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科举是几月份 古代科举最早是哪年

导语: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最早可追溯至隋朝。考试时间通常在秋季,以避免夏季高温对考生身体的影响。

目录导航:

  1. 科举是几月份
  2.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3. 明朝之前的科举内容
  4. 科举制时间
  5. 科举制是古代命名的还是现代
  6. 古代的科举考试一般在什么季节举行
  7.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标志是什么
  8. 古代科举考试是在什么时候考
  9. 古代赶考时间
科举是几月份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伯虎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

殿试由皇帝新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宋代科举: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化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

清代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八月举行乡试。会试是紧接着乡试,在第二年的二月份举行。殿试在会试以后的第二个月,大概在4月份前后。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顺序是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读书人先在县、府参加考试,县试通过的取得童生资格,府试通过成为“生员”,院试在府城举行,通过后可以取得国子监等读书的资格,秀才可以参加考试,也可以不参加。

乡试是在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也称秋闱。

会试也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也称春闱。

殿试是最高级别的考试,由皇帝在殿庭上亲自对由会试录取的贡生进行策问,以定甲第。

一般的顺序来说是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古代小孩会先到学堂求学,考取童生。童生之后就可以考取秀才,有的人考几十年还是童生。秀才之后参加乡试,考中了就是举人,举人就可以做官了。举人之后会参加会试,殿试,考取的就是进士了,头名就是状元。

1,县试,取得童生资格,即社会承认你为读书人。

2,府试,取得秀才资格,这是成为读书人的标志,取得秀才后可以不纳粮,见官不拜。

3,院试,取得国子监等读书资格,秀才可以参考,也可不考。

4,乡试,一省考试,考中极为举人,可以称为老爷,具有做官资格。

5,会试,进士初选,考中极为贡士。

6,殿试,皇帝监考,合格者为进士(一甲),另外二甲为同进士,三甲为赐同进士,真正的进士为一甲。头名状元,次名榜眼,三名探花。

古代科举考试顺序依次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在童试中,有县试、府试、院试,参加考试的都叫童生,如果通过,则称为秀才,而秀才中发挥较好的称为贡生;考成功后参加乡试,在京城和各省都有考点,每三年考一次,俗称秋闱,考上的称为举人,而其中第一名称为谢元;接下来考中的参加会试,会是有礼部主持,到京城考试,由于时间是在春天举行,所以又称春闱,如果顺利通过成为贡士,而第一名成为会元;最后进入的是殿试,共识们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后由皇帝选拔出前三名,也就是们所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

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官员的制度之一,它由隋文帝创建,完善于唐朝。作为我国古代版的''高考''制度,科举制度也颇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从隋朝开始一直到清朝,科举制度大约走过了一千三百年的历程,而历次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士子,也成为了历朝历代举足轻重的官吏,今天就来了解一下古代士子的科举历程。

县试是古代最低一层的考试,它是士子们入职做官的门槛,一般来说,县试皆由考生所在县的县官主持,其每年一考,且考试的时间也都在每年的阴历二月。通过县试考试的士子才有资格进入府试的考试,而考中县试的人,则被统称为童生。

县试考中的童生有资格进入第二级府试考试。府试是由考生所在地的知府主持,它也算是市级一层的考试。府试考试每年在阴历四月份举行,和县试一样,府试也是每年一次。考中府试的人,则被统称为秀才或生员。只有通过府试考试的生员,才有资格进入省级一级的乡试考试。府试考试也算是基层考试,不过,通过府试考试的秀才,也算在社会上拥有了一定的名气。

第三级考试就是乡试了。府试、县试、乡试三级考试中,尤以乡试最为重要。乡试考中的士子被称为举人,其也算是朝廷的贡员了。不过,和贡士不同,虽然贡员也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其毕竟还不能做官,中举者,还需要连中会试和殿试,才有资格成为国家之大臣。乡试每年在阴历八月举行,因为考试已在深秋,所以这次考试也被称为是秋闱,每年,朝廷都会派一批主考官负责地方的乡试考试,而考中举人的士子,也算成为了朝廷的贡员,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乡试的第一名,被称之为解元,这也算是所谓连肿三员之中的第一元。

乡试之上为会试,会试是由国家主持的一次考试。会试由朝廷的礼部官员所主持,其每三年在京城举行一次。会试的时间和县试如出一辙,也是在阴历二月举行,不同的是,会试是每三年一次,而县试则为一年一次。会试中第者被统称为贡士,而第一名则又被称为是会元,故而,会元也成为了所谓连中三元的第二元。

会试之上,为殿试,殿试是科举制度下的最后一级考试,也是直接入仕的门槛。和会试相同,殿试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而该次考试,主要由皇帝指定的考官来主持。笔试通过者,由皇帝钦定面试,并策定殿试名额。殿试的第一名,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状元,而第二、三名,则为榜眼和探花。考中殿试的士子,具有进士的身份,这也算是可以直接做官了。

只有通过了殿试,士子们才算是真正走上了仕宦大道。不过,进士及第者毕竟还不能直接做官,一般来说,殿试的状元、榜眼和探花都会先到翰林院而供职,直到掌握了具体的做官程序,才会被皇帝指明任用。

进入翰林院,一直也是士子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十年寒窗,士子们就为了这一次光耀门庭。状元、榜眼、探花除外,考中进士的另外贡士也会被朝廷委以重任,这些人会再有一次朝考,而优秀的士子,会被指定为庶吉士,并入庶常馆学习。期满后,这些进士便被分到各地,他们有的担任知县,有的则担任监察等地方官。到了这里,这些士子们才真正算是进入了官场。

古代科举考试分为童生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其中童生试包括县试和府试两个部分。获得童生功名后,才算是真正的读书人,过了院试,才算是真正进入了科举考试。

乡试的录取名额是国家规定的,每年不超过两千名,几乎是几百取一,是科举中最难过的。

古代幼童先到学堂启蒙,几年后先考童声生,考过童生后方可考取秀才,有的人考了一辈子还只是个童生,古代读书花费巨大,不是一般的家庭能负担的起的,当上秀才后可以见官不跪,还可以领到一定的补贴,再然后是举人,考中举人后就可以进京高考,只要取得名次就可以见到皇帝,封官了,有人为此付出了一辈子,仍是久考不中,但始终不放弃,总希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读书人的悲哀

科举萌发于南北朝时期,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

创建于隋朝,自隋唐科举制度确立以来,平民通过读书考试获取入仕机会,基本就是靠科举。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据记载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考试顺序为:童生试(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殿试(皇帝主试的考试)。

县试 府试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县试 府试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县试 府试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县试 府试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县试 府试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县试 府试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县试 府试 院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明朝之前的科举内容

明朝前的科举制度

1.考试内容

在历史长河中的变化中,古代朝廷一直都对科举制的考试内容进行更改。两汉时期的分科察举制度,更多的是以推荐为主,考试分为考经学和考章奏,一直到唐朝之前都没有什么变化。

到了以考试为主的科举制时期,旧的考试内容丰富了起来,唐朝考试内容以诗歌为主,这样就让唐朝诗歌空前繁荣。宋元两个朝代,经学取代了诗歌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总的来说古代考试内容不外乎经学和文学。

2.历朝发展

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最早始于隋朝,当时许多士人要求当官,而科举制度给了他们很好的契机,但在隋朝科举制并没有多大的发展,更多的是与两汉时期的分科察举法相同。

而到了唐朝,科举制度开始完善并且快速发展。当时,哪怕是普通读书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唐太宗时期重视人才,即位后加大了学校的规模,为科举考试创造了生源。在武则天当政时期,还开设了武举制度。唐朝的科举制度为历朝所沿用,可谓影响深远。

宋朝的科举制度在唐朝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宋朝“重文轻武”,所以对于科举考试也非常重视。宋朝增加了科举考试的名额,并且在考试内容也做了改变;元朝统治期间,统治者实行的科举制度带着明显的民族歧视。在考试内容汉人的题目更难,御试的时候回答问题也需上千字。

科举制时间

在中国,科举制的起始时间从隋朝开始实行至清光绪卅一年即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科举制从公元605年(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1905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

科举制的时间

在605年,隋炀帝时为考核参选进士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的事件。

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门阀世袭,开始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科举制由隋代创立,完备兴盛于唐朝,衰落于明、清。1905年,开始推行学校教育,经历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彻底被废除。

科举制是古代命名的还是现代

科举制是古代命名的,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始于隋唐,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了最后一科进士考试,共经历了1300多年。

科举制

科举制度,又称科举,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持续了1300多年。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古代科举制度最早产生于汉代,汉代的科举制度叫作察举制,是由秦代选拔人才制度的基础上改革而成的人才遴选机制。

汉代的察举制前身是郎官选拔制,它是局限于卿及士大夫的子弟中有才学的年令在十五以上至二十岁左右的学子,经选拔可进入宫中在皇帝左右侍君且按受皇帝的培训,没有官职,没有奉禄,包吃住,为期三年,统称郎官。有才能的三年后任命。象东方朔,司马相如都是郎官出身。

后来,选拔人才了逐渐延伸到平民阶层的子弟,只要有孝德,有才能也可逐级推荐人才,这便产生了举孝廉制,也就逐步成为正规的察举制。科举制真正全面实施,是在隋朝隋文帝提出的科举制。到唐代是兴盛期,宋元延续科举制。到明代科举制度到达鼎盛阶段。清代由于民族偏见和严酷的八股取士的弊端,最终消亡。总之,选拔人材从举荐的意义上讲,先秦是萌芽,汉代是雏形,隋代正式确立,唐代完善兴盛,明代鼎盛,清代消亡。

古代的科举考试一般在什么季节举行

乡试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会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

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京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每年贡士3人,后设不同科目选拔人才。

在春季和夏季举行。

在古代,考试时间也是十分固定的,但并不限于一次考试,有的朝代有春考、夏考之分。最后决出状元的“殿试”,一般安排在三月里的春天,即所谓“三月廷试”。古代的考试时间,一般也分为三天,但不是像现在这样连着考,而是中间空出两天。

乡试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

会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

殿试在会师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经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

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京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每年贡士3人,后设不同科目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标志是什么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大业年间,隋炀帝还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这标志着科举制正式诞生了。

古代科举考试是在什么时候考

不同朝代时间不一样。

1、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实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2、明、清两朝,乡试时间在阴历八月份,会试在阴历二月份,殿试在三月份。乡、会两试的时间定在当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

科举考试一般在三月份、八月份。

在古代,考试时间也是十分固定的,但并不限于一次考试,有的朝代有春考、夏考之分。最后决出状元的“殿试”,一般安排在三月里的春天,即所谓“三月廷试”。古代的考试时间,一般也分为三天,但不是像现在这样连着考,而是中间空出两天。

明、清两朝,乡试时间在阴历八月份,会试在阴历二月份,殿试在三月份。乡、会两试的时间定在当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江南乡试多在秋季举行,所以又叫“秋闱”。每闱三场,每场三昼夜。由于中间要两次换场,因此实际是九天七夜。

科举考试的意义:

1、积极: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人士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2、消极:科举制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古代赶考时间

古时候,科举考试是有规定时间的。童试分为三个阶段,县试、府试和院试。县试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通过后再四月参加府试,录取之后就是童生。院试每三年举行两次,录取之后就是生员(秀才)就有了功名,可以不交税。

之后的乡试是没三年举行一次,时间是八月,又叫秋闱。录取之后就是举人。举人可以在第二年的二月入京参加会试,录取之后就是会员,可以参加殿试,殿试由皇帝挑选黄道吉日举行。

自科举制度建立时,各朝各代在京中考核大都是在春季,至于具体时间没有定数。宋朝以后,科举定为三年一次。秋季进行州县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开考,即京中的考试。 其实,你所说的“秀才”只在元 明 以来用以称书生、读书人。 因此具体时间的话看以下: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是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的地方考试。地点在南、北京府、布政使司驻地。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举行,又叫乡闱。考试的试场称为贡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闱。凡本省科举生员与监生均可应考。主持乡试的有主考二人,同考四人,提调一人,其它官员若干人。考试分三场,分别于八月九日、十二日和十五日进行。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唐寅乡试第一,故称唐解元。乡试中举叫乙榜,又叫乙科。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放榜后,由巡抚主持鹿鸣宴。席间唱《鹿鸣》诗,跳魁星舞。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又称礼闱。于乡试的第二年即逢辰、戍、未年举行。全国举人在京师会试,考期在春季二月,故称春闱。会试也分三场,分别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由于会试是较高一级的考试,同考官的人数比乡试多一倍。主考、同考以及提调等官,都由较高级的官员担任。主考官称总裁,又称座主或座师。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在会试后当年举行,时间最初是三月初一。明宪宗成化八年起,改为三月十五。应试者为贡士。贡士在殿试中均不落榜,只是由皇帝重新安排名次。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只考时务策一道。殿试毕,次日读卷,又次日放榜。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鼎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通称进士。进士榜称甲榜,或称甲科。进士榜用黄纸书写,故叫黄甲,也称金榜,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1、不同朝代时间不一样。

2、宋代科举,最初是每年举行一次,有时一、二年不定。实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进行考试,第二年春天,由礼部进行考试。省试当年进行殿试。

3、明、清两朝,乡试时间在阴历八月份,会试在阴历二月份,殿试在三月份。乡、会两试的时间定在当月的初九、十二、十五三天。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6391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潘金莲为什么舌头这么厉害?她曾经经历了什么?下一篇:三国演义尊重历史原型么 历史上三国真实原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