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为何刘娥一生专宠 北宋曹皇后德才双全,为何得不到宋仁宗的宠爱?

导语:北宋曹皇后德才双全,为何得不到宋仁宗的宠爱?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独特的一个朝代,皇室子嗣不旺,女主临朝频繁。据统计,宋朝18位君主在位期间,共出现了九位临朝摄政的皇后、皇太后。宋朝第一位临朝皇

北宋曹皇后德才双全,为何得不到宋仁宗的宠爱?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比较独特的一个朝代,皇室子嗣不旺,女主临朝频繁。据统计,宋朝18位君主在位期间,共出现了九位临朝摄政的皇后、皇太后。宋朝第一位临朝皇后是宋真宗皇后刘娥,此人深受真宗宠爱和信任,真宗去世后,她临朝称制11年,期间颇有政绩,是北宋很有声望的女政治家。 北宋第一个临朝皇后刘娥 今天要说的这位皇后,论治国才能比不上刘娥,但在有宋一代临朝称制的皇后中,也是一位声名赫赫的贤后、能后,只是,与刘皇后终生受到宋真宗的宠爱相比,这位皇后虽然德才双全、陪伴皇帝30年,却一直得不到皇帝的宠爱,甚至差点被皇帝废掉。 这位皇后,就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宋仁宗赵祯皇后曹氏,史称慈圣光献曹皇后。 曹皇后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她为什么一生都得不到仁宗的宠爱? 出身名门,政治婚姻难得宠 和其他朝代相比,宋朝对皇后的出身要求相对宽松。比如开头提到的真宗皇后刘娥,原是歌女出身。相比之下,曹氏的家世就算得上显贵了——她出身于世家大族「 ”真定曹氏”之家,祖父是北宋开国功臣、名将曹彬,父亲曹玘也是朝廷官员。 宋仁宗是历史上有名的仁君、明君,但感情生活一直不如意。他的第一位皇后郭氏,也是名门之女,选立皇后时,仁宗中意的是张美人,但其时刘娥刘太后临朝称制,强行立郭氏为皇后,郭氏性情较为骄横,一直不得仁宗宠爱。刘太后死后,仁宗以郭氏无子为由将其废掉。 后位空缺,仁宗养母杨太后出于政治考虑,看中了出身名门世家的曹氏,于是十八岁的曹氏于1033年应诏入宫,并于次年正式成为宋仁宗的第二任皇后。 曹皇后 曹皇后生于官宦世家,虽然外貌不是太出众,但从小熟读经史,还写得一手好字,受益于良好的家教家风,性情慈爱,节俭朴素,处事谨慎,是个内外兼修的贤淑女人。 一个是仁慈宽厚的仁君,一个是德才兼备、出身世家的淑女,这桩婚姻看起来理想美满。特别是有了前任郭皇后的悲剧教训,婚后的曹皇后处处恭谨守规,但让她想不到的是,仁宗对她一直不冷不热。有个阶段,仁宗甚至动了和郭皇后重归于好的念头,只是碍于实在找不出曹皇后的过错,复婚念头才不了了之。 德才双全,殚精竭虑为大宋 这样不冷不热的婚姻一直持续了好几年,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仁宗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了张氏——此女八岁时入宫,其父亲张尧封早年间中过进士,因早逝,张氏年幼无依,其母钱氏将其送入宫中,做了仁宗养母杨氏的侍女。随着年龄增长,张氏出落得花容月貌,楚楚动人,加之能歌善舞,仁宗一见就欲罢不能,将其纳入后宫封为才人。 张贵妃 张氏聪明乖巧,姿容出众,仁宗宠爱之极,从此专宠后宫,「 ”妃巧慧多智数,善承迎,势动中外。”从此仁宗把全部的感情都寄托到张氏身上,对曹皇后更加冷落。 张氏依仗仁宗宠爱,经常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曹皇后宽厚大度,并不和她计较。 一次,张氏心血来潮,想用皇后的车盖外出游玩,她去找仁宗提出要求,仁宗让她自己去找曹皇后借,这本是违返等级礼仪的行为,没想到曹皇后听她说明来意后,竟爽快地答应了。 张氏高兴地把这事告诉仁宗后,仁宗都觉得张氏的做法太过分,就规劝她说:「 ”朝廷的礼仪章法,人人都要遵守。你的身份用皇后的仪仗出游,会受到大臣们的非议的。”张氏这才作罢。 曹皇后不但宽容大度,而且勤劳节俭,史载其「 ”性慈俭,重稼穑,常于禁苑种谷、亲蚕”——仁慈节俭,重视农事,常常在宫苑内种植谷物,养蚕采桑,身体力行,当好后宫的典范。 宋仁宗和曹皇后貌合神离 宋朝一向严禁外戚干政,出身官宦世家的曹皇后深知其中利害,作为皇后,她总是严于律己,一直严格要求家族亲人遵纪守法,禁止参与政事。她册封皇后的当天,其叔父曹琮就主动辞谢了皇帝的封赏,另一个亲戚曹仪也主动辞去了官职。她的亲戚中没有一人在朝内任职,只有一个弟弟曹佾在京城外做官。 为了避嫌,曹皇后平时从不让家人入宫和她单独见面。成为太皇太后后,宋神宗多次提出让她和弟弟曹佾见见面,曹太后一直不同意。一次曹佾又入朝,宋神宗再次提出让她们姐弟相见,她才勉强同意,但要求必须由神宗陪同。 此时曹太后和弟弟都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老姐弟相见,神宗想让他们单独聊一会儿,便起身离开了。但神宗一走,曹太后就让弟弟离开了后宫。 曹太后处事严谨,关键时刻沉着果断,有胆有识。有一年,宫中几个小军官作乱,夜间逼近皇帝寝宫,被砍的宫女宦官哭喊着逃窜。仁宗吓得想往外跑,正侍寝的曹皇后一把拉住仁宗,关好门说:「 ”现在外面太乱,出去太危险。” 宋仁宗像 安抚好仁宗后,曹皇后一边派人去叫宫中卫士,一边组织身边宦官平叛。她还亲自剪下参与平叛宦官的头发,作为论功行赏的证据,激励大家。她料到乱贼肯定会乘乱纵火,又提前安排部分宦官提着水桶暗中跟随。果如她所料,乱贼久攻不下,果然纵火,宦官们及时将火浇灭,宫中卫士赶到后,很快将反贼擒获。 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被她沉着果断地平息。 平衡朝政,力保苏轼、王安石 曹皇后一生历经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目睹了北宋王朝两次变法引起的朝政动荡,因此,她对变法持相对保守态度。仁宗时,范忠淹主持「 ”庆历新政”,她曾和仁宗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但仁宗支持变法,她只能在背后协助仁宗平衡改革派和保守派的关系。 神宗即位后,大力支持王安石变法,由于新法推行过于激进,加之王安石用人不当,老百姓民怨沸腾,朝廷保守派更是猛烈攻击,朝政再次出现动荡。 曹太后是一代贤后 面对朝廷中的朋党争斗,已是太皇太后的曹氏多次规劝神宗停止新法,但神宗根本听不进去。不久,苏轼因写诗讥讽新法被告发,以诽谤皇上之罪逮捕入狱,被判死罪,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 ”乌台诗案”。此时,反对变法的欧阳修、韩琦、富弼等名臣相继被贬,朝中大臣束手无策。 曹太后非常爱惜苏轼的才能,她亲自叫来神宗说:「 ”苏轼是先帝依重的人才,只不过写了几首诗,即使有错,也罪不至死,不要因为几句诗影响了朝廷的稳定。”神宗这才下诏免去苏轼死罪,将其贬逐流放,「 ”乌台诗案”就此结束。 王安石变法触动了朝臣贵族的利益,朝廷中不利于王安石的言论越来越多。曹太后虽然反对变法,但她欣赏王安石的才能,为了保护王安石,她一边劝说神宗废除老百姓最有意见的青苗法、助役法,一边劝说神宗暂时将王安石调离京城。「 ”后曰:‘吾闻民间甚苦青苗、助役,宜罢之。安石诚有才学,然怨之者甚众,帝欲爱惜保全之,不若暂出之于外。’” 苏轼被贬 曹皇后身居后位45年,其中居太后、太皇太后位15年,一直殚精竭虑,心系大宋,以自己的才智保卫皇权。 仁宗无子,他和曹皇后抱养了堂兄濮王之子赵曙,最后立为太子。1063年仁宗突然病逝,连遗诏都没来得及写,当时正是夜间,身边近侍想开宫门召大臣入内。但考虑到当时皇室内部对立太子意见不一,为了确保皇位顺利过渡,曹皇后下令收齐宫门钥匙,严禁走漏消息。 同时,连夜派人去接太子。第二天一大早,朝臣们刚上朝,就接太子入宫,宣布太子继位事宜。当时,赵曙精神不太正常,吓得一边哭一边跑,皇后命人按住他穿上皇袍,并迅速起草遗诏,然后诏令百官进朝听旨,正式宣布英宗即位。朝中肃静平稳,皇权顺利过渡。 王安石 曹皇后晋封太后后,并不贪恋权力。期间虽然由于英宗身体原因,曾经短时间内临朝听政,但听政而不专断。英宗刚即位时精神混乱,朝臣上奏请太后临朝,垂帘听政时,她只在偏殿,每天几十份奏章,她都一一记住其纲要,逐条决断。遇到朝政大事,她总是让朝臣们集体讨论、决议,从不专断。 第二年,英宗病情好转。朝臣奏请曹太后归政,曹太后担心朝臣借机擅权,特意让宰相韩琦取来十多份奏章,请皇帝批答,她亲自看过后,认为处理得当,马上撤帘归政。 1079年,曹太后病逝,享年64岁。曹氏从皇后、皇太后到太皇太后, 45年如一日,宽厚仁慈,德冠后宫。她以自己严谨果敢的作风和超人的政治智慧,为北宋王朝的稳定殚精竭虑,做出了贡献,堪称一代贤后。她和仁宗共同生活了30年,最大的缺憾,就是从来没有得到过仁宗真正的爱。 宋仁宗剧照 有资料记载,她和宦官张茂则关系暧昧,理由是,仁宗有一次精神错乱,大喊「 ”皇后和张茂则谋逆!”,但仁宗病愈后却像没事一样。综合多个史料分析,这可能是仁宗精神错乱的一种想像。仁宗一生不爱曹氏,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算仁宗不追究,如此「 ”丑闻”,事情也不会不了了之。 不过,有一点可能肯定,得不到丈夫之爱的曹氏,内心必然充满了寂寞悲哀,面对张氏的争宠和仁宗的情感冷落,将宦官张茂则视为心腹,于情于理,并不为过。只是,她至死也不会明白,作为一桩政治婚姻,也许从她嫁给仁宗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一生的情感孤独和空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隋炀帝的皇后 萧皇后身高只有150厘米,隋炀帝却盛宠她原因有4点下一篇:位西北 马未都:这条金蚕,当年无人问津,如今是国宝,全世界仅有2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