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的函谷关究竟是怎样的

导语:“一人守之,万人不可迫”的函谷关是什么?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导语:俗话说的好:得关中者王天下!这在宋朝之前可谓颠扑不破的真理。无论是兼并六国的暴秦,还是前后称雄四百多年的两汉,再到盛极一时的隋唐,都是从关中地区

“一人守之,万人不可迫”的函谷关是什么?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导语:俗话说的好:得关中者王天下!这在宋朝之前可谓颠扑不破的真理。无论是兼并六国的暴秦,还是前后称雄四百多年的两汉,再到盛极一时的隋唐,都是从关中地区真正起家。作为这片区域的门户,函谷关与潼关也先后拱卫着无数帝国的京畿要地。那么函谷关凭什么能够成为险要的关卡呢?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函谷关成功的秘诀。 关中平原是相对封闭的地形 关中之所以成为龙兴之地,跟其易守难攻的地理形势有很大关系。这里的北面有黄河阻隔、南部靠近秦巴山脉,向东连接崤山、往西又是绵延不绝的祁连山脉,可谓四面都有地形阻隔。 函谷关复原图 早在先秦时期,秦国就依靠函谷关占尽了地利优势。这个关隘就位于今日河南灵宝县以北约15公里处。在河南以西与陕西东部的崤山山脉,因呈现南北走向,几乎隔绝了中原和关中之间的所有通路。仅仅是在这里留下了一道极为狭窄的谷地。 因此,就有人觉得陕西的"陕"字,古意为"夹方",特指这条长约15公里的山间小路。所谓陕西,意即函谷关以西。至于关中,也必须从函谷开始往西算起。此外,函谷关南面的崤山多是险峻峭壁,让大军无法穿越。北面紧邻的黄河河道,因地势倾斜而造成顺流湍急,让逆流船只很难前进。所以,想要从东面进入关中平原,非得从函谷关经过不可。 秦国函谷关示意图 秦国人很早就意识到函谷关的重要性。他们将关口设在这一段只能容数人并排经过的最狭窄处位置,从而完全控制了整段谷地。无论前来攻打的六国联军有多少兵力优势,都无法在这样的地形上发挥出来。甚至在正式触及关隘之前,还要当着强敌面横渡非常湍急的弘农河。相比之下,秦人只需要躲在关内据守,慢慢玩消耗战即可。无怪乎到东汉初年还有人评论:用泥丸阻塞住函谷关,也能阻止中原大军向关中进攻。 汉朝的函谷关 何况,即便函谷关被敌人暂时控制,本身也立刻成为卡住后勤运输的障碍。纵然聚集再多物资,也无法以最快速度交到前线大军手中。这也方便秦人在本土聚集更多补给,继续同过度深入的对手进行不对等消耗。函谷关是秦国的门户,也最好的前进基地 六国数次攻打函谷关 战国时期,为了自保,山东六国也曾数次组织联军攻打秦国。,根据《史记》、《战国策》等史料的记载,山东诸侯国一共进行了五次"五国伐秦"。第一次"五国攻秦"发生于公元前318年,秦惠文王在位时,在公孙衍这位纵横家的策动下,魏国、赵国、韩国、楚国、燕国这五国合纵攻秦,而且联合了秦国旁边的义渠国。不过,第一次五国攻秦时,燕国和楚国作壁上观,魏赵韩的三国联军则在函谷关被秦国大军击败,并且损失惨重。 六国攻打秦国图画 在这之后的几十年内,山东六国又继续组织军队进行攻击,其中最接近成功的当属春申君黄歇于公元前241年进行的那次。此时山东六国中,韩国已经被灭,最强大的赵国经历了长平之战也是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国斗争,其余几个国家更是被秦国占领大片土地,都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机。 春申君黄歇画像 因而这次进攻,各个国家也是拿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气,不成功,就成仁。面对气势如虹的联军,秦军也是节节败退,只能退缩到函谷关内。但是在函谷关前,六国联军却发生了分歧,到底是谁先攻打呢?各个国家的军队都想抢下率先攻下函谷关的荣誉,但又都怕秦军有诈,因此都是畏畏缩缩的。就在六国犹豫不决的时候,秦军调集来了更多的军队,将六国联军打败。 秦朝开创者嬴政画像 六国最后一次攻打秦国的机会就这么丧失了。之后,春申君黄歇受到君主冷落,山东六国再也没有人能阻止军队进行有效攻击了。 未能团结一心的六国 函谷关真的如想象中那么难以攻破吗?那倒也不是,真正的原因恐怕还是在六国没能够团结一心,各自猜忌。 秦灭六国之战 在战国初期的时候,秦国的实力其实不是最强的,但已经隐约有了崛起的势头。如果此时六国能阻止进攻,将危险扼杀在摇篮里,秦国恐怕就没有后来的统一中原了。六国之间都知道秦国是最危险的,要团结起来。但是一到战争的时候,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势必要提防着其他国家。这就形成了诡异的"猜疑链",即使在现在,这个问题也不能有效解决。从这个角度来说,倒也不能怪六国。 衰败的函谷关 然而,任何地理要素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质的变化。到了几百年后的唐朝,函谷关已丧失了大部分军事扼守价值。这是因为黄河不断带来的大量泥沙,逐渐在函谷关以北的峭壁脚下堆积,终于成了一段不短的河岸。也就是说,来自中原的大军可以不必抢夺危险的关口,直接从北面的河岸绕道即可。虽然守军依然能够获得一定优势,但要负担的防线长度加大。这样一来,秦朝时所设的函谷关就变成了虚有其表的"天险"。 民国时期的潼关照片 其实,古人对于从深沟进攻潼关的危害性有很清楚的认识。因此,李唐王朝不但禁止一般商旅行人在深沟通行,甚至还在深沟底部前后都设置了多座小型关隘。为的就是有敌人进入这条后门时,用守备部队进行层层阻截。但这样的次级防御工事,往往经不起对方主力的猛攻。守军自然也必须有充足的兵力和物资,才能在两线同时展开僵持。一旦国运衰微或是守将疏忽大意,深沟的防备就可能因松懈而发生结构性崩溃。因此潼关也就不具备"天险"的特质了。 结束语:函谷关具有地理上的天然优势,但六国没能攻下秦国的根本原因在于彼此间猜忌不断。如果六国能团结一心,战国的纷争就还要持续几十年。随着岁月的流逝,函谷关的地利不再,如今只存在人们的想象中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下一篇:她是乾隆最疼爱的女儿 待遇远超其他公主 府邸规格与亲王相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