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北魏时民族关系 北魏民间信仰有哪些人物

导语:北魏时期,汉族、鲜卑族、羌族等多个民族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民间信仰也十分丰富。在北魏的民间信仰中,有许多神祇和英雄人物备受崇拜,如华山、太白山、关羽、张飞等。这些人物不仅代表了信仰上的寄托,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民族交融的情况。

目录导航:

  1. 北魏时民族关系
  2. 为什么北魏的佛像遗留那么多
  3. 北魏时期家具特点
  4. 历史上出家的女人有哪些
  5. 千阳之名来历
北魏民族关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割据战乱时期,客观上出现了民族大迁徙、大同化、大融合。

曹操统一北方,扩大了北方民族的接触和了解,蜀汉平定南中,吴国招抚山越,都安定了地区民族关系,加速了民族融合。

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大规模内迁至黄河下游,四川、甘肃少数民族在川、陕间移动,有的起义、有的起兵,打击了晋的统治。永嘉年间数以百万计的北方汉民族迁徙到南方,造成南方经济变化和民族关系的变化,使南方经济发展起来。

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更迭,北魏鲜卑族"混一戎华"政策,把中国早已形成并正在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大事业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他们采取分土定居,改变狩猎游牧为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转向以农业为主,他们设太学,重视用儒学培养官僚,重用汉人士人,对北魏法律及文化的发展都起了巨大作用。 北魏孝文帝改革更以法律形式,加速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让鲜卑族用汉服、汉语、鼓励与汉士人通婚等,本身就具有民族融合、同化的过程。

北魏末年,爆发各民族大起义,这次大起义体现了各民族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在共同斗争中民族关系改善了。加深了民族间的了解,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所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大同

化、大融合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自东汉末年,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分崩离析。之后,历三国和西晋的短暂统一,又出现了东晋十六国并立和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在这政权分裂、战乱频仍的三百多年中,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巨大动荡的旋涡之中。与此同时,由于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这一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纷纷离散聚合。建立过政权的许多民族都纷纷与汉族融合。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

在北方,史称“五胡”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塞外民族纷至沓来,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这些民族政权,一般不管哪个民族居统治地位,大都与汉族世族阶级相联合;同时,在政权的组合上又往往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北方民族徙居中原,纷纷建立政权,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是:在中原地区形成了胡汉杂居的局面,为各民族的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这些民族在与汉族的长期杂居相处与通婚中,互相依存、互相吸收,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渐渐地,他们与汉族在经济、文化、语言、服饰、姓氏、习俗乃至宗教信仰上的差异逐渐缩小,与汉族逐渐融为一体。如至北魏后期,匈奴、羯、氏、羌等少数民族已不见于史乘,柔然、吐谷浑、敕勒等也与汉族逐渐融合。到隋朝统一黄河流域,从北方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差不多都被汉族融合了,连鲜卑族也最终完成了汉化。当然,在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大背景下,必须要提的重要事件是——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建立北魏政权后,为了巩固统治,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他顺应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模仿汉政权建立了封建政治制度,实行了三长制、均田制,改胡姓为汉姓,改胡服为汉服,提倡胡汉联姻。其中均田制的推行,使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有利于少数民族由游牧生活向农耕生活的转化,对民族融合产生了有力的促进作用。迁都洛阳,更可以直接地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这大大加速了胡汉民族融合。 在南方,自秦汉以来,就有不少华夏或汉族大批进入蛮族区、西南夷及岭南地区。

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为了逃避战乱和苛重的税役,或迁往河西陇右,或随晋室南迁而偏居江左,甚至在传统的蛮、俚、僚、爨等族聚居区,也能看到他们的踪迹。与此同时,豫州蛮、荆、雍州蛮向北推移,爨人被征调内地,成为南朝的编户齐民。通过这种双向的、对流式的迁徙杂居,以及不间断的武力征伐、联姻结盟和左郡左县的设置等多种渠道,南方地区汉族的夷化和夷族的汉化现象也日渐普遍。

孝文帝采纳了李彪的建议,开始重用汉族士人,极力调和汉士族和鲜卑贵族之间的关系。在鲜卑入主中原后,面对众多的汉士族和汉民众,鲜卑统治者想要收服人心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到了公元494年,孝文帝之所以力排众议迁都,并实行汉化政策,除了仰慕汉族文化、想要易鲜卑风俗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想要维护鲜卑政权,更深层次的来稳固拓跋氏在中原的统治地位。”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民族融合加强,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潮流,加速了民族融合和封建化进程。至北朝末年,胡汉差异逐渐消失,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为什么北魏的佛像遗留那么多

北魏是佛像发展最初的朝代,北魏的所有帝王都信奉佛教,因为皇权至上没有人对这样的帝王有所限制,所以人们要为自己找到信仰和目标,天下无敌不是荣耀,更多的是一种寂寞,并且北魏本来就是鲜卑人建立的,鲜卑人的文化落后,思想比较空虚,所以基于这些原因,并且在这种制度下,北魏的帝王是疯狂的也是非常无助的,所以这个时期,佛像因为帝王普遍信佛,慢慢的导致全国都有大量的佛像诞生。

北魏时期家具特点

这一时期各民族、各教派之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使各民族的家具在形制上、功能上得以相互渗透。人们虽然仍习惯席地而坐,但胡床已在中原民间较普遍,出现了多种形式的高坐具,从而给传统起居方式带来冲击,进而给传统家具的制作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出现高家具的萌芽。

当时,新出现的家具主要有扶手椅、束腰圆凳、方凳、圆案、长机、橱,并有瓮、箱等竹藤家具。

漆家具仍然是当时高档家具的主流,并出现了斑漆、绿沉漆、漆画和金银参镂带等新装饰技艺。

历史上出家的女人有哪些

历史上出家的女人有很多,以下是一些知名的例子:

摩揭陀的毗提醯(Pajapati Gotami):她是佛陀释迦牟尼的养母,也是佛教历史上第一个出家的女性。在佛陀的劝说下,她剃发出家成为尼姑,并成为佛教尼众的领袖之一。

比丘尼祇洹(Mahaprajapati Gautami):她是佛陀释迦牟尼的继母,也是佛陀的姑姑。她在佛陀创立比丘尼制度后,带领一群女性剃发出家成为比丘尼,并成为佛教比丘尼众的领袖之一。

贞观之治时期的女道士:在中国唐朝贞观年间,女性出家修道成为道士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中最著名的是玄奘的师妹静昭,她在长安开设了女道院,培养了一批女道士。

圣女贞德(Joan of Arc):她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领袖,也被尊称为圣女。虽然她没有正式出家成为修道士,但她在战争中服从神的指示,以宗教信仰为动力,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这只是一小部分历史上出家的女性的例子,还有许多其他的女性在不同的宗教和文化背景下选择出家修行。每个宗教和文化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出家制度和传统。

一、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皇后冯氏

二、北魏宣武帝元恪的皇后高氏

三、北魏孝明帝元诩的皇后胡氏

四、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

五、北齐后主高纬的皇后斛律氏

六、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皇后李娥姿

1.鱼玄机:晚唐诗人,长安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咸通中为补阙李亿妾,以李妻不能容,进长安咸宜观出家为女道士,与著名文学家温庭筠为忘年交,唱和甚多。后被京兆尹温璋以打死婢女之罪名处死。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其诗作现存五十首,收于《全唐诗》,有《鱼玄机集》一卷,其事迹见《唐才子传》等书。

2.紫虚元君:紫虚元君又称南岳夫人、魏夫人,亦称南真,姓魏名华存字贤安,晋任城人,中国民间信奉的神仙之一,著作有《元始大洞玉经》。

3.女夷:女夷,南岳夫人魏华存的弟子。公元334年,魏华存以83岁高龄辞世,传说她死后七天即被西王母派众仙接引升天。相传女夷后来也升天成仙,掌管天下名花,称为花神。

历史上出家的女性包括:

1. 金仙公主(689年-732年8月14日):唐睿宗李旦第八女,母窦德妃。景云元年(710年),封西城公主,景云二年(711年),改封金仙公主,与玉真公主皆出家为道士,金仙公主的道观在长安辅兴坊金仙观。

2. 玉真公主(690年代-762年):本名无记载,法号无上真,字玄玄(一说“元元”),号“持盈”,唐睿宗第九女,母窦德妃,唐玄宗、金仙公主同母妹。

3. 杨真一(692年-749年):字真一,712年选为太子李隆基的良娣,李隆基即位后,册封其为淑妃。

4. 杨贵妃(719年-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唐玄宗宠妃。

5. 永穆公主:唐玄宗长女,母柳婕妤。天宝七年(748年),公主出家,其居所位于长安平康坊十字街以北。称为万安观。

6. 万安公主:唐玄宗李隆基之女,716年五月廿五日生。

7. 李虫娘:唐朝公主,唐玄宗李隆基之女。母亲曹野那姬。

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女性出家做了尼姑、道士等。

千阳之名来历

千阳具有古老的文明历史。早在五六千年前先民就已在此从事定居的农牧业生产;夏商属雍州,西周归岐陇,春秋战国为秦地,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燕伋的故乡。汉代的隃麋墨曾一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佳墨料的代称,自然环境被唐代诗人咏为“水腻山春节气柔。

远在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期,先民就在千河谷地繁衍生息。

上古时期,千阳地处炎帝氏族活动区。

夏、商时期,为雍州之域。在周部落的活动区内。周人迁邠后,相继被羌族和戎狄族占领。

西周时,属矢国领地。周孝王十三年(前885年)因秦非子在汧、渭之间为周王室牧马有功,被封为附庸,邑之秦(今陇县),在汧水之滨筑秦城,始以封邑立国。

春秋战国,秦襄公八年(前762年),秦封诸侯,都汧邑。为秦国地。秦孝公十二年推行县制,改汧邑为汧县,为秦人重要发祥地。

秦统一六国后置汧县(治在今陇县),县地汧县辖。

望鲁台

西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六月,刘邦平定雍州,置5郡,领81县,分汧县,置隃麋县,以城东周代名泽定名,故城在今千川村。汉武帝太始二年(前95年)登陇首,改陇关为大震关,据匈奴于陇山之外,故有“秦都陇关”之称,驰名中外的“丝绸之路”经此关而通西域。

王莽新朝(8年)时,改隃麋县为扶亭县。

东汉初,恢复原县名,更“隃”作“渝”。建武四年(28年),刘秀封武将耿况(汉扶风茂陵人,上谷太守)为渝麇侯,设相管理县政,县为侯国。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曹操灭耿氏三族,夺耿况五代孙耿援侯国袭爵,恢复渝麇县。

西晋初,隃麇县并入汧县。

北魏太延二年(436年),在汧县置东秦州,领陇东等三郡。后又改名为为汧阴、汧源。孝昌二年(526年),分汧县所属原隃麋县地,于长蛇川置长蛇县(县治在今宝鸡县香泉镇)。

西魏废帝元钦二年(526年),改东秦州为陇州,领陇东等二郡,陇州之名此始,

北周天和五年(570年),分长蛇县原隃麋县东部地,置汧阳县,治所初在西魏时的马牢城(今千阳晖川河滩),以在汧水之阳(北)而名。

宋开宝二年(969年),割汧阳县西南4乡(乡名无考)和故南由县地,置陇安县。

元至元二年(1336年),陇安县并入汧源县(今陇县)。

13张

千阳县

明嘉靖二十六年(1517年)徙今址,属凤翔府。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将麟游县雪白里(今高崖、普社两乡地)划归汧阳。

清承明制,因之。

民国二年(1913年)改州为县,始称陇县,属关中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省。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属陕西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7月16日,千阳县解放,设千阳县人民政府,属宝鸡分区。1950年属宝鸡专区,

1956年属省,先后受宝鸡专区和宝鸡市领辖。

1958年12月1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通知国务院11月21日决定,撤销汧阳县建置,属地归并陇县。

1961年9月10日,恢复汧阳县建置,辖区仍旧。

1961年9月恢复县制。

1964年10月,国务院公布,改“汧”为“千”。从此,凡地名中的“汧”,一律使用“千”。

夏商为雍州地。西周为矢国地。东周属秦国地。秦为汧县地。

西汉设隃糜县。

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 年)改设隃糜侯国。

晋为汧县地。

西汉设腧糜县,东汉建武四年(公元28年)改设腧糜侯国。晋为县地。

北魏属长蛇县。

北周天和五年(570年(置汧阳县。据《太平寰宇记》:“以在汧山之阳为名。”1964年简化为千阳县。

千阳县,位于八百里秦川西陲,是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燕伋的故里,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是中国民间艺术刺绣之乡。千阳县因为历史悠久的燕伋望鲁台闻名遐迩。

千阳县拥有陕西省首个被命名的国家级湿地、养生天堂、湿地典范——千湖国家湿地公园;峰峦叠嶂的天台山翠柏长青;霞光掩映的石鱼沟晚景迷人;道教圣地卧虎山青崖洞险峡奇妙;巧夺天工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漂洋过海,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千阳县的餐饮娱乐服务也十分良好,并且民情敦厚,民风淳朴。这样的旅游、度假的好去处,如果不去,肯定遗憾。这里,被看作是黄金海岸,这里,是投资热土。这里,一切都会让旅游者梦想成真。

千阳,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地方,它是宝鸡管辖的一个小县,人口不到15万。千阳县毗连古代关中重镇雍(凤翔)、陈仓(宝鸡),故千水川道及沟谷,为西出长安经雍城南达北往的重要通途。千阳县,拥有深厚的秦汉文化、儒家文化,燕伋尊师文化大典的举办,让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之一燕伋,还有西汉哀帝丞相司直郭钦,唐朝太尉段秀实,史称千阳“三贤”,而名扬四海。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曾经写有《段太尉逸事状》的文章,就是给段秀实传记。千阳县境内有陕西省最大的莲花山狩猎场,有燕望鲁台,有风光优美的千湖万亩生态观光园,有翠柏长表的天台山风景等。千阳县城西关的燕伋望鲁台,是千阳县水沟镇燕家山人,孔子的弟子,位列72贤之14的燕伋,3次赴鲁跟随孔子学习达17年,学就归故里,在千阳西关裴家台设教授徒,传播孔子思想,设教期间,因思念恩师孔子,每日去教学堂后面,登高望远,用襟撩土垫足18年,日积月累,便形成了高约10米、底径30余米的土台,被世人尊称为中华尊师第一台。

千阳县城西的冯家河口毗卢寺村,有一座兴建于宋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78年),距今已有一千年历史的古刹,后经宋、元、明、清,期间修复不断,此寺东接灵山,南眺吴越,西控陇郡,北依丰原,被誉为千阳八景之一。寺内大雄宝殿里有释迦牟尼金身座像、地藏王菩萨金身座像、缅甸玉佛座像和十八罗汉塑像等。平时向善拜佛者络绎不绝,香火旺盛,每年农历四月八日的庙会更是香火鼎盛。

千阳县水沟镇南,因山前卧一石虎又名“卧虎山”的青崖洞,以石崖构成,山间及山顶自然生长众多松柏,郁郁葱葱,形成一道绿色的屏障。山前石崖有一险道,沿途呈现奇形怪状的山洞,洞中大小各不相,每个洞都有自己的名字。崖顶南边直泄下一瀑布,为青崖洞增添活力。相传,青崖洞不仅自然景观,还是道教圣地,全真教派的丘处机曾到过此地,传授道家文化。千阳县城西城关镇段坊村境内宝平公路北侧的悬崖边有一个高沟洞,清同治年间陕甘回乱中,百姓躲难掘洞藏身崖上,惊险之际,关帝显灵救众生。此后,百姓敬奉神灵,捐资供果,兴建帝庙。游客不妨寻访一回。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699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为什么在美国旧金山太平洋岸边看到的月亮和北斗星比国内看到的大许多 美国探测卫星拍摄最新地球与月球照片下一篇:西晋和东晋共有多少位皇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