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商朝的政治成就 商朝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导语: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其政治成就主要体现在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和封建制度,确立了君主权力的神圣性。商朝的历史功绩包括建立了早期的农业经济体系、发展了青铜器工艺和商业交流,并对后世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目录导航:

  1. 商朝的政治成就
  2. 商朝的经济如何
  3. 商朝文明最高发达的脸上成就是什么
  4. 商朝文明发达程度
  5. 尧舜禹的功绩
商朝政治成就

商王朝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国家机构。中央分设管理政务的卿事寮和主持祭祀的太史寮二大机构。地方用侯、邦伯加强各地的统治,还有大批宫廷侍卫。

同时商朝王室还掌握有大批武器和军队,贵族还设立了残酷的刑法和监狱。

另外,还使用宗教观念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商王甚至自称是“上天”在人间的代表(即“天子”的观念),把神权和王权结合起来。

商朝的经济如何

商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广施仁政,深得民心,商朝政权得到了初步巩固。商朝的农业、手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出现了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和桑、麻、瓜果等经济作物,经济发展加快,私有制度进一步完成,商朝走向了奴隶制度占主要地位的时代。商朝统治者对农业重视,农业是商社会生产主要部门;手工业全部由官府管理,分工细,规模巨,产量大,种类多,工艺水平高,尤以青铜器的铸造技术发展到高峰。商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商朝文明最高发达的脸上成就是什么

商朝文明最发达的文化脸上成就就是甲骨文的产生。商朝文明最高发达的成就是甲骨文的发现,这是应这应该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最成熟的文字。

香袋已经有了文字,现在已经发现的文字资料都是商代后期的遗物,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骨上,今天的人称之为甲骨文。

甲骨文中有许多记载商朝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现在的人们早就已经认识到了甲骨文的价值,在近代研究甲骨文的学者中,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与董作宾是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商朝青铜器具的最杰出代表是司母戊大方鼎。它于1939年在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鼎高(带耳)133厘米、长111厘米、宽79厘米、重875千克。司母戊鼎的材质为含铜84.77%、锡11.64%、铅2.7%的青铜。鼎身每边由8块外模拼成,鼎足由3块外模拼成。大鼎的耳是空心的,并且是与大鼎分别铸造后再铸接在一起的,采用这种分铸法来铸造体积庞大而结构复杂的器皿,在青铜冶铸工艺上是一个杰出的创造。

商朝文明发达程度

商朝势力最大的时候,东到大海,西达陕西西部,东北到辽宁,南到长江流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大国。

19世纪末,在殷墟发现了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这些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叫作“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

农业是商朝生产的主要部门,种植的作物有黍、稷、麦、稻、桑、麻等。商朝的手工业也很发达,青铜器制造是手工业的重要部门。把铜、锡、铅放在一起,用高温冶炼出青铜器溶液,再铸出青铜器。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另一件四羊方尊,造型雄奇,工艺高超,是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

商代文明在古代世界有特殊的地位:

1,商朝所拥有的辽阔疆域,在当时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2,商朝的青铜器制造和青铜器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铸造技术达到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

3,商朝的文字在当时世界是进步的,而且后来发展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和空间最广的一种文字。

4,商朝天文历法也具有世界水平。

今天我们就围绕百姓最关心的"衣食住行",为大家全景展示商人的生活状态,至于商朝文明是否先进,由您自己来判断。

因商朝早期的资料较少,不能完全描绘出商人的衣食住行,本文描绘的场景都是商晚末期繁荣时期的景象。该阶段有大量甲骨文(金文)记录和考古实物支撑,再加上先秦时期文献佐证,可以清晰描绘出商人的生活图画。

※ 食

民以食为天,首先谈商人的吃喝大事。

据专家考证,商代时中国饮食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不仅有主、副食之分,还有为王公贵族专门服务的厨师,如商初名相伊尹就是一名高明的厨师。当时厨师已经有详细的分工,掌握了煮、蒸、烤、腌等烹饪技法,为中国美食奠定了初步基础。

民以食为天

商朝的平民和奴隶通常是一日两餐,上午九点吃多一些(因为要劳作),称为"大食",下午五点吃少一些,称"小食"。商朝的王公贵族则是一日三餐,除上述两餐外,还要在晚上加一顿宵夜。

接下来详细为大家介绍商人如何吃饭。

1、主食

商代最普遍的农作物是"稷"和"黍"。稷,又称粟,就是小米,是商人的主要粮食,耐旱、产量高、易保存,因此种植面积最广;黍是黄米,产量不如稷,却是酿酒的材料,因此种植也颇为广泛。其他还有来(大麦)、麦、稻(野生旱稻)、菽(豆)等作物,但这些作物因产量少,都属于奢侈品,只有贵族们才能享用。

五谷杂粮

在甲骨文中用"禾"和"年"两个字来代指农作物。甲骨文的"年"字,与现代"年"字意思不同,形如一个人身上背着一大捆禾叶,意味着收成。卜辞中如果出现"受年"、"受禾",或者"年有足雨"、"禾有及雨"时,"年"与"禾"的意思相同,都指粟;如果卜辞中出现了"黍年"和"秬年"时,那么"年"就代表所有的谷类。

“禾”和“年”字的演化过程

因为商朝的核心统治区域在长江以北,稷、黍都是一年收一季,所以随着汉字的发展,年被赋予了现在的意思,演变的过程证明了古代对农业的重视。

商朝的农业技术在当时是非常领先的,基于井田制的全国农田规划和分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掌握了中耕技术,开始对土壤进行浅层翻倒、疏松表层土壤,提高了产量。虽然受金属匮乏限制,但商朝农民以石、蚌、骨材质为主的农具,就足以养活商朝子民,甚至还有结余。否则怎会有余粮来酿酒呢?

尧舜禹的功绩

尧舜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三位圣王,他们的功绩被视为中国文明的重要源头。尧是中国传说中的第一位帝王,他治理国家十分明智公正,被誉为“尧天”。

舜是尧的继任者,他以仁德和智慧治理国家,强化了人民之间的道德规范。

禹是商朝的开国君主,他卓越的治水才能,成功解决了中国的水患问题,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安稳和富裕。这三位圣王的功绩为中国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首先是尧,也称帝尧、唐尧,是中国远古时期的一个帝王,《尚书·尧典》记载尧命令羲氏、和氏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然后颁布天下,使农业生产有所依循,这叫“敬授民时”。汉民族是农业文明,我国的农业垦殖历史十分悠久,对农业的生产耕种非常重视,有了历法,民众就会依据时节从事生产活动,刀耕火种,春耕秋收,一切有序进行,而不会误了农时。

掌握了四时变化的规律,就等于能够顺应自然变化休养生息,这是人类在认识大自然过程中,对天地运转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在此基础上,农业产量得到较大提升,生存条件得到改善,为人类的繁衍发展,走出了突破性的一步,这是尧帝对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

2,尧去世后,舜即位,舜又称有虞氏,出生在姚墟。在尧帝治国的基础上,舜重点做了以下几件事:

其一,完善律法,确立爵位。这相当于完善了政务的管理机制,加强了对部落联盟之间的联络,同时也强化了对部落联盟的统治。

其二,开诚议政,明布政教,广开言路。这一步很关键,是舜在位时的显著治理特点,团结了各个部落,也稳定了人心。

其三,治理洪水,发展生产,开拓疆域并制乐作典,这又极大地推动了部落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迈进。舜在位三十二年,把位置禅让给禹。

3,禹的历史功绩除了世人熟知的“大禹治水”的典故之外,还在于他在位时,把当时的天下划分为“九州”,加大农业生产,使民众安居乐业,结束了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形成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

禹是夏王朝的实际创始人,他去世后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启,由此中国正式的进入了封建制社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7830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乾隆知道地球是圆的吗 元朝皇帝的文化造诣下一篇:三足鼎立之势形成 经历了哪两个战争 著名三大战役东汉时期人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