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三国进武庙的都有谁 唐朝武庙供奉人物有哪些

导语:三国进武庙的都有谁 唐朝武庙供奉人物有哪些

目录导航:

  1. 三国进武庙的都有谁
  2. 唐武庙和宋武庙的区别
  3. 诸葛亮为什么进武庙
  4. 李绩凭什么是武庙十哲
  5. 霍去病进武庙了吗
  6. 太庙和武庙有什么区别
三国进武庙的都有谁

1.入选武庙的三国武将分别是魏国的张辽、邓艾;蜀国的诸葛亮、关羽、张飞;吴国的周瑜、吕蒙、陆逊、陆抗。

2.武庙的全称是武成王庙,而武成王则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姜太公。可以说,武庙最早是为了祭奠姜太公而建造的庙宇。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有越来越多的武将功成名就,值得被记录在武庙中,于是武庙渐渐成为武将的名人堂。

3.武庙的建立和人选,完全是取决于当时的统治者的喜好进行排列。所以,这里面更多的是当时帝王的主观臆断,我们也不能太较真。

三国时期一共有九大名将得以配享武庙,他们分别是:诸葛亮、关羽、张飞、周瑜、吕蒙、陆逊、陆抗、张辽和邓艾。

从名单可以看出蜀汉有诸葛亮、关羽、张飞三人入选(其中诸葛亮是十哲之一位在诸人之上),东吴有周瑜、吕蒙、陆逊、陆抗四人入选,

三国时期进入武庙的有魏国的张辽,邓艾二人。蜀国的诸葛亮,关羽,张飞三人,吴国的周瑜,吕蒙,陆逊,陆抗四人。也就是说整个三国时期也就9个人进入了武庙

分别是魏国的张辽、邓艾;蜀国的诸葛亮、关羽、张飞;吴国的周瑜、吕蒙、陆逊、陆抗。

唐朝开元十九年,玄宗皇帝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所设置的庙宇,它以周朝开国太师、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为武成王祭典与祭孔子的文宣王庙相同。太公尚父庙更名为武成王庙,简称武庙。

三国中有9人入享了武庙,其中蜀汉丞相诸葛亮进入了武庙十哲,地位非常高,和“兵仙”韩信、“兵家至圣”孙武等人并列。诸葛亮的功绩是为刘备提出“隆中对”,帮助刘备拿下荆州、益州和汉中,实现了三分天下。同时,在诸葛亮的治理下,蜀汉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可惜诸葛亮的北伐没有成功。

除了诸葛亮之外,三国还有8位名将入享了武庙,其中东吴多达4人,曹魏和蜀汉各自只有两人。

关羽。关羽字云长,因其忠肝义胆被人们推崇为财神,三国时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刘备的结拜兄弟,后来因军事失误以及为人刚愎自用,狂妄自大,败走麦城,被吴主孙权所杀,后世为了纪念,表达对其忠义,给他受封了很多称号,尤其是武神和财神。

唐武庙和宋武庙的区别

唐武庙和宋武庙供奉的人有区别。武庙是中华文化圈里国家为了祭祀英雄人物军事家而建造的庙宇,为唐玄宗所造。以姜子牙为主祭,张良配享,再选了历代十大名将从之。

宋代继承唐代,但是把白起移出了武庙,理由是白起坑杀战俘属于无德。因此唐代武庙和宋代武庙供奉的人不一样。

唐武庙是供的关羽,关老爷。奉為武神,从汉末一直延续下来的。宋武庙就以岳飞,岳武穆為供奉对像!這是两个朝代武庙的区别!

诸葛亮为什么进武庙

唐朝设立了武庙,武庙的规制和文庙相同。以姜太公为武成王为武庙主祭,而且还设立了张良为副祀。而且选了历代名将为十哲,这十哲有那十人。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

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诸葛亮进武庙的原因是他在军事谋略、政治影响、道德修养以及个人魅力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才能和品质。

首先,诸葛亮是一位卓越的军事谋略家。他在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后,为蜀汉军队的战争出谋划策,取得了显著的战绩。例如,他的巧计助刘备夺取了荆州、赢得赤壁之战等重要战役,为蜀汉的疆域扩张和政权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其次,诸葛亮在政治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担任蜀汉丞相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如休养生息、发展农业、推广教化等,使得蜀汉在乱世中保持了一定的稳定。他还与刘备一同制定并实施了“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为蜀汉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诸葛亮在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方面也有很高的评价。他以忠诚、正直、智慧和仁爱著称,深受人们的敬仰和爱戴。他注重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和他人,展现出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领袖风范。

综合来看,诸葛亮在军事、政治、道德以及个人魅力等方面都具备了极高的素质和成就,因此被尊为武庙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第一、诸葛亮虽然是一个文人,但是一辈子所做之事基本上都是武将的事。诸葛亮从刘备三顾茅庐出山之后,虽然没有像其它武将一样手执兵器冲锋陷阵,但基本都是为打仗出谋划策,著名的战绩有火烧赤壁、去荆州入巴蜀、南征四郡、六出祁山等,基本上都是一个武将才干的活计,从这点上来讲,诸葛亮一个文人进武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第二、武庙没有规定文人不能进。武庙主要是祭祀姜太公和历代良将的,历史上文人成将的比比皆是,有一些武将是文武双修,因此,武庙虽然是纪念良将的,但是并不是文人不能成将,在历史上除了诸葛亮以外,宋朝和明朝也都有很多文人成为武将的案例,因此诸葛亮一个文人进武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诸葛亮进武庙是因为统治者的政治需要,推崇诸葛亮这样人品毫无瑕疵的人才,把诸葛亮这样的人当做臣子学习的榜样。

武庙是祭祀武成王姜子牙的庙,并不是什么军事能力排行榜。

张良知道吧,几乎没有摸过兵,战绩如下,

与韩王将千馀人西略韩地,得数城,秦辄复取之,往来为游兵颍川。

但人家就是保送武庙,谁让人家是姜子牙传人呢?(黄石公给他太公兵法)

在唐代设立武庙时,把诸葛亮和白起、张良、韩信等人并列,成为了武庙十哲。很多人认为诸葛亮的军事成就没其他人那么出色,但是实际上诸葛亮军事成就不明显是因为蜀汉和魏国实力差距太大,而他的对手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所以看上去不出彩,但是实际上他的成就已经很惊人了。

但,入选武庙并不能证明诸葛亮的战绩彪炳千秋,但足以证明其军界地位震古铄今,所谓【军事家】的定位实至名归,自古以来,绝非《辞海》、《大英百科全书》抑或罗贯中惠赠。

李绩凭什么是武庙十哲

李绩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李勣,他是隋朝末年唐朝初年的大将,一生可以说是战功赫赫,位列武庙十哲实至名归。

李绩作出的贡献有帮助李世民统一天下,和李靖一起,打败了大唐的宿敌东突厥。后来李绩在对外征战过程中又立下了许多战功,唐高宗李治时期平定高丽,堪称战神

霍去病进武庙了吗

入武庙了,不过不是十哲。

“武庙十哲”,也就是十大圣贤包括:第一位白起,第二位韩信,第三位诸葛亮,第四位李靖,第五位李绩,第六位张良,第七位司马穰苴,第八位孙武,第九位吴起,第十位乐毅。

没有

唐朝武庙,一般是指由唐玄宗时期的“武庙十哲”,那确实没有霍去病。霍去病逢战必胜,纵横沙漠,却没有入武庙,主要原因有二:一是霍去病没有学过古兵法,他作战凭的是勇气和闪电式的战术。汉武帝曾想将吴子和孙子兵法教与他,他马上拒绝说:打仗只要大致明白方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学古代兵法。不懂兵法,不学兵法,在崇尚以法治兵,以法作战的唐代,怎么会推崇这样的人为圣呢?二是:霍去病虽然生性剽悍果敢,但是他不爱士卒,不重士人。他出征时带足上等食物,班师时常有余,而士卒时不得饱。在塞外,士兵无粮疲惫不堪时,他还下令兴建临时球场,踢球娱乐。作为带兵作战的将军,霍去病恰恰是爱兵如子,与之俱死的反面人物。有这两个方面,唐太宗又如何能立他于武庙呢?

霍去病没有进武庙。

“武庙十哲”是指唐朝玄宗皇帝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而设武庙,以姜子牙为主祭,并以唐朝以前的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宋朝建国之初,赵匡胤游览武庙,指着白起说:“起杀已降,不武之甚,何为受享于此?”命人将白起的画像撤去。宋徽宗时,对武庙的祭祀名单又有调整,共有历代名将七十二人。分成殿上十人及殿下六十二人,这时虽无“武庙十哲”之名,但仍有其实。殿上十人为:东侧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西侧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在这唐、宋两朝的“武庙十哲”中,都没有卫青与霍去病。

没有

霍去病作为武庙从祀之一,与他的舅舅卫青一起,在武庙接受李世民家族的祭祀,成了一段历史佳话。

此生不封狼居胥,终愧我辈是男儿。大汉嫖姚校尉霍去病,虽然出身不好,但是凭借赫赫战功,成了绘像麒麟阁的功臣,成了入祀武庙的名将,成了亿万华夏儿女崇拜的英雄

答案如下:

霍去病没有进武庙。

武庙是从唐太宗开始设立的。最初是祭祀姜子牙姜太公的。后来又增加了武庙十哲。分别是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绩。张良。田襄苴。孙武。吴起。乐毅。

霍去病没有进武庙

再者就是,史书上对于霍去病的功绩竟然只是一句“由天幸”,意思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顾才打了大胜仗。这很明显就是故意贬低这样的人物,毕竟一直打到敌人老家,这样的战果可不是一句由天幸就能概括的。

史书上对于卫青的介绍确实不友好,毕竟连年的动兵打仗确实爽快,但是对于吃不上饭的老百姓来说就要命了,别管外部怎样,内部都已经活不下 了。

太庙和武庙有什么区别

一是祭拜的对象不一样,太庙是皇家的祖庙,由于朝代不同而太庙祭拜对象不一样。武庙是固定的对象,如关羽,不论哪个朝代都祭拜他。

二是祭拜的规格不一样,太庙是天子祭拜,武庙是官方或民间祭拜。

太庙是供奉祭祀皇帝的先祖和有特殊贡献的功臣的地方,武庙最早是祭祀姜太公和后世一些良将的地方,明清武庙祭祀的是关羽,民国的武庙祭祀是关羽岳飞。太庙就是皇帝家的祠堂。

太庙,天子的祖庙;诸侯的始祖庙。鲁国周公庙也称太庙,周公姬旦,始封于鲁,始封之君称太祖,故太祖之庙便叫太庙。

武成王庙,简称“武庙”,旧称“太公庙、太公尚父庙”,专门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的庙宇,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废止于明太祖洪武年间。

太庙”就是皇帝供奉祭祀先祖的地方。当今武庙的前身就是武成王庙,武庙的崇拜最早流行于唐朝,唐朝时期,唐朝皇帝追尊姜太公为武成王,并设立武成王庙,历代简称为武庙,以张良为的配祀,以十哲和古今六十四名将为从祀。

太庙和武庙是中国古代祭祀皇族祖先灵位和祭祀圣贤的两个场所。

太庙是皇家祭祀场所,是皇帝祭祀自己的祖先的地方,太庙中还供奉着皇帝的祖先牌位。太庙建于明朝,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古代宫殿式建筑群之一。

武庙则是祭祀武人的场所,主要供奉的是古代的名将和英雄人物,如关羽等。武庙的建筑风格与太庙不同,它更加注重实战表现和勇武精神,因此也被称为“武庙”。

总的来说,太庙和武庙在性质和功能上有所不同,是中国古代祭祀制度的体现。

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祭拜的对象很不同,一个是皇家祠堂,另一个是普通词堂

太庙,皇家祠堂。

武庙,关羽神祠,又称武庙,属于官祭,又属民间信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5381.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北京在古代属于哪个王朝的领地?下一篇:夫差的真实结局 夫差有没有睡过勾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