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白莲教起义真的是大清王朝衰落的转换点吗?真相是什么

导语:乾隆末年,白莲教起义爆发,清政府为镇压起义军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导致国库流失,成为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白莲教起义军高举“官逼民反”的大旗,反抗政治高压和经济剥削。起义虽失败,却为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你喜欢白莲教起义的故事吗?今天边肖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乾隆末年,随着社会矛盾的加剧和社会危机的加深,国内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尤其是爆发在鄂、陕、川、豫、甘四省的安百里起义。节日第一年,白莲教起义爆发。清政府为了镇压起义的武装力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导致国库的流失空,史学界称之为清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白莲教是一种秘密的民间宗教,由南宋绍兴吴县昆山的僧人毛子渊模仿天台宗的教义,吸收摩尼教的教义和仪式而创立。与其他宗教不同,白莲教崇拜各种鬼神。佛教、道教、摩尼教是其信徒的对象。因此,它自建立以来就没有得到统治阶级的承认。白莲教口口声声说,弥勒佛将来要改造世界,平等分享从教得来的财富,患难与共。所以在新千年,白莲教只能作为佛道正统教派的补充,发挥佛道在下层社会发挥不了的作用。每当有天灾人祸或社会动荡时,白莲教就会卷土重来,与佛道相悖,成为农民暴动的战斗旗帜。所以白莲教成立后的数百年里,从未被视为正统宗教,而是被排斥为异教。

雍正以前,我国一直实行按人头征收土地税的政策,也就是说,无论农民有没有土地,都要按人头向国家缴纳土地税。随着农民人口的增长,他们手中没有土地,不得不承担沉重的人头税,导致难民增加,直接影响国家税收,威胁社会稳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雍正元年,清政府正式实行“丁入亩”、“丁隐入亩”的政策,实际上废除了人头税,开始按照单一的土地标准征税,也就是说,只有拥有土地的人才向国家纳税。

与此同时,随着玉米、土豆、红薯的传入,粮食产量大幅增加,直接导致了中国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从乾隆六年的1亿增加到乾隆五十七年的3亿,为中国成为人口大国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手中仅存的土地不断被封建地主吞并,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只能向地主出租土地谋生,从而形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

广大劳动人民饱受经济剥削和政治高压之苦,再加上连年天灾人祸,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湖北、四川人民忍无可忍,奋起反抗,高举“官逼民反”的大旗,在巴山南山的老林中反响良好。轰轰烈烈的白莲教起义爆发了。

清政府为了镇压白莲教起义军,先后从全国16省抽调大量兵力,在川、陕、鄂、甘、豫四省作战九年,时间比康熙时期的三藩之乱还要长。白莲教起义军杀死清军提督、总兵等400多名军官。为此,清政府花费了两亿多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四年的财政总收入。

白莲教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清朝始终没有恢复和衰落,为鸦片战争的失败奠定了基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3821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俺是哪里方言 俺是哪里的方言,俺是哪里的方言下一篇:刘备夺取荆州有与操和孙权扳手腕的资本 刘备为什么不趁机攻打孙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