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历代孔子的七种不同命运:“被神化”也“被丑化” 历代孔子的七种不同命运:“被神化”也“被丑化”

导语:历代孔子有“神化”和“丑化”七种不同的命运。本文介绍了孔子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所经历的七种命运,包括神化、丑化、正统、僵化、改革等。

历代孔子有“神化”和“丑化”七种不同的命运。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孔子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在汉代,孔子被称为“王素”,意思是孔子有当国王的美德,但没有国王。换句话说,“王素”是思想文化领域的无冕之王。清朝的统治者给了他一个头衔:“大成至文生王玄”,这大概是2000多年来学者的最高头衔...

数据过滤=“过滤”孔子

“成圣”

孔子最初是由一块简单的布塑造成圣人的,大约用了四五百年。

吴国大夫曾问孔子弟子子贡:你的老师是圣人吗?你怎么这么多才多艺?子贡回答:上帝给了他成为圣人的资格,所以他多才多艺。在这里,子贡称赞孔子为“圣人”,并首次将孔子定位为一个有天赋的“圣人”。

一百多年后,孟子高度评价孔子,指出:“自人民诞生以来,就没有孔子。”意思是既然是人,没有什么比孔子更伟大的了。古代圣贤有很多不同的方面。在孟子看来,孔子体现了先贤的一切优点,是古代先贤的“大师”。

在孔子被“神圣化”的过程中,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推波助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说:从皇帝到学者,如果要以六经为核心讨论知识和学问,都是以孔子的观点为是非标准的。为此,司马迁认可孔子为最伟大的圣人。

“侏儒”

“矮化”孔子可以说是从老子开始的。

孔子往西,求老子礼。老子认为,李周的创始人周公已经去世,要评估是否允许时代潮流恢复李周。老子告诫:“离了孩子的傲慢与欲,色与欲对孩子都不好。”这说明孔子有两个缺点:趾高气扬的风度,过度的欲望和理想。

列子唐雯编了一个故事:孔子向东旅行,看到两个孩子在争论早晨的太阳和中午的太阳?双方从形状和温度的角度各持己见。孔子无法判断谁对谁错。两个孩子笑着说:“我更知道哪一个是给你的?”'

其实这个问题挺难的,天文学家经过精确的计算,需要两千多年才能得到答案。但是孔子不是圣人吗?宋代理学家朱认为,圣人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怎么会不知道呢?但全知圣贤不能回答孩子的问题,这是一个巧妙的讽刺。

正统

自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后,孔子形象逐渐正统化。

孔子的原始形象,无论是“神圣化”还是“矮化”,都是一种民间行为。现在董仲舒借助国家机器的力量,把孔子的思想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强行统一天下的思想,使之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

董仲舒高度赞扬孔子的著作《春秋》,认为“春秋之道,大者为王,小者为霸”。《春秋》有“大一统”的观点,包括国家政治版图和意识形态的双重统一。所以,统治者如果抓住了《春秋》这本书的思想精髓,就可以称王天下,或者至少称霸天下。

后来,刘翔指出:“如果你有一个国家,你不能停止学习春秋。生而受人尊敬者傲慢,生而富贵者骄傲,生而富贵而自得而不借鉴者少见。”春秋》,国之教训也。”明确指出《春秋》是统治者的必修教材。这样,孔子在汉以来的国家政治思想领域确立了合法正统的形象。他的书《春秋》是治理天下的一面镜子,而孔子本人则是王者之师。

“神化”

数据过滤=“已过滤”

在汉代,孔子不仅被官方和帝王学者董仲舒“正统”,而且被杨公学派的另一批儒生高度“神化”。

在《春秋魏延孔图》、《孝悌辅神之契》等书中,从孔子的出生、相貌、行为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精心编造的“神化”:孔子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在人与神的交往中诞生的。孔子父母“为泥丘山祈福,感受黑龙精生仲尼”。从某种意义上说,“神化”是“正统”的超重,是为了树立孔子更大的权威,促使孔子从人性世界的典范,成为神性世界的救世主。

蜀中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鲁的一个人出海迷路了。后来,他在海上遇到了一个儿子。孔子给了他一根拐杖,“使闭眼带回家”。于是,这个人像哈利·波特拄着拐杖飞回鲁,向传达了孔子的警告:不久将有外敌入侵,所以要尽快修建城墙。后来,齐军兵临城下,但徒劳无功。

“僵化”

经过1000多年的传播,孔子的形象逐渐被宋代新儒家“僵化”。

首先,宋朝皇帝进一步营造了尊孔的社会氛围。宋太祖的赵匡胤去国子监主持祭孔大典,宋真宗的赵恒亲自去曲阜祭孔为“文学宣传之王”。在统治者强烈的政治主张下,新儒家试图将孔子改造成一个“刻板”的形象,只知道维护天理,试图抑制人的欲望。

孔子曾主张“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人要有各种才能,鼓励人们从事有益身心的棋艺和射箭活动,甚至欣赏这样一种生活态度:春末三月,穿上春装,聚几个朋友下乡休闲,在河中游游泳,在高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诗回去。

然而,新儒家必须将孔子“僵化”成一个只会用正义摧毁人们欲望的干巴巴的政治传教士。应该说,孔子这种“刻板”的形象,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不好的。

数据过滤=“已过滤”

改革

康有为从事清末“戊戌变法”,需要发掘古代思想资源作为变法的理论支撑。

康有为在《孔子改革考》一书中把孔子描绘成改革运动的奠基人。他认为《六经》是孔子本人为了“变法”,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打着古代尧舜言论的幌子而写的著作。

这些言论无疑是康有为的“自导自演”。康有为要改革,要拯救垂死的清朝。他面对的是一大群清旧体制的捍卫者。他只能推行一个改造过的孔子形象与之抗衡。

康有为在《春秋笔序》中说,孔子思想的本质是不断改革和改造,不然怎么能与时俱进呢?康有为再一次强化了孔子与时俱进的色彩,塑造了“改良”的孔子形象。

“丑”

晚清以来,孔子的形象一直在衰落,要么被严重扭曲,要么被无情批判。

洪秀全,太平天国,领导农民起义推翻清朝统治阶级。自然,他对孔子本人和他的思想,也就是所谓的“历代帝王专制的护身符”没有好感。《和平年代》一书编造了一个新的神话:上帝,父亲,审判孔子,并命令天使捆绑和鞭笞他。孔子跪在他的兄弟基督面前,大声喊道。上帝命令他停止鞭打,永远不要让他下天堂。

太平军所到之处,烧孔庙,毁孔子造像。申报“四书”“五经”为“妖书”,凡敢背的妖书一律砍掉。太平军抵制孔子和他的思想,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孔子“不谈奇物、权位、乱神”,对鬼神持怀疑态度。洪秀全创立了神的宗教,所以不信鬼神的孔子自然要降丑。孔子因为政治观点和信仰不同而被丑化。

后来袁世凯当了民国总统,指定儒学为国教,主张尊孔读经。章太炎写《定空》,指出儒家思想是“中国的祸根”,孔子最大的污点是他的富民思想。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号召青年人“以彻底的觉悟和勇敢的决心,去制止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格格不入的儒家思想。”

在“推翻孔家店”时代,孔子的忠孝观被视为维护宗法专制的洪水猛兽。这些批评在当时看似合情合理,但情绪化和夸张的言语色彩不可避免地使孔子形象受到严重的“丑化”。

♦毛泽东为什么不喜欢孔孟之道?孔子是什么时候成为官方圣人的?

孔子为什么不称赞“三思而后行”?

误读孔子:以德报怨,用什么来“报德”?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27322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死刑犯后背的木牌子叫什么 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 古代死刑犯后背的木牌子叫什么 几乎没有几个人知道下一篇:揭秘伍子胥鞭尸背后的历史真相 揭秘伍子胥鞭尸背后的历史真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