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中国大案纪实57——“贩毒都贩出民族英雄的感觉来了”他是谁 中国大案纪实57——“贩毒都贩出民族英雄的感觉来了”他是谁

导语:中国大案现场实录57——“贩毒让人有民族英雄的感觉。”他是谁?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看到图片的网友表示被毒贩的话“嘲笑”。有网友说,“贩毒带出民族英雄的感觉”。可能年轻一点的网友不太了解这个毒枭。除了这段话,他还有一句更经典的话:“我看不起拿枪的人,拿枪的都是傻逼!”。今天的大案故事就是基于这个视频。想多了解一下这个毒枭。药王是谁?中文名称:刘招华其他名字:中国头号

中国大案现场实录57——“贩毒让人有民族英雄的感觉。”他是谁?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看到图片的网友表示被毒贩的话“嘲笑”。有网友说,“贩毒带出民族英雄的感觉”。

可能年轻一点的网友不太了解这个毒枭。除了这段话,他还有一句更经典的话:“我看不起拿枪的人,拿枪的都是傻逼!”。

今天的大案故事就是基于这个视频。想多了解一下这个毒枭。

药王是谁?

中文名称:刘招华

其他名字:中国头号毒枭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省福安市

出生日期:1965年3月5日

刘招华从小就渴望学习和进步。他谦逊、善良、乐于助人,是个好老头。刘招华中学时非常喜欢数学和物理,尤其是化学。当时家里有很多化学方面的书,但是因为家里穷,我辍学入伍了。1983年至1989年在福建省平潭武警边防支队服役。在此期间,他被提拔为干部,但因挪用公款145.15元,被支队行政记过,并在团里受到严重警告。1989年12月退伍,转业到外地。他被分配到福安市人民法院担任司法警察。

当司法警察时,刘招华的工资只有50多元。对于一个受够了贫穷的穷人来说,这份微薄的薪水远远不能满足刘招华,他不止一次抱怨过这份微薄的薪水。

1991年,福安市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吸引投资。所以市委、市政府从组织部管辖的各单位抽调干部来集中搞项目。这时,“聪明好动”的刘招华被市领导看中了。作为福安人民法院唯一的干部,他被调走了。当时,他似乎得到了一份“丰厚的工作”。刘招华不仅结识了一些领导人,还结识了许多外国商人。

有了这些优越的资源,1994年12月,刘招华辞去法警一职,选择出海。

当刘招华出海后向家人提起他的辞职时,他会说他会和一个台湾人一起建立一个工厂来生产洋葱晶体。这个台湾人一直是个谜。

工厂终于完工了,但是...

工厂建在赛奇镇苏阳村外的赛江边,后面有一座小山,把工厂和村子完全隔开。工厂离最近的村子有700多米远,只有一米宽的土地相连。整个工厂的核心是一栋三层的黄色琉璃瓦建筑。外面是高墙,还有六七只德国大狗。当地村民根本进不去,也不知道工厂里发生了什么。

村民们绝不会想到这个工厂实际上是一个制毒工厂。刘招华选择在这里建造制毒工厂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它的位置,河边运输工厂很方便,而且它的支持者避开了村民的视野,所以外人不可能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

有了工厂,刘招华仍然需要一个关键的内容:冰毒的结晶过程

于是在1996年,来到安,找到了交通大学的朱教授,以开发减肥药为借口。用苯丙酮合成甲基苯丙胺的实验,求老教授帮忙。在实验之前,朱教授仔细查阅了相关资料,确定甲基苯丙胺确实是减肥药生产中必不可少的成分,然后进行了实验,成功合成了甲基苯丙胺。至于在使用这种技术制作冰毒的真实意图,朱教授当时并不知道,更何况冰毒是冰毒。他们在一个非常简陋的实验室里完成了冰毒的结晶过程。万分感激的立即付了他5000元现金,并在返回福州后邮寄给朱5000元。

凭借技术和工厂,刘招华正式开始非法生产甲基苯丙胺。

由于甲基苯丙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腐蚀性污水,刘招华工厂的废水没过多久就毒害了村里鱼塘里的鱼,引起村民的不满,并向政府报告。

刘招华见势不妙,连忙北上银川寻找避难所。

刘招华到达银川后,在宁夏银川市新城区找到了一家隶属于沙曲口畜牧实业联合公司的农药厂。

于是制毒设备搬到了这里,甲基苯丙胺的安装制造重新开始。

在这座与世隔绝的厂房里,刘招华真的从一个小角色成长为后来震惊世界的毒枭。

1999年1月至10月,刘招华与陈炳锡一起,指挥普宁四人利用掌握的新技术,生产出至少12.36吨冰毒。

如果不是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刘招华可能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冲击。

到底发生了什么?

谭晓林贩毒团伙的曝光。谭晓林

1999年7月28日,云南省公安边防总队正式立案查处谭晓林跨境贩毒集团。该案被命名为“7月28日案”。同年11月4日,警方在跟踪该团伙很长时间后,在广州某仓库意外发现17箱,均为高纯度甲基苯丙胺,从地下到上堆积。警察花了一天时间搬完这些箱子,整个篮球场都坐满了人。有554箱装着11.08吨冰毒。

经讯问,警方还在普宁市赤尾镇归政村查获1.28吨劣质冰毒。根据警方的调查,是刘招华指挥了这种数量惊人的冰毒的制造。

1999年11月,公安部向刘招华发出通缉令。

之后,刘招华开始逃跑。

刘招华的逃脱也是一个传奇。

▲刘招华潜逃路线图

2000年,刘招华逃离桂林到泉州社会找中介,此人去了另一家中介。第二中介取得了龙水镇同安村委会的盖章证明,证明刘招华等人是村民,但未在户籍中登记。第二个中介去龙水派出所领户口,然后以乡转城的名义转到泉州镇城关派出所。

最终,他成功地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李森青”,并持有泉州县的“合法”身份证。

在他的新身份之后,刘招华没有过低调的生活。首先,他在桂林郊区的丽江花园买了一套二手三层别墅。2001年9月,在桂林高新区成立桂林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万元,股东7人,董事长为刘招华。

今年以来,刘招华在桂林所辖的龙胜县和临桂县投资约1000万元,主要种植濒危植物红豆杉。

2002年2月,桂林盛康自然生物研究所成立,但这家“空壳公司连续两年未经年检被撤销。

在桂林生活期间,刘招华似乎忘记了他在福建的妻子和孩子,和周倩作为夫妻出去了。刘招华和周倩都喜欢打牌和打麻将。他们在花园里有许多打牌的朋友,经常围坐在一起娱乐。刘招华曾经在牌桌上说过,他在泉州、龙胜、临桂都有投资,但他没有老板的风格,但有时他似乎很吝啬,夫妻俩经常为对方的亏损而争吵。

与刘招华有过接触的人都对他有好感。除了运气好,为人处事也相对低调稳重,为人温柔精明。刘的身份证虽然是泉州的,但福建口音很重,不避讳说自己是福建人。

刘招华以其资本和强大的游说能力被视为造福当地的“恩人”

与许多尽可能切断与外界联系的通缉犯不同,刘招华经常联系桂林的一些官员。在吸引大陆投资的大背景下,刘招华凭借其资本和强大的游说能力,一度成为桂林部分县乡领导的座上宾,甚至被视为造福当地人民的“恩人”。

2002年底,临桂县凤凰林场的许多工人在看当地电视新闻时,惊讶地发现林场已经租给了刘招华森森公司,但林场并不知道。直到2003年3月,时任临桂县委副书记的罗明远才把刘招华带到林场谈判。在罗明远的调解下,林场与刘招华签订协议,同意租赁和改革。

根据这项协议,林场内近1600公顷的林地相互租赁,用于红豆杉的种植和深加工。租期70年,第一年工厂建设完成,投资1.3亿元,三年总投资3亿元。工厂建成后两年内,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应纳税额达到1000万元,2008年达到5000万元...此次租赁重组的另一个主要行动是“安置大量员工”。这次改制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的批准,但在批复中要求将70年的租期缩短为国家规定的50年。同时提出“原场的森林公安机构不随林地出租,由所在县接收。森林公安机构统一管理、

签订协议后,刘招华迅速向临桂县财政送去600万元,用于安置林场职工和处理林场原有债务。这个300英亩的苗圃基地很快就开放了,并种植了紫杉幼苗。由于天然红豆杉濒临灭绝,从中提取的紫砂醇具有神奇的抗癌作用,人工种植前景普遍看好。在这种背景下,临桂县对刘招华寄予厚望,并不时看望他。

2003年5月,刘招华来到离凤凰林场10公里的两江镇白岩村,宣布将在这里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洋葱加工项目,并与两江镇政府签署了建厂协议。刘招华在这里征用了20亩土地,花费了40多万元。此外,它还把附近的一个山洞夷为平地并扩大了范围,刘想把车开进去。

然而,“李宗”的这一重大举措很快让热情追捧他的地方官员大失所望。大约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他基本停止了协议中承诺的继续投资。大家逐渐发现,“李宗”只是为他们编织了一个宏大而虚幻的投资神话。

至于协议中所说的一年内投资1.3亿元完成工厂建设,那就更是“纸上谈兵”了。因为建厂占用林场400亩林地,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批,“还在审批中”。

两江镇政府的洋葱加工项目,在平整了20亩良田,拓宽了窑洞之后,充满了期待,在刘招华没有下文。

经历了这些喧嚣之后,桂林再也不能给刘招华一种终生的庇护感了。在这里隐姓埋名近五年后,刘招华似乎嗅到了一场危机即将来临。

2004年,警方以60万元逮捕了他。2004年11月24日下午,桂林人、福建人刘招华在姜荣华的红云岩饭店喝茶看电视。

突然,他看到央视新闻频道播放公安部A级通缉令。下午6点左右,刘招华和朋友在店里吃饭,刘招华妻子的表弟开车去店里接他。他们没有回到他们的别墅丽江花园185号,而是直接开车去了阳朔。

当月25日,刘招华到达阳朔后稍作停留,然后向桂林燕山方向逃去。

终于逃到了这个雷达站。然而,当由数百名警察组成的搜索队到达废弃的雷达站时,他们只剩下刘招华丢弃的衣服和一个装鞋垫的塑料袋。刘招华从桂林逃走了。刘招华留下了“李森来过这里”的纪念词,整整16天16夜的洞穴生活。

继续逃亡的刘招华偷偷溜回了家乡。

在他40岁生日时被捕

2005年3月5日,也是40岁生日,一群穿着防弹衣的警察驱车来到200公里外的福安市。他们的目标是福安街尽头的27号。从大街到街道尽头,是一条不到2米宽的小巷。巷子两边站着三间以上的私房。站在小巷的头上,似乎可以在建筑之间大步流星。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走到街道尽头,倒数第二个房间就是27号。再往前走两步,就是一条只有半米窄的巷子。你可以穿过小巷走在另一条大街上。街道尽头的前后车道有四个出口。好像有点小骚动。从任何一条车道离开27路都很方便。

凌晨4点,由警员组成的突击队到达了街道尽头的27号。要打开这两个15厘米左右厚度的门并不容易。在这条巷道里,27号是最精致的。大门上有陡峭的屋檐,爬不上去。突击组的两名武警爬上28号大门,然后转身跳进27号小院...这门被锁在里面了。

没有办法,不要在锁里放激射器,“砰”...门终于开了。

警察冲进27号,大喊“开灯!开灯!”一路冲到三楼,结果三楼没人,又回到二楼。

刘招华在睡梦中被警察和武警按住。

“抬起他的脸!抬起他的脸!”一声大叫。顺着手电筒的光,警官问:“你叫什么名字?”

“刘招华。”看来刘招华有点不耐烦了。“你们都知道,还问什么?”

我没想到刘招华会这么爽快地说出自己的名字,警察们都很惊讶。

警察最初认为刘招华可能有枪——如果一把枪拒捕,它会被当场击毙。

然而,除了化学书,刘招华没有准备任何武器。

当刘招华在街尾离开27号时,他说:“如果你有任何问题,列个清单。我会告诉你我能说的一切。如果牵扯到别人,就不要问了。”

后来,刘招华又说:“别跟我玩智商。如果你想玩,你可能不能和我一起玩。”

被捕后,有人问刘招华:“你为什么不准备一把枪?”

刘招华是这样回答的:“我看不起拿枪的人,拿枪的都是傻逼!”

刘招华被捕后,他还试图美化自己。视频里全是那些话。现在不是这样了吗?但在法律面前,这种美化都是徒劳的。

2007年6月26日,刘招华因制造、运输、销售毒品罪被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2008年4月18日,广东省高级法院进行了二审。2008年6月25日,广东省高级法院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09年9月15日上午10时许,经最高法院批准,制造冰毒12.36吨、非法获利3100万元的“头号毒枭”刘招华被带至刑场执行死刑,时年44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我国“上将军衔”每月薪资多少 我国“上将军衔”每月薪资多少 待遇怎样 不是你想象的那么夸张下一篇:此人辞官回家 此人辞官回家 半路遭遇劫匪 箱子一开土匪急忙跪下:先生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