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润之是谁 谁是毛泽东心目中神秘的“二号接班人”

导语:本文摘自《走出去的带头人邓小平》,作者刘金田,泰海出版社出版人民日报在线-文史频道转载此文仅出于信息传播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立场。毛泽东对赫鲁晓夫说,邓小平“这个人既有原则又灵活,是我们党内难得的领袖”。苏共二十大后,

本文摘自《走出去的带头人邓小平》,作者刘金田,泰海出版社出版

人民日报在线-文史频道转载此文仅出于信息传播目的,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立场。

毛泽东对赫鲁晓夫说,邓小平“这个人既有原则又灵活,是我们党内难得的领袖”。

苏共二十大后,两党分歧越来越明显。中国共产党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局出发,始终注重维护苏联的形象和声誉。1957年11月是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决定亲自率团赴莫斯科出席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仪式,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

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行动。

中国党政代表团的组成是最高标准的:团长为,副团长为,成员包括、彭、李先念、乌兰夫、郭沫若、茅盾、鲁、陈伯达、杨、胡乔木等。这是邓小平第四次访问莫斯科,主要是作为中国党的代表,主持宣言的起草工作。

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CPSU中央委员会首次提出了召集12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党代表,以及60多个兄弟党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所有党代表开会的想法。

CPSU中央委员会还邀请毛泽东访问苏联,出席兄弟党国际会议。

早在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不久,毛泽东就率团访问苏联。在为期两个月的访问中,中国和苏联签署了友好、联盟和互助条约,建立了两党和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八年过去了,中苏两党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同盟关系有所破裂和发展。中国和苏联需要消除分歧,以加强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团结。在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伏罗希洛夫首次访华后,毛泽东欣然答应再次率团访问苏联。

毛泽东对苏方说,既然要开好兄弟党国际会议,首先要做好充分准备,提前交换意见,达成一致后再发表共同文件。苏联可以做更多的准备工作。

1957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收到了苏共中央起草的国际兄弟会议联合宣言草案。29日晚,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提出必须把莫斯科兄弟党国际会议变成团结会议,向帝国主义示威。会议确认,中国党政赴苏代表团这次的政策是:先保CPSU,优先批准,尽可能从他们起草的宣言草案中去掉有害的东西。采取的方法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通过批评达到新的团结,通过斗争寻求团结,达成共识,求同存异。

10月30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批准了中国党政代表团确定的方针。在讨论CPSU起草的宣言草案时,大家一致认为这与中国党的观点相去甚远。所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毛泽东应该提前去苏联,在那里起草一份草案,同苏方讨论,争取同苏方达成协议。

就这样,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党政代表团于11月2日启程前往莫斯科。

代表团抵达莫斯科的当天,就收到了CPSU起草的宣言第二稿。读完之后,邓小平觉得这个草案和第一稿相似。CPSU第二十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赫鲁晓夫的片面观点仍然保留,根据这些观点发表的联合声明是有害的。

11月3日,CPSU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赫鲁晓夫到中国党政代表团驻地拜会毛泽东。毛泽东对赫鲁晓夫说,我早来只是为了宣言草案。我们应该起草一份好的草案,我们党也将起草一份草案供你们考虑。

当晚,中国党政代表团开始分别由鲁、胡乔木、陈伯达起草宣言初稿。邓小平主持讨论修改,毛泽东定稿。第一稿于11月5日提交CPSU中央委员会。

11月6日起,中方由邓小平领导,苏方指挥苏斯洛夫。双方几个人开始讨论苏方的第二稿和中方提交的第一稿,双方都说明了自己起草的理由。经过讨论,最终同意对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起草的草案进行修改和补充。直到11月11日,中苏两党共同提出的宣言草案才正式颁布,随后交给兄弟党派。从12日起,兄弟政党开始谈判和讨论宣言草案,以便达成共识。

在这个过程中,有几个意见分歧:第一,关于美帝国主义;

第二,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三是以苏联为首的问题;第四,普通法和共同道路的问题;第五,反对修正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问题;第六,和平过渡问题;第七,辩证唯物主义问题;第八,关于宣言是否肯定CPSU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和最近中国党、法国党、意大利党等党召开的代表大会的问题。按照中央政治局采取的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作出必要妥协,具体问题由代表团处理的方针,中国代表团在起草委员会中就一些问题进行了必要的斗争,作出了一些让步,采取了比较灵活的做法。

关于“和平过渡”的问题,先是中苏两党在讨论共同起草宣言草案时发生了争执,后来兄弟党参加讨论时又发生了争执。毛泽东与赫鲁晓夫谈了中国共产党对和平过渡的看法。赫鲁晓夫在CPSU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认为,和平过渡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无产阶级可以通过议会斗争获得政治权力。我们不同意赫鲁晓夫的观点。毛泽东认为,应该提出两种可能性。理论上和原则上,没有暴力革命是不可能夺取政权的,因为资产阶级不会自动放弃政权,一定会用暴力镇压无产阶级。这是一个已经被历史证明的理论原则。这是一个战略问题。但是在和平时期,为了争取群众,动员群众,可以提出一个战略口号,就是希望通过议会斗争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我们的愿望。我们不拒绝也不反对和平过渡,但也希望和平过渡。同时要强调的是,是和平过渡还是非和平跨越,与其说取决于无产阶级,不如说取决于资产阶级,因为资产阶级不会自动放弃政权。当然,如果他们使用武力,我们只能使用武力进行自卫,然后夺取政权。然而,这种提法仍然是赫鲁晓夫所不能接受的。最后,毛泽东对赫鲁晓夫说:“我们已经说了我们对和平过渡的所有意见,但你坚持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现在,没有必要修改宣言中这个问题的写法,但我们保留我们的意见。我们将写一份备忘录给你,明确我们的意见,以便宣言能在会上通过。赫鲁晓夫欣然同意。后来,毛泽东写信给赫鲁晓夫,说邓小平同志会和你谈和平过渡的问题。邓小平代表中国共产党在与苏斯洛夫会谈时,正式严肃批评了CPSU“和平过渡”的单方面提法和错误危害,随后提交了一份关于向CPSU和平过渡的书面提纲。

最终大家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基本达成一致,12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签署了宣言,即《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又称《莫斯科宣言》。

莫斯科兄弟国际会议取得了成功。大家对整个国际形势、战争与和平、资本主义国家工人运动的战略战术、维护和平,特别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规律、兄弟党关系中应该遵守的原则,都达成了共识。所有的兄弟政党都是完全平等的。充分协商、不强加于人、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让步、求同存异,把国际共产主义的团结推向了新的高度。毛泽东认为这次会议的成功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成功,是集权和民主相结合的成功。

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重要成员,邓小平在整个会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非常欣赏邓小平的才华。在党的八大前的一次中央全会上,毛泽东提出要设置中共中央总书记,并推选邓小平担任这一职务,还宣传邓小平:“他做事比较好,比较公正,是个善良的人。”当毛泽东来到苏联参加中苏会谈时,他还下令任命邓小平。在苏共中央举行的宴会上,毛泽东与赫鲁肖夫私下交谈,说:“我将辞去国家主席一职。”赫鲁晓夫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伏罗希洛夫在六个月前带回了这条信息。他问:“谁来接手?有这样的人吗?”

“是的”,我们党内有相当一部分同志完全可以做到,他们都不比我差,都是完全合格的。说着,毛泽东就一个个出名了。“第一个是刘少奇,他参加了北京和保定的五四运动,然后来找你学习。1921年转入共产党,能力、经验、威望全面合格。他的优点是原则性强,缺点是灵活性不足。”

“第二个是邓小平,”毛泽东继续拉他的手指。“这个人既有原则,又灵活,是我们党难得的领导人。”

赫鲁晓夫也有同感。在与邓小平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学到了很多东西。后来赫鲁晓夫回忆说:“毛泽东同志似乎唯一赞成的是邓小平。毛曾经指着邓对我说:看见那边那个小家伙了吗?他很聪明,前途无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善无畏 开元三大士之善无畏生平简介下一篇:1949年的中国 1949年100万中国人飘洋过海逃亡台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