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史上最抠门皇帝 史上最抠门皇帝 却花了2100万买来几日平安 还留下遗言不入太庙

导语:史上最抠门的皇帝,却花了2100万买了几天才安全,留下遗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文/花开无田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为自己的内政烦恼不已,这包括平衡朝臣的弹劾争斗,出面处理复杂的官场利益,小心防范图谋不轨的权相重将,还有安抚蠢蠢欲动的四方藩国。至于那些对外征讨战争,不过是皇帝想要为自己的帝王生涯涂一笔浓重的功绩色彩,比如隋炀帝杨广征讨高句丽,唐太宗李世民平定东突厥,元世

史上最抠门的皇帝,却花了2100万买了几天才安全,留下遗言。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文/花开无田 历朝历代的皇帝都为自己的内政烦恼不已,这包括平衡朝臣的弹劾争斗,出面处理复杂的官场利益,小心防范图谋不轨的权相重将,还有安抚蠢蠢欲动的四方藩国。至于那些对外征讨战争,不过是皇帝想要为自己的帝王生涯涂一笔浓重的功绩色彩,比如隋炀帝杨广征讨高句丽,唐太宗李世民平定东突厥,元世祖忽必烈东渡伐日本。 明朝中后期,倭寇频繁骚扰海防边境,明朝统治者开始重视起对外抵御防卫的政策。清朝中后期,闭关锁国政策留下的弊端显露,在统治者眼里的夷狄,反倒成了先进科技文化的代表,内忧外患问题日益加重。 清朝自嘉庆帝以后的皇帝,不是委曲求全就是小心行事,再不然就沦为垂帘听政的傀儡皇帝,真正有实权的只有道光帝和咸丰帝。作为第一个和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清朝皇帝,道光帝在他三十年的在位生涯里,这是第一次遭受到的奇耻大辱。偏偏道光帝还是个崇尚节俭的皇帝,碰上突如其来的鸦片战争,欧洲人的印象里东方是个遍地黄金的地方,因此英国张口就提出两千万银元的协约条件,着实让道光帝结结实实肉痛了一把。 道光帝的节俭是空前绝后的,纵观上下五千年的统治者,即使是汉文帝刘恒、唐太宗李世民那样以俭朴闻名的皇帝,也做不到像道光帝那样将省钱当作癖好的地步。 在道光帝还没有登基做皇帝时,身为太子的他就以勤俭节约的风格闻名东宫,作为上层贵族的一员,道光帝吃肉的次数屈指可数。有意思的是,连派宫中太监买烧饼都要便宜的,让捞油水的太监不知所措,当烧饼买回来的时候,他就和妻子一人一杯白开水,啃嚼起烧饼来。 道光帝的妻子是钮钴禄皇后,出身于满族官员家庭,按理说在娘家的日子就算不奢华,但起码也应该是顿顿美味佳肴。可等到嫁给道光帝后竟然会天天和烧饼打交道,这位皇后是怎么熬过来的,我们不得而知。即位后的道光帝依旧没有改掉过分节俭的习惯,他上位时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规定内廷每年用银不得超过二十万两白银。过惯了奢侈生活的内廷嫔妃太监,只好忍痛终年不添置新衣物,连母仪天下的皇后都穿着陈旧衣裳,更别说那些宫女太监了。 内廷后宫的节俭效果让道光帝看到了希望,他又将这股节俭之风吹向了外面的朝堂,每次上朝之后,道光帝都会颇有暗示意味地说:「 ”做人必须要时刻保持节俭。”常年混官场的朝臣个顶个都是人精,哪能猜不透道光帝的小心机,看着皇帝都以身作则穿着旧衣衫,满朝文武也就都身穿破旧的袍褂。一时间京城的破旧袍褂竟能够和新袍褂价钱相等,这大概就是最早流行的乞丐装,好好的衣服非要搞个洞,美其名曰潮流。 即使是给妻子庆祝四十岁的生日,道光帝依旧不肯改变自己的「 ”好习惯”,面对上千位的王公大臣和宫女太监,道光帝只给了宰杀两只猪的许可条件,因此道光帝皇后的寿宴过得无比寒酸。对于道光帝的癖好,溜须拍马的大臣竭力逢迎,比如内阁学士穆彰阿,每次上朝都会满身补丁,道光帝连连称赞他有名臣风度。 可道光帝不知道的是,正是这位有名臣风采的穆彰阿,在外面却做了许多贪赃枉法、穷奢极欲的事情。早在嘉庆帝时期,清朝的财政收入就陷入难以自拔的危机,而道光帝时期的财政危机有增无减,这或许是道光帝崇尚节俭的根本原因。从道光帝执政十余年来,边疆建设和南北各省赈灾款,以及巨额战争军费,就多达七千多万两,造成清朝国库入不敷出的局面。 道光执政初期,每年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相抵,还能余下五百万两,可等到了执政后期,天灾人祸不断,国库每年仅能余下五十万两白银。道光帝又不傻,他知道治理偌大的帝国需要耗费多少钱财,又得花费多少人力,这是道光帝一生极力主张节俭的原因。 京师支出需要全国各省的赋税供应,而庞大的开支只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要想国家机器平稳运行,道光帝必须要做到节衣缩食的地步。道光帝本人的才智一般,这使他一生勤政却总陷入庸碌无为的尴尬境地,即使曾祖父雍正帝在祖训中指出,朝廷用人是头等大事,其他都是细枝末节。可道光帝一生最信任的两个辅臣,都是能力一般的庸才,其中的武英殿大学士曹振镛,虽然没有建立多好的政绩,但却对道光帝的节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曹振镛之所以能够得到道光帝的宠幸,不是因为他多会说话和分解圣忧,而是他和道光帝有着共同的癖好,节俭节到骨子里的境界。 据说曹振镛每天上完朝,都要换上粗布衣衫和菜筐,堂堂一品大员,亲自跑到菜市场买菜,和小贩讲价能花上半天的功夫。要是曹振镛凭借自己的嘴皮子讲过人家,倒也还算厉害,可这位仁兄眼看讲不过小贩,当场掏出大学士的牌子,耍着官威让小贩低头认错,连价也不敢讲了。曹学士占了一文钱的便宜后,脸上一副得意的表情,随后提起蔬菜扬长而去,这件事情成了当时北京城大街小巷的茶后笑谈。 爱好节俭的道光帝和天性吝啬的曹振镛兴趣相投,因此道光帝常常将曹振镛召到宫里来,两人好好地促膝长谈一番。守卫宫门的太监们以为是在商讨国事,可贴着耳朵仔细一听,全是些省钱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更为可笑的是,道光帝有一次在朝堂上看到曹振镛的裤子上打了个补丁,饶有兴趣地问他花费了多少银两。曹振镛不知道内务府克扣银两的内幕,张口回答三钱银子,没想到道光帝一听,深深地叹息了一声说:「 ”你们外面的东西便宜,朕的内务府需要五两白银。”打这之后,道光帝再也没让后宫嫔妃送内务府缝补,而是让她们自行缝补衣裳。 后宫大大小小的嫔妃都要学习针线功夫,不仅为皇帝缝补衣洞,到最后竟然亲自裁剪制作内外衣裳了。鸦片战争失败后,道光帝在派人签署《南京条约》前夕彻夜未眠,整夜绕着柱子转圈,不停地拍桌叹息。等到天渐渐亮了,道光帝亲自签字的上谕才算正式下达,道光帝对此泪流满面,喃喃自语道对不起祖宗之类的话。道光帝希望他的继任者可以雪耻,能够将赔偿的银两索要回来,或者通过别的办法减少一下损失,这是道光帝临终前心心念的事情。 道光帝的节俭不是一种天生的癖好,而是他在内忧外患的环境下不得已而为之,而《南京条约》的2100万赔款,割让香港也让中国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态,有着丧地之过的他,死前他还不忘留下遗言「 ”不入太庙”,怕无颜面见经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推翻明朝;康熙帝,乾隆帝平定准格尔叛乱,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建立起庞大帝国的先祖们。 他对那些崇尚节俭的官员有特殊的种亲近感,不仅是因为他们有杜绝浪费的好习惯,还因为他们能够起到榜样的作用。可是千疮百孔的江山又怎能是一人之力就能挽救回来的,指望个人节俭扭转财政危机,不去从根源上结局问题,无异于痴人说梦。 参考资料:《清史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是什么 最大的动物是什么?世界上十大存在的神秘动物下一篇:宋氏王朝 宋江为什么有三个绰号?宋江绰号呼保义什么意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