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Gay故事 一声“同志”:多少故事

导语:作者:王毅近日,广东省纪委发布通知,规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得使用“老板”“老板”等称呼。此前,《人民日报》刊文《党内称谓容不得河湖气氛》,指出互相称呼“同志”的人越来越少,“老板”“老大哥”等低俗称谓在一些部门或单位已经渗

作者:王毅

近日,广东省纪委发布通知,规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得使用“老板”“老板”等称呼。此前,《人民日报》刊文《党内称谓容不得河湖气氛》,指出互相称呼“同志”的人越来越少,“老板”“老大哥”等低俗称谓在一些部门或单位已经渗透到党内。

“同志”一词从何而来?它在人们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手稿中出现的“毛主席”几个字都被圈起来,改成了“毛泽东同志”

“同志”一词起源于两千多年前。左丘明在《春秋》中说:“一心不变,一心为同志。”《韩曙》也说:“如果你交朋友,你也一定是同性恋。”“同志”作为一个独立的称谓出现在19世纪末。光绪皇帝策划戊戌变法时,称维新大臣为“同志”。从那以后,它就成了同一个政治派别的人的相互称呼,比如在辛亥革命时期称战友为“同志”。

“同志”最初的意思是“志同道合的人”。在革命年代,“同志”是革命同志互相称呼的标准词汇,有时用汉语表达,有时用俄语表达。在电视剧《长征》中,会有一行“Davalis”,俄语的意思是“同志”。

同志代表革命友谊和志同道合的革命事业。随着时间的发展,战友已经成为一种政治身份。如果一个人在党内不再被称为“同志”,就意味着这个人被开除党籍,政治生命终结。因此,党内称谓的变化也可以作为观察政治走向的切入口。

1918年,孙中山先生出版了《给国内外同志的信》和《给南洋同志的信》。那些一心要推翻清朝的同盟会成员也互称“同志”,听起来既体面又悲剧。孙中山还在他著名的《总理遗嘱》中呼吁:“革命没有成功,同志们还要努力。”

后来,毛泽东、罗雪赞等人在交流时开始引用“同志”二字。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党纲规定:“凡是承认党的纲领和政策,愿意成为忠诚党员的,不论性别、民族,经一个党员介绍,就可以被接受为党员,成为我们的同志。”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在正式文件中使用“同志”一词,并赋予它新的含义。

1923年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内部,在外国共产党和工人组织中,互相称对方为“同志”的人更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同志”一词已成为中国各族人民亲切而尊敬的称呼。

毛泽东曾经说过,他喜欢别人叫他“毛泽东同志”。1951年,毛泽东审阅李达《实践论》时,圈出“毛主席”二字,改为“毛泽东同志”。1958年11月,在与刘建勋、魏国庆的通信中,他将“主席”的称谓改为“毛泽东同志”。1959年8月3日,致信、、彭真、杨等同志,建议所有同志都应称为党内“同志”,与其职务不相称。

给叶挺的电报换了四次地址

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一定要保持同志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一定要保持同志努力”。毫无疑问,毛泽东在“两个务必”前加了“同志”二字,既给人一种亲切感,又有使命感和重托。

在和他最信任的人打交道时,毛泽东也会被称为“同志”。在皖南云岭新四军旧址纪念馆的“墨园”里,“叶挺将军生平照片展”中有两张非常珍贵、耐人寻味的电报手稿照片。这两封电报,是叶挺给中共中央的关于申请入党的电报原件,也是中共中央发回叶挺的电报原件。不寻常的是,回复电报中叶挺的地址被修改了几次。

叶挺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曾任敌总指挥、十一军军长。同年12月11日参加领导广州起义,担任工农红军总司令。1941年1月,他在“皖南事变”中奉命与国民党谈判,被拘留监禁五年多。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中共中央的严正交涉下,于1946年3月4日出狱。

这第一封电报是他致电党中央申请重新入党;第二封电报是1946年3月7日中共中央发回的。全文如下:“尊敬的叶挺同志:5日,得知自己刑满释放的喜讯,大家欢欣鼓舞。你们为中华民族和人类的事业奋斗了20多年,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我决定接受你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向你表示热烈的慰问和欢迎。”

在这封电报中,叶挺司令员的名字改了四次,其中三次是毛泽东亲自修改的,每一次修改都经过深思熟虑。

最初的电报第一次被称为“叶”。随即,这个称号由毛泽东改为“亲爱的叶挺同志”,“司令员”改为“同志”。后来不知怎么的,“同志”改成了“将军”。起初,毛泽东以为将军可能更能进贡,但转念一想,他把电报中“将军”的字画剪掉,改回以前的“同志”二字。后来,叶挺在给和任的信中激动地写道:“从此,我可以自然而亲切地称呼你们为‘同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再次指出:“各党派都叫‘同志’,不是官衔。”

1965年12月14日,中央发出特别通知,要求全体党员都要叫“同志”。在这一点上,“同志”一词不仅仅是一个名词,而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克服和抵制旧社会腐朽习气和官僚作风的一种方式。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再次指出:“全会重申了毛泽东同志的一贯主张,全党都要叫‘同志’,而不是官衔。”

周恩来最喜欢的头衔也是“同志”。一天,周恩来刚走出办公室,身边的工作人员就上前说道:“总理,有几件事我想向您汇报一下。”周恩来立即打断他,一本正经地说:“不要叫总理,不如叫我们党的‘同志’。”

20世纪60年代,周恩来曾在广州开过会,一位曾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工作过的普通工作人员来看望他,亲切地称他为“周恩来同志”。周恩来很高兴,对大家说:“这位同志保持了当年的好传统,很好!在革命队伍中,每个人都必须永远和‘同志’相称。”

陈毅就任上海市市长时,曾在本市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一位记者不知道是作为市长还是作为市委第一书记来报道。当他问站台边的信息总监时,刚说完话的陈毅听到了。他对记者说:“多好的市长和书记啊!为什么不说市委的负责同志做不到呢?说实话,我的名字陈毅很少被报道。”

当天晚上,陈毅来到报社审阅稿件。工作结束后,他拉着报社负责人上下楼看望值班同志。无论他走到哪里,笑声接踵而至,人们越来越聚集。很快,所有人都忘记了他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将军和市长。不知不觉中,他自然从叫他“市长”变成了叫他“陈毅同志”。

“第一次看到‘小平同志’这个名字,就很喜欢,处理得也很仔细。”

1984年,“同志”又一次不同寻常的亮相。当时《武汉晚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小平同志:我好像不太懂礼貌。如果有什么不对,请指责。”这是一封1984年4月武汉一名工人写给邓小平的申诉信。信笺右上角有“中共中央办公厅信访办”“湖北省和武汉市信访办”的方形公章。信的信封上,收信人一栏写着:中共中央在京邓小平同志收。邓小平把信圈起来说:“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标题,很喜欢,要慎重处理!”

从时间上看,武汉员工直接称呼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邓小平为“小平同志”,比国庆阅兵展示的“你好小平”旗帜早了几个月。因为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标题”,有一种久违的味道。邓小平肯定并赞扬了它,并在信中将其圈了起来,这显然包含着深刻的含义。

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解决已经成为一个棘手的外交问题。上世纪8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访华标志着中苏关系正常化,如何称呼戈尔巴乔夫成为敏感话题。最后,经过慎重考虑,中央决定称之为“同志”。

古代官员的名字是什么?

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并不注重处理官职

自从中国自己的历史记录以来,官员之间就一直有对话。最早的编年体史书《左传》中,大臣对君主的封号多为“君”,而大臣之间的封号不注重称呼官职。在史书中,甚至科目也经常被省略。比如《左传》中,曹刿与庄公争执时,没有平民尊称君主。然而,在郑伯科的《段》中,并没有使用“官职”称呼他人的案例。

在后世的史书中,官员之间的称谓开始固定化、模式化。与称号匹配变得普遍,然后在明清时期演变成更虚幻的“成人”。直到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这一称谓才被废除。但更多的,还是官位称呼。

在唐朝,称官衔是非常普遍的

唐代称官名是很常见的,从唐诗的标题中不难看出端倪。辞别杜副巡抚,起程赴蜀,遣好友杜自长安入蜀,任县尉。“少府”是当时县尉的通称。李白有《庐山之歌·御史鲁叙》和《宣州歇楼送别书》。鲁徐州在寺中侍奉帝王史,校书是大臣省校书郎的简称。杜甫有《房兵草胡马诗》和《王朗四志短歌》。兵曹、四知也是官名。

诸如此类,你会发现官名数不胜数。杜甫在监察部和工业部工作了几天,但每次都称之为“杜工部”,甚至连杜甫的选集都叫“杜工部集”。

在清朝,只有官衔被称为,名字是可选的

在梁章钜的《聊斋志异》中,庄玉山给他讲了一个类似笑话的故事。庄说,他去北京见皇帝的时候,几乎失去了时间。皇帝问,你从江南来后见过江攸吗??他说他没看过。问了三遍,皇帝很恼火:“你太糊涂了!有没有一个江南武官来北京不送别江南巡抚?”庄玉山急忙答应了又答应,说着再见。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姜攸是江南巡抚,而庄玉山并没有注意巡抚的名字。很明显,他们平时只叫官衔,名字也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儒林外史王冕人物形象 《儒林外史》王冕不做官的缘由下一篇:东方明珠在哪 东方明珠的历史沿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