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区别是什么 巴西是古罗马吗

导语: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建筑风格有着明显的区别。罗马式建筑注重对称、厚重,哥特式建筑则强调垂直、细节。而拜占庭式建筑则更加注重装饰和色彩。另外,巴西并非古罗马,但罗马式建筑在巴西的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目录导航:

  1. 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区别是什么
  2. 雷米特杯为什么被巴西永久拥有
  3. 绿萝和罗马帝国的关系
  4. 天主堂是什么地方
  5. 意大利人是罗马人吗
  6. 古罗马时期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有哪些谁说说
  7. 罗马帝国是不是意大利人
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区别是什么

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建筑风格这三种其实是很好辨认的,最简单的区分方式就是屋顶。

罗马式建筑风格特点可以用四个词语概括:
那就是圆拱、厚重墙体、坚固墩柱,塔楼。代表性罗马式建筑为德国三大教堂之一的美因茨(ci,第二声)大教堂。

美因茨大教堂和接下来要讲的米兰大教堂一样都是天主教教堂,如果正式说起来,美因茨大教堂还是名副其实的“混血儿”呢,因为它融合了加下来要讲的哥特式建筑尖顶的特点的同时,还具备有罗马式建筑风格的特点半圆拱顶。

哥特式建筑风格特点可以用三个词语可以概括:高耸入云,尖顶,飞扶壁,代表性哥特式建筑为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世界五大教堂分别为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西班牙塞维利亚大教堂、意大利佛罗伦萨大教堂、英国圣保罗大教堂,还有这个具有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米兰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在这世界五大教堂中排名第二,这是因为它的庞大规模。同时,米兰大教堂还是最大的哥特式风格建筑。

米兰大教堂的建筑历史尤为悠久,历时五个世纪才建造完整。哥特式建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高耸入云,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时代,是神权时代,神权时代最主要的就是要更接近神的位置。

要想更接近神,就要拔高建筑,所以在不损坏建筑结构的基础上,聪明的建筑师想到了拔尖塔顶。也为了让建筑能够更高,又设计出了飞扶壁,用来平衡拱架塔顶对墙面的侧向推力。

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特点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那就是圆形穹顶、穹隅、角拱。拜占庭式风格的代表性建筑是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历史和米兰大教堂比起来虽然差了点,但是一千五年的悠久历史还是使它脱颖而出。圣索菲亚大教堂算是拜占庭建筑的早期代表。中期的拜占庭式建筑风格较早期相比,更加注重外墙的装饰,专门采用了“掐丝珐琅”的工艺,使外墙的装饰更富有立体感,更加栩栩如生。到了拜占庭建筑的晚期,建筑设计师增加了穹顶的数量,使建筑看起来更加丰富。设计师还设计了拱门结构取缔了之前的墙体和拱廊,使得建筑的立体感和流动感更加强烈。

总的来说,区分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建筑最明显的特点就是顶部不同。罗马式建筑顶部为半圆拱顶,哥特式建筑顶部为尖顶,拜占庭式建筑顶部则为圆形拱顶。

除了这三种建筑风格之外,还有巴洛克式建筑风格、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等欧洲建筑风格。

有人说,建筑是流动的诗歌,不同的人吟诵有不同的美。无论是什么建筑风格都有其特殊的美

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区别是什么?这三种建筑风格的代表作小编刚好都见过。

罗马式建筑起源于古罗马亚平宁半岛上的建筑技术,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成就,是公元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其建筑特征是线条简单明快,造型厚重敦实。罗马式建筑典型特征是:厚实的墙壁、窄小的窗口、半圆形的拱顶、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高大的塔楼,大量使用砖石材料。

罗马式建筑代表:意大利比萨大教堂

比萨大教堂的外型

比萨大教堂的顶部

比萨大教堂的内部

哥特式建筑是盛行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在罗马式建筑风格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哥特式建筑起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被文艺复兴风格代替。其建筑特点是:整体高耸削瘦带尖。高耸的塔尖、尖形的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彩色大玻璃。采用尖肋拱顶、修长的束柱和飞扶壁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内部空间高旷,外观雄伟。

哥特式建筑代表:巴黎圣母院、米兰大教堂。

米兰大教堂

内部彩色大玻璃

拜占庭式建筑突出特点是圆形的屋顶,俗称的洋葱头圆顶。拜占庭原来是古希腊的一个殖民地,后又被强大的罗马帝国分裂,其建筑风格是在继承了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吸取其所在地理区域的波斯、叙利亚、两河流域等东方文化,形成了拜占庭式建筑风格。俄罗斯有许多拜占庭式建筑,我国哈尔滨的圣索菲亚教堂就是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绿色的洋葱头穹窿顶特征鲜明。

拜占庭式建筑代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

哈尔滨圣索非亚教堂

教堂内部

欢迎交流分享,欢迎➕关注,欣赏更多精彩资讯。

三张照片可以解释清楚。三张照片依次是罗马式建筑代表作万神殿,哥特式建筑代表作巴黎圣母院和拜占庭式建筑圣索亚大教堂。最简单的判断就是看房顶。当然各个建筑风格也有相近之处。就要根据更多方面判断。罗马式建筑房顶多为三角形。哥特式建筑多为尖顶,尖塔,拜占庭式多为圆形顶,也就是穹顶。每种建筑的风格和形式主要是根据当地当时的气候和文化决定。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国南方和北方。在建筑工艺不发达的过去。南方建筑房顶多是一个三角形。房脊最高,然后往下面降低,主要就是因为南方多雨。这样利于排水。而北方房顶多是平的,主要是雨水少。




欧洲中世纪的建筑,从拜占庭到罗马式到哥特式,是时代的产物,建筑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产物。

结构上最明显的区别就是顶,劵等部件从圆滑到尖耸的转变。突出表现在,拜占庭的穹顶与哥特式尖塔的对比。

一、特色不同

1、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

2、拜占庭式建筑

拜占庭式建筑的特点是十字架横向与竖向长度差异较小,其交点上为一大型圆穹顶。穹顶在方形的平面上,建立覆盖穹顶,并把重量落在四个独立的支柱上,这对欧洲建筑发展是一大贡献。

3、巴洛克式建筑

巴洛克时代代表了17世纪的建筑风格.在意大利语中,巴洛克意指“畸形珍珠”。这种建筑的特点是重于内部的装饰.其全体多取曲线,常常穿插曲面与椭圆空间。企图以丰富多变的风格炫耀人们的视觉,并用夸张的纹样形式。

4、古罗马式建筑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 ,以及巴尔贝克(在今黎巴嫩)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二、起源不同

1、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是以法国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在12—15世纪,城市手工业和商业行会相当发达,城市内实行一定程度的民主政体,市民们以极高的热情建造教堂,以此相互争胜来表现自己的城市。

2、拜占庭式建筑

公元395年,以基督教为国教的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史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其统治延续到15世纪,1453年被土耳其人灭亡。东罗马帝国的版图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包括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和北非、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等,建都君士坦丁堡。

3、巴洛克式建筑

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它无疑与反宗教改革有关,罗马是当时教会势力的中心,所以它在罗马兴起就不足为奇了。

可以说,巴洛克艺术虽不是宗教发明的,但它是为教会服务,被宗教利用的,教会是它最强有力的支柱。

4、古罗马式建筑

古罗马在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地区强国,与此同时罗马人也开始了罗马的建设工程。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建立时,罗马城已成为与东方长安城齐名的世界性城市。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城市逐步向艺术化方向发展。

三、发展不同

1、哥特式建筑

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年在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丹尼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花窗玻璃,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法。

2、拜占庭式建筑

(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占庭帝国大受损失,这个时期的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的创造,后来在土耳其入主后大多破损无存了。

3、巴洛克式建筑

巴洛克建筑风格也在中欧一些国家流行,尤其是德国和奥地利。17世纪下半叶,德国不少建筑师留学意大利归来后,把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同德国的民族建筑风格结合起来。到18世纪上半叶,德国巴洛克建筑艺术成为欧洲建筑史上一朵奇花。

4、古罗马式建筑

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

从帝国成立到公元后180年左右是帝国的兴盛时期,这时,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等。

雷米特杯为什么被巴西永久拥有

雷米特杯是1928年FIFA为获胜者特制的奖品,是由巴黎著名首饰技师弗列尔铸造的。其模特是希腊传说中的胜利女神尼凯,她身着古罗马束腰长袍,双臂伸直,手中捧一只大杯。

金杯高35厘米,重量3.8公斤,为银杯镀金铸成,立在大理石底座上。此杯为流动奖品,谁得了冠军,可把金杯保存4年,到下一届杯赛前交还给国际足联,以便颁发给新的世界冠军。此外有一个附加规定是:谁三次获得世界冠军,谁将永远得到此杯。

1970年第九届世界杯赛时,乌拉圭、意大利、巴西都已获得过两次冠军。因此都有永远占有此杯的机会,结果是巴西队捷足先得,占有了此杯。

因为巴西连夺三次世界杯冠军,国际足联就把雷米特杯永久地留给了巴西。说到足球就离不开巴西,足球运动并不是巴西发明的,但巴西却被称为足球王国。1958年世界杯,巴西的贝利横空出世,他连续帮助巴西队夺得三次世界杯冠军,贝利也成了世界上唯一夺得三次世界杯的球员,成为国际足联认证的第一代球王。

当时规定获三次世界杯冠军的可以永久拥有雷米特杯,巴西在1958年,1962年,1970年三次夺得世界杯冠军

绿萝和罗马帝国的关系

所谓“绿萝”的皇帝以巴西琉斯为自己的尊号,教育皇子用的是拉丁文、希腊文古代经典,认为自己是君士坦丁大帝的继承人,并且在看待12世纪科穆宁王朝和罗姆苏丹的战争时站在科穆宁的立场上,“我阿莱克修斯皇帝拓土攘夷”,那他自然就是罗马。

天主堂是什么地方

天主堂是举行宗教仪式的地方。天主堂教堂建筑采用典型的罗马式拱券结构。

天主堂是从古罗马时代的巴西利卡式演变而来。建筑史上称这种新形制为“罗曼内斯克”即罗马式。天主堂的规模和豪华程度可以看出所需的金钱之巨大。豪华的天主堂实际上也是权贵们展示财富的一个方式。

意大利人是罗马人吗

不完全是。

罗马人和意大利人并不是同一概念。罗马人是古罗马帝国时期的一种民族,主要集中在意大利半岛的中心。而意大利人是现代意大利共和国的公民,是一个由众多地区和不同民族组成的多元化国家。

历史上,罗马人是古代意大利半岛的主导民族,其在语言、文化、政治和法律等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今天的意大利人则是现代意大利国家的公民,他们口音、文化等因地区和历史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因此,虽然罗马人可以看作是意大利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意大利人和罗马人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

据世界历史学家研究表明当今欧洲大国意大利国内的主体民族拉丁民族是2500年前古罗马人的后裔,意大利也是古代罗马人最正统的继承人。

不准确,意大利人由古罗马拉丁民族为主体,由伊特鲁里亚人、拉丁人、伦巴第人(亦译伦巴底人、伦巴德人)、哥特人(包括东哥特人、西哥特人)等民族长期融合而成。

只有少部分意大利人有罗马人血统,罗马帝国的后裔,血脉最纯的是西西里岛人以及意大利南部山区人。不过他们大部人是罗马奴隶的后裔。

19世纪70年代以来,大批迁移国外,有部分分布在美国、阿根廷、法国、加拿大、德国 、巴西、瑞士、澳大利亚。属欧罗巴人种,北部多为阿尔卑斯类型,南部多为地中海类型。

不一定是。罗马帝国和共和国在古时占据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意大利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后来的意大利人经过移民和民族融合,现在只有一小部分人有罗马人的血统了。

古罗马时期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有哪些谁说说

古罗马建筑风格特点一:满足各种复杂功能要求

我们知道这个建筑都是有一定的需求的,不管是什么风格,最终体现的功能是不变的。一般来讲,古罗马建筑风格都是依靠一种拱券结构,来展现内部空间的宽阔。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名一下,例如弗莱维王朝的宫殿,其主厅具备筒形拱,相应的跨度可以达到29。

3米。而对于万神庙的穹顶,它的直径更是达到了43。3米的尺寸。就在公元1世纪十字拱出现了,它可以很好把方形的建筑空间进行整体的覆盖,然后把相应拱顶全部重量汇集到四角,而根本不需要任何的连续的一些承重墙,这样一来相应的空间就会更开敞。

此外还有的是把几个十字拱跟以前的筒形拱还有穹窿等进行组合,以这样的形式来把内部空间进行覆盖。

我们熟悉的罗马帝国皇家浴场,实际上所采用的就是这样的形式。

古罗马建筑风格特点二:拱券技术

我们知道现在拱券结构已经被很广泛的推广了,这个原因主要是它应用了强度高、而且施工方便、并且价格非常便宜的一些火山灰混凝土。大约就在公元前的2世纪这个时期,火山灰混凝土可以说是独立的一种建筑材料,一直到公元前1世纪,基本上可以取代石材了。

此外建筑拱券当然也是能够在筑墙上进行使用。对于这个混凝土的表面,经常的利用方锥形的石块以及三角形砖来进行保护。然后会抹一层灰,当然也可以贴大理石板来进行保护。

古罗马建筑风格特点三:木结构技术

对于这个木结构技术来说,他是非常有水平的,可以实现运用桁架的拉杆还有压杆。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罗马城有一个经典的建筑物是图拉真巴西利卡,这个建筑物的木桁架跨度能够达到差不多25米。这是一个在公元1世纪所进行建造的大角斗场,能够容5万人,仅仅5~6年的时间就完工了。它是建在填没的湖上的建筑物,相应的地基居然没出现明显沉陷。

古罗马的建筑按其历史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一、伊特鲁里亚时期(公元前8-前2世纪),伊特鲁里亚曾是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强国。其建筑在石工、陶瓷构件与拱券结构方面有突出成就。罗马王国与共和初期的建筑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罗马共和国盛期(公元前2世纪-前30年),罗马在统一半岛与对外侵略中聚集了大量劳动力、财富与自然资源,有可能在公路桥梁、城市街道与输水道方面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公元前146年对希腊的征服,又使它承袭了大量的希腊与小亚细亚文化和生活方式。于是除了神庙之外,公共建筑,如剧场、竞技场、浴场、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跃,并发展了罗马角斗场。同时希腊建筑在建筑技艺上的精益求精与古典柱式也强烈地影响着罗马。 三、罗马帝国时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公元前30年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奥古斯都称帝。从帝国成立到公元后180年左右是帝国的兴盛时期,这时,歌颂权力、炫耀财富,表彰功绩成为建筑的重要任务,建造了不少雄伟壮丽的凯旋门,纪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广场、神庙等等。此外,剧场、圆形剧场与浴场等亦趋于规模宏大与豪华富丽。3世纪起帝国经济衰退、建筑活动也逐渐没落。以后随着帝国首都东迁拜占庭,帝国分裂为东、西罗马帝国,建筑活动仍长期不振,直至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为止。 古罗马建筑的类型很多。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马庙以及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寺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和巴西利卡(长方形会堂)等公共建筑。居住建筑有内庭式住宅、内庭式与围柱式院相结合的住宅,还有四、五层公寓式住宅。 古罗马世俗建筑的形制相当成熟,与功能结合得很好。例如,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 古罗马多层公寓常用标准单元。一些公寓底层设商店,楼上住户有阳台。这种形制同现代公寓也大体相似。从剧场、角斗场、浴场和公寓等形制来看,当时建筑设计这门技术科学已经相当发达。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写的《建筑十书》就是这门科学的总结。 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巴拉丁山上的弗莱维王朝宫殿主厅的筒形拱,跨度达29.3米。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一世纪中叶,出观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需连续的承重墙,空间因此更为开敞。 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古罗马城中心广场东边的君士坦丁巴西利卡中央用三间十字拱,跨度25.3米,高40米,左右各有三个跨度为23.5米的筒形拱抵抗水平推力,结构水平很高。剧场和角斗场的庞大的观众席,也架在复杂的拱券体系上。 拱券结构得到推广,是因为使用了强度高、施工方便、价格便宜的火山灰混凝土。约在公元前2世纪,这种混凝土成为独立的建筑材料,到公元前1世纪,几乎完全代替石材,用于建筑拱券,也用于筑墙。混凝土表面常用一层方锥形石块或三角形砖保护,再抹一层灰或者贴一层大理石板;也有在混凝土墙体前再砌一道石墙做面层的作法。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有相当水平,能够区别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城图拉真巴西利卡,木桁架的跨度达到25米。公元一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可容5万观众,只用了5~6年时间就建成。它建在一个填没的湖上,地基竟没有明显的沉陷。 公元2世纪中叶建造的巴尔贝克太阳神庙,周围45根柱子,每根高19.6米,底径2米,都是用独块花岗石加工而成的。神庙后墙上8米高处,砌有三块各重约500吨的大石块,可见当时起重能力之大。 建筑技术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公共浴场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设施。从火房出来的热烟和热气流经各个大厅地板下、墙皮内和拱顶里的陶管,散发热量。据维特鲁威《建筑十书》记载,剧场的座位下埋有铜质的共鸣瓮,以改善音质。此外,至迟在公元1世纪中叶,已经在窗上安装几十厘米见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罗马城集中了古罗马建筑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国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规模很大的各类建筑物。 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很高。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罗马人还把古希腊柱式发展为五种:即多立克柱式、塔司干柱式、爱奥尼克柱式、科林斯柱式和组合柱式,并创造了券柱式。 罗马五柱式(平面立面都要求会画,还要能讲述特点) 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新创了拱券覆盖下的内部空间,有庄严的万神庙的单一空间,有层次多、变化大的皇家浴场的序列式组合空间,还有巴西利卡的单向纵深空间。有些建筑物内部空间艺术处理的重要性超过了外部体形。 发展了古希腊柱式的构图,使之更有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出柱式同拱券的组合,如券柱式和连续券,既作结构,又作装饰。帝国各地的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公元4世纪下半叶起,古罗马建筑潮趋衰落。15世纪后,经过文艺复兴、古典主义。古典复兴以及19世纪初期法国的“帝国风格”的提倡,古罗马建筑在欧洲重新成为学习的范例。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20~30年代。

罗马帝国是不是意大利人

罗马帝国不是意大利人,罗马帝国是古罗马人。相当于说秦帝国是不是中国人一样,秦国属于中国历史上一部分,秦国人也是很大民族华夏族支系,后面汉唐开始才有理汉族行程和历史认可。古罗马人随着战争征服了亚非欧大片土地大连罗马贵族和军人也就分散到这些地方,他们的后代通知繁衍在当地跟当地人通婚混血的也不少,意大利人是以古罗马拉丁民族为主体,由伊特鲁里亚人、拉丁人、伦巴第人、希腊人、阿拉伯人、哥特人等民族长期融合而成。

不准确,意大利人由古罗马拉丁民族为主体,由伊特鲁里亚人、拉丁人、伦巴第人(亦译伦巴底人、伦巴德人)、哥特人(包括东哥特人、西哥特人)等民族长期融合而成。

只有少部分意大利人有罗马人血统,罗马帝国的后裔,血脉最纯的是西西里岛人以及意大利南部山区人。不过他们大部人是罗马奴隶的后裔。19世纪70年代以来,大批迁移国外,有部分分布在美国、阿根廷、法国、加拿大、德国 、巴西、瑞士、澳大利亚。属欧罗巴人种,北部多为阿尔卑斯类型,南部多为地中海类型。扩展资料:先是匈奴人的蹂躏,北方东方的“蛮族”开始接踵而至。

日耳曼人分期分批地蹂躏意大利:东哥特人、西哥特人、汪达尔人、伦巴底人,等等等等,都争先恐后、蜂拥而至。

其中最后进来的伦巴底人牢牢地留在了意大利北部,不像其他日耳曼人那样昙花一现,因此为该处(今佛罗伦萨一带)持久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意大利南部(那波里、西西里)一带和马尔他诸岛等渗入了不少异教的阿拉伯人的血液。

由於有匈牙利作缓冲,土耳其人并没有直接侵入意大利本部,只是和盛极一时的威尼斯公国频频交手,但战场大多是在巴尔干半岛和亚得里亚海,因此突厥人的血液险险地没有进入意大利。

这以后,意大利人的血统基本上未再发生过大的变化,一直到近代。总起来说,现代意大利人南北差异较大,北部渗入了不少凯尔特人、日耳曼人的血液,南部则混杂了些许闪含人的血液,不过,主体还是欧罗巴人种的印度地中海类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6685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李顿是武则天的儿子吗 唐朝皇帝列表武则天下一篇:战国七柱都有谁 研究商朝历史春秋五霸典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