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2号小标宋体字什么意思 明朝刻书怎么分时间

导语:明朝时期,刻书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业。而2号小标宋体字则是刻书时的一个重要概念。本文将介绍明朝刻书的时间分期和2号小标宋体字的含义。

目录导航:

  1. 2号小标宋体字什么意思
  2. 古代的藏书机构说明对象是
  3. 默庵是谁
  4. 书签别称和雅称
  5. 南游记词是谁写的
  6. 天工开物成书时间最长
  7. 光木刻版医宗金鉴善成堂刻版是什么时候的
  8. 古典文献的版本有哪几种类型
2号小标宋体字什么意思

“2号小标宋体字”是对字体的一个设定。“字体”选项栏里面有“小标宋体 ”这个选项,“字号”选项栏里有“2号”这个选项。

小标宋体

小标宋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中规定的标准字体,要用于政府文件中的发文机关标识、公文标题和主题词词目。

宋体

宋体字是源于宋代的,但是宋体字在明代确立,所以至今在日本,宋体字仍被称作“明朝体”。

宋体字是印刷行业应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字体,根据字的外形的不同,又分为书宋和报宋。宋体是起源于宋代雕版印刷时通行的一种印刷字体。宋体字的字形方正,笔画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棱角分明,结构严谨,整齐均匀,有极强的笔画规律性,从而使人在阅读时有一种舒适醒目的感觉。在现代印刷中主要用于书刊或报纸的正文部分。

宋代"兴文教,抑武事",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昌盛景象。印刷出版业在宋代进入了黄金时代,雕版印刷兴旺,刻书中心发展较快,活字印刷发明。元、明大量翻刻宋本,宋体字在明代确立。宋体字便于书写和刻写,字体美观端庄,适应了印刷出版业的行业操作要求,成为宋代文化造极的见证者。

中国书法和雕版印刷的结合产生了宋体字,因此,宋体字不但有中国书法的魅力,还具有雕版印刷及木版刀刻的韵味。

宋体字的秀气,钢劲有力,变化得当,吸引了后人的喜爱

古代的藏书机构说明对象是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近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但是藏书机构却早已有之。

据文献记载,周代的藏书机构叫“藏室”,而据《史记》记载,古代思想家老子就担任过周代的“守藏室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图书馆馆长。

春秋时代,诸子百家著书甚多,就更需要藏书之处。当时,各诸侯国把藏书之处称为“府”或“藏”。

西汉初年,随着官家藏书逐渐增多,高祖刘邦令萧何收集秦朝官方所藏图书,建立了第一所“国家图书馆”——石渠阁。后来,又建立了天禄阁,收藏各地文献图书。武帝时,宫廷内外,都设有藏书处所。学者刘向奉皇帝之命对天禄阁的藏书进行校正整理,并写内容提要。他死后,其子刘歆在他研究的基础上编出了第一部国家藏书目录《七略》。

到东汉时,朝廷设有最大的“图书馆”——兰台,它设校书郎负责管理。著名史学家班固曾任“兰台史令”, 写出历史名著《汉书》。班固还根据国家藏书,编成华夏第一部“书志学”——《 汉书艺文志》,后人誉之为“不通《汉书艺文志》,不可读天下书”, 说明这部书对学习研究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魏晋时代,社会动乱,但图书搜集、整理仍有推进。魏秘书郎郑默曾对皇家藏书进行了校定、整理,编出了《中经》(国家藏书目录),开创了图书分类上的“四分法”。晋元帝时,著作郎李充造《四部目录》,确立了经、史、子、集四分法体系,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

隋文帝时期,秘书监(相当于国家图书馆馆长)牛弘,还派人到民间搜集书籍。每卷赏绢一匹,校写完毕,原书归还主人,牛弘先后搜集了三万余卷书籍。隋代还在东都建立观文殿,下诏访求书籍,积累了丰富的藏书。

唐代,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图书进入了大发展时期,藏书机构不断扩大,书籍也更加丰富。唐代时,拥有丰富藏书的藏书机构有弘文馆、崇文馆。崇文馆是当时最著名的藏书机构,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曾任该馆学士。

宋代出现了活字印刷,图书出版数量不断增加,并出现了多种大型书(如《太平御览》、《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等)。北宋初年,最大的藏书机构是史馆、昭文馆、集贤馆三馆,宋太祖时藏书4万多卷,随着收藏图书的增多,宋太宗时期,修建了新的三馆,并赐名“崇文院”,当时藏书量达8万多卷。后在崇文院里建了密阁,收藏历代名家书画墨迹。

明清时期,紫禁城里的文渊阁、皇史宬等处收藏文献古籍。清代在大型丛书《四库全书》编成后,还在全国各地修建了收藏《四库全书》的馆阁,它们和紫禁城的文渊阁合称“七阁”(文渊、文津、文源、文溯、文宗、文汇、文澜)。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从宋代开始,民间刻书事业发展起来,私人藏书比以前更多了。明代从事刻书的著名人物之一毛晋,其私人藏书多达8万多册,所藏建筑叫汲古阁,大部分是宋元刻本。

明代范钦的藏书楼——天一阁是现存最老的私人藏书机构,建于嘉靖末年,在宁波月湖之西。原有藏书7万多卷,其中包括明代地方志和登科录等,现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值得一提的是,清代珍藏《四库全书》的几座馆阁,都是以天一阁为模板修建的。

“图书馆”一词直到清朝末年才正式使用(古代常称阁、殿、院等,个别称馆,但并不叫图书馆),维新变法运动之后,许多学堂、报馆、书局纷纷设立藏书室,传播新思想。1904年,浙江进步人士徐树兰仿效西方图书馆的章程,开办了向社会开放的古越藏书楼,开创公办图书馆之先河。同年,第一所公共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诞生,它正式使用了“图书馆” 的名字。1910年,清朝政府颁布了《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并正式宣布成立京师图书馆(今国家图书馆),它于1912年正式开放。之后,各省纷纷建立了公共图书馆,其名称也都统一叫“图书馆” 了。(李学朴)

默庵是谁

默庵,生于1839年,卒于1902年,俗名周果仁,清湖南衡阳县人。幼年就读于衡阳雁峰寺内私塾,替僧人抄写《金刚经》,后出家。著有《法华便蒙钞》等近10部著作,其门人遍布湖湘,以道阶、佛乘为最著名。

冯舒(1593~1649)明末清初学者、著名藏书家、刻书家。字己苍,号默庵,别号癸巳老人,自号孱守居士。

伊秉绶(1754-1815),字祖似,号墨卿,晚号默庵,清代书法家,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人,故人又称“伊汀州”。

乾隆四十四年举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后擢员外郎。嘉庆四年任惠州知府,因与其直属长官、两广总督吉庆发生争执,被谪戍军台,昭雪后又升为扬州知府,1802年(嘉庆七年)54岁时,因父病死,去官奉棺回乡,扬州数万市民洒泪送别。喜绘画、治印,亦有诗集传世。

工书,尤精篆隶,精秀古媚。其书超绝古格,使清季书法,放一异彩。隶书尤放纵飘逸,自成高古博大气象,与邓石如并称大家。

书签别称和雅称

书签通常是看书的时候用来记录自己阅读过的内容的。

书签别称包括芸帙、芸编,古人认为,在书中放置适量的芸香草,使其所含的挥发成分在书籍周围保持一定的浓度,可以消灭害虫或使害虫不敢接近。因芸草与书结缘,与芸草相关的其他物什,也就成了与书相关的称呼,芸签也成为了书签的雅称之一。

一是经笥。经,经书,泛指最重要的有指导性的著作;笥,装书的箱子。《后汉·文苑传、边韶》:“腹便便,五经笥。但欲眠,思经事。”后人用“经笥”代好书多,用“腹笥”喻博学。

二是五车。用五辆车载书,喻书多,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三是万卷。杜甫《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喻博学,后人用以代指数量惊人的书。

四是百城。《北史·李孝伯传》:“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称藏书富者为拥“百城”。

五是灾梨枣。喻不好的文章、坏的书。古代用梨木、枣木刻书,如果用来刻质量差的文章,就是让梨枣木受灾。

六是书田。以耕田喻读书,所以书也称“书田”。典故出自《王迈·送族侄千里归漳浦诗》:“愿子继自今,书田勤种播。”

七是汗牛充栋。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守,出则汗牛马。”形容藏书极多,堆满屋子,充塞栋梁间;运送时即使让牛马为负载,牛马都得累出大汗。后人用“汗牛”、“充栋”或“汗牛充栋”来借代极为丰富的藏书。

八是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宋真宗《劝学文》:“读读读,书中自有千钟粟;读读读,书中自有黄金屋;读读读,书中自有颜如玉。”封建时代常用来代指书籍。

九是丹铅。丹砂与铅粉,古代点校书籍时所用。明代杨慎集其考证诸书异同的著作即名《丹铅录》。后人亦用为借代经过点校或考证的书籍。

南游记词是谁写的

《南游记》又名《五显灵官大帝华光天王传》,余象斗编着

作者简介

余象斗(16世纪中叶-1637年后),字仰止(一说名文台,字象斗),号三台山人,又名余世腾、余君召、余文台、余象乌等,福建建阳书林(今南平市建阳区书坊乡)人。明代著名的书坊主、雕版印刷出版家、通俗小说家、评点家。

“建本”或“闽本”刻书的代表人物之一。余象斗身兼书坊主和编书者的角色。他主持刻书长达数十年,促进了中国古代出版业的发展,并且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珍贵的书籍印刷品资料;

而他在小说创作、编辑和评点方面的贡献,也对中国通俗文学尤其是章回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余象斗的生平经历,几乎不见于任何明清史料、传记,只能通过一些流传至今的建阳刻本及其他文献上的只言片语,作一个大致的推测和梳理。

天工开物成书时间最长

《天工开物》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梦溪笔谈》是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

此版是属于明末刻成,清初修补。《天工开物》一书在崇祯十年初版发行后,很快就引起了学术界和刻书界的注意。 明末方以智《物理小识》较早地引用了《天工开物》。

光木刻版医宗金鉴善成堂刻版是什么时候的

是清朝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的版本。

该版本是在清朝乾隆年间,由清代著名医学家吴谦所编纂的《御纂医宗金鉴》的一种版本,由善成堂刻印。善成堂是清代著名的刻书机构之一,成立于明朝,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在清代达到了巅峰。光木刻版是一种传统的印刷技术,使用木版印刷,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古典文献的版本有哪几种类型

古代书籍的版式有六种:木简(牍)、卷轴、雕版印刷线装本、手抄(绢、纸)本、活字刊印本、刻印本。

1、记录文字用竹木,在竹子上称简。木者,称牍。把字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条上叫做竹简或木简;写在较宽的竹片或木板上叫竹牍或木牍。

2、隋以前,其形式基本为卷轴。史料记载:“宋以前之书籍均系若干卷,并无若干本……”刻印技术,始于隋。唐朝时宰相冯道、李愚等奏请刊印九经,从此,重要经书均要刻印。刻书风气,由此转入鼎盛。

3、雕版印刷;造纸术的发明,人们便开始利用纸作为书写材料,雕版印刷技艺的传承方式按组织形式可分为官刻、坊刻和家刻,官刻、坊刻、家刻这三种传承方式对传播和传承扬州雕版印刷技艺,都曾起到重要作用传承的特点各不相同。宋版书有“纸香墨润,秀雅古劲”的美誉。

4、刻印本;明以后,其字均为匠人雕刻,不古不今,字体奇异,与宋元均不相同。正文字体是宋体,白纸,黑字,彩色评点,令读者赏心悦目。清初的刻本,字体分为软、硬两体。硬体是明末的方笔体,软体为手写体。康熙后,又恢复了呆板平庸的“宋体字”。

5、东汉时期,出现了成熟的造纸术。唐朝7世纪,已出现雕版印刷术。但在古代,印刷出版的书仍是少数。大量的个人作品,是用手抄的形式留存的。文房四宝是每个文人书房里必备的书写工具。书法也是士大夫的必备素养之一。中文古典典籍按照书写、还是印刷而成,区分为“抄本”和“刻本”两种。“抄本”即“手抄本”的简称。名家抄本具有更珍贵的收藏价值。

6、刊印本:刊印,指刻版或排版并进行印刷,泛指文章书籍印刷流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57343.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为什么史记没有记载夏商周 夏朝历史上有甲骨文吗下一篇:谁能跟我简述一下晋朝和五代十国南北朝的历史 十六国建立时间和灭亡时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