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档案 | 1895年4月17日 档案 | 1895年4月17日 满清和日本签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导语:档案| 1895年4月17日,满清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辱国辱国。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124年前的今天,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原名《马关新约》,在日本被称为《马关条约》或《日清和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战争的结束。这个条约是自北京条约以来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最恶毒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共有11条,有“另

档案| 1895年4月17日,满清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辱国辱国。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

124年前的今天,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在日本马关签订了《马关条约》,原名《马关新约》,在日本被称为《马关条约》或《日清和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中日战争的结束。这个条约是自北京条约以来侵略者强加给中国的最恶毒的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共有11条,有“另一协定”和“谈判专用条款”。主要内容有:

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废除中朝宗藩关系。

2.中国将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

3.赔日本2.2亿白银军费。

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商埠。

5.日本可以在中国的贸易港口开厂。

《马关条约》是自1860年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以来,外国侵略者给予中国的最恶毒的不平等条约。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利益,适应了帝国主义国家向中国输出资本的愿望。条约签订后,由于俄、德、法的干涉,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中国向日本支付了3200万白银的“悬赏金”。

《马关条约》对中外历史影响很大;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征地补偿导致的主权丧失,便利了列强向中国大规模输出资本,掀起瓜分狂潮,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极大地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中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掀起戊戌变法、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自发的反侵略斗争高涨,如义和团运动。

对日本而言,获得巨额赔偿和台湾等战略要地,不仅促进了国内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也为日本进一步侵略远东提供了便利。

对于远东的局势,则加剧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的竞争。三重干涉事件清楚地反映了列强在侵华问题上相互勾结,相互争斗。

第一,《南京条约》规定香港岛应与英国断绝关系,《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与日本断绝关系,而辽东半岛是北洋的门户,与山东半岛共同环绕渤海,旅顺军港在南端,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京津安全。台湾省是中国最大的沿海岛屿,包括70多个岛屿,包括本岛、澎湖列岛等大小岛屿。它与台湾海峡对岸的福建省遥遥相对,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价值。日本占领台湾不仅掠夺了资源宝库,还侵略了中国东南沿海省份。

第二,《马关条约》的赔款较大,为2.2亿白银,《南京条约》的赔款为2100万元。巨额赔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财政,大大增加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当时清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年不到9000万元。为了支付赔偿,他们除了加紧寻找民众之外,还不得不以苛刻的条件借“外债”。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日本年收入的三倍多,其中85%被日本政府用作军费。日本迅速发展成为军事帝国主义,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敌人之一。

第三,《南京条约》开出的五个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地区,《马关条约》开出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便于日本等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有的长江流域的财富,尤其是江浙一带。

第四,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厂,方便了帝国主义资本对华输出。此后,帝国主义列强获得了在中国直接投资建厂的权利,剥削廉价劳动力,掠夺原材料,严重阻碍了中国初步形成的民族工业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在空之前变得严重。

它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罗斯、德国、法国在中国的侵略权。俄、德、法三国向日本发出照会,迫使日本放弃武力占领辽东半岛。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却向清政府勒索三千万两白银作为交换。

《马关条约》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承认日本控制朝鲜,便于日本以朝鲜为跳板向东北扩张势力。台湾和澎湖列岛的割让迫使台湾脱离祖国数十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赔款,加紧寻人,借了大量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新的金融经济通商口岸的开放和新的内河航线的开通,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得以深入中国内地。外国资本家在中国设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输出资本、分裂世界的侵略要求。根据单方面最惠国条款,欧美列强也享有条约规定的特权。此后,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新阶段,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的历史影响极其深远,如帝国的崩溃、民国军阀的形成以及我国亟待解决的台湾问题。《马关条约》的条款太苛刻了。对清政府来说,赔偿和经济损失是巨大的。军费赔偿2亿两,加上赎辽3000万两,日军驻防阿哈瓦150万两,共计2.315亿两,相当于清政府三年的财政收入。此外,日军还掠夺了大量船只、武器、机器、食物等。来自中国,也价值一亿两。巨额赔款使清政府不得不借外债,列强则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点,对于这个古老的帝国来说,犹如晴天霹雳。

正如梁启超所说:“我国四千年梦想的觉醒,始于1894-1895年甲午战争台湾战败,获赔200万亿。”政治半殖民地化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都在沉沦。清末70多年,中国逐渐陷入被侵略被奴役的境地。中国人在受苦,但沉沦只体现在政治上,并没有阻挡帝国官僚。开明的学者和公众从未放弃探索中国繁荣的道路。他们的努力也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马关条约》的签署,人们自然会认为,这一次,国家将被打败,濒临灭亡。

1895年以前,大多数皇帝、官僚、士绅都生活在传统的思想世界里。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历次侵华战争,都以中国的失败和丧国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而告终。然而,随着烽烟的暂时平息,政府和人民的上下层在一阵恐慌和骚动后很快又回到了他们的老路。依旧是吴,载歌载舞。严重的内忧外患不仅没能唤醒这个沉睡麻木的帝国的大部分统治者。他们沉醉于“自强不息、复兴不止”的自欺欺人和所谓的“中外和解”。甲午战争的惨败和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都与过去不同。一个是战争惨败,日本提出的条件太苛刻。而且,这场战争的对手是日本这个中国人一直鄙视的小国。战后,社会各阶层都大为震惊和痛心。惨败给光绪皇帝带来了难以承受的耻辱和刺激。他觉得国家危在旦夕,危在旦夕。“如果不改变法律和计划,国家很难保守。”朝臣和士大夫对和谈提出了一系列反对意见。参加朝霞林苑的魁华等一百五十五人联名上书说“日本提出的赔款和割让土地的条款是‘梧州前所未有的奇闻,三千年来毫无变化’。如果按此签订合同,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窥滇,俄窥西疆,东三省四夷侵,各显所欲’”。张之洞和易顺丁的奏折指出,“如果条约得到批准,不仅台湾人民将反抗和制造麻烦,而且各省的士兵和平民也将”痛哭流涕,深感不满,永远不会和解。“结果,“民不聊生,国防瓦解,海军无家,陆军无利器”,所有国家进犯,商人叫苦,外患重叠,内变必出”,“土地风险,商业利益,军权报销,一朝神人共愤。”行见奉、锦、邓、赖一带不再立锥,江浙粤三省,再也不能坐享其成,海口、大海,皆非我所有,饷之机械,而海运则差矣;战争无能,海防差。中国以后就没有外交可做了。" "

战后,列强向中国大陆扩张,资本输出成为主要侵略载体和利器。干涉中国内政,践踏中国主权更加严重。外国教会势力为所欲为,非法传教士和教民肆意危害地方,引起整个帝国的广泛反抗。甲午战争后,各地爆发了反洋教、反贪官的斗争。以社会下层为主导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也轰轰烈烈地爆发了。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客观上推动了晚清社会改革,推动了旧农民运动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转变。中世纪农民运动无法承担新的历史使命。

《马关条约》对中日两国的具体影响

加速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利用战争赔款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掠夺了大量中国资源,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并利用一部分发展教育,使日本更加发达。

对中国来说,一方面造成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下沉,面临亡国的严重危险;另一方面,它为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清政府为了支付巨额赔款,加紧寻人,借了大量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新的金融经济通商口岸的开放和新的内河航线的开通,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得以深入中国内地。《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中日战争失败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宣告了近代中国湘淮军阀为巩固统治、削弱湘淮军阀集团而领导的洋务运动的失败。特别是地主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看清了清朝最高统治阶级的本质,直接导致了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埋下了火药桶和炸药。

♦西方漫画中的甲午战争,大清和小日本是什么形象?甲午战争是怎么打的?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为什么不互宣战

中日伟大装备对比:国军和日军差距有多大?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佛门说的“四大皆空” 佛门说的“四大皆空” 到底是哪“四大”下一篇:4月17日 4月17日 历史新知发生了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