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冬至的由来简介 冬至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之冬至节的来历介绍

导语:冬至是中国农历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至节”、“龙至节”、“子年”等。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至23日之间。冬至是北半球全年最短的一天,最长的一夜。冬至过后,白天会一天天变长。现代天文学认为,冬至太阳直接照在北回归线上,太阳最偏向北半球,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

冬至介绍:冬至是中国农历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到现在,还有很多地方有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至节”、“龙至节”、“子年”等。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就通过在土归观测太阳来测量冬至的到来,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时间在每年公历的12月22日至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最短的一天,最长的一夜。冬至过后,白天会一天天变长。冬至古语为:阴极来,太阳起,天南来,昼短影长,故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进入了最冷阶段,常被称为“进入第九年”。中国民间有句话叫“九年寒,三年热”。

现代天文学认为,冬至太阳直接照在北回归线上,太阳最偏向北半球,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那天之后,太阳逐渐向北移动。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冬至被视为一个大节日。有句话说冬至大如一年,有个习俗庆祝。《韩曙》说:“冬至太阳升起,君道长,所以恭喜。”人们认为冬至后,白天变长,太阳升起,这是一个太阳周期的开始,也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应该庆祝。《金淑》记载“魏晋冬至时,被各国数百名僧人称为道贺...它的乐器不如郑丹。”说明古代对冬至的重视程度。

现在,一些地方也庆祝冬至作为一个节日。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则有冬至这一天吃饭团、长面的习惯。各地区也有冬至祭天祭祖的习俗。

天文学把冬至看成是冬天的开始,这对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显然是晚了。冬至时,西北高原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下,南方只有6℃-8℃左右。但即使在西南低海拔谷地最冷的一月初,平均气温仍在10℃以上,可以说是秋去春来,一年四季都没有冬天。

中国古代冬至分为三个时期:“一期蚯蚓结;二元同调的角解;三候水泉。”传说蚯蚓是阴弯阳伸的生物。这时,虽然阳已经长出来了,阴还是很壮,土里的蚯蚓还在蜷缩着;糜与鹿是一家,但与阴阳不同。古人认为米的角是后生的,所以是阴,但生于冬至,米觉得阴渐渐退去,解决了角;因为阳生,山中泉水此时能流,能暖。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31065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四大神龙 揭秘中国古代四大神龙 四大神龙到底是什么下一篇:梦溪笔谈主要记载的是 《梦溪笔谈》简介 沈括《梦溪笔谈》内容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