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有一个好的出身 有一个好的出身 不见得会有一个好的命运——石涛

导语:石涛是清朝画家之一,与八大山人齐名,都是明皇室后裔。虽有好的背景,但他的命运并不顺遂。石涛一生云游四方,早期以佛教罗汉画为主,后期以黄山、江南为题材,提出“一画论”,强调创作者个性。

有好的背景不一定就有好的命运——下面石涛的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家快看看吧!

石涛,「 ”清初四僧”之一,同八大山人一样,都是明皇室后裔。石涛很小的时候,由于其父犯了死罪被杀,有宫中的太监怕石涛被连累,便将他送到外面寺庙落发为僧。石涛有很多名号,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便是「 ”苦瓜和尚” 这个名号可能有两层意思,其一便是自己的身世,从小由于父亲的原因而家庭破碎,落发为僧。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苦瓜是青皮红心,暗指自己表面是清朝人,但实际上是前朝的皇室。 顺治十四年,十六岁的石涛便在绘画上显示出不一般的天赋,他研习传统技法,早期受董其昌的影响,注重笔墨「 ”士气”。 董其昌所说的「 ”士气”是指用书法的笔法、对线条的要求来绘画。这个要求其实并没有那么容易,要求创作者对书法要有很高的修养、对线条要有非常精微的审美,才有可能用好这种笔法去营造自己的画面。 同时呢,又要有取舍,因为采用书法中的笔墨线条,那自然会对画面造型有所损失,相对来说没那么精准。但是线条、书法是可以见心性的,也就是说通过创作出来的画面,可以传递出创作者自己本身的心性神态。这时画面是否精准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而画者本人的心性审美就显得很重要。 石涛早期绘画成就较高的是人物画,而其中又以佛教的罗汉为主,这些罗汉图的形象十分高古,且又能把佛教中对罗汉的描绘跟我们世俗人对罗汉的理解,十分精妙的融合在了一个画面之中。 相较于他的山水,石涛的人物就没那么出名,但其实他对人物画的理解也是十分独到的,只是他的山水画太过于出名,导致人物这一块就没这么常被人所提及。大收藏家吴湖帆也曾说过石涛的人物远胜于他的山水。 石涛一生云游四方,他不受古法所束缚,将传统笔墨技法加以变化,在山水画史上独辟蹊径。他的山水得益于写生,强调「 ”师法自然”,「 ”搜尽奇峰打草稿”,他把绘画创作称为「 ”借笔墨以写天地”黄山派 石涛在安徽敬亭山住了有十多年,在这段时间他结交了一批不俗的当地画家,而我们所说的黄山派系便是黄山地区的一些画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以描绘黄山为主。这批人在用笔以及技法上,都有一种比较相近的理念,尽管每个人画出的黄山都不尽相同,但由于这些人都画黄山,所以便称其为「 ”黄山派”。 而石涛在这一批人当中是主要人物,属于中坚力量,他本人对黄山情有独钟,非常喜欢。他觉得黄山很好入画,而且黄山的石、黄山的松、黄山的云雾都十分秀美壮观。我们现在即便是不将其入画,哪怕是用手机拍黄山,都有很好的中国山水画的味道。 跟其他「 ”黄山派”的人不一样,石涛笔下的黄山要真实很多,他所描绘的黄山不像弘仁那般空灵,亦不像戴本孝笔下的画山那么「 ”妖”。石涛的黄山不一样,除了有形而上的笔墨趣味,也有形而下的真实,如果我们拿着石涛的画去黄山对照的话,还有很多景致能够看得到。 所以就这写生这一点而言,石涛跟其他黄山体系的画家相比较,前者更加真实,更接近现实中的黄山。 离开黄山后,石涛来到了江南,在黄山的这些日子对石涛的心性是有很大改变的。如果八大山人是身心都已经出世了的话,那么石涛是人在庙宇心系红尘。他一直都有着一份世俗的心,他虽然是一个僧人的身份,但同时他心里还藏着一份志向。 从黄山到江南后,他结交了很多名流,无论是画画的还是写字的,亦或是官场的,他的圈子越来越广,在他的朋友圈总是能看到各界名流。身居两城之际,石涛曾两度受康熙召见,自称臣僧,且主动进京报效朝庭皮红心有点出入) ,与博尔多等达官显贵结为挚友。虽然仕途上并未得志,石涛在广泛的朋友圈中学习,这个时期,石涛的用笔已经非常老辣,同时又显得很灵动,提按顿挫变化很大。 在清早期,康熙在位期间,他为了巩固他的统治,从而笼络江南文人,便向当时身处江南的有为青年抛出橄榄枝。石涛便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北漂的,加上他本身是前朝的皇室,所以当时很多的达官显贵,以及满清皇室都愿意和他结交。 当然,石涛本身也是有这份才华的,加上他虽为僧人,但又有一份出世之心,所以他在当时的名流圈其实是混的很不错的。 当时他有一张画是跟王原祈合作的《兰竹图》,石涛画的竹子,王原祈补的石坡。这幅画就是画给当时的权贵博尔都的,通过这些,是可以看出石涛本人是非常愿意跟这些权贵结交且有一份讨好之心。 他北漂是希望能在仕途上有一份成就,只是最后还是失望而归,晚年又回到了扬州。 兰竹图 石涛一生以诗画立身,失望离京后,买舟南下,定居扬州,在艺术创作上也进入最成熟、最旺盛的时期。同时,他又将自己的绘画经验跟理论进行整理,着成《苦瓜和尚话语录》。提出”一画说「 ”主张 「 ”借古开今”「 ”我用我法”。 如果说他在早期时,他的画作还有一种巴结别人、去讨好别人、去学习别人、去面向社会需要的话,那到了晚年,他就相对进入了一种回归自我本真的状态。晚年的石涛才是表露自己内心的成分为主,所以我们看他晚年的作品,整个上要流畅自然很多,少了一种刻意的险绝。 晚年他提出「 ”一画论”,认为一幅画,千笔万笔,始于第一笔。这个话其实非常有道理,中国画也讲究落子无悔,第一笔下去的这个感觉一出来,接下来就只能顺着这个势来走。就好笔音乐,一个调一起来,就只能顺着这个调走了。 一笔界空顽白,就像天地混沌有东西界入,它就会界分,他把画画的过程跟人对宇宙的一个认识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全新的观念,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认识。 石涛主张画自己,我自有我法,非常强调创作者自己的个性,这也是在他的众多理念中间最为宣扬的一点。而这一点,也是后来整个西方绘画界所倡导的自我、个性,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其实不过是石涛玩剩的,都是他所讲的翻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28765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近代中国收复新疆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 近代中国收复新疆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下一篇:梅西的成长历史 梅西的成长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