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暗杀》背后:韩国人在中国曾经干过什么?

导语:本文介绍了韩国电影《刺杀》和韩国在中国的历史背景,从中可以深刻理解韩国总统参加天安门抗日游行的原因。文章还探讨了电影中的语言和人物设计等细节。

韩国的“抗日战争剧”和“暗杀”正在国内影院上映,因为现在是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气氛中,特别是日本安倍政府刚刚强行通过安全法,东亚局势变得更加紧张,所以这部涉及韩日中的电影有一层超越电影的意义。

《刺杀》虽然没有中国演员参与,但是里面有很多关于中国的内容。这一部分在我们的史书中很少提及,长期以来缺乏系统的研究。

所以很多观众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有一些疑问:韩国人在中国做了什么?中国政府是什么态度?

我在近代史上没有发言权,但在家里找到一本非常好的书:中国的朝鲜独立运动,胡春辉著,1976年在台北出版。从过去来看,这是中国研究领域在这一领域最早的作品之一。

所以基于快速的阅读速度,我简单的浏览了一下这本书的大致内容,在这里我简单的“拿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历史背景

总之,韩国在东亚的地理位置极其关键。本来长期是中国的下属国家,被中国覆盖。日本明治维新后迅速崛起,变成帝国主义国家,但清政府腐败无能,屡遭挫败,缺乏法律意识。很多外交谈判都是这么算的,留下了空文件,韩国从“附庸国”地位变成了“中日共同管理”,再变成了“独立”:这种独立实际上是被日本人垄断了。

同时,俄罗斯人也觊觎韩国,不断发展自己在韩国的影响力。这也引起了中日双方的不满。20世纪初,日本和俄罗斯打了一场大仗,争夺对东北的控制权和另一个目标,即朝鲜。

俄罗斯惨败后,日本吞并韩国,韩国于1910年灭亡。

这期间美国人并没有闲着,在美国对韩国有完全不同的政治见解。所以韩国独立运动第一次暗杀的目标不是日本,而是美国人。1906年3月23日,美国驻韩国外交顾问邓南·斯蒂芬斯因在三藩市一代鼓吹日本保护韩国的政策,并强调韩国人没有独立能力,被张、郑在宽、田明云等来自海外华人和美国的年轻韩国人愤怒枪杀。

韩国长期被中、日、俄包围,加上美国无孔不入的干预,这个民族的压迫感可想而知。现在的韩国人有很强的民族主义基因,也许这就是来源。

暗杀是当时正义之士对压迫者的极端报复。中国有很多,韩国也是如此。这种行为很容易和骑士精神结合起来。

所以刺杀可以在电影中转化为现代“武侠”电影。

1909年,安中根在哈尔滨站刺杀伊藤博文,事件被拍成电影。

1911年,韩国义士还策划暗杀日本驻朝鲜总督寺内正毅,但未能曝光,123人被捕,韩国独立运动受到空打击。

吞并韩国后,起义继续,为国捐躯的人不断。

韩国早期的抗日运动,大多是在皇室、大臣、军人、学者之间进行的。1919年“三·一”运动后,逐渐扩展到全国。

注意这次和国内五四运动有非常准确的呼应关系。

“三·一”运动最大的成就是在上海成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从此韩国独立运动有了最高的领导中心。

为什么是上海?

首先,韩国没有净土;在朝鲜侨民最重要的聚集地东北,日军逐渐入侵。伊尔库茨克是一个理想的地方,但由于俄罗斯革命形势的变化,不容易控制。夏威夷是成千上万朝鲜侨民的另一个主要居住地。从地理角度来说,如果从上海去夏威夷,比从韩国更近,也容易相互呼应。于是,上海终于入选了。

上海除了交通发达之外,还有西方租界的保护,所以很容易赢得新闻舆论的支持,也会赢得国人的同情和支持。

1919年7月11日,大韩民国临时议会决定上海为临时政府所在地。之后直到1934年,上海成为韩国政府所在地长达15年。

所以电影《刺杀》中一个重要的时间段是1933年,所以订单当然是从上海发出的。

因为韩国侨民在上海,韩国也为中国电影史贡献了一位巨星。

这本书还有严敬的妻子秦毅老师和孙女朴贵元的签名。

严敬是中国早期电影史上的第一位男明星。他是韩国人的后代,是中国电影的骄傲。

有了这些历史渊源,我们也可以深刻理解:

为什么韩国总统朴槿惠不顾巨大的政治压力参加了9月3日的天安门抗日游行

韩国的独立运动离不开中国的支持。

无论如何,亲情是不能被政治力量左右的。

《刺杀》:忍翻译系统的话你应该看看

看《刺杀》的时候,总有一种错觉。虽然影片中有全智贤姐姐和哈正宇叔叔演的各种把戏,但完整的翻译腔和暗淡的基调让人在几分钟内就穿越了80年代的黑帮港片。于是在片尾,工作人员对大家说:“哦,这个版本不好,我们回去看看原版吧。”#真正奉献的金钱#

不过,《刺杀》还是好看的。尽管是一部披着动作悬疑外衣的主旋律反法西斯电影,承载着沉重的家与国的主题和真实的历史原型,但导演仍然将核心和形式融合在一起。爱国暗杀+暗杀队雇佣杀手反暗杀+暗杀弑父的形式交织着个人和时代的密网。

表面上看,虚构的刺杀故事背后仍有严谨的历史脉络,时代感和环境感的还原也很真实。全智贤拿着10公斤重的莫辛纳根步枪在屋顶上奔跑的场景,以及在一个富有家庭的姐姐和一个狙击手的姐姐之间来回切换的表演,成为了这部电影中不亚于男性角色的亮点。最后一次在街上发生在吴海正和老戏骨李政宰之间的绝望斗争也同样血腥。

刺杀,讲抗日,讲反法西斯,讲爱国,并不让人觉得只是因为它嫁接了“抗日”和“弑父”,伦理纠葛一方面削弱了民族的忠诚。另一方面,当全智贤向他的父亲举枪时,他的个人命运与他的祖国的命运重叠了。影片中的三个主角——全智贤的独立军队狙击手和亲日官员的女儿、哈荣宇的雇佣杀手和爱国斗士、李政宰临时政府专员和日本叛徒,他们的双重身份和一些在他们之间摇摆不定并最终被当前形势所推动的个人选择,也对应着韩国在当前历史形势下不确定的命运。

因为没看过原版,不知道原版有没有处理过片中的语言。因为涉及到日本阵营和韩国阵营,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成为了影片中一些重要的动作场面、情节点和时代线索。电影中的一个情节是,河正宇走进一家商店,指责他的朋友不会“说韩语”,这暗示了日本占领对韩国的文化和语言统治。但在翻译的院线版中,并没有这样的区别,尤其是对于脸盲群体,日韩又蠢又不清,大大提高了脑细胞死亡率。

《刺杀》在人物设计上增加了很多细节,在一个合体的场景中刻画了双胞胎姐妹傲慢的性格,也为她后来找到妹妹奠定了基础。哈荣宇饰演的雇佣杀手在隧道里逃跑时,谈到了“去夏威夷看裸女”。这种反英雄戏谑的桥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物的真实感,也是好莱坞电影中常见的桥段。

韩国电影对好莱坞电影的形式有了很多了解,但归根结底,这仍然是儒家传统,这就是为什么全智贤需要哈·荣格·吴来帮助她完成她犹豫不决的杀人镜头。

这可能是韩国电影走向世界需要克服的一个障碍——形式上的全球化与内在的民族文化之间不可分割的矛盾。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1469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孝慎皇后 孝全成皇后为何能得到道光帝宠爱 孝全成皇后是一个怎样的人下一篇:暗杀电影历史背景是什么?电影暗杀故事背景详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