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李发 李发简介 李发是怎么死的

导语:李发将军曾用名李友忠,安徽省六安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一。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李发将军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原副军长。李发曾用名李友忠,安徽省六安市人。曾任渤海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一军副军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李发同志1957年

李发将军曾用名李友忠,安徽省六安市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一。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李发将军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军原副军长。

李发曾用名李友忠,安徽省六安市人。曾任渤海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十一军副军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李发同志1957年3月25日在厦门开会时被特务暗杀。后被追认为烈士!

李发少将生平经历

李发,1913年10月出生,安徽省六安县洪集区经家湾子村人。曾用名李友忠。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李发生于贫农家庭。

1929年11月,李发参加了六霍农民起义。后任红1军3师战士、班长。

1931年起,李发任红四方面军红4军12师35团机枪连排长、红25军军部特务营连长。参加了鄂豫皖、鄂豫陕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

1933年,红四方面军主力转移,李发留在鄂豫皖苏区坚持斗争。

1934年,李发随红25军长征,任225团营长兼教导员。

1936年10月到达陕北后,李发任红一方面军红30军246团团长兼政委。同年,进入红军大学学习。结业后,任红15军团75师224团团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李发参加了劳山、东征战役和东线游击战争。

1938年,李发任抗日军政大学总校队长。

1938年12月,李发任苏鲁人民抗日义勇队第2总队副总队长。

1939年1月起,李发任八路军山东纵队苏鲁挺进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

1940年12月,李发任山东纵队特务1团团长。

1941年4月,李发任独立支队1团团长。

1941年9月起,李发任山东纵队第5支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兼山东纵队第5支队参谋长。

1942年1月起,李发任胶东军区第1军分区代理司令员、司令员。

1944年,李发进入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李发出席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6年1月7日,新四军撤销津浦前线野战军指挥部,成立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李发任渤海军区第2军分区司令员兼警备6旅旅长。后任胶东军区参谋长。

1947年1月21日,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和华中军区统一改编为华东军区,李发任渤海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后任第2军分区司令员、中共渤海第二地委书记、常委。参加了济南战役。

1949年2月,华东军区领导机关与第三野战军行动,另成立山东军区,李发任渤海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1950年1月中旬,第三野战军兼华东军区成立,李发任山东军区渤海军区副司令员。

1952年,李发进入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学习。

1954年结业后,李发任第31军副军长。

李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7年3月25日,李发在厦门一次会议上被警卫战士突然拔枪射杀,年仅44岁。李发被刺震惊全军。李发遗体安葬于厦门白鹿寺内,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李发夫人:原配张素琪,本名迟玉华,1941年底结婚,1943年生子李东生,1945年在延安牺牲;第二任,1946年10月结婚,生女,后改嫁少将刘文学。

李发将军故事

关于李发少将1957年遇刺事件的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

李发,安徽六安人,1913年生。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四方面军红4军11师35团机枪连排长、红25军特务营连长、225团营长兼政委、红30军246团长兼政委。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长征和劳山战役。1936年入陕北红军大学学习。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挺进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胶东军区参谋长、胶东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渤海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参加了济南等战役。建国后,任渤海军区司令员。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后任副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7年3月25日在厦门开会时被特务暗杀。

第二种说法李发将军的最后任职是三十一军的副军长,1957年在一次会议上被警卫战士突然拔枪射杀……李发将军被刺震惊全军。

李发将军遇刺后留下30多岁的妻子刘英与8岁多的独生女李卫,后来刘英携女改嫁到上海。后来的丈夫也是位开国将军……上海警备区原政委刘文学,是的老部下。女儿李卫现在是武警上海总队医院的主任军医。,山东省招远县石星河子村人,1945年4月在延安牺牲;李发将军与张素琪同志于1941年底结婚,1943年6月生子李东生,其子李东生现部队退休在京居住;故李发将军有一独子李东生)寻找李发将军墓

李发,开国少将,在群星璀灿的开国少将中,也许并不是最耀眼的一颗,但却也“大名鼎鼎”。李将军的“大名鼎鼎”,或许更多与他的“离奇”离世有关。李将军究竟死于何因?墓地在哪?墓地有墓碑吗?墓碑是谁设立的,是当地政府还是李将军所在部队或者其它什么单位?碑文是怎么写的?这些问题一直被爱好者与研究者所关注。笔者也同样抱着“好奇”的心态,想了解李发将军及李将军墓地。

经过反复查询与多方求教,笔者获悉李发将军的墓地在海滨城市――厦门。笔者利用出差机会来到了厦门,径自打的直奔李发将军墓地“虎溪岩”。结果的士司机把车错开到了“白鹿洞寺”门口,并谎称去“虎溪岩”必须从“白鹿洞寺”过去。笔者只好按照司机的说法,进了“白鹿洞寺”并沿途打听“虎溪岩”确切方位。未走几分钟,遇见了一位操山东口音的老者,笔者急切地向其询问“虎溪岩”在何处?这位老人回答说,这里就是“虎溪岩”,至此,笔者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笔者继续问老者,“虎溪岩”是否有位将军墓地?老者说,有,然后扬手一指说,就在那个“烈士陵园”里。笔者沿着老者指定的路线,来到了老者所说的“烈士陵园”门口。没想到的是,这个“烈士陵园”虽然在门的左侧挂有“思明区虎溪社区青少年教育基地”,但却是铁将军把门。透过铁门的栅栏,可看见正门里面就有座墓碑,是李将军的墓碑吗?在“随行”的帮助下,笔者从铁门旁边半人高的围墙翻越了进去。清楚地看见那座墓碑的正面镌刻着“孙燮文同志之墓”,再仔细看看墓碑两侧的碑文,方知孙燮文同志曾任解放初的厦门市委秘书长,因公英年逝世在任上,立碑者为“中国共产党厦门市委员会”

“烈士陵园”铁门左侧有条用花岗岩铺就的山路,这条山路两边护边是水泥堆砌的,护边有些“新”,只有中间“陈旧”又“斑驳”的花岗岩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莫非这就是通往李将军墓地的必经之路?笔者怀着急切的心情,三步并着两步向上登,未几,看到了一个有半身像的墓碑,再近一看,显然是位军人,笔者高兴地告诉“随行”说,这里肯定就是李将军墓地了。

果然,我们再走几步,墓碑正面迎面而来。墓碑正面赫然镌刻着“李发将军同志之墓”,碑高2米有余,碑顶就是李将军的半身瓷像,李发将军半身像及“李发将军”四个字的两侧留下深深的水锈,无疑是岁月留下的痕迹了。看到整个墓碑,我们顿时全忘了一路寻找将军墓的劳累,有些兴奋了。稍许,我们又肃穆了,我们需要了解这个特殊的墓地,我们要拜谒这位开国少将,我们在和一位开国将军“对话”,在和“对话”,我们在追问四十九年前的“事故”,我们在追寻将军的革命足迹,我们也试图想象烽火连天的岁月,这种令人肃穆场合,此时只有庄严与哀悼。这个墓地呈长方形,约300平方米,由半人高的围墙围住,四周是以松树为主的树木,墓地处于“虎溪岩”的半山坡。墓地铺的花岗岩有新有旧,旧的是走向将军墓碑的正路,其它都是“新”的。我们点燃了原准备好的几支香,然后慢慢地绕碑观看,碑的背面镌刻有李将军的简介,全文如下:

李发同志安徽省六安县洪集区经家湾子村人于公元一九一三年十月诞生贫农出身一九二九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三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三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入伍以来一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工作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兼政委团长兼政委军分区司令员军区参谋长军区正副司令员副军长等职一九五五年国家授予陆军少将军衔一九五七年三月二十五日因公不幸牺牲

李发同志革命二十八年如一日为人民解放事业竭尽忠诚一九二九年到一九三六年随中国工农红军转战各地一九三六年在任红三0军二四六团团长兼政委时由于战斗成绩优异受到军团表彰和奖励一九四0年以后率领部队在山东地区痛击日本侵略者解放战争以来长期坚持渤海地区的对敌斗争在保卫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建设我军现代化事业中他又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不愧为中国人民的好儿女

安息吧李发同志我们将继续完成党的未竟事业以慰英灵

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全体官兵敬立

公元一九五七年八月

我们在墓地祭拜记录碑文拍照约两个小时。拜谒李将军墓后,我们沿原路返回,笔者还是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路上笔者向“随行”发问:为什么这个“烈士陵园”仅两个墓?为什么这个“烈士陵园”只列为“思明区虎溪社区青少年教育基地”,规格这么低?为什么立碑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全体官兵”?为什么这个“烈士陵园”与“教育基地”平时是铁将军把门?为什么墓碑正面是“李发将军同志之墓”,而不是“李发同志之墓”或“李发将军之墓”?为什么...“随行”显然也为笔者的情绪所感染,向笔者询问起将军政要的话题了。谨此,还是借用李将军墓碑碑文中最后一段作为结尾吧:安息吧李发同志我们将继续完成党的未竟事业以慰英灵。

劳动人民本色永不变――李发的故事

李发是军队优秀指挥员,也是党的优秀领导干部,在战场上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不搞特殊,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和劳动人民的本色。 他在担任渤海军区司令员时没有做过一件便装,外出活动时就把军装染上别的颜色当便服穿,而且他穿的每件衬衣几乎都有补丁。 他对部属关心体贴,与身边工作人员相处非常融洽,但对亲属子女却严格要求。1946年10月,他爱人刘瑛被安排到渤海军区政治部任指导员,职级降了四级,干部科长要为她提级,李发知道后马上表态:“就这么定了”。并对刘瑛说:“共产党员能上能下。”刘瑛愉快地接受工作。 1947年春,刘瑛从高密回惠民驻地时要求派一个班护送,李发不同意,只派警卫员一人带了三支枪护送,50多公里的路途中几次遇敌,险象环生。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李发对妻子儿女却很关心体贴。1950年,刘瑛在医院昏迷20多天,李发每晚都在病床前陪伴,困了就靠在椅子上睡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亚诺玛米人 巴西非法开采金矿将会对与世隔绝的亚诺玛米族部落造成致命威胁下一篇:长征的感人故事 红军长征过程中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