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红色密码”之父曾希圣是怎么死的 “红色密码”之父曾希圣是怎么死的

导语:“红色密码”之父曾希圣是怎么死的?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长征期间,敌我双方都在大规模的行军途中,无线电通讯成为双方传递军情的主要联系方式。蒋介石或许没想到,自己部队电台发出的电文其实大多数都被红军截获破译,在长征途中,曾希圣带领军委二局人员全天候监听敌军的电波信号,破译了国民党800多种不同电文密码版本,被红军领导人称是认识天书的人。 前几天,曾希圣的女儿曾晓红和

“红色密码”之父曾希圣是怎么死的?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长征期间,敌我双方都在大规模的行军途中,无线电通讯成为双方传递军情的主要联系方式。蒋介石或许没想到,自己部队电台发出的电文其实大多数都被红军截获破译,在长征途中,曾希圣带领军委二局人员全天候监听敌军的电波信号,破译了国民党800多种不同电文密码版本,被红军领导人称是认识天书的人。

前几天,曾希圣的女儿曾晓红和曾希圣编委会研究委员陆德胜向笔者讲述了曾希圣未知情报工作的情况。

曾希圣与曾晓红

从头开始,通宵吃天书

曾希圣1904年生于湖南兴宁,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较早参加无线电人员培训班。1930年任中共中央军委上海情报科科长,负责情报工作。他获得了国民党第三次包围中央苏区的军事计划等重要情报。

曾小红向笔者介绍:1932年,红军进攻赣州失利。当时调查的情报得知,赣州的国民党士兵相对较少,约三千人,能打仗。但是,没想到赣州北部蒋介石集团五个师的精锐部队突然调动,迅速进攻红军,使红军在那次战斗中伤亡惨重。

战争结束后,我军意识到战场上的军事形势瞬息万变,如果能拦截敌人的无线电缆,总能知道对方的动态。但是国民党电报的内容是加密的,报务员抄收的敌人电报,虽然堆了一大捆,也只能束手无策。有一次,曾希圣认识的一位邮局接线员告诉他:事实上,无线电代码是有规则可循的,可以被破译。曾希圣听后眼前一亮,他要求上级成立一个信息破译小组。

解密小组成立后,、曹、、邹碧照等人员开始对国民党电台进行解密。他让收发机对来自不同方向的无线电波逐一进行编号和分类,最后收集了整整两盒加密电缆,其中几个进入房间日夜研究。加密的信息没有明显的规律可循,一开始什么也看不懂,解密工作很慢。

1932年8月,红军在江西宜黄县击败国民党军队,曾希圣带领民众在敌师无线电室搜寻一批留下的加密信息,大大提高了破译效率。

曾晓红回忆说,他父亲和曹带回这些电报后,仔细研究了一番,终于找到了一份翻译过来的30多字的电报。他们以这30个单词为线索,通过它们之间规则连贯的单词来猜测大致意思。经过反复推敲,他们终于像“天书”一样猜到并翻译了这份加密电报,从而在破译国民党密电方面打开了一个缺口。

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研究,曾希圣和几个同志识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秘密法典,敌人的情报不断被送到红军总部。随着破译小组的作用日益突出,中国革命委员会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军委第二局,由曾希圣任局长,曾希圣等两位同志为破译小组,负责破译敌人的无线电密码。

到1933年7月,二局已成功破译了100多个敌人密码,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在红军成立六周年之际,曾希圣被授予二等红星勋章。

我经常在长征途中从马上摔下来

当电报内容被多次破译时,蒋介石保持着警惕。国民党电台的密码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一次,中央军委二局的破译人员需要不断破解新密码。曾希圣进一步细化了第二局的工作职能。他带领一部分人专门破译,另一部分人负责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敌方电报,并让局内各站负责对应敌方的一两个师,从而提高破译敌方密码的效率。

我父亲和二局的同志们在行军途中经常因过度疲劳而绊倒或掉马,但他们克服了许多困难,破译了许多有价值的电报。曾小红说。

1933年,红军在登仙桥附近一举赶出国民党两个师的围剿部队,严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士气。国民党名将李默庵听说自己情绪低落,就用他所在师的电台偷偷给在上海的妻子发了一首诗:“去登仙桥附近登仙,多少眼泪开始干了。”这封电报当时被二局截获,破译无误。周恩来读完这首诗后想起了它。

1936年,周恩来去Xi处理Xi事变时,遇到了黄埔学生李默庵。周恩来想起他写的那首诗不错,就随口念了出来。李默庵听后大吃一惊:我给我妻子发了一份秘密电报。你怎么知道的?

为了随时了解国民党军队的动向,曾希圣把人员分成两队,一队先随大部队去,另一队留在原地设置信号设备收集电报信号。到了约定的时间,前面的队伍停下来设立电台,开始收电报。这时,一群人才停止了工作,追了上来。于是,两队在长征途中与大队一起行进时负责破译。

伪造蒋介石的密电为红军顺利渡过乌江争取了时间

陆德胜向笔者介绍,1935年,根据曾希圣二局破获的情报,红军司令部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带领红军在国民党40万人的夹缝中前进,在四都赤水取得了摆脱危机的主动权。

1935年3月,红军主力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到达南部金沙县安堤附近,准备南渡乌江。这时,曾希圣和报务员从蒋介石的电报中得知,国民党的两个纵队的六个师,周浑源和吴奇伟,正从安第斯山脉的西北向东南逼近红军主力。一天之后,他们很可能会遭遇红军主力。与此同时,在乌江以南20多公里处,国民党军有三个师。红军主力安全渡河至少需要三天。如果双方的军队相遇,那将是一场激烈的战斗。

当晚红军总部灯火通明,领导们开了一个长会研究对策。曾小红告诉作者:后来,父亲在会上建议二局破译员熟悉蒋介石电文的语言规则和用词。他们能否利用国民党军队的密码和消息格式冒充蒋介石的密电,命令这两个部队改变行进路线,以便以后到达安帝,为红军渡过乌江争取时间?

这个建议得到了上级的批准,大家都认为只要电报内容不太直白,国民党军队应该不会注意到。根据这一指示,曾希圣要求中央军委第二局的通信员以蒋介石的口吻给两支部队发一份向前推进的电报。假电报发出后,一直在东、南两个方向移动的周浑源和吴启维,接到密电后深信不疑。部队没有改变方向,奉命继续向盘水、新昌、三堰方向移动,扩大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与红军保持一定距离。

三天后,红军顺利渡过乌江,队伍南下,甩出国民党二十多万拦截部队,避免了一场血战。后来没人提这个假电报,国民党大概也没注意到。曾小红说。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曹、等同志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860多个密码。红军领导人曾对曾希圣领导的军委第二局说:没有第二局,红军长征是不可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提着灯笼走夜路。

曾小红回忆起父亲:他脾气暴躁,但非常严谨

长征期间,军事形势变化迅速,但破译工作非常繁琐耗时,曾希圣压力很大。第四次反围剿时,行军环境特别艰苦。有一段时间,整天吃水煮竹子,不加盐。父亲看到就觉得恶心,得了严重的胃溃疡,身体状况很差。曾小红告诉作者:我爸一着急就发脾气。他对工作要求很严格,一个是一个,一个是两个,容不得半点马虎。他特别讨厌别人用“可能,好像”之类的词语告诉他事情。但在生活中,他很随和,有空的时候就和我们的孩子玩游戏,我也很少看到父亲骂人。

直到去世,曾希圣从未向家人透露自己在长征期间的情报工作经历。后来,曾小红逐渐从父亲的老同志那里了解到父亲在长征期间的经历。我父亲对他在长征期间的工作经历保密。他从来没有告诉过我任何关于长征的事情。小时候听妈妈说爸爸经历了长征。我好奇地问父亲,长征时打了什么仗,要不要吃杂草树皮,父亲总是闭口不言。曾小红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男人壮阳吃什么食物 男人吃什么补身体?男人养肾最佳10食物下一篇:吓死你 吓死你! 朝鲜金日成父子为何拥有1200个头衔?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