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野史秘闻>正文

揭秘:秦始皇陵地宫“水银之谜”

导语:简介:自从秦陵地宫发掘以来,很多问题接踵而来,人们对秦始皇更加好奇。在秦陵发达的地下宫殿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水银。这个水银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2002年4月,我国首次进行了地下考古调查。在为期一年的考古调查中,研究人员初步确定地宫深度达到30米,完全穿过三层

简介:自从秦陵地宫发掘以来,很多问题接踵而来,人们对秦始皇更加好奇。在秦陵发达的地下宫殿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水银。这个水银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2002年4月,我国首次进行了地下考古调查。在为期一年的考古调查中,研究人员初步确定地宫深度达到30米,完全穿过三层地下水,地宫高度为15米,相当于现在的四层建筑。

网络映射

秘诀一:秦始皇为什么要用水银

科学调查结果表明,地下宫殿中不仅有汞,而且还有大量的汞。有人推测,地宫里的水银可能达几吨,甚至几百吨。更让专家惊讶的是,将地宫汞分布图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秦朝疆域图对比,发现两者惊人的相似。那么,秦始皇在地宫中如此大量的使用水银,仅仅是为了实现他那一代皇帝的宏伟想象吗?

今天,我们知道汞是一种有毒的液态金属。如果有人进入地宫,会吸入水银释放的水银蒸汽而中毒。而且水银可以很好的隔热,在地宫内部形成密封的保温层,水银有杀菌作用。因此,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地下宫殿中的汞是用来防止腐蚀和盗窃的。

但是在秦始皇之前,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水银有这些作用。当时人们为了解决黄金短缺发明了镀金镀银,汞是镀金镀银非常重要的材料。所以可以推测,春秋时期,墓中水银是财富的象征。

根据这一推测,考古学家认为秦始皇死后仍希望继续占有世界的财富。但与以往的贵族墓葬不同,秦陵地宫中的汞含量非常大,历史学家发现汞似乎对秦始皇有着更加不寻常的意义。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在20多岁时就爱上了“长生药”和“真人手术”。秦始皇为了达到修仙的目的,在炼丹家卢生等人的唆使下,甚至将宫殿迁入咸阳地宫,足不出户地呆在里面,而在标记皇位的同时,又不被外人打扰地“带领”着神仙们。

为了实现自己永远统治世界的梦想,秦始皇痴迷于寻找长生不老之药,所以即使在他想象死亡的时候,他仍然希望把自己的权力和财富带到另一个他只能想象的世界,他也可以以同样的方式去九州。秦始皇为了求长生不老,需要炼丹。在炼制长生不老药的时候,水银的地位突然上升,因为水银是炼制所有长生不老药最基本的材料之一。

网络映射

秘密2:这么多水银从哪里来

根据地理位置,秦始皇陵的汞源应该来自不止一个渠道,最接近的线索来自陕西南部的旬阳。

旬阳,这座城市非同寻常。浔阳县因汉江和浔河在此交汇形成自然太极图而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太极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旬阳县神奇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中国最大的汞锑矿产基地。

在旬阳县关公镇附近的矿井上,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古代矿井,规模超过100,其中最深的几百米,最浅的十几米。形状空最大的地方非常大,而较小的地方只能容纳一个人。老矿的存在证明了旬阳县汞矿开采的悠久历史,旬阳县博物馆秦汉展厅出土的文物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线索。

在古代,水银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制作镀金青铜器,而战国时期的这些文物无疑证明了水银早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被使用了。与此同时,博物馆里的许多文物也向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浔阳早在秦朝之前就是一个重要的城镇。

战国时期,浔阳位于秦楚边境。虽然地处山区,陆路交通十分不便,但险要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水路交通使其成为秦楚战场。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了楚国,最后占领了著名的浔阳,也占领了水银矿床。所以今天,人们可以想起两千多年前的秦人,也就是在这条宽阔的汉江上,他们挂着许多船的帆,带着大量的汞矿石从浔阳航行到秦始皇陵。

秘密3:汞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秦陵地宫里有大量的水银。不过按照当时秦朝的能力,开采水银应该是一个巨大的工程。专家认为,除陕西旬阳县外,汞极有可能是从当时最大的汞矿产地重庆东南部运来的。该地区最大的汞矿主是一位名叫青的寡妇。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因为她和秦始皇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传说。

网络映射

《史记·货殖列传》中特别提到了“卿”这个特殊的女人。她是一个住在四川的寡妇,因为家里掌握了丹雪山,靠着它几代人赚了不少钱。其中,丹雪山是指重庆酉阳县的银岭山,自古以来以朱砂丰富著称。

丹砂,在古代,是用作书写、绘画和化妆的颜料,另一个主要目的是提取汞。《汉书·食货志》里说得更清楚:巴寡妇卿,其家几代独占丹沙,成了非常有钱的人。那么如何看待秦陵地宫里的水银来自清朝或者巴县呢?

原来据东汉学者徐深所著《说文解字》记载,古代红矿主要产地丹砂很少,主要集中在巴县和南越,即现在的重庆和广西。先秦古籍《逸周书》记载,西周时期,巴蜀地区的人向周王进贡。也就是说,早在秦朝以前,皇帝就知道并获得了这里丰富的朱砂。这些历史记载,让专家们很快圈定了秦始皇地宫里的水银大部分来自巴县。

多年前,重庆地勘大队在银岭山发现了几十个大小不一的老矿。老矿的发现证明了历史记载的准确性:巴山地区汞矿的开发确实在秦朝就已经大规模开始了。那么在2000年前的秦朝,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矿石是怎么运到几百公里外的秦始皇陵的呢?

历史上的嘉陵江是一条非常通畅的航运通道,从重庆出发,沿着嘉陵江上行,经过阆中,向北到广元,再经过秦岭,通过嘉陵江进入陕西。这是从先秦到近代川陕之间的一条主要交通动脉。

这样对汞的研究还在继续,我们也无法知道秦始皇使用这么多汞的意义。但从秦始皇很小就开始修建自己的陵墓这一事实来看,这一举动绝非毫无意义,可能与秦始皇的长生不老之梦有关。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奔跑吧兄弟灵异事件 奔跑吧兄弟灵异事件视频,第二季第五期惊现鬼脸下一篇:揭秘“传国玉玺”失踪之谜:石沉大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