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贞观年间邻国 古代邻国多怕唐朝吗

导语:在贞观年间,唐朝的实力强大,成为东亚地区的霸主。邻国对唐朝多有畏惧,因为唐朝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文化发展。唐朝的经济繁荣也让邻国感到威胁,因为唐朝的市场需求对他们的贸易非常重要。然而,有些邻国也与唐朝保持友好关系,通过外交手段来维护稳定。总体而言,古代邻国对唐朝多有敬畏之情。

目录导航:

  1. 贞观年间邻国
  2. 中国与邻国之间的故事
  3. 唐玄宗灭掉多少国家
  4. 中国与邻国友好往来的故事
  5. 630年唐朝与回纥的关系
  6. 古代对周边国家的称呼有哪些
贞观年间邻国

唐朝周边的邻国:突厥和吐谷浑、日本、薛延陀、百济等。

突厥常年南下袭击汉地,唐初北方割据势力纷纷联笼突厥抗唐,是唐初的一大边害。

吐谷浑乃慕容鲜卑支系,五胡十六国时期西迁至青藏高原东北端,并在329年立国,使用晋制,且由于特殊的地缘关系一直摇摆在与东晋、南朝和十六国时的西北强国之间。

贞观前期,唐朝曾与薛延陀结盟,对付东突厥汗国。630年,唐击败东突厥。东突厥失败后,薛延陀的真珠可汗夷男接管了东突厥的故土。

中国与邻国之间的故事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

唐玄宗灭掉多少国家

吐谷浑(627年)、东突厥(630年)、高昌(640年)、薛延陀(646年)、中天竺(648年)、龟兹(648年)、西突厥(657年)、獠人(658年)、契丹(660年)、百济(660年)、铁勒(660年)、倭国(663年)。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创造“开元盛世”,但“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转衰、藩镇割据日趋严重,盛世不再。不过中晚期的唐朝依然灭掉了西南蛮(729年)、突骑施(744年)、后突厥(745年)、小勃律(747年)、石国(751)。

唐玄宗(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是中国唐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在位期间,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征服和外交手段,成功灭亡了多个国家。其中包括吐蕃、高昌、西突厥、南诏、安南等。这些征服不仅扩大了唐朝的疆域,也加强了唐朝在中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唐玄宗的征服行动对于中国历史和地缘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与邻国友好往来的故事

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他不畏艰险,东渡日本,讲授佛学理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受到中日人民和佛学界的尊敬。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

630年唐朝与回纥的关系

唐朝时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唐朝与回纥的友好往来的表现是:回纥衣装,回纥马。

回纥汗国的第一代可汗为药罗氏族出身的骨力裴罗,唐朝任命他为奉义王,册封为“骨咄禄毗伽阙怀仁可汗”,简称“怀仁可汗”。

此后,回纥与唐朝政府一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持着十分亲密的关系。骨力裴罗死后,其子磨延啜继位,是为葛勒可汗。磨延啜分封其二子统治汗国的东、西两部分。

755年,唐朝发生“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出逃,长安陷落。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是为唐肃宗,回纥应唐肃宗的请求出兵帮助平定叛乱。

757年,回纥王子叶护率军援唐,与唐将郭子仪合兵进攻长安,把长安、洛阳从叛军手中夺回。

630年,唐太宗李世民派大将李靖率领唐军与回纥、薛延陀一起,推翻了东突厥政权。

646年,回纥又配合唐朝军队,平息了薛延陀的叛乱。回纥首领吐迷度担心自己在各部还没有绝对的威信,这样下去也会像薛延陀一样在短期垮台,于是,他去长安朝见唐太宗,请求在其统治地区内设置唐朝的官吏。唐太宗很高兴地接受了吐迷度的要求

回纥在兴起之初,大约只有军队五万,尚未被唐朝直接征调。贞观四年(630年)唐灭东突厥,贞观二十年(646年)唐灭薛延陀,回纥还只是出兵相助。及薛延陀灭亡以后,漠北初步统一,唐以回纥住地为瀚海都督府,任吐迷度为瀚海都督,回纥民族已加入唐朝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之中;而且事实上,由于回纥住地的入唐。唐朝的势力已直伸至极北,“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从此以后,回纥的军队即正式作为唐朝的边兵而受其征调,正如《资治通鉴》所载开元六年二月的诏谕中指出的:“(回纥)有所讨捕,量宜追集;无事各归部落营生,仍常加存抚”。

回纥与唐政府间的特殊关系首先表现为回纥助唐平定安史之乱,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由于中央政府实力不足,唐政府不得不对外借兵平叛。作为唐朝的邻国,回纥并未利用这一纷乱形势,拓宇唐疆,而是应唐政府之请,先后于756年、757年、762年三次派大军助唐平叛,收复长安、洛阳、河北等地,对唐有社稷再造之功。作为回报,唐政府除大加赏赐外,还规定以唐绢买回纥马,开始了双方间长期进行的绢马贸易。除了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外,回纥还在唐政府的支持下,联合安西、北庭两都护府,共同抵御吐蕃对西域的进攻,一度重开安史之乱后被吐蕃切断的东西陆路交通。

政治上:回纥汗国存在96年共13名可汗,其中12名接受了唐朝册封,安史之乱时回纥两次出兵援助唐政府,自758年唐肃宗的幼女宁国公主出嫁回纥可汗开始,唐朝前后三次将公主(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嫁给其可汗。回纥吸取自匈奴以至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好比战争有利,始终遵循不同于任何漠北强国的态度来与唐建立关系,唐玄宗设边防节度使,也不把回纥列为敌人。唐与回纥为邻,北方边境平静无事,双方建立了一种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

经济上:唐与回纥的经济往来,十分密切,回纥经常用马匹交换唐的丝织品、茶叶和粮食,每年往往用几万匹马从唐朝换回丝织品几十万匹,并把其中的一部分转运中亚出售。

文化上:相互交流。长安、洛阳汉人喜穿回鹘服装,出现“回鹘衣装回鹘马” 的景象,说明汉和回鹘两族在文化上是相互交流的。

从有关史料来看,回纥直接源于铁勒,其先世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狄或汉魏时期的丁零。隋末唐初,回纥部众在娑陵水(今蒙古国色楞格河)、嗢昆河(鄂尔浑河)及独洛河(今土拉河)流域游牧。据《旧唐书回纥传》载,回纥本身原由药罗葛、胡咄葛、咄罗勿、貊歌息讫、阿勿嘀、葛萨、斛嗢素、药勿葛、奚耶勿等九个氏族组成,通常称为“内九姓”或“内九族”,总称为“九姓回纥”。而药罗葛氏则为“九姓回纥”的核心,后来回纥的可汗大都出于这一氏族。

至初唐时期,回纥与仆固、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羽、阿结思、骨仑屋骨思等部落结成了同盟。在回纥兴起之前,铁勒诸部统称“九姓铁勒”;回纥兴起以后,成为漠北铁勒诸部的总代表,于是“九姓回纥”就代替“九姓铁勒”。

其实,回纥自骨力裴罗正式立国至国亡也仅96年,历经13名可汗。除阖汲(830~840)因来不及册封汗号就国亡外,其他12名可汗都曾13次接受唐朝册封的汗号。其中,第四位可汗吨莫贺,两次接受唐朝授予的汗号,所以就有了13次册封汗号之事。

唐广德元年七月,在册封牟羽可汗为英义建功毗伽可汗的同时,唐代宗还册可敦仆固氏为婆墨光亲丽华毗伽可敦,又进拜左杀为雄朔王、右杀为宁朝王、胡禄都督为金河王、拔览将军为静漠王,汗国十一部都督都进封国公。

显然,回纥已属唐朝册封体制下的属国,历代可汗继位必须要唐中央的册封才能得到实际上的承认。作为属国的回纥,有出兵勤王的义务,出兵助唐也符合情理。

公元840年,回纥汗国被宿敌黠戛斯(吉尔吉斯人祖先)灭掉。之后,大多数回纥人向西迁徙,一支迁往葱岭以西,一支迁往河西走廊,一支迁到新疆吐鲁番。

古代对周边国家的称呼有哪些

1/对日本的称呼有扶桑、东瀛、东瀛和倭奴,从明朝时期日本人侵略我国时,又称为倭寇。

2/对朝鲜半岛的称呼,汉武帝时称为汉四郡(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后又称百济、新罗、高丽、朝鲜等。

3/对菲律宾称呼吕宋

4/对印度的称呼有身毒,贤豆,天竺。

5/对泰国称为暹罗。

6/对尼泊尔成为尼婆罗。

7/对柬埔寨,汉称扶南,隋朝称真腊,唐代称吉篾,宋代称真腊,元代称甘孛智,明万历后始称柬埔寨。

8/对缅甸称呼掸国、骠国、蒲甘、大光等。

9/对老挝称呼堂明、南掌、寮国等。

10/对斯里兰卡称呼锡兰。

11/对越南,战国时期称为南越,唐朝时期称为安南,嘉庆皇帝改名越南国。

12/对印度尼西亚称为爪洼或三佛齐。

13/对马来西亚称呼柔佛或马六甲。

14/对不丹称呼竹域。

15/对伊朗称呼安息。

16/对阿富汗地区称呼大夏和吐火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9415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北齐王朝历任皇帝有哪些?下一篇:康熙是哪年登基的 康熙出生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