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日伪《北京都市计划大纲》,曾计划恢复被烧毁的圆明园

导语:北平的首都意味着这座古老的帝都将很快完成从地方城市到新中国首都的转变。从清朝灭亡到北平解放,这座古城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正慢慢走向城市现代化的进程。1915年6月16日,时任内政部负责人、北京市政

北平的首都意味着这座古老的帝都将很快完成从地方城市到新中国首都的转变。从清朝灭亡到北平解放,这座古城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正慢慢走向城市现代化的进程。

1915年6月16日,时任内政部负责人、北京市政督导员的朱启钤接过袁世凯总统颁发的银镐,刮掉了第一块城砖,开始了北京的现代化进程。善于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朱启钤克服重重障碍,在任职期间完成了正阳门改造,开放了中央公园,新建了总统府新华门,开通了街、南北龙街、南北池等南北干道,不仅为市民开辟了一个公共空休息活动室, 而且极大地方便了北京南北交流,值得称道的是,改造北京的第一人自始至终都非常重视古建筑的保护。 他改造后的正阳门箭楼和中央公园,依然是北京非常美丽的风景。

然而好景不长,朱启钤未完成的全面改造北京的计划随着袁世凯的倒台而流产。1928年,南京国民党政府成立,北京改名北平,民国首都降级为特殊城市。此后,由于城市地位和功能的变化,北平的城市建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虽然影响深远,但朱启钤对北京的局部规划和改造与现代城市规划相去甚远。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北平解放,真正的城市规划只有两个。一个是日伪时期日本编制的《北京城市规划大纲》,一个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北平市劳动局修订的《北平城市规划》。

日本学者佐藤俊九和山崎桂的《北京城市规划纲要》将北京定位为华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鉴于市内重建成本巨大,中国传统住宅无法满足日本人的生活需求,决定在西郊五棵松建设一个日本人居住的新城区。

日伪《北京城市规划大纲》更注重对北京古建筑的整体保护,甚至准备修复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旨在“维护中国文化”。但这些大多是纸上谈兵。

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伪北京市政府在五棵松修建了一些新城区,开通了复兴门与新城区的连接道路,但城市建设几乎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抗战胜利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北平古都,北平市政府到处招贤纳士,成立北平城市规划委员会。经过几次讨论,委员会在日伪北京城市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北平城市规划。北京作为旅游文化中心的城市功能再次得到确认,另一方面,它试图通过“整理旧名胜古迹,建设旅游区,使之成为旅游城市”和“发展文化教育,提高文化水平,使之成为文化城市”来实现城市现代化,而不改变北京老城的格局。

可惜在内战枪林弹雨下诞生的《北平城市规划》未能付诸实施。到梁思成接手规划工作的时候,北平还是一个封闭落后的旧帝都,不具备成为现代化国家首都的条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皇贵妃对皇后行大礼吗 皇后才是“后”,皇贵妃依然是“妃”?后和妃的差别有多大?下一篇:乾隆朝宫廷家具赏析丨中国古典家具 乾隆朝宫廷家具赏析丨中国古典家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