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朝鲜壬午兵变 大清国的颠覆者:朱尔典

导语:第一节 在朝鲜结识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1859年生于河南项城,其叔祖父袁甲三父子曾分别在道光十五年 和道光三十年中进士,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龄和袁世凯的叔叔袁保庆分别又中了举人,项城袁家由此成为当地望族。袁保庆的长兄袁保 中也是秀才,他有六子。袁保庆虽然得中举人,但却膝下无子,于是将袁保中的四子过继过来,这就是袁世凯,这一

第一节 在朝鲜结识袁世凯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1859年生于河南项城,其叔祖父袁甲三父子曾分别在道光十五年 和道光三十年中进士,袁甲三的次子袁保龄和袁世凯的叔叔袁保庆分别又中了举人,项城袁家由此成为当地望族。袁保庆的长兄袁保 中也是秀才,他有六子。袁保庆虽然得中举人,但却膝下无子,于是将袁保中的四子过继过来,这就是袁世凯,这一年,他7岁。

袁保庆曾先 后在济南、南京等地为官,还曾放过盐法道这样的差事,自然油水肥厚,但他只活到44岁便撒手人寰。袁保庆的遗孀牛氏只好带着14岁的袁世凯回到项城老家, 但第二年袁世凯的生身父亲也去世了。正当牛氏、袁世凯孤儿寡母举步维艰的时候,袁世凯在京任翰林院编修的堂叔袁保桓回乡省亲,他见到了袁世凯,觉得他天资 聪颖,似为可造之材,于是将这个侄子带回北京,希望他也能在科举中高中,走上仕途之路。然而,袁世凯却在乡试的时候两次不中,其在京为官的另一堂叔袁保龄 认为他天分不高,无甚前途,袁世凯听说后羞愤地说: 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抵砚间自娱光阴耶? 随后就将此前所作所有诗文付之一炬 当年洪秀全也曾因名落孙山而誓言道: 再也不考清朝试,再也不穿清朝服,老子以后要自己开科取士!

但袁世凯的低潮还未过去,袁保桓于1878年突然病逝于去开封上任的路上,袁世凯只好再次返回项城老家,这一年他正好20岁,他唯一的好运就是以袁保庆唯一的嗣子身份继承了一份不错的家产。袁世凯不久后离开项城来到陈州,在这里过了一段花天酒地的日子。

袁世凯虽说未曾取得半点功名,但却仍然野心勃勃,有一次,他的老师王雁臣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为题,命其写文,年轻的袁世凯以 一介草民之身竟然写道: 东西两洋,欧亚两洲,只手擎之不为重。吾将举天下之土,席卷囊括于座下,而不毛者,犹将深入。尧舜假仁,汤武假义,此心薄之而不 为;吾将强天下之人,拜手嵇首于阙下,有不从者,杀之无赦! 袁世凯对四书五经兴趣不大,喜欢骑射,更喜欢读兵书,他的书房中最多的书就是各类韬略兵书, 他甚至由此得了个 袁书呆 的雅号,他曾说: 过去我好奋匹夫之勇,现在学了敌万人之书,才知道好勇斗狠其实没有什么用处。三军不可夺帅,要是我手上有十 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1881年5月,袁世凯投奔山东登州嗣父袁保庆的生死之交吴长庆。吴长庆是 淮系的重员,统领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深得李鸿章的信任。吴长庆请他的幕僚、后来高中状元的张謇担任袁世凯的老师,这曾让张謇十分头痛,因为 袁世凯的文章写得实在不怎么样,不过袁世凯在军营中却如鱼得水,办事十分干练,似乎天生就是军中之料。

1882年8月,朝鲜突然发生 壬午兵变 ,在朝鲜国王的请求下,清廷派庆军入朝弹压。袁世凯也随军进入朝鲜。在朝鲜期间,他因整顿军纪和镇压兵变有功而获得叙五品同知衔,也博得朝鲜国王的器重。

刚入朝鲜的时候,袁世凯随同北洋水师统领丁汝昌下船探查登陆地,不料中途退潮,船只陷入泥滩,丁汝昌和袁世凯只好赤足前进,在砂石滩上走了几里远,等到 登岸时,袁世凯的两脚已经磨破多处,丁汝昌笑赞道: 绔绔少年亦能若是耶? 庆军驻扎朝鲜期间,经常发生士兵扰民之事,吴长庆就将整顿军纪之事交给袁世 凯。一次,当地缙绅控诉清军士兵强奸当地妇女,袁世凯得报后立即带兵搜捕,整整一昼夜水米未进,最后抓获案犯,并手刃此人。袁世凯雷厉风行,且毫不手软, 连跟随吴长庆多年的武弁也被他杀死。他在朝鲜期间还帮助朝鲜国王训练了一支有5000人的德式新军,这让朝鲜朝野上下甚为叹服。这支新军后来在亲日的开化 党人发动政变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袁世凯在朝鲜的优异表现给李鸿章留下了很不错的印象,另外,袁保龄也是李鸿章所倚重的幕中之人,因 此,在吴长庆死后,李鸿章就举荐袁世凯担任清帝国 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 的全权代表,成为清帝国在朝鲜的 监国 大员,此时,他年仅26岁 他此 时从军也不过4年,就已经从一介草民跃升为三品大员。

对袁世凯来说,在朝鲜期间不仅是升官发财,更重要的是还结识了很多外国人,他的友人包括日本人、俄国人、英国人、美国人等,其中就包括日后成为英国驻华公使的朱尔典。

约翰 纽厄尔 朱尔典爵士,1852年生于爱尔兰,逝于1925年。他曾就读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皇后 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学位,1876年年轻的朱尔典以见习翻译的身份首次来到北京英国领事馆,曾在各个口岸学习领事工作,由于工作出 色,1888年正式成为北京公使馆职员,1891年又被任命为中文书记长。1896年被派往朝鲜,任汉城总领事。当时英国与朝鲜并没有直接的外交关系,因 为英国承认中国为朝鲜的宗主国,因而派驻朝鲜的英国外交官也归属北京公使馆管辖,级别也为领事,相当于地方外交机构。英国之所以承认中国为朝鲜的宗主国很 显然是为了对抗俄国和日本对朝鲜的野心。在朝鲜期间,为了维护宗主国的权利和威严,袁世凯的外交态度相当强硬,对日本自然刀兵相见,对俄国、美国等企图染 指朝鲜、对中国宗主权不满的列强态度很蛮横,但对承认中国宗主地位的英国则很友好,因此,袁世凯在朝期间与很多英国人都成了朋友,当时英国的总领事贝德 禄、禧在明等就与袁世凯私交甚密,英国对袁世凯加强控制朝鲜的政策也给予大力支持。

当时,朝鲜的局势十分复杂,朝鲜朝野分为亲中和亲 日两大派,另外,除了日本,俄国、美国和英国也都频频涉足朝鲜内务,而最为紧张的是当时日本对朝鲜这一清帝国传统势力范围志在必得,因为这是日本崛起的关 键一步。袁世凯不仅在军事上表现不俗,在政治上他更显现出超人的能力,在这种复杂的政治漩涡中应对得当。正是如此,日本人视袁世凯为扩张的重要障碍,此 时,日本已经确定要发动甲午战争,因此制定了刺杀袁世凯的计划,以便扫清在朝鲜的这个劲敌。当袁世凯的幕僚唐绍仪得知此消息后立即通过税务司柏卓安告诉了 朱尔典,请求他帮助袁世凯。朱尔典于是请调了一艘英国军舰,将袁世凯接回天津。

实际上,无论袁世凯有多大的能力,总体上清帝国是一个 走向衰落的帝国,而日本正在迅速崛起,尽管此时日本国力尚明显弱于清帝国,但却刀锋闪烁,而大清帝国的刀却锈迹斑斑,两者在总体决策上大相径庭,日本在朝 鲜半岛上步步紧逼,而清帝国在朝鲜问题上却屡屡失误,因此朝鲜的局势越来越不利于清帝国。

精明的袁世凯看到了这种危险,于是他急忙寻找了一个身体不适的借口离开了朝鲜,来到了天津。

朱尔典在1898年至1901年任英国驻朝代办,1901年至1906年任英国驻朝公使,1906年,时任《泰晤士报》记者的莫理循给了朱尔典很大的帮 助,使其就任英国驻华公使,在此后的15年里他一直在中国,由于与袁世凯关系密切,他成为影响当时中国内外政策重要人物之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枭雄怎么读 朱元璋 努尔哈赤 张作霖 他们没念几天书 没什么学问。为什么能成为一代枭雄下一篇:北京御林军 清代北京御林军研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