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贡生举人进士的区别 古代童生可以免税吗

导语:贡生、举人、进士在古代科举考试中分别代表不同的级别,童生虽然可以免税但并非科举考试中的一员。贡生是通过乡试考试进入省试的,举人是通过省试考试进入殿试的,而进士则是通过殿试考试后获得的最高荣誉。

目录导航:

  1. 贡生举人进士的区别
  2. 古代科举怎么取得童生身份
贡生举人进士的区别

科举,是古代选拔人才的一项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举制度发源于隋,确立于唐,成熟于宋,巅峰于明清,后在清末被废除,但科举制度的影响力仍然巨大,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处处可见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子。

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状元、贡生、茂才……等等,这些都是科举考试中的常见术语,很多人分不清楚他们的区别,往往混淆。实际上,这些称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下面以清朝为例,说明上述概念的内涵。

清朝科举制度分四个等次,四级考试,由低到高分别是:

1,童生试,童生考秀才。

清朝规定,读书人想要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必须在州、府、县等官方学校学习,在校学生不管年龄大小,一律被称为“童生”,所以不乏满头白发的“童生”。

童生需在学校就读并参加童生试,通过童生试入学者被称为生员,也称秀才。

有些府、州、县的生员(秀才)特别优异者,可以直接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把有人才贡献给皇帝,跟贡士的“贡”表达的同一个意思,上贡、进贡的意思。

清代贡生,别称“明经”,也就是说贡生就等于明经,都是一个意思。

2,乡试,秀才考举人。

秀才享受减免赋税劳役优惠,但秀才不是功名,不能直接做官,想做官必须参加各省统一组织的乡试,通过者被称为举人。

举人可以做官,所以《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了举人,才会欣喜若狂,但需要等待吏部出现职务空缺才有可能递补为官,而且都是品级很低甚至终身沉沦在基层。

因为乡试都是安排在秋后,所以也被称为“秋闱”。

3,会试,举人考进士。

举人既可以做官,也可以继续学习考取进士。

会试由礼部组织,就在京城统一进行,各地举人齐集京师,同台竞技,最后几家欢喜几家愁。名落孙山者打道回府,来年再战,通过会试者,即为进士。

因为会试在每年春天举行,因此被称为春闱。

4,殿试,进士选三甲。

被录取的进士还需要皇帝或者授权的知贡举,对会试录取的进士进行测试排名,一甲取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三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明清时期,会试合格者统称贡士,参加殿试后赐出身,方称进士。

但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会试合格者直接称为进士,而错认为殿试第一的状元比进士“更高一等”。实际上,会试合格者都是进士,而状元是对进士第一名的称呼,本质还是进士。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第一名为“会元”。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也就是说,进士比贡士高一级,比举人差不多高两级。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进士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中功名的最高等级,类似现代教育制度中的博士学位。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举人是明朝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考试通过的人。

贡生是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的人。参加乡试,乡试中被录取的人为举人,只有一种选拔方式。可参加会试如被录取的称贡士。

进士与举人不同,所有进士理论上都是可以被直接授予官职的。说白了,进士其实就是举人的“升级版”,是举人考取直接做官、不用候缺的资格。中国古代的进士一般分三等,即所谓三甲(不是医院那种)。一甲称进士及第、通常会被授予翰林院修撰和编修之职。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这些人中成绩好的一般会被挑选出任翰林院庶吉士。剩下的,也基本会被授予六部主事等职或者外放知县等等

贡生就是举人,只是在不同的朝代叫法不一样。想取得举人或者贡生的身份,必须先是秀才,以秀才身份参加乡试,被录取者就可以获得举人(贡生)的身份。有了举人(贡生)的身份之后再参加更高级的会试,被录取者称之为进士,贡生、举人与进士最大的区别就是在于所取得的功名等级不一样,进士等级更高。

古代科举怎么取得童生身份

童生必须是以州县为单位,非本州县的童生不得报考本州县的童试。且对童生的应试资格有着严格的规定,只有本身无刑伤过犯,又非贱籍,且不是优倡皂隶之子孙,方能在州县衙门登记报考。

古人的平均寿命非常小,到民国时,也不过才35岁左右,秦朝时的平均寿命更是只有20岁左右。因此古人的生育年龄非常小,相应的很多当行其事的年纪都要比现代提前不少,许多史料记载中的“中老年”,很可能只有三十岁左右。

童子举(也称童子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主要面对的对象就是儿童。

明清时代考取功名的进阶之路:

白丁:老话说“目不识丁”指的就是没有学问的人,也叫做白丁,就是咱说的文盲。只能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才能开启自己的成功之路了。

童生:白丁到秀才的进阶路上有三门考试,分别是:县试、府试和院试。如果你通过了县试和府试,就有资格成为童生了。而童生里的“童”字指的是知识浅薄的人,可跟年龄无关哦,所以在古代就是有个童生已经七老八十了,但只要没有考取到秀才,他仍旧只能被称为童生或者是儒童。

秀才:待你考过了县试、府试和院试之后,你就是名秀才啦。秀才在古代也被称为是“优异之才”。一旦你成为了秀才,你就算是国家公认的文人啦,虽然是士大夫的底层,但起码享有一定的地位和特权了。除了见官不跪之外,还有“刑不上士大夫”,也就是说就算你这个秀才犯法了,官府也不能随意对你用刑。当然还有减免田赋徭役等等好处的。

《管子·小匡》:"农之子常为农,朴野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

举人:待你这个秀才考过了乡试,中试后就被叫做是举人了,也叫做孝廉,第一名则叫做解元。这个时候就算是光耀门楣了,因为从现在开始,你就拥有了初步入仕的资格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6877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越南保卫战是几几年开始 中越战争越南历史下一篇:俄罗斯东部历史 俄罗斯远东历史上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