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经济措施 元朝的历史经济文化

导语:元朝是由蒙古族人铁木真所建立的政权,其经济措施包括实行赋税制度、推广铸币、加强农业生产等,为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元朝也是一个历史文化灿烂的时期,代表了蒙古族文化和中华文化的交融。

目录导航:

  1.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经济措施
  2. 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3. 如何认识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
  4. 元朝的物质文化
  5. 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6. 简述元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
  7. 元朝有哪些历史
  8. 元朝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制度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经济措施

)建立行省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总理全国政务;在地方上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由中央派官吏进行管理。

(2)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负责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

(3)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对澎湖和台湾地区的管理。

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秩序;提高官僚行政效率;强化中央集权;

经济:促进区域长途贩运的发展;提高商人的地位;推动配套设施的完善;提高税收;推动大型市场建立;

文化:促进民族和区域间文化交流;

如何认识宋元时期的经济文化

宋元时期,南方较为平稳,尤其是南宋,建都临安,毗邻定海,这才迎来了定海历史上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鼎盛期。宋时,定海有渔船3900余艘。元代,定海的年鱼产量达130万斤以上。所谓“楼橹万艘”、“海宫眩鳞”、“商船丰贝”、“千家食大鱼”,可见当年渔场之繁荣。

宋末元初,定海与日本、高丽、安南、缅甸、爪哇等国均有商贸来往。当年的定海港“往来互市,舳橹相接”。元代,金塘的沥港为南粮北调的漕运港。

宋元时期,定海办书院、考进士,文风鼎盛,英才辈出。两宋时代,定海共计考取进士34名,为定海历代之最。其间,定海人余天赐,官至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曾有“一门三尚书”之美誉,并创建了虹桥书院。

“山川唐旧邑,文物宋遗民。”可惜,定海的大好局面在宋元之后未能延续下去。预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的“东科青年”。

宋元时期,南方较为安定,尤其是南宋,建都临安,毗邻定海,这才迎来了定海历史上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鼎盛期。

宋时定海,户计万余,丁口十万以上。当年,定海的晓峰、昌国等盐场相继设立,宋宝庆年间的年盐产量达6210万吨。北宋诗人柳永曾在盐仓任盐场正监,并作《煮海歌》。

歌曰:

煮海之民何所营,妇无蚕织夫无耕。

衣食之源太寥落,牢盆煮就汝输征。

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岛屿。

风干日曝咸味加,始灌潮波塯成卤。

卤浓碱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豹踪虎迹不敢避,朝阳山去夕阳还。

船载肩擎未遑歇,投入巨灶炎炎热。

晨烧暮烁堆积高,才得波涛变成雪。

自从潴卤至飞霜,无非假贷充餱粮。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门,安得母富子不贫。

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馀财罢盐铁。

太平相业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

大宋朝,在中国的历史中发挥着巨大意义的朝代,对中国的经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多数的人认为宋朝一直被侵略,被欺辱,其实这是有一定的渊源的。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依靠掌握雄兵,陈桥兵变,黄袍披身,成为皇帝,所以他一直担心病变武将,重文轻武,特别是边塞没有兵力,而大量禁军保护京城。对于文官特别的重视,文官可以和皇上当场争吵,俸禄也是特别的高,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南北宋时的京城是世界级的大繁荣,清明上河图,辛弃疾的元夜,苏东坡的宋词,描绘的正是繁荣景象。宋词的优美,司南,火药,活字印刷等等。宋朝的交子作为世界上最先的纸币。南麓书院已经开创了大学的雏形。

宋时,辽,金,蒙古,西夏,大理。都是强悍得邻居。虽然我们贡岁银,但是这些开销远远小于战争付出的开销,更小于战乱带来的影响。

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华,道出了宋朝对中国的文化,经济的重要性。

要想了解古代的经济文化就应先去了解这个时期的货币政策,宋元时期是古代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时期。

可以先从这个朝代的货币购买力入手,相应的资料有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历史文献,再深入一点就是了解国家的造币政策,官员的俸禄和开支,皇宫每天的开支情况。

经济文化当然是离不开商业活动,可以了解这个时期的商人的经商历程,官僚是如何管理商人的,商人是如何生存的,商人挣到足够多的钱后是扩大经营还是买田置地…

还有就是农民的收入状况和支出情况,中国古代就是一个农业社会,重农抑商,农民才是最大、最主要的群体,需要了解他们的生存能力和手段


宋元时商品经济繁荣,于是逐渐兴起市民阶层,市民文化也随之兴起.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就为我们展现了宋代繁华市井文化的场景.快速的都市生活节奏与情感节奏,决定了市民文化热情奔放、浅俗直白的倾向,而市民文化直接推动乐宋代诗、词、散文和元曲的繁荣发展.

由于宋元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市民生活很丰富,由此产生了很多市民文学,比如话本.而由于这一时期民族间战争频繁,民族交往也相当频繁,人们用以前的比如唐诗这种简短的文学形式已经不能充分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抒发自己的感情,因此产生了形式较为灵活,更能抒发情感的宋词.再比如,宋元时期,航海业高度发达,因此指南针得到广泛应用.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得文化既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各有特色.可以说,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发展是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而民族交往的进一步融合是促进因素,也是一种方式.

元朝的物质文化

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中国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元朝还包容和接纳欧洲文化,甚至能准须欧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欧洲著名历险家马可.波罗曾是元朝的重要官员。

元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大过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不同于其他征服王朝为了提升本身文化而积极吸收中华文化,元朝同时采用西亚文化与中华文化,并且提倡蒙古至上主义。例如极力推崇藏传佛教,在政治上大量使用色目人,儒者的地位下降以及元代前期长时间没有举办科举等。

由于士大夫文化式微,意味宋朝的传统社会秩序已经崩溃。这使得在士大夫文化地位下降,属于中下层的的庶民文化迅速的抬头。这个现象在政治方面是重用胥吏,在艺术与文学方面则是发展以庶民为对象的戏剧与艺能,其中以元曲最为兴盛。

元朝的思想上也是兼收并用的,他们对各种思想几乎一视同仁,都加以承认与提倡,”三教九流,莫不崇奉“。早在1234年赵复被俘到北方后,他就在燕京设立太极书院,讲授程朱理学,培养出一批理学家,使得理学得以北传元朝时,元帝尊重儒学,册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并且推崇理学为官学。

元朝文学以元曲与小说为主,对于史学研究也十分兴盛。相对的元朝的诗词成就较少,内容比较贫乏,但是文以虞集为长,诗以刘因为著。

元朝的戏曲,即元曲,分成散曲与杂剧,散曲具有诗歌独立生命,杂剧则具有戏剧的独立生命。当时城市繁华,元廷不重视中国文学与科举,当时社会提倡歌舞戏曲作为大众的娱乐品,这些都使宋、金以来的戏曲升华为元曲。

元朝与各藩国:蒙古术赤汗国、蒙古察合台汗国、蒙古伊利汗国横跨欧亚大陆,幅员辽阔,其疆土内的种族也十分繁多,这些都使得元朝的宗教呈现多元化,各类佛教(含汉传佛教与喇嘛教)、道教、白莲教等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东西方的商旅、教士亦来往频繁,自西方传来的伊斯兰教、基督教(含景教和天主教)与犹太教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加。

元朝在物质文化上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中国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

元朝还包容和接纳欧洲文化,甚至能准须欧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元朝同时采用西亚文化与中华文化,并且提倡蒙古至上主义。在艺术与文学方面则是发展以庶民为对象的戏剧与艺能,其中以元曲最为兴盛。

元朝政权的建立,扩大了原来的疆域,促进了国内的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同时,东、西方的科学文化交流也较前密切,如我国的罗盘、火药、印刷术传入西欧,西方的天文学、医学、算学等也陆续传入我国,促进了双方科学文化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元代时期的历史文化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一是在史学研究方面,元顺帝时组织编修了《宋史》、《辽史》、《金史》。《宋史》四百九十六卷,在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多。《金史》一百三十五卷,详略较适当。《辽史》一百一十六卷。这三史的分修,是对我国史学上的一个贡献。

二是在文学艺术方面,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是元朝文学的主流。对诗词而言,这是一种新兴的诗体,其从事元曲创作的作家,可考者有二百多人,如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作品,影响深远。另外,在北方戏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元杂剧,成就尤为突出。元代出现了大批优秀的剧作家和剧本,据统计有姓名可考的剧作家有八十多人,作品五百多种,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等。其中关汉卿的作品影响最大,1958年他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说一说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

1、它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几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它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它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元朝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

3、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4、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元朝时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各地派遣的使节、传教士、商旅等络绎不绝。在文化方面,期间出现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接近世俗化。

元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历史再次大一统,元朝时期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了贡献!

元朝统一的意义: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的政治局面,使社会走向安定,促进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开拓了空前辽阔的疆域,促进了中国边疆地区的发展

简述元朝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盛况

汉: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唐:鉴真东渡日本 玄奘西游天竺 明:郑和下西洋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加速东西方经济发展

元朝有哪些历史

元朝的重大历史有:

1、蒙古统一

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诸部领袖铁木真通过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金泰和六年(1206年),铁木真被各部落推举为“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蒙古帝国成立,国号大蒙古国。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建立大元

1271年,忽必烈公布《建国号诏》,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建国号大元 。一年后,在刘秉忠规划下,元帝国建都于金国中原的大都。

3、统一海内

1279年,金朝降将张弘范指挥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势力,陆秀夫背着8岁的幼帝赵昺投海殉国,南宋灭亡。元朝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据以来中国的南北对峙、各民族政权长期并存的分裂和战乱局面,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四向远征

元朝灭宋后,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如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1274年,元军侵日本遭遇飓风,日本称“文永之役”,但元军无功而还。

5、帝统转系

6、汉化运动

1320年,元仁宗去世,硕德八剌即位,是为元英宗。元英宗继承了其父元仁宗的以儒治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并于1323年下令编成并颁布元帝国正式法典——《大元通制》,共2539条。

扩展资料:

元朝(1271年—1368年),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统治者为蒙古孛儿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从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始为162年,从忽必烈定国号元开始历时98年。元朝退出中原后的北元政权一直持续到1402年。

元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疆域超越历代。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

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元朝时与各国外交往来频繁,各地派遣的使节、传教士、商旅等络绎不绝。在文化方面,期间出现了元曲等文化形式,更接近世俗化。

元朝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制度

元朝经济大致上以农业为主。

其整体生产力虽然不如宋朝,但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广泛种植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发展。蒙古可汗进入中原之初,惨酷的屠杀和劫掠,给北方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很大的毁坏。蒙古人原来是游牧民族,草原时期以畜牧为主,经济单一,无所谓土地制度。

蒙金战争时期,曾打算尽杀汉人,把耕地都变为牧场,大臣耶律楚材建议不如保留汉人的农业生产,以提供财政上的收入来源。这个建议受到铁木真的采纳。窝阔台之后,为了巩固对汉地统治,实行了一些鼓励生产、安抚流亡的措施,农业生产逐渐恢复。特别是经济作物棉花的种植不断推广,棉花及棉纺织品在江南一带种植和运销都在南宋基础上有所增加。经济作物商品性生产的发展,就使当时基本上自给自足的农村经济,在某些方面渗入了商品货币经济关系。但是,由于元帝集中控制了大量的手工业工匠,经营日用工艺品的生产,官营手工业特别发达,对民间手工业则有一定的限制。

由于蒙古对商品交换依赖较大,同时受儒家轻商思想较少,故元朝比较提倡商业,使得商品经济十分繁荣,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相当富庶的国家。而元朝的首都大都,也成为当时闻名世界的商业中心。为了适应商品交换,元朝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完全的纸币流通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以纸币作为流通货币的朝代,然而因滥发纸币也造成通货膨胀。商品交流也促进了元代交通业的发展,改善了陆路、漕运,内河与海路交通。

元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前期由恢复到发展,中后期由发展到停滞、衰敝。由于元朝地域辽阔,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对外开放,使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具有相应的特点。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各民族的生产技术互相交流,对外贸易空前发达,交通运输业有很多创举。

在中原和江南地区先进农业经济的影响下,蒙古统治者不得不放弃其落后的游牧经济和剥削方式,而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

在元军攻宋的过程中,对农业生产的破坏较之北方要轻一些。这种“使百姓安业力农”的思想,还贯穿在其他许多行政措施和命令中。如考核地方官吏时,决定升迁的首要条件是“户口增、田野辟”。重农政策的结果,也使蒙古封建领主逐渐转化为封建地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6865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隋朝皇帝为何开凿大运河?下一篇:舞蹈知识理论基础 真的假的 意念使金属弯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