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曾经富甲两宋的江西,后来为什么衰落了?

导语:江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从唐宋八大家到明清的王大元、严嵩,江西人才辈出。在晚唐至明清的中国经济版图中,江西一度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近代江西的经济地位却悄然衰落,原因是交通地位的变化、手工业的衰落以及清末的失败。

今天边肖带给你一篇关于江西的文章,欢迎阅读~

江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地位有多重要?我们先来简单看看近千年来江西起源的中国牛,从唐宋八大家的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到明堂的王大元、严嵩,写仙曲的汤显祖,贡献《天工开物》的宋,设计故宫的“文体雷”,打垮敌人谭纶

毫不夸张地说,至少从唐末到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文化史是江西历史的“弦”。在这辉煌的历史画面背后,是强大的经济在支撑着它。在晚唐至明清的中国经济版图中,江西一度占有重要地位。所谓“富贾两宋”,放在江西,不过是“客套话”。

当时的江西有多富裕?北宋一个半世纪,江西人口增长2.6倍,北宋崇宁时期超过450万。江西耕地也超过6000万亩,居宋代首位。北宋时,江西每年拿走600万石大米的三分之一。江西作为宋代的“战略物资”,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二。这不仅仅是一个富裕的世界。简直就是支撑大宋经济的“支柱”。

到了明清,江西的经济地位仍然是重量级的。明朝时期,江西人口一度占中国总人口的15%。“洪武移民”时代,江西移民遍布全国,直接推动了明初的经济复苏和发展。江西也大量种植烟草、甘蔗、油茶等经济作物。手工业瓷器行业蓬勃发展,“江油商团”享誉全球,江西的商品几百年来畅销全球。“三天不见江西粮船,市场就粮荒”成了民间流行的谚语。江西的繁荣早已深入人心。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经济重量级”省份。伴随着鸦片战争的声音,其经济地位为何在近代史上悄然衰落?要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澄清一个事实:为什么江西古代历史如此丰富?除了江西丰富的土特产和发达的农业,还有两个重要条件让人深思。

第一个是大唐“安史之乱”后江西独特的经济条件。“安史之乱”后,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东南经济与北方的联系在空前得到加强。作为交通枢纽,江西省的地位飙升。

一方面,江西省三面环山,而鄱阳湖以北方为中心。绕江、赣江、抚河、修水、新疆五条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密集水网。另一方面,京杭大运河的开通提升了赣江的交通地位。连接岭南的大御岭路,也变成了一条8到12尺宽的路。在中世纪的中国,江西就像一条连接南北的大动脉。

唐宋时期众多牛人的亲身经历,集中体现了江西作为“大动脉”的地位:如唐代李敖在广州上任时,从洛阳乘船出发,沿大运河水路到达浙江衢州,然后经陆路进入江西上饶,经大玉岭路到达广州。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轼被贬岭南。从黄州乘船渡江后,一路经过江西的江州、洪州、冀州,最后到达岭南。南宋大诗人陆游在四川奉节上任,从杭州乘船出发。他也要经过江州等江西的地方才能顺利到达。

可以说在那个年代,我们只要走很远的路就可以了。江西是你走不到的地方。

唐宋以来,江西洪州成为水陆交通中心,从洪州经水路到杭州,再经大运河到洛阳。向南到大峪岭,再到广州。被誉为“川鲁之都”。江州是水运中心。从江州出发的船只,东至长江沿岸的扬州,西北至长安,北至洛阳,西至四川。也是从宋代开始,南方尤其是闽南岭南地区的货运,基本上都是“从洪州渡河”,是我国境内的“黄金地段”。

坐在这样的“黄金大道”,再加上江西土特产丰富,农业发达,江西在这个时代真的很难不发达。然而,江西在中世纪的持久地位更多地得益于其发达的手工业。确切地说,它们是两个世界知名的“核心产业”。第一个是造纸行业。

说到江西手工业,后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景德镇瓷器,但江西的造纸工业同样重要:中国古代造纸工业发展到明代,江西、四川、浙江、安徽、浙江被公认为重要的造纸重镇,其中江西的铅山、永丰、上饶等地以生产皱纹纸而闻名。尽管皱纹纸价格便宜,但需求量很大。这时,明代发达的书业,称为皱纹纸,就成了“刚好需要”。

因此,江西造纸工业的规模为空。在此之前,明朝万历年间,江西省石塘镇有造纸工人2000多人,形成了精细的分工。它在空之前强劲的产量和工业规模让“世界拿够了”。铅山的地位在明代也迅速提升,被公认为与苏杭芜湖景德镇松江齐名的“五大手工业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景德镇,也是“五大手工艺中心”之一。明清时期,中国的瓷器出口到了全世界,景德镇的瓷器工业也在空之前进入了火热阶段。明代景德镇除58座官窑外,还有900多座民窑。景德镇每天雇佣多达一万名工人,每年生产的瓷器“成本价”超过182万银。甚至还有一种“定制支付”,就是根据外商的要求,生产欧洲餐具产品,只出口海外。荷兰人说:“这种瓷器在中国不用。”。

看到如此强劲的产销量,连江西都占据了明清经济版图“五大手工业中心之二”的位置。我知道当年富裕的江西哪里真的强。

正是这两个原因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江西近代衰落的直接因素:一是交通地位的变化。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大门被吹开,京杭大运河的地位急剧下降,江西也受到很大影响。华南的水路运输基本上改为通过上海转运,虽然江西九江还是一个现代化的交通枢纽。但近代九江的物资运输多与湘、鄂、川三省相连,而与江西“分离”。铁路建设也跟不上,以前的物流优势早就没了。

“黄金地段”地位的丧失,显然是对近代江西经济的重要打击。

更痛苦的打击是江西传统手工业的衰落:特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九江成为通商口岸,接踵而来的“洋商”也大量倾销“洋货”,直接冲走了江西本土的手工业。

比如曾经享誉世界的“铅山纸业”,在清末“洋纸盛行”的潮流下,每年“卖不到十万元”。石城,也是造纸大镇,“十分之一”。曾经风靡全球的景德镇瓷器,在面对“洋瓷”时,也经历了“出口大降”。至于“下步”、“茶”等行业,要么“连年亏损”,要么“只进十分之一”。到19世纪末,江西的“采茶业”、“布匹业”、“航运业”、“造纸业”都是“必然淘汰的悲哀”。“一半以上的工人被遗弃”是一个普遍现象。

至于江西丰富的物产,则成了外国势力的“提款机”:大量鸦片凭借“特权”输入江西,到清朝末年,每年有14万公斤鸦片进入江西。江西原生钨矿、粮食等矿产原料、农产品,被各种“外商”、“洋行”低价收购,然后制成工业品倾销江西。仅在1887年,由于英国“洋行”的低价和垄断,江西茶农损失了数百万银子,几乎被屠杀。

曾经享誉全球的行业,已经风光不再。可想而知,清末江西经济有多艰难。

与这两个经济因素相比,同等重要的原因是晚清的失败。尤其是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江西的铁路公路建设非常缓慢。相反,多年来,江西不得不承担大量的厘金负担。清末1880年以前,“利卡”遍布江西全境,货物在省内流通,“利金”往往收到30%以上。虽然后来被“砍”了,但直到19世纪末,江西每年要收二百多万银元“厘金”,几乎每年都被剥削。

面对“千年不遇的变化”,曾经“天下第一”的江西,在现代自然是迷失了。这样一段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今天向前发展的江西,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

但这样的过程并不是现代中国被打在后面,在艰难中挣扎的缩影。多少反思课,多少关于发展和自我提升的真谛,都在里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3780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陈情令》于斌化身小天使暖心送药下一篇: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又是一年三月三",三月三是什么节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