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甘肃历史演变全过程 元朝的甘肃历史简介

导语:甘肃历史演变全过程中,元朝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元朝时期的甘肃历史经历了多次政治动荡和文化交流,对甘肃地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录导航:

  1. 甘肃历史演变全过程
  2. 甘肃省的建立开始于哪个朝代
  3. 甘肃历史
  4. 甘肃最早的两个州
  5. 古代的甘肃叫什么名字
甘肃历史演变全过程

据历史记载,甘肃是《禹贡》中所说的雍州之地,西戎、氏、羌、乌孙、义渠戎、冀戎、邦戎、密人等民族,都曾在这里生息繁衍。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秦襄公以派兵护送之功被封为诸侯,赐予岐、津以西之地。春秋时秦穆公称霸西戎,关陇12国归服于秦。战国秦昭王时,秦灭义渠戎,在今庆阳、平凉地区设置北地郡,接着又在东起陇山,西至洮河的今天水、定西地区和兰州市设置陇西郡。秦灭六国统一中国,仍保留了北地、陇西的建制。

西汉前期,匈奴多次犯边,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率大军出击,获大胜,清除了漠南的匈奴势力,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酒泉2郡。元鼎六年,又将武威、酒泉2郡分置为武威、张掖、酒泉、敦煌4郡。元封五年,汉武帝在今甘肃省境大部,青海省东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半部,设立凉州剌史部,在今陇南地区的武都、徽县、宕昌、康县、文县等地,设立益州刺史部。三国时期,今庆阳、平凉、天水、定西、兰州、临夏等地为曹魏雍州辖地,河西走廊及居延海、青海等西宁市一带为曹魏凉州辖地。

隋炀帝大业年间,今陇东各地为弘化、北地、安定、平凉4郡辖地,河西走廊为武威、张掖、敦煌3郡辖地,临夏自治州大部为相罕郡辖地,甘南自治州为临洮郡辖地,兰州市和临洮、康乐2县为金城郡辖地,天水市为天水郡辖地,陇南地区为宕昌和武都郡辖地,定西地区北部为会宁郡辖地,南部为陇西郡辖地。唐太宗贞观年间,今陇东属贞观十道的关内道,其余均为陇右道。

北宋徽宗政和年间,陇东东部为永兴军路所辖,河西走廊为西夏领有,其余为秦凤路所辖。南宋宁宗嘉定元年时,陇东东部为都延路所辖,陇东西部,今天水全部及定西地区东部为凤翔路所辖,今兰州市,定西地区西部,临夏自治州等地为临洮路所辖,陇南等地为利州西路所辖,河西走廊为西夏占据。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八年,将甘州、肃州划在一起设立行省,称甘肃行省。元文宗至顺二年时,甘肃行省辖区包括今河西走廊、皋兰、景泰和新疆东部巴里坤、哈蜜、伊吾以及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湟水流域等地,靖远、兰州、洮河以东归陕西省管辖,临夏自治州大部、甘南自治州全部及岷县、礼县、宕昌、武都、文县等地为宜政院辖地。

明洪武九年,朱元璋改行中书省为地方三司,现甘肃省区,大体以兰州为界,以东属陕西布政使司,以西属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嘉峪关以西、以南、以北,分别设置了七卫,统称关西七卫。

清初袭明制,康熙三年分陕西左、右布政使司,今甘肃省境大部为右布政使司辖地。康熙七年,将甘肃省全部、青海省湟水流域、宁夏回族自治区大部,改为甘肃布政使司。光绪十二年,新疆改建行省前,甘肃布政使司还辖有新疆的巴里坤和乌鲁木齐两府。民国初期,实行省、道、县三级制,甘肃省设七道,辖77县。

随着政局的变化,行政区划作了较大的调整。1928年,将宁夏道所属8县划出,成立宁夏省,将西宁道所属7县划出,另建青海省。解放前夕,全省共有9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71县1市3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甘肃省行政区划有过几次更动,但省辖区域变化不大。

天水在夏、商时期属雍州,周孝王十二年(公元前九世纪)赢非子在秦池(今张家川县城南一带)为王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号赢秦。

秦即后世的秦亭,是今天水市辖区见于史籍的最早地名。

秦武公十年(前688年),秦灭圭阝戎、冀戎,置圭阝(今天水市城区)、冀(今甘谷县东)二县,这是中国历史上设置最早的两个县级建置。

秦昭王二十八年(279年),设陇西郡。郡县制在今辖区确立。0

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从陇西、北地二郡析置天水郡。从此有“天水”的名称。 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一度设秦州。因秦邑而得名,从此有“秦州”的名称。 西晋始,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晋武帝泰始五年(269年)秦州正式设立,今辖大部分由秦州天水郡辖。南北朝因亡。 隋唐时,实行州县二级制,秦州地域缩小,地域和今辖区大体相当。

元代,秦州辖成纪、秦安、清水3县。 明代,秦州辖秦安、清水、礼县3县。清雍正七年(1729年),秦州升为直隶州,直隶甘肃省,辖秦安、清水、两当、徽县、礼县5县。 民国2年(1913年),2月,北洋政府推行省、县二级制,暂存道制。巩秦阶道改称陇南道。撤秦州设天水县。民国3年1月,宁远县改称武山县。6月,陇南道改称渭川道,辖14县。

民国16年(1927年)7月,渭川道改称渭川行政区。不久,撤销行政芪 ,实行纯粹的省县二级制。民国18年(1929年),伏羌县改名甘谷县。民国23年(1934年),甘肃省政府设立天水行政督察区。次年,改称甘肃省第四行政督察区,辖10县。

1949年8月3日,天水县解放。8月15日,天水分区行政督察区成立。同年12月,天水分区改称天水专区。1950年2月,析天水县置天水市,以城区为天水市的行政区域。 1953年7月6日,将清水、秦安、庄浪、陇县38乡合并成立张家川回族自治区(1955年10月改称县),属天水专区。1958年4月8日,撤销武都专区,并入天水专区。1961年11月5日,恢复武都专区。 1969年10月1日,天水专区改称天水地区。(时辖天水市、天水县、甘谷县、武山县、清水县、张川县、秦安县、徽县、两当县、礼县、漳县等1市11县)。 1985年7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天水地区,实行市管县体制。

天水市升为地级市。撤销天水县、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天水市。天水市设立秦城、北道两区。以天水县西南17乡及原天水市(县级)辖区设秦城区,以天水县东南、西北其余22乡和北道镇设

甘肃省的建立开始于哪个朝代

甘肃省,简称甘或陇,省会兰州,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黄河上游,东边是陕西省,南边是四川省、青海省,西边是新疆,北边是内蒙古、宁夏,全省总面积45.49万平方公里,截至2019年末,甘肃省常住人口2647.43万人。

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先秦时期,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州、凉州,旧称雍凉之地。

商朝时期,周朝的祖先周部落居于泾河、渭河流域,周文王灭商以前,战败了西戎混夷,把境域扩展到密(今甘肃省灵台县)。这一时期,甘肃境内有羌方、共、密等方国部落。

西周时期,秦人的祖先在省境东部,即天水地区定居下来,开始了由游牧经济向农业经济的缓慢过渡,而游牧生活仍占据主要的地位。

春秋时期,秦国在己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区,设邽县(天水麦积区南)、冀县(今甘谷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两个县。

战国时期,秦国的疆域已达今甘肃的东南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多次兵伐义渠,平定西部诸戎。秦昭王时,设置陇西郡、北地郡。

秦朝时期,甘肃地区仍属于陇西郡和北地郡,今甘南东南隅之一部属汉中郡。

西汉时期,在陇西郡和北地郡基础上,增设武威郡、酒泉郡、天水郡、安定郡、武都郡。公元前111年,分武威郡置张掖郡,析酒泉郡置敦煌郡。公元前81年,从天水、陇西、张掖3郡各分出2个县建立金城郡,自此,甘肃共设置十个郡,甘肃属凉州刺史部。

东汉时期,行政区划大体上是沿袭西汉建制,增设张掖属国和张掖居延属国两个少数民族管理区,隶属凉州,省境南部边缘的一小部分地区分属益州。

三国时期沿袭东汉建制,大部分地方属曹魏,南部的部分地区属蜀汉。

西晋时期,隶属凉州、秦州和雍州。

西晋末到十六国时期,跨境或在甘肃境内先后建立的割据政权有:后赵、前秦、后秦、前凉、西秦、后凉、南凉、北凉、西凉,各占有约当今甘肃一部之地。

南北朝时期,甘肃先后为北魏、西魏、北周的统治地区。

隋朝时期,省内共设16郡,76县,公元617年,武威郡鹰扬府司马李轨举兵反隋,占领河西,建大凉国,归附于东突厥。

唐朝时期,李轨被李渊所灭,甘肃境分属关内道、陇右道和山南道,共辖22州。公元764年,包括甘肃在内的河西、陇右被吐蕃占据。

公元849年,唐重占秦、原、安乐、维、扶、河、渭等州。公元851年,张议潮占据包括甘肃在内的河西、陇右,归附于唐朝,唐朝再次占据甘肃。

北宋时期,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元朝时期,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辖黄河以西七路二州,黄河以东地区为陕西兴远路。

明朝时期,省境属陕西布政司、陕西都司、陕西行都指挥使司。

清朝时期,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部分范围。公元1884年,新疆建省。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甘肃省境又划分为七道,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青海北部和东部一些地方、外蒙古西南边、宁夏。

民国十六年(1927年),撤道为省,民国十八年(1929年)分出青海和宁夏两省区。其行政区域大体与今相同。

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截至2019年末,甘肃省下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7个县、7个自治县。

分别为兰州市、嘉峪关市、金昌市、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张掖市、平凉市、酒泉市、庆阳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

甘肃行省最早设立于元朝,明朝撤销了这一建制,将其并入陕西布政使司(也就是陕西省),今甘肃东南部被纳入府、县民事管理体系,河西走廊一带因地处极边,明朝的管理方式与东南部不同---在此地设置“陕西行都指挥使司”,实施军事化管理,其管辖范围内只设立卫、所。明朝对甘肃的管辖并不完整,今嘉峪关以西仅由当地土著部落作为边关前哨,嘉靖年间因吐鲁番汗国不断进犯,明朝彻底放弃了嘉峪关以西土地,今甘肃西北部的玉门、瓜州、敦煌等地成为吐鲁番的领土。

甘肃省的建立开始于元朝。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使用行省制度的朝代,省级行政区,是我们现在最大的行政区划。以前叫行省,是行中书省的简称。中书省是朝廷的管理机构,行中书省,故名思义就是朝廷在地方的代为管理机构。后来,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最终只称省,这就是中国的一级行政区划“省”的由来。

元朝时建甘肃行中书省,驻甘州(今甘肃武威)。管辖范围约有甘肃省除东南部、宁夏、青海省东北部、内-蒙包头以西。

甘肃历史

甘肃省的历史是:甘肃是中国古代文明主要发源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甘肃,是取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二地的首字而成。由于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1、先秦时期,中国分为九州,甘肃省境大部属雍州、凉州,旧称“雍凉之地”。

2、春秋时期,周庄王九年(前688年),秦国在己被征服的邽戎、冀戎地区,设邽县(天水麦积区南)、冀县(今甘谷县),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最早的两个县。

3、三国时期沿袭东汉建制。大部分地方属曹魏,南部的部分地区属蜀汉。

4、北宋年间,西夏统治河西时设有甘肃军司(驻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这是最早出现的甘肃之名。

5、清朝时期,设陕西右布政司,后改甘肃布政司,行政中心从巩昌(今陇西县)迁至兰州市,辖今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省区部分范围。

6、1950年1月8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辖今甘肃、内蒙古西部。

7、2018年8月30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甘肃省撤销华亭县,设立县级华亭市,以原华亭县的行政区域为华亭市的行政区域,华亭市由甘肃省直辖,平凉市代管。

甘肃东西横跨约2000公里,南北跨度为1100多公里。

甘肃位于祖国地理中心,西北-东南方向最窄处仅有76公里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类型齐全,交错分布,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甘肃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复杂的地貌形态,大致可分为各具特色的六大地形区域。

1、陇南山地:这里重峦叠嶂,山高谷深,植被丰富,到处清流不息。这一区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为秦岭的西延部分。

2、陇中黄土高原:位于甘肃省中部和东部,东起甘陕省界,西至乌鞘岭畔。这里曾经孕育了华夏民族的祖先,建立过炎黄子孙的家园,亿万年地壳变迁和历代战乱,灾害侵蚀,使它支离破碎,尤以定西中部地区成了祖国最贫瘠的地方之一,但蕴含着无尽的宝藏,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

3、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一隅,地势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是个典型的高原区。这里草滩宽广,水草丰美,牛肥马壮,是甘肃省主要畜牧业基地之一。

4、河西走廊:斜卧于祁连山以北,北山以南,东起乌鞘岭,西迄甘新交界,是块自东向西、由南而北倾斜的狭长地带。海拔在1000—1500米之间。长约1000余公里,宽由几公里到百余公里不等。这里地势平坦,机耕条件好,光热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著名的戈壁绿洲,有着发展农业的广阔前景,是甘肃主要的商品粮基地。

5、祁连山地:在河西走廊以南,长达1000多公里,大部分海拔在3500米以上,终年积雪,冰川逶迤,是河西走廊的天然固体水库,荒漠、草场、森林、冰雪等植被垂直分布明显。

6、河西走廊以北地带:这块东西长1000多公里,海拔在1000—3600米的地带,习惯称之为北山山地,这里靠近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风高沙大,山岩裸露,荒漠连片,具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塞外风光。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地处黄河中上游,地域辽阔,大部分位于中国地势二级阶梯上。东接陕西,南邻四川,西连青海,北靠内蒙古、宁夏并与蒙古国接壤。

甘肃各地气候类型多样,从南向北包括了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和高原高寒气候等四大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0-15℃,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干旱、半干旱区占总面积的75%。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大风、沙尘暴和霜冻等。

甘肃最早的两个州

甘肃取自甘州(今张掖)、肃州(酒泉),这也是最早的两个州,另外还有凉州(今武威),沙州(今敦煌),河州(今临夏)等

甘肃省,省会兰州。对于甘肃省这个地名,是取甘州与肃州二地的首字而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甘肃省一方面因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另一方面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立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截至2018年,甘肃省下辖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86个县(市、区)。对于甘肃省这一地名,来自于古代的甘州和肃州,也即名字取这两个州的首字。值得注意的是,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比如安徽这一省名,来自于安庆府和徽州府,福建这一省名,来自于福州和建州。那么,问题来了,甘肃之名源于“甘州”“肃州”。

古代的甘肃叫什么名字

甘肃名字的由来,是由两个城市拼起来的。“甘”是张掖,张掖古时候叫甘州,“肃”说的是酒泉,古时候酒泉叫肃州,二地的首字合成就有了“甘肃”。

甘肃省有两个简称,陇和甘。历史上,西夏曾置甘肃军司,元代设甘肃省,简称“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陇山(六盘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设置过陇右道,故又简称为“陇”。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631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希腊神话读后感20左右 古希腊觉得知识有用吗下一篇:唐朝和秦朝分别是在汉朝以前还是以后?还是在汉武帝以后,明朝以前。作业。急急急 历史吧宋朝明朝汉朝唐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