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杭州地震 杭州属不属于地震带中

导语:杭州不属于地震带,但地震威胁仍然严重,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其中东南沿海地区地震频率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

杭州属不属于地震带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杭州不属于地震带中。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省、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

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加之它位于我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扩展资料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地震认识从神话中走出。

古希腊的伊壁鸠鲁认为地震是由于风被封闭在地壳内,结果使地壳分成小块不停地运动,即风使大地震动而引起地震。

随之出现了卢克莱修的风成说,即来自外界或大地本身的风和空气的某种巨大力量,突然进入大地的空虚处,在这巨大的空洞中,先是呻吟骚动并掀起旋风,继而将由此产生的力量喷出外界,与此同时,大地出现深的裂缝,形成巨大的龟裂,这便是地震。

再有亚里士多德提出,地震是由突然出现的地下风和地下灼热的易燃物体造成。

20世纪伊始,科学家们开始深入研究地震波,从而为地震科学及至整个地球科学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继提出比较有影响的假说有三:

一是1911年理德提出地球内部不断积累的应变能超过岩石强度时产生断层,断层形成后,岩石弹性回跳,恢复原来状态,于是把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出来,引起地震,这是所谓“弹性回跳说”;

二是1955年日本的松泽武雄提出地下岩石导热不均,部分溶融体积膨胀,挤压围岩,导致围岩破例产生地震,这是所谓“岩浆冲击说”;

三是美国学者布里奇曼提出地下物质在一定临界温度和压力下,从一种结晶状态转化为另一种结晶状态,体积突然变化而发生地震的“相变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地震带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3920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拉丁语为什么被称为“死语言”?拉丁语的发展和变迁!下一篇:经历了整个三国时代的女子,辛宪英有何故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