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马铃薯危机的历史背景 洋芋的来源和历史

导语:马铃薯危机是指19世纪中叶欧洲爆发的一场严重的食品危机,马铃薯作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当时成为人们的主要食物来源。本文将介绍马铃薯危机的历史背景、洋芋的来源和历史,帮助读者了解这段重要的历史事件。

目录导航:

  1. 马铃薯危机的历史背景
  2. 洋芋的来源和历史
  3. 马铃薯起源
马铃薯危机的历史背景

又称土豆革命。1847年在普鲁士首府柏林发生的饥民暴动。1845年,因马铃薯等农作物受枯萎病影响,德意志农业歉收,造成饥荒。投机商乘机哄抬物价,谷物和马铃薯价格猛涨50%。

1847年从英国开始的经济危机波及德意志,大量工厂倒闭,大批工人失业,许多小店主和手工业者破产。

同年4月21日柏林的工人、饥民举行大规模暴动,冲击商店、面包房和肉店,食品被抢劫一空。

次日群众高呼"革命",冲向市中心,国王调动军队才将暴动镇压。

在其他邦国也有类似暴动发生。它是德意志一八四八年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洋芋的来源和历史

洋芋原产于玻利维亚和秘鲁的安第斯 地区,在这些地区已种植了 4 000-7 000年, 16世纪初,马铃薯被传入到欧洲,直到18世 纪,马铃薯的种植在北欧才广泛开展起来。如 今,马铃薯在世界大多数地区都有种植。

在3 000多种马铃薯中,人类食用的只有 100多种。这些品种不仅形状、颜色、大小不 同,而且味道和淀粉含量也不同。马铃薯球 根长于地下,有圆形、椭圆形和细长等形状。 表皮呈红色、黄色、绿色或红色,肉质呈白 色或黄色。

土豆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中国的。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由于马铃薯非常适合在原来粮食产量极低,只能生长莜麦(裸燕麦)的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马铃薯和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人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对维持中国人口的迅速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大约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

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后又传播到亚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所以就称为“洋”是由外国传入的,而土豆本身又成芋状,所以在有些地方就将马铃薯也就是土豆称为“洋芋”。

土豆,也有些地方叫马铃薯,现在是全球第四大作物,仅次于稻米、玉米、小麦。土豆对人类生活实在太重要了!可能咱们中国人感受还不是很明显,但那些吃快餐的西方人是离不开薯条的。虽然说油炸的薯条有致癌物质,这仍然挡不住那些爱吃薯条的人。

土豆原本是生长在南美安地斯山区玻利维亚和秘鲁两国交界处一带,在8000多年前被南美印加人驯化种植。土豆这东西生命力顽强,各种恶劣环境、极端气候基本都能生长,所以土豆成为了南美印加人的主食。南美印加人甚至将土豆视为神物,是上天恩赐给他们的。

古印加帝国将收成的土豆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给村落,供日常食用;一部分用作存粮,以便在饥荒年食用;一部分用为祭品,献给神明。可以说没有土豆印加人根本活不下去,玉米在南美很少种植,稻米、小麦更是没有,是土豆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印加人。

而将土豆带到全世界的,并不是征服了印加帝国的西班牙人,而是英国海盗。英国海盗从智利的奇罗耶岛将土豆带回欧洲,时间大概是16世纪初期。但是一开始欧洲人并不吃土豆,因为他们认为长在土里的食物是不洁的,被认为是猪都不吃的东西。但是欧洲人将土豆给奴隶们吃,简直成了奴隶专用食物。当时欧洲人还不知道发了芽的土豆是不能吃的,有毒!结果奴隶们吃了产生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其实就是茄碱中毒。于是欧洲人把土豆与曼陀罗、颠茄归为一类,视为“魔鬼植物”。

直到18世纪后期,当时欧洲爆发了几场大饥荒,欧洲人不得不考虑吃土豆填饱肚子(当然是吃没有发芽的土豆)。结果一吃发现这东西还挺好吃的,尤其炸成土豆条非常好吃,至少对于美食没什么研究的爱尔兰和德国人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从此以后,爱尔兰人和德国人将土豆当成了餐桌上的主要食物之一,再也不是奴隶食物,更不是“魔鬼植物”了。

最后大家可能都想问一个问题,土豆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呢?其实目前说法有很多种,而我认为比较靠谱的传播途径应该是这样的:土豆是欧洲人先从南美带到了欧洲,然后西班牙人将土豆带到菲律宾。17世纪时福建商人在菲律宾和西班牙人做生意,然后又将土豆带到了福建,再由福建传播到东南沿海各省,乃至全国。

马铃薯起源

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想来大家都是互相抄来抄去的,答案竟如此一致。


多数人引用的《松溪县志食货》中的松溪县地处福建北部,应该不是一个特别适合土豆生长的地方。而且马铃薯从外引进,也应该是从闽南引进,并广泛种植在闽南地区吧?因为当时福建泉州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啊。


另有一种观点,《松溪县志食货》里所说的马铃薯是指另外一种叫做“黄独”的东西。

翟乾祥在《16—19世纪马铃薯在中国的传播》中指出在1700年的《松溪县志》中出现了“马铃薯”这个词(但据考证,书中的“马铃薯”并非是现代意义上的potato,而是指黄独,文章内容摘录如下:

农史学家万国鼎认为康熙《松溪县志·食货》中的“马铃薯”是马铃薯最早传入东南沿海的证明。目前有关论著多遵循这一说法。1990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对马铃薯的解说,也基本上未脱离前人窠臼。其实,《松溪县志》中的“马铃薯”是盛产于亚热带的黄独的别名。

还有专家认为最早的马铃薯是从东南沿海经运河传到天津,先是广泛在京津地区种植,而不是闽北。


最后,不管马铃薯的由来是什么样的,反正作为我们的重要粮食口粮为我们人类的生存做下了不好估量的贡献。因此,我们这些普通人也不要纠结这类问题了,像马铃薯为什么叫洋芋?洋芋为什么叫土豆?土豆为什么叫山药蛋?这类问题还是让专家学者去研究吧,我们只要研究怎么吃就行了,哈哈哈......

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十六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

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它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并且已经传播到中国,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21世纪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

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yeshi/60441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棋艺等级分为哪九等?下一篇:古希腊与墨家是否存在历史联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