“合格城市”。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属的县级行政单位。这里曾经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驻地,也是八农师实行师市合一管理体制的新城。

石河子是兵团第一次创业背景下新建城市的典型代表。1950年,新疆军区第22兵团进驻石河子建设石河子新城,后来又相继建成99个国营农场和8个牧场。

1961年,经自治区批准,石河子成为以第八农师为主体的兵团辖市。1975年,兵团撤销,石河子成立。1981年兵团恢复后,石河子市再次成为兵团直属城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兵团恢复后,以农业为主,团场发展二三产业的税费全部转移到地方。他们没有经济收入,只能用团场的利润投资城市建设和服务,加重了负担,导致城市发展动力不足,城市基础设施滞后。

但由于行政职能完善,石河子市“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成为兵团发展的亮点。”他说。

1997年,中央发布钟发17号文件,给予兵团特殊政策支持,兵团进入加速发展的新时期。兵团在中央和自治区的支持下,开始按照石河子模式推进阿拉尔、图木舒克、五家渠、北屯的创建。

2004年,阿拉尔、图木舒克、五家渠市正式挂牌。三年后,《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要求兵团充分发挥融入新疆社会的特殊优势,保持高度集中统一的团组织,继续支持兵团加快发展。拟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垦区,按照石河子模式建设多个自治区直属县级市和集中农场。

在这方面,兵团开始了在垦区中心镇设市的准备工作。

根据第一届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部署,兵团先后成立了北屯市、铁门关市、双河市。如今,兵团管理着七个城市。

根据规划,兵团将在现有7个城市的基础上,按照“教师建城、团建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成熟建设”的城镇化发展思路,设置一批新城,到2015年形成以10个城市、10个垦区中心镇为骨干的城镇体系。

在阿克苏打车,如果去“一师一师”,司机可能不知道,但如果去“总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

阿克苏市中心还有一个叫“总部”的公交站牌。虽然站牌后面进出院子的人不多,但这座寂静的建筑还是能吸引外人的目光。

这个被称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司令部的地方,即将完成在阿克苏地区的使命——过去庞大的机构,大部分都搬到了120公里外的阿拉尔。

为什么会有阿拉尔

在阿拉尔,廖肇羽指示本刊记者把挂在他办公室的巨幅地图:以阿拉尔为中心,北至阿克苏、伊宁、库车、库尔勒,东至沙雅,南至和田,西至喀什,均在500公里以内。

但是兵团的地开在哪里,水引在哪里,难免会与地方政府发生利益冲突。

因此,原农一师史志办主任常伟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农一师正在向阿拉尔推进,主要是考虑与当地的关系。

国务院要求兵团按照石河子模式建设城市。“即使当地土地闲置,被兵团越过,乡长也不高兴。”常慧说。

但他认为阿拉尔只是第一农师开发塔里木的大本营:南部有沙漠,东部要过塔里木河两次,西部要修路。有人说不适合建大城市——塔里木河在没有固定河床的情况下一直向北漂流。

不过,“如果总部不搬到阿拉尔,投资者会担心没有保障。”359旅精神研究所所长任告诉记者。

但是第一农科的孩子大部分还住在阿克苏,很多人觉得不能住在阿拉尔的城里。

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提到了一个重要因素——兵团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没有工商税务部门,企业税收无法退还。

在南疆履行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有必要赋予兵团行政权、执法权,尤其是税权。任的前三个团每年要向当地的纳税人缴纳1000万元。

要有税收权力,你需要城市。

2012年,第一农科被要求将工作重心转移到阿拉尔,加快阿拉尔的建设。

邹岳斌说,事实上,随着垦殖规模的扩大,“水土资源、生态和军事用地之间的关系存在一些问题。”

至于建城市,“没那么复杂,是石河子模式,先做比较容易,没有公式。”他说,调整社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促进文化交流、优化人口结构最终为城市建设做出了贡献。

“应该说,兵团城市的建设确实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进程。在实践过程中也有很多思考。我们觉得这个城市远比想象的重要。”例如,邹说,像人口聚集一样,“人口和布局优化问题得到解决,这也是中央意图的有效实践形式。”

最后,“原来的人,发展空一直在延续;新添加的人找到了自己的空房间。士兵和土地之间,随着蛋糕越做越大,利益共享。”他总结道。

如何在“第一次会议”上建立政府

1997年,第一农科开始申请成立阿拉尔市。2002年9月17日批准后,成立了阿拉尔市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事业部主要领导组成。

阿克苏地方政府没有参与这一过程,而是以划界的形式确认了阿拉尔市的范围。任说:“阿克苏区委主要领导思想开明,深谋远虑。”

五年来,各级部门反复讨论批准,兵团建城要考虑当地少数民族的意见。

有人不同意把地盘分给兵团,“怕成为兵团人后没有自治政策”,“怕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被兵团占用”。

2002年,阿拉尔开始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绿化,划分主要办公空间和功能区;2002年至2004年,水回路解决到位;2004年,市政府大楼竣工。2004年1月19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农业师阿拉尔市成立。

从2013年11月开始,听说第一农科要搬到阿拉尔,反对的声音也多了起来。常伟说,很多人觉得老指挥部办事方便,团部也有人愿意来阿克苏。"甚至阿拉尔人也在阿克苏买房."。

新成立的城市没有NPC、CPPCC机构,人员从各单位抽调兼任。“所有团都是团级单位,塔里木大学和研究院是团级单位,阿拉尔市也是团级单位。你们团部为什么要领导我们团部?”常慧说。所以只有师领导才能兼任市领导、教师、市长,师政委兼任党委书记。

国内生产总值在年底公布。如果按照第一农科的整体GDP来报,数字太大;如果减去几个团的数据,就又小了。常慧说“很纠结”。

任记得,从2002年到2010年,仍然是“一群教师、一群党委、一群市政府”。比如市建设局主管阿拉尔市的城市建设,但却要接受师建设局的管理。师建设局认为你应该服从我的管理,但市建设局认为你比我更了解情况。

从2011年开始,两者完全合并为一。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同时建立地方政权,把农民和工人变成公民,把工人代表变成NPC代表和CPPCC成员。

回忆《望东周刊》时,阿拉尔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原主任徐峰记得,他曾经工作过的市人大,一开始也是比较曲折的,最后“自治区人大指导我们”。

一切都要靠摸索。2004年,徐峰被调任全国人大代表。当时人大没有工作人员,副主任都是团里调过来的。“四位副局长各自做了简报,进行了检查和调查,并各自写了文件。”

曾经在团委工作的领导习惯了行政命令,到了人大之后,强调“建设国家法治”,于是开始学习研究。

在阿拉尔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上,工作人员仍然不够,所以从各个机关抽调人员担任秘书。在这个过程中,让大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今天,徐峰觉得代表团还是很尊重NPC代表的。

越来越多的人和建筑

仅仅为了增加人口而建设城市是没有意义的。

中央组织部第六批援建干部、第一农科阿拉尔市建设局书记王东记得,十年前的九团农场,有“几栋办公楼、一些公司员工、几个红枣加工厂”。

也很难聚集人,尤其是基层工人、企业和政府管理人员。目前阿拉尔政府机关部分人员由第一农科分配,另一部分依靠招录公务员。

在这座城市里,“军垦大道”展露了它的热血,市政府广场前的雕塑高达35.9米,与第一农师359旅的前身有关。

透过阿拉尔的灰尘,一个正在建设中的购物中心正显露出它的轮廓。当地人过去只喝经过简单处理的灌溉水,但现在他们建立了自来水厂,人畜用水和工业用水都被分流了。电力供应不再薄弱,服务业也在逐步提高标准。目前,王东觉得文化设施和购物中心还需要建设,因为“兵团人收入还可以”。

第一农科重心转移到阿拉尔,建设局、组织部等一批重点部门下移。每个农场都有小城镇规划,土地性质符合国家要求。一般农用地可考虑配备农产品加工业。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稳定的环境。这座城市已经尝试了许多方法来安抚外国投资者,比如与投资者建立合资企业。

现在外国投资每年都在增加。在城市建立之前,兵团作为企业,无法自行出具投资文件,很多企业宁愿在阿克苏投资。

到2012年,中央政府还批准了阿拉尔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在一地两业发展的推动下,城市核心区人口增加了1万多人。当地一些乡镇愿意加入阿拉尔。

托海乡的少数民族集体申请加入兵团,因为可以免费使用土地和水,经常有各种慰问。他们还可以享受化肥、农药和种子的免费支持。

2011年以来,浙江台州援建阿拉尔,原有军营式小城镇规模迅速扩大。十二团副团长张华平告诉本报记者,2011年以前,每个镇不到5000人,现在他们的小城镇有2万人。

80年代初,十二团建了一座砖混结构的三层楼房。几十英里外的许多工人来看这座建筑,因为他们从未见过它。

1986年,十二团劳动交通厅厅长徐国刚刚开始工作。他记得一个老部队在三层楼上上下下耕耘了几十遍,说想好好看看这栋楼。

2010年,十二团二十四连三分之一的员工在阿拉尔买了房子。

张华平说,员工可以“有一块地,镇上就有一个产业”。“撤公司并镇”后,曾经住在营房式砖木结构平房里的员工,住在统一供暖的楼房里。

搬进大楼的工人也面临社区管理的问题。张华平说,以前没有社区管理,“群体领域的工人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工人不愿意付钱”。

现在,“社会行政科”负责社区管理,“社会管理处”负责城市卫生等工作,“一队两身份”。未来,社区管理将逐步向市场化过渡。“城市管理经验还需要探索和学习。”

徐国泽发现,过去人们以为去阿克苏就是去城里,现在这种想法正在慢慢改变。城镇把干部和工人变成公民,把公司变成社区。“师城融合、场镇融合、社区融合”,社区主任是连长,住在共青团社区,接受共青团社区管理。

新城应该有什么

邹说,阿拉尔在建市前没有完整的功能。“其他城市是最先聚集的要素。如果逆转,首先要有条件。”

十二团过去主要依靠棉花产业,现在交通日益便利,带来了客商。很多企业来到新建的工业园区,林果产业得到发展。大量移民涌入城市从事农产品加工。

张华平说,一个工业园区的工厂每年可以有7000万元的产值。

十二团原来只有一个小店,现在有三个大超市。张华平说:“全团有467家小店、小饭馆,还有30多个只卖农资的商户。”以前逢年过节,大家都要排队从全团唯一的农业银行取钱,现在银行多了。

就连垃圾,也从原来只有一个垃圾桶,跃升为“全组垃圾综合处理”。

军队的后代开了自己的商店,“因为有城市!”十二团工作人员、原教师方娅萍告诉本报记者,一名学生从内地回来后开办了一家养猪场。在菜市场遇到的时候,同学们问老师:你为什么不买我的肉?再过几年,我会让外面的所有人都回来为我工作!

如今,该团结合维稳工作,每月为返乡大学生提供1500元生活费,组织成民兵,并从中安排专业对口工作。

学生也很方便。原来的三所学校都很远。现在,团里花了3亿多元整合了三所学校,还专门配备了一辆校车接送学生。

在十团苗木基地,工作人员马艳丽说,2012年,她一个人去新疆追她在轮台服役的男朋友。“我毕业的时候,这边的领导刚去学校招人。我问领导,离轮台远吗?领导说不远。”在新疆的背景下,500公里真的不远。

到了之后,她觉得“新疆太大了”,因为500公里足够她从老家河南到上大学的陕西的距离。

兵团在南疆和北疆建设的新城中,阿拉尔走得最快。“2015年上半年,可以实现辖区、辖内、市全覆盖。”邹对说。

这几点意味着“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全覆盖”。

“兵团城市有一个弱点:市场和社会因素缺乏活力。我们的计划经济传统太深刻,权力分配是市场所不能接受的。建设计划经济的城市,肯定是不可能的。”他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方式也有变化;政企分开,政私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

关键因素是“五要素”——土地、物资、社保、财税。“这些方面要按照城市分配的方式进行。不能走我们原来的路。”

“每个阶段都有矛盾,所以我们必须解决它们。要将国有农场工人转变为公民,必须有一个需要在城市长期居住的过程。”承担党委书记职责的政委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郭女王 历史上郭女王是怎么死的下一篇:山雨欲来风满楼全诗 《咸阳城东楼》注释翻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