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战国七柱都有谁 研究商朝历史春秋五霸典故

导语: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七柱都是指七个重要的都城,分别为赵都、魏都、燕都、齐都、楚都、韩都、秦都。而春秋五霸则是指五位对于中国历史有着重要影响的诸侯,分别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商朝历史上,商汤、盘庚、太甲、仲康、相柳等人的故事也是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目录导航:

  1. 战国七柱都有谁
  2. 春秋五霸宋襄公的故事
  3. 春秋五霸是哪5个国家
  4. 商鞅的历史事迹
  5. 春秋五霸是那五国家
战国七柱都有谁

战国七雄有: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

武王伐纣后灭掉了商朝,进入了周朝。周朝采用的是分封制,周王朝之下分封了诸多候国,著名的是春秋时期的五霸,由于诸侯国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连年争战,诸侯国之间弱肉强食,相互吞并,到后期就形成了战国七雄。

到公元前200多年时,秦王赢政灭了其它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朝,结束了几百年的分封制,国家又进入了由中央集权的高度统一。

春秋五霸宋襄公的故事

宋襄公是一位大孝子,他的母亲是一位爱国女士,当年北狄灭卫的时候,夫人就想加入战斗抗击侵略者,丈夫宋桓公当然不同意,把自己的夫人遣送回国。

宋襄公的母亲回国后,她没有放弃反抗,先后策动兄长、次兄奋起反抗,驱狄出境,帮助卫从困境中走出来,完成国家的复兴。

但是宋桓公却不让他再回宋国,从此宋襄公就与母亲相隔两地,不能相见。宋襄公十分想念母亲,他知道母亲也念着自己。但是要是去接母亲就是违背父亲的意愿,是不忠心,但是不接母亲又有违母亲多年的养育之恩,是不孝顺。

于是他决定在宋国西部的边境修筑一个望母台,因为卫国就在这个方向,值得一提的是,当宋襄公想要修望母台的时候,周围的百姓听说后纷纷来帮忙,整个工程只用了五天就修成了,这还不是古代某些统治者强迫百姓这样干。

第六天的时候,宋襄公举行祭台大典的时候,他面向西北方跪了下来,台下的臣民也跟着一起下跪。每年宋襄公都会在母亲生日和自己生日的时候都要登台望母,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宋襄公治军的故事

宋襄公在与楚军的作战中,摆好了阵势,就等着楚军打过来了,当时的楚军还没有全部过河,这时候宋襄公的谋士就说了,主公啊,你对打赢楚军有多少信心,他们人多,我们人少,除非我们的军队骁勇善战,方可不用担心。

臣有一计,现如今楚军在过河,他们必定匆匆忙忙,可以称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的时候,打他一个措手不及,只要您下令进攻,我们的弓箭手就可以准备就绪,射他们个片甲不留,到时候军心必定大乱,我们胜利在望啊。

混帐东西,宋襄公说道,我平日里是怎么教授你们带兵打仗的,你难道没有看见我军阵前的大旗吗,我素来以仁义练兵,训练士卒的时候也常常告诫他们不要忘了这点。宋襄公一直没有进攻,等到楚军上岸了,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开战。

这哪里打得过人家啊,救国宋军打败,宋襄公自己也受了重伤,护卫官也都被杀死了。

宋国的人责备宋襄公,他说有道德的人,就算在战斗中,也要坚持仁义,只要敌人受伤了就不应该去杀死他们,年纪大的敌人,我们也不应该去把他们抓来当俘虏,这种借助地形,投机取巧的小人做法,怎么可以。我虽然是亡国的商朝后代,但我要坚持礼,不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说,主公您真是不懂的作战的道理啊,强大的敌人没有摆好阵型,真是我们可以利用地利的时候啊,楚国和我们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是我们的敌人啊,遇到年纪大的,当然要抓来当俘虏啊,对于头发花白的人有什么可怜悯的。敌人受伤了,为什么不去杀了他们,不忍心杀了他们,就等于没有任何作为。主公您推行和崇尚的都是降低我军士气的做法啊。

春秋五霸是哪5个国家

春秋时期的五霸分别是前1最早称霸齐国的齐桓公,2第二位霸主是宋国的宋襄公3第三位称霸的晋国的晋文公,4第四位称霸的是秦国的秦穆公,5第五位称霸的是楚国的楚庄王。

春秋五霸,一种说法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从公元前770年到前476年,历史上称为春秋时期,从此以后,周天子失去了往日的权威,天子反而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霸权,互相征战,争做霸主,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叫做“春秋五霸”。

春秋时期出名的五国是:齐国、宋国、晋国、秦国和楚国。

1、宋国

宋国(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宋氏。

周公辅佐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朝故地,建立宋国。宋国地位特殊,与周为客,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以奉商朝祖先的宗祀,继承商文化。

春秋时期,宋襄公在齐国内乱时,帮助齐公子复国,代齐作为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2、齐国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为今山东。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

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3、楚国

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周朝时期华夏族建立的诸侯国, 国君为芈姓熊氏,出土材料中,芈的原字为嬭(nai),熊的原字为酓(yan)。

《史记·楚世家》 “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 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4、晋国

晋国(前11世纪—前349年),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侯爵,姬姓晋氏 ,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 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继位后改为晋。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

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5、秦国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建立者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连同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咸阳)之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 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商鞅的历史事迹

最近在研究战国历史,正好可以讲一段商鞅四次见秦孝公的事迹。

公元前361年,商鞅被秦孝公招贤令吸纳入秦。正值秦国百业待兴,国力亏损,希望通过招贤纳士寻找发展和崛起的机会。

商鞅带着自己的富国强兵方案来见秦王。

第一次的方案讲解,商鞅从远古尧帝、舜帝开始讲起,他们如何建立国家,如何治理百姓。

远古的时候当然不能让秦孝公提起一点兴趣,时间过得太久,跟现在的国策乱局毫无联系。这位老板被说得昏昏欲睡,什么也没听进脑袋里。

事后,孝公狠狠批了引荐商鞅的景监:你找的这是个什么人?净说些大话!景监是孝公的宠臣,脸上挂不住,回去也狠狠收拾了商鞅。商鞅仔细想想,可能说得太大了,又求景监再次引荐。

第二次的方案介绍,商鞅引用商朝、周朝的治国理政方法。这次秦孝公仍然不满意,你讲的商朝、周朝再好不也完蛋了吗?商朝被周武王所灭,周朝现在也半死不活。这些让秦国效仿,早晚步入他们的后尘。

过后,景监又是大骂商鞅,本来以为你有不小的能力,现在连累我都要混不下去了!商鞅心里也哭笑不得,这位大领导怎么这么不好伺候。仔细想想,这些治国方针难道还不适合现在的秦国,只好再重新起草一个新的方案,如果再不行,只能回家种田了。

第三次的见面让商鞅松了一口气。他说起春秋五霸的治国道理和各个霸主的优劣,这与现在时局多有相似之处。秦孝公没有像之前那样训斥景监,而是夸了一句:这次说的还有些道理,让我详细了解一下方案的内容吧!

商鞅对景监说:我前几次提出的方案都用时太久,咱们君王急功好利,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所以不喜欢这个。我逐渐改变策略,从秦国切身实际出发,也许大王就会同意了。

第四次的方案展示让秦孝公果然欢喜。商鞅讲解了富国强兵和依法治国的理念,又仔细描述了方案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效果评估。这次孝公十分满意,两人促膝而谈,几天几夜不知疲倦。

商鞅与秦孝公就如后世的领导和职员,前几次方案展示和说明让孝公非常不满意。因为什么呢?

商鞅的方案本身是好的,但是他并没有贴合孝公的想法和实际。孝公为什么招贤?秦国国力衰退,急需复兴。讲一堆大道理,他当然不喜欢听。

招贤令是自己亲自下的,人是投奔而来的,所以秦孝公不得不打着瞌睡也要见商鞅,否则这面子上过不去.

虽然几次修改方案,但是商鞅逐渐明白了秦王的想法和他的需要。方案的好坏不是说得多漂亮,图画的多好看,没有满足客户实际需要,没有让他听到想听的东西,一切都是白费。

商鞅的方案改来改去,现代的公司单位里何尝不是?策划让你不断的改图、项目经理让你不停的改BUG、组长无休止的让你改PPT和讲话稿。放心的改吧,商鞅这位大人的方案不也是改来改去的?领导哪有一次就满意的!

不过还好商鞅有耐心,秦王允许他4次修改,否则这影响秦国700万百姓的变法方案还没诞生就要被砍掉,那岂不是太可惜了。

参考资料:《史记》、《资治通鉴》

春秋五霸是那五国家

春秋五霸分别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在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 秦穆公和楚庄王。

还有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桓公、晋文公是春秋时期最为标准的两位霸主,实至名归,史称齐桓晋文。所以各史籍皆全票通过,没有争议。秦、楚两国虽不被中原国家敬重,可秦穆公和楚庄王不论才干、功绩都十分显著,无法埋没,尤以当今视角来看,这两位有相当高的认可率。

春秋时期出名的五国是:齐国、宋国、晋国、秦国和楚国。

1、宋国

宋国(公元前1114年—公元前286年),周朝的一个诸侯国,国都商丘。周初被周天子封为公爵,国君子姓宋氏。

周公辅佐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乱,遵循“兴灭继绝”的传统,封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朝故地,建立宋国。宋国地位特殊,与周为客,被周天子尊为“三恪”之一。以奉商朝祖先的宗祀,继承商文化。

春秋时期,宋襄公在齐国内乱时,帮助齐公子复国,代齐作为盟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2、齐国

齐国是周代诸侯国,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姓吕氏齐国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为今山东。始封君为周武王国师、军师太公望。

齐国是周代重要的封国,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桓公时,已经是疆域濒临大海的大国,齐桓公也依靠海上的资源,迅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齐国被当时的人称为海王之国。

3、楚国

楚国(公元前1115年-公元前223年)周朝时期华夏族建立的诸侯国, 国君为芈姓熊氏,出土材料中,芈的原字为嬭(nai),熊的原字为酓(yan)。

《史记·楚世家》 “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 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4、晋国

晋国(前11世纪—前349年),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侯爵,姬姓晋氏 ,首任国君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 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继位后改为晋。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 晋文公继位后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国,一战而霸。晋襄公时期先后在肴之战和彭衙之战中大败秦国,继其父为中原霸主。

晋景公时,晋国在邲之战中败给老对手楚国,转而经略北方,在鞌之战中大败齐国后,又在晋伐蔡攻楚破沈之战中攻入楚国本土。晋厉公继位后连败秦、狄,并在鄢陵之战再败楚国,复霸天下。晋悼公时国势鼎盛,军治万乘,达到晋国霸业的巅峰。

5、秦国

秦国是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建立者是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王封为附庸。 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连同原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咸阳)之地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歧山以西之地。 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春秋五霸指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宋国、晋国、秦国、楚国,是历史上对春秋战国时期诸国中能力最强、实际最壮,对历史的发展贡献最大的五位国君的称呼。据《史记索隐》记载:最先称霸的是齐国齐桓公、宋国宋襄公、晋国晋文公、秦国秦穆公、楚国楚庄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685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区别是什么 巴西是古罗马吗下一篇:宋晓峰版斗地主配诗:牌技高超,扑克之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