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唐代的对外交流主要有哪些方式 唐朝皇帝接见南诏使臣

导语:唐代对外交流主要有使节、贸易和战争等方式。其中,唐朝皇帝接见南诏使臣的盛况尤为隆重。南诏使臣赴唐朝朝见皇帝,往往需要经过漫长而艰辛的旅途,但一旦抵达唐朝,就会受到盛情款待,享受各种荣誉和礼遇。

目录导航:

  1. 唐代的对外交流主要有哪些方式
  2. 唐朝与边疆民族交流主要方式
  3. 三塔崇圣寺由来
唐代的对外交流主要有哪些方式

遣唐使,和亲,宗教交流,技术交流,留学僧,仿唐制(科举选官),贸易。

唐高宗时,朝廷派遣王明出使吐火罗国(即今天的阿富汗),并册封其国王阿史那为军事月氏都督。643年,拂菻(即东罗马帝国)派遣使臣出使唐朝,唐太宗回书答聘,并赐给绫绮。

641年,唐太宗派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到吐蕃,与赞普松赞干布结婚。其后还有金城公主下嫁赞普赤德祖赞,并结成联盟。822年,唐蕃会盟,划定了疆界,互不侵犯。

628年,高僧玄奘历尽艰险到达天竺,在那烂陀寺学习经典。645年,携657部佛经返回国都长安。754年,高僧鉴真东渡到达日本,讲经弘法,传布律宗。

朝鲜,日本派来许多留学生到长安学习。唐朝同阿拉伯地区的友好往来,使绿宝石,胡椒,伊斯兰教先后传入中国。

技术交流天文学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测量了子午线的长度。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医书。公元868年,中国《金刚经》的印制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中国的造纸,纺织等技术通过阿拉伯地区远传到西亚,欧洲。

鼓励中外平等交往。唐政府中有鸿胪寺等机构专门接待外国使节和来宾,另设有互市监,市舶司等掌管对外贸易。唐政府接受外国的留学生,又将大批的使臣、僧侣派往国外进行回访。

尊重外国人员。很多波斯,阿拉伯的商人在中国定居,他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都受到应有的尊重,在唐朝的外国人,可以有自己的礼拜寺,专用墓地,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授予相应官职,甚至亡国的波斯国王和王子也得到应有的待遇。

唐朝与边疆民族交流主要方式

唐朝与边疆各族交流,可以互派使臣,也可以通商,还可以通婚联姻,还有就是通过战争进行镇压。

唐朝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那时,各民族进一步融合,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亲密,唐朝疆域空前广大。唐朝时,北方先后有突厥,回纥民族,东北有秣褐民族。唐朝在北部边境先后建立了都护府和都督府。西南有南诏和吐蕃;南诏为彝族和白族的祖先,曾接受唐朝云南王的封号;吐蕃为藏族的祖先,与唐几次通婚,保持"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那时,边疆各族都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主要的方式一是和亲,二是会盟,三是战争。例如文成公主的和亲,唐蕃清水会盟,以及各个大大小小的战争。

三塔崇圣寺由来

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公元824—859年),先建了大塔“千寻塔”,高69.13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层。稍后又建了南、北小塔,均高42.19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都是10级。修建三塔,除了佛家所宣扬的可以成佛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大理古为“泽国多水患”。古籍《金石萃编》中记载:“世传龙性敬塔而畏鹏,大理旧为龙泽,故为此镇之。”相传古时修建三塔,采用垫一层土修一层塔的方法,塔修好以后,才将土逐层挖去,让塔显现出来,故有“堆土建塔”与“挖土现塔”之说。建塔时所搭的桥,高如山丘,长达10余里。修塔时运力不足,还用山羊来驮砖,如今大理的银桥村,古时称为“塔桥村”。古籍记载修三塔,“役工匠七百七十万,耗四万余金,历时八年建成”。修建三塔后,又建了规模弘大的崇圣寺

崇圣寺建于南诏时期,具体建造情况说法不一,《蒙段诸异僧》记载:“原崇圣寺初建于诏初,为诏王阁罗风与吐蕃国师赞错证盟处,为吐蕃使臣驻地。”大理国内史《大理国僧分五类》载:“蒙氏崇道敬佛,而于城西建八大寺、四道观。其中最壮观为崇圣寺,国师居寺中”。到了南诏劝丰祐时,重用海寿大法师,法师献策:“以南诏为佛国,重修崇圣寺为护国大崇圣寺” 。

另据《南诏野史》(胡本、王本)、《白古通记》等史籍记载,当时崇圣寺与主塔建造时,寺基方7里,圣僧李成眉贤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铜40590斤,建于南诏第十主丰祐保和十年至天启元年(公元834至840年),费工708000余,耗金银布帛绫罗锦缎值金43514斤。

经南诏之后的大理国,佛教较南诏更为发展,有“佛国”“妙香国”之称。崇圣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崇圣寺所崇之“圣”为观音,当时,大理地区对观音崇拜极为胜行。大理国二十二代皇帝中,曾有九位到崇圣寺出家为僧。公元1056年,缅甸国王曾两次来崇圣寺迎佛牙,大理皇帝段思廉在寺中以玉佛相赠 。

扩展资料

关于大理国皇帝逊位为僧,有十人之说,也有九人之说。至于出家原因,一则与南诏大理国实行的政教合一统治有关,二则有四因:

第一、在争权中失败,被废为僧。(如段思良)

第二、政权不稳而为之。(如段正严)

第三、高氏专权人心向背,被迫下台。(如段寿辉、段正明)

第四、惯例所致,新国王即位后,原国王退位让贤,出家为僧,以安定人心。

九位大理国出家为僧的国王分别为:段思英:大理第二世国王;段素隆:大理第八世国王;段素贞:大理第九世国王;段思廉:大理第十一世国王;段寿辉:大理第十三世国王;段正明:大理第十四世国王;段正淳:大理第十五世国王,也是金庸《天龙八部》中段誉之父;段正严:大理第十六世国王,也是金庸《天龙八部》中段誉;段正兴:大理第十七世国王 。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300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出自古诗词的女孩名字有哪些 女孩胜冯叫什么名好听下一篇:如何评价香积寺之战 仆固怀恩兵力可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