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三国里各个诸侯灭亡顺序 西汉灭亡的人物是什么时候

导语:在三国历史中,各个诸侯的灭亡顺序不同,而西汉灭亡的人物则是汉宣帝。他是汉朝的第十位皇帝,也是汉朝的第一位年幼即位的皇帝。

目录导航:

  1. 三国里各个诸侯灭亡顺序
  2. 西汉是唐朝后期么
  3. 三国大时代汉什么时候灭
  4. 汉朝多少年才灭亡
  5. 西汉是怎样灭亡的?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6. 西汉灭亡到东汉建立的真实经历
  7. 汉帝顺序
  8. 刘彻死后多少年西汉灭亡
  9. 西汉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公元8年还是公元9年
三国里各个诸侯灭亡顺序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西汉是唐朝后期么

西汉(又称前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刘邦击败项羽之后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西汉上承秦朝,共历12帝,享国210年,与东汉统称为汉朝。经过汉初文景之治,西汉在汉武帝时期对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拓疆域,奠定汉武盛世局面。自汉元帝后,西汉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开始走向衰败。公元8年,外戚出身的王莽废西汉末帝,西汉灭亡

唐朝(618年-907年)是中国古代上承隋朝下启五代十国的朝代,由李渊建立。唐朝自建国共历21帝,统治289年,通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开创了万邦来朝的盛况。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国力渐衰,因黄巢起义影响其根基而灭亡。

西汉早唐朝800多年。

不是,西汉是西汉,唐朝是唐朝,两者完全不是一个朝代,并且中间还间隔这最少六百多年。西汉是秦朝的继承者,楚汉争霸战争结束后刘邦登基称帝建立的朝代,是为中华人民开疆拓土的朝代。唐朝则是隋朝的继承者,西汉灭亡近六百年后才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繁荣富强的朝代,强汉盛塘一直被后世追捧。

西汉是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唐朝是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所以说西汉不是唐朝后期。

三国大时代汉什么时候灭

三国大时代汉是公元220年灭亡的。东汉(25年-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传八世共十四帝,享国一百九十五年,与西汉统称汉朝。新朝末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汉朝宗室刘秀趁势而起称帝,延续“汉”的国号。东汉是当时世界上的强大国家,而前期六十多年的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亦是中国史上的盛世之一。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覆灭,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汉朝多少年才灭亡

西汉灭亡于公元8年,东汉灭亡于公元220年。

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

秦末农民起义,项羽、刘邦推翻秦朝,刘邦后被封为汉王。楚汉争霸,刘邦战胜项羽并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太宗、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的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推行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开辟“丝绸之路”,北击匈奴,东并朝鲜,攘夷扩土成就“汉武盛世”;至汉中宗时期国力达到极盛,设立西域都护府,将西域纳入版图,开创“孝宣之治”。公元8年王莽废汉孺子,定都长安,史称新莽,西汉灭亡。

公元25年汉室后裔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汉显宗、汉肃宗沿袭轻徭薄赋,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开创“明章之治”;汉穆宗即位后励精图治,选贤纳谏,劳谦有终。军事上迫使匈奴西迁、派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延伸至欧洲。公元100年罗马帝国遣使来朝,东汉国力趋于极盛,史称“永元之隆”。公元190年,军阀四起,天下大乱。公元220年曹丕篡汉,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汉朝灭亡。

汉朝407年才灭亡。汉朝(前202年—220年)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祚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可以说,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华夏族自汉朝以后,更是逐渐被称为“汉族”了。

在这期间,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班超鄯善斩匈奴,陈汤兵不过万远离边疆靠才智大败异族剿,笔者认为:汉朝确实称得上是自强、自信、敢冒险、勇于开扩继承秦人精神的一个朝代。

西汉是怎样灭亡的?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西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皇帝幼小,外戚专权。新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天灾。 古代政治稳定的时候,都是上面有一个强人,下面控制着好几个派别。如果皇帝能当这个强人,那么是最好的。如果皇帝幼小,下面的派别就会互相斗争,直到决出一个胜利者。然后胜利派别再分裂成几个小派别。 西汉末年的几个派别就是几个太后的家族,而最后的胜利者就是王太皇太后。因为她活得特别长,因此家族势力在几十年的发展中越来越大,最后控制了朝廷。但是王太皇太后并没有注意到在自家人马中培养对抗势力,使得王家的权力最后又归到王莽一身。于是王莽就有了篡权的基础。因此皇帝不能控制局势和当时外戚专权的局面,是西汉灭亡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王莽,王家也会有别人来篡权的。 王莽改制虽然得罪了少数民族和天下人,但是这些并不重要。因为那时候的匈奴等加起来也不是中原王朝的对手。而一般人再不满,只要能活得下去,并不愿意造反的。事实上,王莽改制了十年都没有叛变,直到公元17年蝗灾、旱灾、黄河泛滥各种天灾同时发作,当年才开始出现大规模叛乱。因此天灾是王莽灭亡的根本原因。

西汉末年,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成风,社会动荡不安。面对这种形势,有不少人向朝廷提出解决危机的办法。汉哀帝时,大司马师丹针对当时豪富吏民訾数巨万,而贫弱愈困的现象,提出对贵族豪富占田及奴婢的数量加以限制。

由于当时绝大多数豪强地主、贵族官僚都早已超过最高限额,因不愿放弃自身利益,所以这个建议刚一提出,即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

内外交困的汉哀帝,在社会上、包括一部分官僚地主中,已经失去威望。 外戚世家出身的王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迅速崛起, 王莽不受新野田而上书颂其功德者竟达48700人,各地方官吏也不断向王莽献祥瑞,为其制造代汉的舆论。王莽就在地主官僚的拥护下,由"安汉公"到"假皇帝",终在公元八年十二月,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西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汉元帝即位后,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

西汉诸多制度上承袭秦制,汉初实行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国策,社会经济迅速恢复。

汉武帝继位后,推行推恩令、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拓朝鲜、南据越南、西逾葱岭、北达阴山,奠定汉朝基本疆域;派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原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西汉自武帝之后,皆以外戚辅政。

西汉王朝后期,土地兼并和农民奴隶化日益严重,社会矛盾不断加剧,刘氏政权日益危机。在当时的社会思潮中,发展出了“再受命”和“易姓受命”,王莽利用“易姓受命”思想,笼络士人和好租,一举登上了皇帝宝座,建立新朝,宣告了西汉王朝的灭亡。

西汉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封建社会的老问题,土地兼并,王莽不篡汉,其实西汉政府大概也运作不下去了。汉宣帝以后,西汉短暂的中兴之像立即就熄灭了,继位的汉元帝,在是书上的评价是“柔仁好儒”。

他还在是太子的始皇,对他老爹重法家人物很不以为然,曾经十分委婉地向老爹表示:“陛下你使用刑罚略过分了啊,应该多多任用儒生。”

汉宣帝听完后很是生气,厉声说:“我大汉自有制度,本来就是王霸兼而用之,怎么能像周代那样单纯地用德政呢?更何况那班俗儒不能洞察世事变化,最喜欢厚古薄今,连名与实都分不清,怎么能交给他们以重任。”

汉宣帝教育完儿子后,无奈地长叹一声:“乱我家者,太子也!”

事实也确实如此,汉元帝这个人性子软,继位没多久,就导致了宣帝临终前安排的三辅臣、宦官、外戚之间激烈的政治斗争。

外戚、儒臣、宦官三种势力角逐,最后宦官成为了大赢家,汉元帝天真地认为宦官没有家室,不会结外党,于是特别信任宦官,宦官石显被他提拔成为中书令后,中枢的权力急剧失衡,向石显一方倾斜,最后大权旁落,西汉皇帝的权柄自此失衡。

到了汉成帝继位的时候,汉成帝年长却贪乐,荒于酒色,他母亲皇太后王政君的外戚亲族擅政,大权几乎全部为王氏一族掌握,为王莽篡汉埋下了祸根。

西汉王朝的衰落,实际上就是始于汉元帝。历史上的昏君,或暴虐冷酷,或者昏庸低能,或者荒淫怠政,或恣意妄为,但这几条汉元帝刘奭一也不沾边。

刘奭继位初期,尚能选贤任能,后因宠信宦官,太好糊弄,威权旁落,终至国势日衰,形成了西汉王朝由盛转衰的拐点,结束了昭宣中兴的短暂局面。

刘奭不失为一位品行不错、多才多艺的好人,然而,好人不一定能够成为好皇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击案叹道:“甚矣,孝元之为君,易欺而难寤。”

好人未必就是天然的合格好领导。而西汉朝政的失衡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倘若把短暂的王莽新朝划到西汉王朝中,(毕竟新朝还是西汉王朝的基础)那么,西汉的灭亡,其实更多的是社会矛盾问题。

王莽新朝的各项政策并没能解决社会问题,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各种社会势力参与了反莽的大起义,除了活不下去的一部分流民外,其实最先反莽的乃是“郡国豪杰”和最为了解王莽为人的亲属和心腹大臣。在推翻王莽的“新朝”新动作吧,豪族武装集团起了重要作用,各地域豪族的起事,瓦解了王莽政权的社会基础,新朝在豪族的反对下灭亡。

倘若没有王莽的新朝,西汉王朝的灭亡方式大致上也是这一种,大的农民起义,会因为尖锐的人地矛盾最终爆发,王莽的改革,虽然一塌糊涂,但其出发的方向,是为了抑制土地兼并,缩小两极分化,以此来增加帝国财政,巩固帝国有些摇摇欲坠的统治,显然,这种改革,即没有让劳苦大众得利,反而深受其害,而利益损害更大的豪族们,也纷纷反抗。

西汉帝国在汉武大帝时鼎盛国泰民安,他🈶强势剪除了外戚势力,母舅田坋,和大将军大司马窦婴势力,礼贤下士任贤理政,使大汉帝国五谷丰登九州方圆龙凤呈祥。经过昭宣盛世,被剪除的外戚势力🈶死灰复燃,宣帝出自召狱,无依无靠,乃大封许姓为皇亲国戚,宣帝仙逝后其与许平君皇后子继承了皇位为汉元帝,汉元帝时亦大兴外戚势力,其后为王政君,只一次宠信而有了太子汉成帝,王政君氏同门权贵有五王而封侯,权倾天下,王凤侄王莽家道败哀,王凤不久于人世,乃托于皇太后政君提拨重用,而显于世,时汉哀帝刘欣亡,大司马大将军董贤手足失措,礼法不尊,被71岁的太皇太后罢官,令王莽为大司马安葬刘欣事,自此一发而不可收,那王莽恭顺有礼,礼贤下士广布党徒声名日隆,仅亲杀儿子为奴扺命,夫人穿着粗布衣衫岀堂入室,被文武大臣们视为神明贤达,进安汉公位,🈶嫁女于平帝,进而一步步呑食了大汉帝国江山万里十一五年,真是乱臣贼子祸国殃民。










西汉灭亡到东汉建立的真实经历

西汉末年皇亲王莽篡夺了皇位,建立大新政权。刘秀在各派反对王莽的义军中脱颖而出成为最高领袖,最终以“继统汉室登基称帝”,史称光武中兴,即建立东汉。

元帝即位以后,一反宣帝时期的政策,大力推行儒家空阔不切实际的政策,致使豪强大地主兼并之风盛行,国家的吏治也开始败坏,中央集权逐渐削弱,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后来的汉成帝更沉迷女色。

王氏的权力愈来愈大,自王太后的亲戚王凤以来,全由王氏子侄出任大司马大将军,王氏在朝廷的势力日渐巩固。

汉哀帝死后,王莽以君子之姿逐渐干预朝政。

最后,他弑孝平,废孺子,于9年1月10日正式称帝,改汉为新,西汉可灭亡。

新朝末年王莽改制失败,并引发内战,其时身为汉朝宗室的汉景帝后裔刘秀乘势而起,在绿林军的协助下推翻新莽而即位,是为光武帝。复国号汉,史称东汉。

公元9年,王莽篡汉,建立"新".

公元23年9月.王莽被绿林军将领李松杀死在长安未央宫的渐台上.新朝结束.在此之前的3月,刘秀及其哥哥领导的绿林军已经立了刘玄为帝,史称"更始帝".而赤眉军也里刘盆子为帝,史称"建世"政权.

两年后,也就是公元25年,刘秀把这两个政权都收拾了收拾,建立了汉朝,史称东汉。

从西汉灭亡到东汉,有三个历史性的关键人物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分别是西汉的汉武帝,一个篡位者王莽,以及东汉的建立者刘秀。

秦皇汉武,我们一直说汉武帝和秦始皇一样是位雄才大主,一生热衷于开阔领土,用诗圣杜甫兵车行中的话来说就是,武皇开边意未已。把偌大的一个富裕帝国打的最后民穷国衰了。

你想好不容易汉武帝的先辈们,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那个文景之治,有点西方自由贸易主义经济的治理模式。号称米烂成仓,钱串烂的散落一地。富裕的国库也助长了汉武帝的野心,终于对北方的匈奴,开始一转之前和亲的政策,进行大规模的讨伐。这一打就持续了接近半个多世纪,匈奴自然是打得满地找牙。

但是中原百姓的日子其实也并不很好过,国库的银子花钱如流水,根本负担不起这么庞大的开支,所以只能对于民间百姓收取更多高昂的税。如此一来,很多百姓就不得不逃离土地,因为税收主要是从土地上得来的。

还有一部分的人逃离不了的话,就把自家的田地转头给了地方豪门。大家想那个时候地方的贵族还是原来各个势力经营了几百年的地方势力。再加上前朝几十年的无人管理和约束,自然也就有一批人富裕起来了。再加上那个时候养门客的风气依旧如故,所以很多人去投靠地方豪门氏族。

那么这个时候就产生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逃离的人口越来越多,去依附豪门的人也越来越多,朝廷对于地方豪族的势力越来越失去了控制力。根据史料的考据,到了汉武帝的末期,在天下的户口上面已经少了一半的农户,这不是因为战争而是因为逃离税收。

这个时候地方的豪族通过和腐朽的官僚系统的勾结,势力开始逐渐的扩张。成为了一个恶性循环,地方上的官僚跟当地的豪族强强联手。而那个时候的西汉,对于官僚系统的治理,其实并没有一个有效的手段。因为那个时候的官僚系统是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只能处理小的诸侯国级别的官僚问题,对于这种大一统的帝国是没有办法很好的处理。

那个时候地方上的官僚最高的管理者是叫郡守,有点像咱们今天省一级干部。但是权力非常大,人事,税收,行政,军事等等基本上都是说了算。可以说是天高皇帝远,管不着的土皇帝。

当这些地方官僚和地方豪族强强联手的时候,整个西汉帝国的社会结构开始慢慢地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从秦始皇以来消灭了贵族势力,封建制度完全打散,本来百姓是无力对抗朝廷的,但是经过这些改变之后,地方的豪族有了很强的组织能力,当朝廷税收衰落,统治力无力进行强力镇压的时候,西汉社会就由之前散沙状的平民社会逐渐过渡成了豪族控制的割据社会。而随着恶性循环的不断加深加强,朝廷衰落,豪族崛起,此消彼长之后,地方豪族就肆无忌惮。

这个时候就有一位彬彬有礼,志向高远的野心人,终于不负所望,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夺取了朝政大权。他就是篡位者王莽。他面对于西汉这个社会结构进行了非常大胆的改革。网上一直有人说他是现代人穿越回去的,当然这只是一个梗。如果是真的穿越回去的话,他就应该实行咱们这种制度。然而他并没有。

他做了什么事呢?他作为一个纯粹的儒家思想的虔诚崇拜者。一切复古,一切按周礼来,一心想回到周公之礼的那个时代。进行土地国有化,民间不允许买卖,奴婢不允许有,盐铁,锻造货币等全部收归国有。

虽然他努力想恢复帝国的统治力,但是在当时是万万做不到的,因为地方豪族们不答应。因为你的资源没有地方豪族的强大,以卵击石的效果可想而知。没有强大的军队做保证,你是没有办法干掉豪族的武装。而一支强大的军队需要税收稳定的财政来养着,这在当时朝廷收不到税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实现。

所谓城头变换大王旗,你方唱吧,我登场。豪族们不出意料的奋起反抗。很快就推翻了王莽的政权,作为后起之秀的领袖,刘秀走向了历史的舞台,建立了东汉政权。刘秀就比较务实,他知道对于豪族势力来说,只能采取安抚。因为他所处的时代,已不允许再去消灭这些豪族了,这一点不像西汉刚立国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刘邦可以去逐渐消灭这些功勋,是因为那个时候的跟着起家的都是平民百姓,本身没有什么根基。

而刘秀那个时代他怎么起来的,就是因为这些地方豪族支持他的。既然可以支持他,自然也有能力去把他推翻。所以刘秀干脆亲近他们的势力,东迁洛阳。史称呼东汉,这也注定了,将来灭亡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些地方割据实力。

西汉灭亡东汉建立,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汉武帝穷兵黩武的政策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底层变化,中央财政的匮乏和统治力的萎缩导致了帝国的统治力下降,直接无法控制地方势力。在经过王莽篡权之后,地方豪族势力终于干掉了王莽篡位者,建立了东汉,也就此形成了豪族和皇帝共同治理天下的局面。

这个局面在诸葛丞相出师表中有一句最精辟的概括就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颓废也。

这便是西汉灭亡到东汉建立的真实经历。

西汉末年外戚把持朝政,王莽掌权后代汉自立,改国号新。王莽新朝的政策不符合实际,破坏了当时的生产关系,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汉朝的没落贵族刘秀经过了不断地努力打败了王莽,在河北称帝,国号为汉,此后平定了各地的起义,最终定都洛阳,区别定都长安汉朝,称为西汉和东汉。

公元八年,王莽建立新朝 ,西汉灭亡 。在绿林赤眉的起义军中,刘秀推翻王莽。恢复汉朝 ,因建都在洛阳 ,史称东汉

西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王莽篡权,建立新朝,王莽的新政加剧了社会动荡,被推翻。

公元25年,皇族刘秀建立东汉,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史称"光武中兴"。

王莽篡位标志西汉灭亡,后来引起了绿林赤眉起义,汉室后裔又出来抗衡,赶走王莽刘玄继位,后来被刘秀夺位,迁都洛阳,依然国号为汉,史称东汉。

公元8年,外戚王莽篡汉建立新朝。随后发生绿林赤眉起义。王莽派人镇压起义。刘秀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队,取得昆阳大捷。公元25年,刘秀在洛阳称帝,建立汉朝,史称东汉。刘秀称帝后,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如释放奴婢,降低赋税,史称光武中兴。

汉帝顺序

1、汉高祖刘邦

(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号沛公,谥号高皇帝,庙号高祖。汉开国皇帝,为汉王4年,在帝位8年,于平定英布叛乱中胸部受箭伤,后创伤复发而死,终年61岁,葬于长陵(今陕西省咸阳市东35里处)。

2、汉惠帝刘盈

(公元前211--前188年)。谥号孝惠帝,生于公元前二一一年。公元前一九四年丁未岁,年仅十七岁时登基,在位七年,卒于公元前一八八年癸丑岁,寿二十四岁。惠帝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安陵。

3、汉文帝刘恒

(公元前202--前157年)。高祖第三子,惠帝死后,吕后立非正统的少帝。吕后死后,周勃等杀死吕产,迎立刘恒为帝。在位23年,病死,终年46岁。葬于霸陵。

4、汉景帝刘启

(元前188--前141年)。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文景之治。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

5、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56--前87年)。谥号孝武帝。公元前一五零年立为太子,公元前一四零年辛丑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病故于出巡途中,享年六十九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茂陵,庙号世宗。

6、汉昭帝刘弗陵

(公元前94--前74年)。武帝少子,武帝死后继位。在位13年,病死,终年22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

7、汉宣帝刘询

(公元前90--前49年)。谥号孝宣帝,庙号中宗。生于公元前九0年,卒于公元前四九年,汉武帝刘彻之曾孙。太子刘据因发动夺宫事败,三子同时遇害,刘询为祖母史家收养,居于民间。公元前七三年戊申岁,霍光等将其从民间迎回登基,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四十一岁。

8、汉元帝刘奭(shigrave;)

(公元前76--前33年)。谥号孝元皇帝,庙号高宗。生于公元前七六年,公元前四八年癸酉岁登基。公元前三三年,王昭君出塞和蕃,嫁于匈奴呼韩单于。卒于公元前三三年,在位十六年,享年四十三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渭陵。

9、汉成帝刘骜

(公元前51--前7年)。元帝子,元帝死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终年45岁,葬于延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5里处)。谥号孝成皇帝。

10、汉哀帝刘欣

(公元前26--前1年)。谥号孝哀帝,生于公元前二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年,汉元帝刘奭之庶孙,父为刘康,成帝养子。公元前二二年,刘康去世,年仅三岁的刘欣嗣立为王,公元前六年乙卯岁登基,在位六年,享年二十六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

11、汉平帝刘衎

(公元前9--公元5年12月)。谥号孝平皇帝,是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兴之子。生于公元前九年,卒于公元五年十二月。公元前六年辛酉岁,九岁时登基,后被王莽在酒中下毒害死,在位五年,享年十四岁,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

12、更始帝刘玄

(公元前?--公元25年)。生年不详,卒于公元二五年,汉景帝刘启之后裔,长沙王发之五世孙,公元二三年癸未岁二月登基。刘秀称帝后,被刘秀封为淮阳王,在位3年,被赤眉军勒杀,葬于霸陵。

13、光武帝刘秀

(公元57--公元前6年)。公元25年登基,公元57年去位出生,元前6年--去世:公元57年(在位32年)光武帝,姓刘名秀,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在昆阳以少胜多,打败王莽军。25年刘秀称帝。死于公元57年,时年64岁。

14、汉明帝刘庄

(公元75--公元28年)。公元57年登基公元75年去位出生:公元28年--去世:公元75年(在位18年)明帝,刘秀的第四子。明帝在位时,吏治比较严明,赋税比较少,人民生活安定。死于75年,时年48岁。

15、汉章帝刘炟

(公元88--公元58年)。公元75年登基公元88年去位出生:公元58年--去世:公元88年(在位13年)章帝,明帝第五子。章帝好儒术,并且实行与民修养的政策,人口增长.在位时有班超出师西域。章帝还是一位书法家,尤善草书,后世称章草。死于88年,时年31岁。

16、汉和帝刘肇

(公元105--公元19年)。公元88年登基,公元105年去位出生,公元79年--去世:公元105年(在位17年)和帝刘肇,章帝第四子,即位时才10岁,由窦太后临朝称制,外戚窦宪掌实权。后杀窦宪掌权。在位18年,死于105年。时年27岁。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穆宗。

17、汉殇帝刘隆

(公元105--公元106年)。和帝幼子,养于民间,东汉第五位皇帝。和帝死后继位,在位不足1年,病死,终年两岁,为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葬于康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

18、汉安帝刘祜

(公元194--公元125年)。公元106年登基,出生公元94年,去世公元125年(在位19年),章帝孙,父清河孝王刘庆,即位时才13岁,邓太后掌权。太后死后掌权。安帝时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尖锐。死于125年,时年32岁。

19、汉顺帝刘保

(公元?--?年)。安帝子,少帝死后被宦官拥立为帝,在位19年,病死,终年31岁,葬于宪陵。死后庙号敬宗,谥号孝顺皇帝。

20、汉冲帝刘炳

(公元143--145年)。公元144年登基,公元145年去位,出生公元143年--去世公元145年(在位1年),顺帝的儿子,在位半年死,时年才3岁。

21、汉质帝刘缵

(公元138--146年)。公元145年登基公元146年去位,出生:公元138年--去世:公元146年(在位1年),章帝的曾孙,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即位时8岁,却颇伶俐。说大将军梁翼为跋扈将军,被梁翼毒死。时年9岁。

22、汉桓帝刘志

(公元167--132年)。公元146年登基,公元167年去位,出生:公元132年--去世:公元167年(在位21年)桓帝刘志,章帝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桓帝即位时15岁,外戚掌权。后他依靠宦官诛杀外戚梁翼,此后又宦官专政。桓帝死于167年,时年36岁。

23、汉灵帝刘宏

(公元156--189年)。168年登基,公元189年去位,出生:公元156年--去世:公元189年(在位21年),章帝玄孙,桓帝死无子,刘宏即位。灵帝朝一团污气,宦官把持朝政,称十常侍。灵帝死于189年,时年33岁。

24、汉献帝刘协

(公元181--234年)。公元189年登基,公元220年去位,出生:公元181年--去世:公元234年(在位31年),灵帝的儿子,即位时9岁,董卓专权,后曹操迎献帝于许昌。220年,曹操死,曹丕自立为帝,建立魏国,汉亡,刘协被贬为山阳公,死于234年,时年54岁。

西汉皇帝顺序表

汉高祖刘邦 -- 汉惠帝刘盈 -- 汉少帝刘恭 -- 汉少帝刘弘 -- 汉文帝刘恒 -- 汉景帝刘启

汉武帝刘彻 -- 汉昭帝刘弗陵 -- 汉废帝刘贺 -- 汉宣帝刘询 -- 汉元帝刘奭 --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刘欣 -- 汉平帝刘衎 -- 汉孺子刘婴

西汉,又称前汉,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与东汉合称汉朝,是中国古代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公元前206年刘邦被西楚霸王分封为汉王,而后经过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刘邦取胜后,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至9年1月10日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一共211年。也有人把王莽推翻后的更始帝也算作西汉,这样西汉灭亡则是在26年。西汉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社会经济、文化全面发展,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

刘彻死后多少年西汉灭亡

答:刘彻,生于公元前156年,卒于公元前87年,享寿70岁,于公元前141年到公元前87年在位,在位55年。

刘彻是两汉在位时间最长、寿命最长的皇帝。

刘彻在位期间大破匈奴,武功赫赫,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史称汉武帝。

公元9年王莽篡汉自立,建国号“新”,史称新莽王朝,西汉亡。

自公元前87年汉武帝逝世到公元9年王莽篡汉,共计96年。

95年,公元前87年到公元8年。很难想象汉武帝逝世仅仅不到百年,中间还经历了汉宣帝中兴的强汉就这样灭亡了。

后元二年(前87年),刘彻驾崩,享年七十岁。

汉元帝即位后,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西汉开始走向衰败。公元8年,王莽废除孺子婴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95年。

87+8=95年。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

西汉于公元8年灭亡。

西汉后期,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成风,社会动荡不安。公元8年腊月,王莽废孺子婴(刘婴),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史称“新莽”,王莽即“新始祖”(另记载为“新太祖”),简称新帝。驾崩后,谥号为“建兴皇帝”。至此,西汉灭亡。

汉武帝刘彻去世时间为公元前87年,西汉灭亡时间为公元8年 ,也就是刘彻死后95年西汉灭亡。

刘彻死后,经历112年西汉灭国,时为公元25乙西年。

刘彻是西汉第五世汉武帝,公元前140辛丑接景帝刘启皇位登基,公元前87年病故,在位54年,一生伟业就是抗击匈奴并将其打败不再犯汉边境。公元前87甲午病故,其死后112年,西汉经王莽簒政15年之乱,公元25年在淮阳王刘玄更始三年灭国,东汉王朝兴起。

95年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西汉第七位皇帝(前141—前87年在位),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汉景帝刘启的儿子,母为王皇后。

公元6年,王莽改年号为居摄元年。三月,王莽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号称“孺子婴”,以效仿周公摄政旧事,为代汉做准备。此后数年间,关于王莽代汉称帝的符命图谶频繁出现。公元8年

西汉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公元8年还是公元9年

西汉是什么时候灭亡的?西汉是汉高祖刘邦所建立的,建都长安;西汉自建立后一直传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继位后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以此加强中央集权,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制度、盐铁官营等,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此后,西汉在汉昭帝继位后,沿袭武帝晚年息兵养民的国策,恢复武帝时期损耗的国力。至汉宣帝时期,对外降服匈奴并设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对内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开创了极盛的“孝宣之治”。

公元前36年,陈汤斩杀郅支单于,标志西汉时期的汉匈战争结束。可一说一直到此时,中国的版图全部归于西汉,但是,西汉自传到汉哀帝后,被王莽篡位,自此,西汉灭亡。 >

那么,西汉灭亡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公元8年12月,王莽篡汉,西汉灭亡。 > 西汉以王莽篡位为终结。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字巨君,中国历史上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在位。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则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在世”。 >公元9年,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的末期,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王莽在位共15年,死时69岁,而新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朝代之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580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马蹄明代寺的由来下一篇:明成祖的父亲是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