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土家族文化 土家族文化特色及风俗禁忌介绍

导语:土家族介绍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甸语系,靠近彝语支,没有母语,普遍使用汉语。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边的武陵山区。湖南省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县,张家

土家族介绍

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藏缅甸语系,靠近彝语支,没有母语,普遍使用汉语。

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边的武陵山区。湖南省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龙山、保靖、古丈县,张家界市慈利、桑植县,常德市石门县。

湖北省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宜昌市的长阳、五峰等县;重庆主要分布在重庆东南部的黔江、酉阳、石柱、秀山、彭水等地。贵州省主要分布在贵州东北部的沿河、印江、思南、江口、德江等县。

土家族文化

一.信仰

在过去,土家族信仰许多神,如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土王崇拜等。,而且巫术特别厉害。道教、佛教、基督教的传入也对土家族的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每次土家族去打猎,都要祭祀猎人。龙山、来凤、永顺等地称狩猎神为“眉山娘娘”、“小芸娘娘”或“梅长”,而长阳、五峰、鹤峰则祭拜张五郎。

大厅里有狩猎之神。在山里打猎,猎人首先要拜狩猎之神,祈求保护和安全,获得更多的猎物,许下愿望:“大吉大利,大恩大德,小财小谢”。土家族地区有很多土地庙,有负责坡上粮食的“山神地”,有管理家禽家畜的“家第一地”,还有帮助狩猎、保护安全的“眉山地”。

白虎在土家族人心目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土家族自称“后白虎”,以白虎为祖神,处处不忘祭拜。一年四季,家家户户的神龛里都供奉着一只木雕白虎。结婚时,虎毯要铺在男方正厅的大方桌上,象征着对虎祖的祭祀。在祭祀的“跳丧鼓”中,有许多模仿老虎洗脸、甩尾巴、行走和捕食的动作。

土家族在每个节日都要向祖先作出巨大的牺牲,在农历正月初一和十五也会作出小小的牺牲。祖先应该在清明节下葬。七月中旬大约是半个月,也被称为亡灵节。祭祖扫墓或在家祭祖是必须的。民间有句话叫“年龄小半岁”。

在土家族地区,尊重土王较为普遍。解放前,湘西土家族以彭公为师,乡大官、田好门为王神。在节假日,你必须做出牺牲。尤其是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祭拜“摇手”调整新年或庆祝“社日”的仪式非常隆重。

永顺、龙山也有“八大天坛”。据说八庙是对彭公的赞美,死后被提拔为地方官和地方神将。鄂西有秦、田、项三大土王,而冉、马、田、杨被认为是重庆、贵州的土王。

由于汉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土家族地区修建祠堂,捐献者也逐渐增多。只有偏远的村舍保存着土王庙祭祀仪式的遗迹。土家族重视巫术,相信鬼,巫术活动极为盛行。土家语称巫师为“马体”,汉语称其为“屠老师”。土家族村落的祭祀、许愿、祈愿、结婚、丧葬、生育、纠纷解决、疑难占卜、仪式挥手等活动都邀请马体主持。

道教和佛教较早传入土家族地区。东汉时期的五斗米宗教盛行于“巴县、南县、满县”一带。道教与土家族以尊祖为中心的原始宗教信仰相互渗透。

基督教进入的时间要晚得多,影响小,规模小,因被用作侵略工具而遭到土家族人的强烈反对。

第二,饮食

土家族人的日常主食是玉米和大米,辅以红薯和土豆。酸辣菜是最主要的特色,尤其是磨黄豆、分浆去渣、煮澄清、加菜叶煮、打渣。其他特色食物包括粑粑、培根、油茶、什锦蔬菜和饺子。

土家族人喜欢喝酒,其中以糯米和高粱酿制的甜酒和咂酒比较常见。为了吸酒,通常将雪曲和杂粮放在坛中密封,时间从半年到两三年不等,时间长了就会变成酒。

客人到达时,取堂案中央,用细竹接头作杆,插坛底,置案于堂内,放鸡鸭鱼肉等。两边,并套一双筷子代替坐着。主妇打开祭坛,主人依次邀请客人把酒吸上来,然后举起筷子吃饭,两人互不以为然,边抽烟边吃饭,边唱歌跳舞。

第三,服装

在服饰方面,土家族人朴素轻松。

传统的服装材料多为自织的蓝土布或麻布,史书中称之为"溪布"、"洞布"。

女式夹克有一个低领和右下摆,衣领上镶嵌有三个鞋带,门襟和袖口上有三个小花边栏杆;穿“八裙”,衣角笔直,再换成裤子上有三个彩色鞋带的大裤装;女孩的素色连衣裙是一件黑色的单衣。春天和秋天,她穿白色的衣服,她的外套是黑色的。颜色像乌鸦喜鹊,叫“乌鸦喜鹊衣”。发髻,戴帽子或用布包头,戴耳、球、手、脚等银饰。

男式夹克是“琵琶夹克”,后来逐渐穿双排扣夹克和无领全排扣夹克;包好腰布带;裤子比较胖,有大的和短的裤子,都是蓝色和蓝色的,用的打底裤比较多;头部用绿丝手帕或五六尺长的白布包裹,呈“人”字形;穿斜耳草鞋、满耳草鞋、布鞋或钉鞋。

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地方的土家族人穿得几乎和汉族人一样。只有在盛大的集会和节日里,或者在偏远的山村里,我们才能看到土家族的传统服饰。

四.体系结构

土家族传统民居有四种类型:茅草房、土砖房、木架板房、吊脚楼,此外还有石板房和窑洞。

住宅结构分为主屋、厢房和屋檐:主屋多为三间,中间一间为厅堂,前面有一个“燕子口”;主屋两端前与主屋垂直的两个房间为厢房;正房后面是屋檐,也叫拖尾檐。家庭富裕的家庭被建成四居室的房子,前面叫门楼,中间叫天井。

土家族人生活在一起,他们的住所形成了自己的社区。土家族民居一般是一正二负,也有一正一负,其中厢房是吊脚楼。吊脚楼的地基比主楼低。基础上竖立十几根木柱,木柱上覆盖木板,一般为两到三层。

吊脚楼前有阳台,两侧有走廊。阳台和走廊用柱子空悬挂,悬挂的柱子两端用锥形雕刻装饰,称为挂成瓜。阳台和走廊的栏杆大多由木条构成,富裕家庭在栏杆上雕龙画凤,在门窗上精心雕琢。

阳台的屋檐是飞檐和翅膀,飞檐上钉着长木板。因为前面有阳台,两边有走廊,鄂西土家族吊脚楼变成了一个转角,所以被命名为转角吊脚楼。吊脚楼是土家族建筑雕刻艺术的杰出代表,集建筑、绘画、雕刻艺术于一体。

动词 规矩

土家族非常注重礼仪。过去,女人怀孕时,会请原生老师做“保胎”和驱魔的仪式。分娩时,我们通常会请一位助产士,并拜巴山婆婆为生育女神。宝宝出生后,父亲带着一只“喜讯鸡”去了婆婆家。男孩用公鸡,女孩用母鸡。

三天后,婆婆的家人和亲朋好友都来给我送礼物祝贺,那就是“斗三朝”。月圆之日,婆婆会送衣服,“把脚”放在宝宝身上,正式穿上衣服和裤子,这叫“月圆酒”或“许愿米酒”。目前其实很多地方的土家族都把“打三朝”和“满月酒”结合起来,统称为“打三朝”。

不及物动词语言

土家语属于汉藏语系,接近彝语分支,可分为南方方言和北方方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西县潭溪乡的土家族人除了说南方方言外,其余土家族人都说北方方言。

土家族没有母语,长期使用汉语。

绝大多数土家族人说汉语,也有说苗族的。只有酉水盆地永顺、龙山、来凤等县的部分土家族人会说土家话。

土家族习俗

第一,节日

土家族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可以说从2000年初到2000年底每个月都有节日。

农历十二月的元旦和元宵节,二月的社日和花节,三月的寒食节和清明节,四月初八的牛王节,五月的端午节,六月初六的王祥节,七巧节,女儿会,七月的半月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九月九的重阳节,十月一的寒衣节等。都是重大节日。

在众多节日中,“过年”是最具特色的,现在也只有部分地区保留了这一习俗。过了年,又叫蓑衣年,即农历29月庆祝农历新年,农历28月庆祝农历新年,因比汉族早一天而得名。那时家家户户都会杀猪、做绿豆粉、煮米酒或咂酒。

第二,婚姻和爱情

土家族历史上的婚姻相对自由。自由恋爱后,男女双方都可以得到父母双方的同意和涂老师的证词。

在恩施石窑和山顶,有一个“女儿会”的习俗,即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青年男女通过“女儿会”载歌载舞,相亲相爱,成为终身伴侣。

土家在改造土地、回归溪流后,被迫按照父母的命令和媒妁之言进行包办婚姻。土家族实行一夫一妻制,解放前有舅妈和舅父结婚的习俗。姑姑的婚姻,即姑姑家的女儿会嫁给姑姑家的儿子,也叫“还骨”;哥哥死了就接嫂子,哥哥死了就接嫂子,这叫“坐在床上”。但是这些习俗在现代已经不复存在了。

解放后,人民政府颁布了新的婚姻法,从此,土家族人真正享受到了婚姻自主的幸福。土家族的结婚仪式一般包括“打样”、“求婚”、“征婚红庚”、“订婚”、“看期”、“迎亲”等程序,与古代汉族的“六礼”相似。特色的结婚仪式是陪伴十个姐妹,十个兄弟,哭嫁。

结婚前一天,男女双方都会举行盛大的成人礼。清朝《长阳县志》卷三记载:“古冠婚是两件事,昌邑是一件。婚礼前一两天,娘家人把头发扎在一起,说“上头”。给女生设座位,请九个年轻女孩,和十个女孩,说‘陪十个姐妹’;男子命词,亲友聚财为金匾,鼓乐为导,登堂召贺,曰‘贺’,不言。当天有两个座位。第一,孩子九个,新郎十个,说‘陪十个兄弟’,说‘坐十个朋友’。”

“陪读十姐妹”“陪读十兄弟”活动在整个土家族地区依然存在。土家族新娘结婚时会哭。有的婚前半个多月就开始哭,有的哭一个多月,至少三五天。哭嫁歌有《哭嫁父母》《哭嫁哥哥嫂子》《哭嫁姐姐》《哭嫁红娘》《哭嫁花儿》《哭嫁父亲离开母亲》《哭嫁父亲》《哭嫁轿子》等。

三.葬礼

土家族过去火葬的方式很多。出殡时请当地老师念经,道士开路。在给被吊死的人献祭时,原生老师会向上帝献祭,牛的头会完全归原生老师所有。穷人经常借牛作为祭品。后来由于汉族的影响,都改为土葬,程序分为葬、葬、葬、葬、葬等部分。

在清江流域以北的土家族地区,有一种独特的古代葬俗歌舞“跳萨尔豪”。在村舍里,无论谁家的老人去世,都会请师傅在家打丧鼓。那天晚上,唢呐奏得很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当丧钟响起时,邻近村庄的人们前来哀悼。

“舞丧鼓”是在灵柩前的舞蹈,鼓手敲鼓,歌手叫歌,跳者接歌。一般就算是两人以上的舞者在棺材前跳舞,跳至高潮时,少则100人,多则上千人前来跳舞或观看。舞者们轮流跳舞直到黎明。

“舞丧鼓”的形式分为“候尸”、“摇丧”、“服丧”、“练丧”、“退丧”等几个小节。基本动作有“抱虎头”“犀牛望月”“凤凰展翅”“燕儿含泥”“老虎下山”“舞丧鼓”可分为文舞和武舞。“哀”最具特色的是“哀”,而“以武哀”则是一种与民间武术相结合的舞蹈方法。

“跳丧鼓”歌词内容丰富,有的赞美土家族先民开拓疆域,追忆民族历史;有的反映先民的图腾崇拜、渔猎活动、农业生产和爱情生活;还有唱死者的生活故事等等。

土家族禁忌

土家族的禁忌有很多,几乎涵盖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农耕、年节、婚丧嫁娶、生儿育女、饮食起居、祭祀仪式等等。例如:

农时,“避正月,避二月尾”。除夕夜,女人避免揉头发、梳头、洗衣服,怕明年下雨,洗去地里的土;从腊月二十九到正月初一,女性避免缝纫,以免钉住牛蹄、米粒和玉米螟;避免把大米浸泡在汤里,以免雨水破坏庄稼。

立春之日,忌采井水;立秋的一天,避免采摘蔬菜。春耕开始,一定要看天,避免当天种羊,种完之后,龙年当天不动地;等等。

日常言行方面,女生和孕妇不能坐在一个房间的门槛上,成年男女避免坐在长椅上;不要用脚火坑和三脚架,以免亵渎;你不能用脚踩在炉子上,在炉子门口擦干脚。被认为是对灶神的不尊重;避免挑空桶,倒提篮子,扛锄头进屋;不要把簸箕倒挂在主房里。

节日、喜事、外出经商期间,禁止说不祥的话,多说吉祥话。过年期间,忌猫进屋,俗称“猪来穷,狗来富,猫来穿孝”;祭祀葬礼时,也避免闻猫,严禁靠近猫。

看完上面的介绍,你对土家族的习俗和禁忌有更多的了解吗?更多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请关注历史文化栏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壮族简介 壮族的历史演变简介下一篇:德昂族 德昂族源于哪里 德昂族历史简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