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古代科举考试会死人?为何人死后还不允许把尸体抬出来?

导语:清朝科举考场上死亡事件频繁,死者不能从门口抬出,只能从窗户抬出。科举房里的死人都挂在栅栏外面。

古代科举会杀人?为什么死后不允许抬出尸体?下面的小系列会给你带来详细的介绍,然后往下看~

中国清朝时期,每三年举行一次乡试,这是中国科举领域的一件大事。农村考试一般在秋季举行,一般安排在各大省会。考取后称“中举”,考取者又俗称“举人”。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也在电视上看过。一旦你升官成为举人,那么这个人就有了当官的资格,也就意味着他的仕途即将开始。

当然,备考就像“万人过独木桥”。有些人喜欢别人担心。且不说考场作弊的因素,每个人的水平高低,都有运气在里面。他们有的考的很成功,有的从小到大一无所获。

每一个获得地方考试后的季节,成千上万的学者要么长途跋涉,要么爬山越岭,奔向省会参加考试。就像高考一样,为了不错失机会,有的人去咬着牙考,有的人宁愿在低矮狭窄的考棚里待三天三夜,以防万一,自己赢了。

所以每三年就有很多考生死在考场上。晚清《申报》是一份倡导新闻自由的全国性商业报纸。它由英国商人美查于1872年在上海创立,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据《申报》报道,1882年8月,浙江乡试在杭州宫媛举行。三次考试,死了好多人。“里面不少于十个人”;1891年8月12日,浙江省太平县一考生当天下午突然发病,呕吐腹泻,当晚猝死。

1902年8月,浙江农村考试,有四名考生死在考场上。"一个温州人,一个湖州人,另外两个不知道自己的籍贯."

光绪二十九年八月,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乡试在宫媛杭州举行。第二次考试举行时,一位70岁的书生考试及格,昏迷不醒,立即被贵人抬出考场棚,不久去世。

从这一点来看,清朝考场上的死人真的是习以为常了,只是奇怪的事情还在后面。据史书记载,在清朝的科举考场上,无论是考生、家属、主考人还是官员,凡是死在考场上的,都不允许抬出考场。

但是,只要有气息,不管病得多严重,都允许他们抬出大门。所以一些距离比较近的考生会把死去的同伴裹在被子里,一左一右的扶着走,让死者看起来还活着,这样就减少了一点折腾。

人死在外面,就得把尸体搬回家。是废弃在考场吗?当然不是。那不允许从大门抬出,怎么把尸体弄出来?

1893年的《申报》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今年八月浙江乡试主考官尹,就是那个把鲁迅的祖父周福清送进监狱的人。一天,尹的一个随从浑身发热,经治疗后病逝。

据《申报》报道,当时大家“在墙外的竖木上做了个十字,在上面牵了绳子,把尸体吊了出来。”就是在围栏外竖起一块木头作为支点,用绳子把尸体抬出考场。

为什么清朝有这么精彩的规定?很多人一时想不明白。经过历史学家的研究,终于给出了答案。

原来清朝的统治者遵循的是祖先留下的丧葬习俗:家里所有的死人都不应该从门口抬出,而必须从窗户抬出。因为满族人认为门是生者的通道,死人不能经过,这就是为什么科举房里的死人都挂在栅栏外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1411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盗墓笔记阿宁喜欢吴邪吗?阿宁结局到底死了没下一篇: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是个笑话 康乾盛世真的存在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