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古代最高审判机构 古代判案王有哪

导语:古代最高审判机构之一的判案王,拥有独特的审判方式和权力,曾经主持过许多重要的案件,影响深远。

目录导航:

  1. 古代最高审判机构
  2. 阎王是暴君吗
  3. 关于红楼梦: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判的是什么案
  4. 商丘古代文化名人
古代最高审判机构

大理寺,古时的官署名,它的作用类似于如今的最高法院,负责重大案件的审理。以职能性质来说,它早在秦汉时期便已出现,不过当时叫做“廷尉”。北齐时期,该机构称名为“大理寺”,并沿用至今。那么,大理寺为什么叫“寺”?

“寺”,廷也。有法度者也。凡府廷所在皆谓之寺。“寺”本来就有古代官署名。隋以后沿用,大理之意:“古谓掌刑曰士,又曰理。汉景帝加‘大’字,取天官贵人之牢曰大理之义。”唐时,大理寺所断之案,须报刑部审批。明代时,把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并称为“三法司”;清代时,大理寺改名为大理院,并沿袭至民国时期。

回顾近代史,大理寺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当时最高的审判机构。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看重大理寺的作用,并且,于洪武十四年,任命李仕鲁为首任大理寺卿,官居正五品,少卿为从五品。担任左右寺丞的官员,则为正六品。洪武二十二年,明朝又对大理寺任职官员进行升阶,大理寺卿由原本的正五品升至正三品,少卿升至正四品,左右寺丞则为正五品。此举背后,恰好说明朱元璋对于大理寺作用的肯定。

他曾如此说道:“大理寺卿,就如同古时的廷尉。唯有处心公正,议法平恕,狱以无冤,才能口耳相传,流芳百世。今时,朕命你们担任大理寺职,应该推情定法,务必明允,使刑必当罪,才能不辜负朕的期望。”显然,朱元璋看重大理寺的原因,就是因为其属于国家最后一道审判关口,万不可出现冤假错案。

对于大理寺来说,公平公正审理办案,这是本职之举。“凡狱讼之事,随官司决劾,本寺不复听讯,但掌断天下奏狱,送审刑院详汔,同署以上于朝。”不过,“推情定法”与“刑必当罪”并不是那么简单做到的。除此之外,“狱以无冤”对于审判官员来说,亦是极大的挑战。由此,朱元璋的选人十分重要,若非能力突出者,是无法胜任这项工作的。

《梦余录》记载称:吏部尚书蹇义曾担忧大理寺任职人选。他在向宣宗的上书中称:“凡是担任大理寺职务的人,必然需要能力卓著者,挑选官员时,首先,从堂上官精加考。平庸顽劣之辈不可录用,贪婪苛刻者应当按罪论处,其中,若有徇私枉法之人,应鼓励相互纠错举报,以正法纪。”尽管该上书内容,可有效解决大理寺当时的问题,但是,最终并未落实施行。

尤其是在明代中期,大理寺的控制权落入平庸之辈手中,导致冤案错案频出,刑狱不清。这种即属于选人不当,庸官当道,更为严重的是,这类庸官往往对于法律一窍不通,判案审罪全凭主观猜想。许多无辜百姓时常被屈打成招,囚入狱中。其外,论罪不当、重囚称冤者更是数不胜数。当然,并非所有大理寺卿是非不分,期间还是有不少执法严明、公正为民的好官。

如:在仁宗时期,当时的大理寺卿为虞谦,吕升为少卿。两人在任职时,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凡是法司及四方提交的案件,虞谦都会多次复审,以防出现错案冤案。明代还有一位明辨是非的大理寺卿,名为马森。在任期间,他曾多次碰到存疑案件,选择不予定罪。由于,他的这种执法必严,在百姓心中有着极高的口碑,与刑部尚书郑晓、都御史周廷称为“三平”。

综合来看,大理寺能否做到公平公正,完成太祖朱元璋的嘱托,最主要还是在于领导者。其外,部分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到大理寺的判罚。如:在万历时期,大理寺就曾受到朝中权臣的干预。当时,王用汲是大理寺少卿,在任期间,恰好遇到胡槚、龙宗武杀吴仕期案,法司选择把二人流放,然而,王用汲对于此判罚,存有异议。

他觉得:“仕期之死,槚非主使者乎?宗武非听上司主使者乎?”犯了这样的罪行,却仅是流放之罪,这是不尊重法律的表现。而且,按照大明法律,二人依罪当斩,妻子为奴,财产充公。神宗觉得王用汲说的很有道理,正欲采纳,却受到阁臣申时行的打断。申时行觉得仕期自毙、宜减等,最终,还是按照流放之罪处置。

可见,当时的刚正官员是无法做到公平公正的。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三法司”之一的大理寺,在明代中期后,逐渐失势,执法权利则逐渐被另外两司瓜分,平日职能仅剩核阅案卷罢了。清光绪二十四年,大理寺一度并入刑部,旋复旧。清光绪三十二年,改为大理院。

大理寺,古时的官署名,是古代最高审判机构,它的作用类似于如今的最高法院,负责重大案件的审理。

大理寺,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当时最高的审判机构。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看重大理寺的作用

阎王是暴君吗

阎王不是暴君。阎罗王是包拯:包拯在古代小说、戏曲、民间的传说中是公正的化身,相传他死后成为阎罗王,继续审理阴间的案件。还有说法则认为包拯“日断人间,夜判阴间”,即白天在人间审案,晚上则成为阎罗王,在阴间断案。

阎罗王形象:白净脸孔,头戴冠旒,两侧垂香袋护耳,身穿荷叶边翻领宽袖长袍,双足着靴;双手在胸前捧笏,正襟危坐。阎罗王是大家最熟知的阎王,在《西游记》中经常出现的阎王就是阎罗王,在孙悟空因老猴死去而闯地府时,其他阎王曾出现过。

不是暴君。

阎罗王,亦称“阎王”、“阎罗”、“阎王爷”、“阎魔王”、“阎罗大王”,为阴曹地府中第五殿的殿主冥王,是中国古代宗教神话信仰中的一尊阴间神祇,传说为掌管人间地狱众生灵寿命生死的鬼王,半神半鬼,为民间家喻户晓的著名冥神,在阴间常以“黑白无常”、“牛头马面”两对鬼使差为左膀右臂。《问地狱经》的记载称阎罗王生前是毗沙国的国王(民间传说为包拯)。

原型为印度神话中的“阎摩罗王”,在早期佛教和印度教神话中,阎王是冥界唯一的死神之王,后来又扩编为十殿阎王,十殿阎王(十大阎王)依次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卞城王、泰山王、都市王、平等王、转轮王。

关于红楼梦: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判的是什么案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出自《红楼梦》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遭薛蟠杀害的人名叫冯渊。冯渊年十九,本好男风,遇被拐后长大之英莲,愿结良缘,于是在拐贩处把英莲买下,拐贩却又重卖于薛蟠。冯渊与薛蟠相夺英莲,豪强者胜,冯渊遇害。 由贾政举荐,时任应天府尹的贾雨村恰巧受理此案,最初贾雨村本想明断,却被府中门子(昔日葫芦寺沙弥)劝阻。 门子把薛蟠及本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的利害关系相告后,贾雨村徇私枉法,依从门子之计放走薛蟠,草草断案为薛家代为掩饰。薛蟠之事了后,薛夫人带同其子薛蟠、其女薛宝钗暂居金陵贾府梨香院。

商丘古代文化名人

商丘历史上名人有很多,现在给大家介绍一下最知名的四位!

第一位:商汤

汤,姓子,原名履,又称武汤、成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商部落首领,灭夏而建商。在位13年,病死。葬处据传有六处,说法最多的是在毫(今河南省商丘县北面)。汤,据说是帝喾后代契的子孙,为商部落首领。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相当于现在的河南、山东一带。商部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个部落的始祖叫契。传说契的母亲简狄洗澡,忽然发现燕子下了个蛋,吃了以后便怀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夏朝末年,商族逐渐强大,眼见夏桀暴虐,失去民心,汤决心灭夏。桀担心汤势力壮大而威胁自己,便将汤召入夏都,囚禁在夏台。商族又送桀以重金,并贿赂桀的亲信,使汤获释归商。

第二位:慧子

惠子(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7年),姓惠,名施,战国中期宋国商丘(今河南商丘)人 。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他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文哲大师庄子的至交好友。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

第三位: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中期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汉族,蒙(今安徽蒙城,又说河南商丘、山东东明)人。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子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第四位:宋钘

宋钘(约公元前370年-公元前291年),又称宋子(庄子作宋钘,孟子作宋牼,非子作宋荣子),宋国人。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宋尹学派创始人及代表人物。约周烈王六年至周赧王二十四年间在世,与齐宣王(田辟疆)同时,曾游稷下,其继承老子思想,提倡"接万物以别宥为始",提出"情欲寡"﹑"见侮不辱"说,反对诸侯间的兼并战争。著书一篇。孟轲与庄周都很尊敬他,称之为"先生"。是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前驱。主张"崇俭"、"非斗",故有人误以他为墨翟弟子。

这四个名人就介绍到这里了,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

一.庄子,河南民权人。

二.墨子,河南商丘人。

三.戴圣,河南民权人。

四.灌婴,河南商丘人。

五.傅宽,河南商丘人。

六.魏元忠,河南商丘人。

七.朱敬则,河南永城人。

八.于谦,河南民权人。

九.吕坤,河南宁陵人。

1、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2、商汤,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商丘人,商丘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3、惠施(约前370-约前310),惠氏,名施,即惠子,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哲学家,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也是庄子的至交好友。

4、灌婴(?-公元前176年),秦末至西汉初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官至太尉、丞相。

5、申屠嘉(?-公元前155年),姓申屠,名嘉,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汉朝开国功臣,西汉宰相。

6、袁可立(1562年4月25日-1633年11月12日),字礼卿,号节寰,河南归德府睢州(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人,商丘著名历史人物。明朝忠臣,中国十大清官之一,中国古代十大断案高手之一。

7、焦赣桥玄(110年-184年6月6日),一作乔玄,字公祖,梁国睢阳县(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人,商丘历史上的名人,东汉时期名臣。,或作“焦贡”,字延寿,西汉中后期梁国睢阳(今河南商丘)人。汉代著名哲学家。

8、魏元忠(?-707年),原名魏真宰,字元忠,宋州宋城县(今河南商丘睢阳区)人,唐朝宰相。

9、沈鲤(1531年4月11日-1615年7月11日),字仲化,号龙江,又号潜斋,河南归德府虞城(今河南虞城)人,明代大臣、理学家。

庄子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他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商丘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曾有许多文化名人在此出生或活动。其中最为著名的人物莫过于古代文学家司马迁,司马迁是汉代著名的史学家、历史学家,代表作《史记》对中国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除此之外,商丘还有许多其他文化名人如贾谊、唐伯虎等,留下了丰富多彩的传说和故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6831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春秋时期的霸主是哪个国家?下一篇:明朝对高丽王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有哪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