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清朝文天祥:因病请辞巡抚 清朝文天祥:因病请辞巡抚 百姓跪求留任 耿精忠杀其一家53口

导语:文天祥,清朝:因病辞任巡抚,百姓央求跪留。耿家不到53口的文字资料,由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盖先生之臣节,求之千古上下,惟天祥一人,足以媲美!” 上述评语来自于清初文学大家李渔的祭奠文章,这么高的评价在清朝并不多见,能够得到汉族文学大家的高度评价更是不易。而祭奠的对象还是一个汉军旗出身的臣子,更是难能可贵。那么这位被誉为「 ”清朝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忠臣是谁呢?他又为何得以流芳后世的

文天祥,清朝:因病辞任巡抚,百姓央求跪留。耿家不到53口的文字资料,由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 ”盖先生之臣节,求之千古上下,惟天祥一人,足以媲美!” 上述评语来自于清初文学大家李渔的祭奠文章,这么高的评价在清朝并不多见,能够得到汉族文学大家的高度评价更是不易。而祭奠的对象还是一个汉军旗出身的臣子,更是难能可贵。那么这位被誉为「 ”清朝文天祥”宁死不屈的忠臣是谁呢?他又为何得以流芳后世的呢? 他就是《康熙王朝》中帝师魏承谟的原型范承谟,出身汉军镶黄旗,清初着名大臣范文程次子。 需要注意的是,影视剧中的魏承谟并不能代表历史上的范承谟,历史上,范承谟是没有机会和势力对抗权臣鳌拜的。在权臣鳌拜被处理之前,范承谟只做到了秘书院学士的位置,相当于一个文秘官衔,连朝堂都没资格去,又怎么敢对抗鳌拜呢!而且在康熙七年,范承谟被康熙皇帝恩赏委派浙江巡抚,并不在京中。 但范承谟和影视剧中的魏承谟对比,在忠君爱国,为官清廉上绝对对得起影视剧的演绎,甚至远超剧中的人设。康熙七年,正值清朝入关不久,国内急需休养生息,百姓迫切需要喘息的机会。范承谟到了浙江巡抚任上,不但数次请旨免去浙江百姓的繁重赋税,还私自开仓放粮,赈济百姓,深得人心,浙江的官员和百姓们都对其深为拥戴。康熙十年,在巡抚任上已经三年的范文程因病请辞,可还没等范承谟到达京城,浙江一省上至闽浙总督下至黎民百姓纷纷上书请求朝廷将范承谟留任浙江巡抚。 这是什么待遇,什么阵仗啊,要知道清朝刚刚入关不久,能够得到一省官员和百姓的拥戴是康熙皇帝最想看到的事情和地方政局状态,更何况这个省份还是抗清情绪和抗清势力较为严重的浙江省。更重要的,在浙江和临省的御史们也纷纷上表,请求康熙皇帝将范承谟留任浙江。 「 ”范承谟担任巡抚三年,爱民如子,查办贪墨,革除弊政,深受百姓爱戴。” 上述对于范承谟的高度评价来自于御史奏章。在封建社会,御史是最难缠也是皇帝们最为惧怕的官员,他们虽然也受朝廷管理,也是大清皇帝的臣子,但他们的职责相当于现在检察院,行监查督查职责,并且所监督对象上不封顶。能够得到御史的认可更让康熙皇帝龙心大悦。康熙皇帝不但下旨着太医给范承谟看病还亲赐药物,命其继续担任浙江巡抚,次年,范承谟调任福建总督。或许连康熙皇帝也没想到,这次对于范承谟的奖拔调任竟成了范承谟的催命符。 康熙十一年是什么时候,那可是南边吴三桂和耿精忠密谋造反,正和朝廷暗自较劲的时候;福建又是哪里啊?那可是靖南王耿精忠镇守之地,范承谟一脚踏入福建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他和朱国治一样的命运。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打起反清大旗,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正式拉开了反清之乱,镇守福建的耿精忠将范承谟抓捕入狱,随即举兵相应。被囚禁的范承谟面对耿精忠数次派人拉拢招降而誓死不从、坚贞不屈。耿精忠之所以在最初并不愿意像吴三桂杀掉朱国治一样杀掉范承谟,其原因有二。 一、耿精忠作为先降清又反清的汉人,其心中对于仁义道德层面也是过不去的。清朝政府的看法他可以不在乎,但汉人的看法和对自己是否支持他却不得不在乎。他之所以留下范承谟就是想将范承谟招降以后为己所用,利用范承谟在福建、浙江等地的巨大影响力为自己树立正面形象。 二、范承谟和朱国治不同,朱国治的贪污成性、搜刮无度早已经名遍天下,为世人所不齿,杀了就杀了,杀了他反倒会得到百姓的称好。但范承谟不同,他可是百姓跪求留任、爱民如子的好官,其在浙江、福建等东南地区的影响力甚至远远超过康熙皇帝,将这样的人物杀掉必然会引起几省百姓的反对声音,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随着清朝政府对于「 ”三藩之乱”的节节胜利,眼看大势已去,朝三暮四的耿精忠又想利用投降的办法换得一个活命的机会。可是,范承谟还在自己牢里关着,天天骂着自己呢!如果自己投降清政府,这范承谟肯定会将自己的罪行上报朝廷,自己还是活不了啊!为了给自己扫清投降的道路,确保自己能万无一失的活下去,他竟将范承谟连同其家人、侍从共53口杀害,而后将其尸首焚烧,以求毁灭罪证。到底,耿精也没能躲得过被处死的命运。耿精忠被处死以后,康熙皇帝将耿精忠的肉身赐给范承谟之子,赐其分割耿精忠之肉用以祭奠范承谟的英灵。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透过《尧山堂外纪》 透过《尧山堂外纪》 谈古代衙门为何如此迷信鬼神下一篇:刘备最不愿失去的两大帅才 刘备最不愿失去的两大帅才 留一人或可改变天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