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九礼的最高礼仪 西周时期束发的人物

导语:西周时期,九礼被视为最高的礼仪,其中束发的人物尤为重要。束发是一种重要的仪式,代表着身份和地位。通过束发,人们展示自己的尊贵身份和对礼仪的尊重。西周时期的束发人物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仪态和仪式成为了社会的典范。

目录导航:

  1. 九礼的最高礼仪
  2. 管仲治国人们说他什么
  3. 北魏多少岁成年
九礼的最高礼仪

三跪九叩,是中华民族传统之礼中的最高级别。白事三跪九叩礼的步骤,意思是一跪三叩,重复做三次,跪是双膝跪地,叩是头点地。

一、白事三跪九叩礼步骤。

三跪九叩礼,也叫三跪九拜,是古代传统礼节中最高的级别,普通情况之下,不会行此大礼。拜神时的三跪九叩礼,是先出左脚,叩头时手背向上。白事的三跪九叩礼,与拜神略有不同,为先出右脚,叩头时手心向上。

三跪九叩礼,就是一跪三叩,跪是双膝跪地,叩是头点地。白事行三跪九叩礼时,首先是行礼人用自己的脚步测量,从起步至灵柩的距离,而后才会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站立在起步位置,双脚平行自然分开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准备起步。

2.起右脚,向前方迈八字大步,走三步,两脚平行自然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后目视前方,作揖一次。

3.手放下后,右手扶右膝先下跪,然后是左腿下跪,形成双膝下跪的姿势,双手向上分开与肩同宽,手心向内与头平齐。向下叩头一次,手与头同时落地,手心向上,放在头两边。

4.双手与肩宽和头平齐,连续叩头三次。之后,抬头挺胸,站起身来,先起左腿,后起右腿。至此,完成了走三步,一跪三叩头的礼仪。

5.接着,又是一轮开始。站在第三步的这个位置,迈右脚,向前走三步,重复做一跪三叩的动作。总共做三次,即三跪九叩。

6.最后一次结束,站立起来,向前迈三步到达灵堂前面,接过香和纸钱给逝者上香,叩头。

白事的真正大礼,是一个人的八跪二十四拜,最多的是两个人一起交叉,走8字形,合计是四十八拜。在三跪九叩的礼仪中,一般是逝者的至亲(女婿、妹夫、小舅子、侄子、侄女婿等)。

一跪三叩头,有的地方,还会增加一个变化,即每一次叩头前先作揖一次,有空手作揖,也有手持香作揖。这个时候的一跪三叩,实际是一跪、三作揖、三叩首。

二、古代的跪拜礼。

在古书《周礼》中,提到跪拜礼有九种:一是稽首、二是顿首、三是空首、四是振动、五是吉拜、六是凶拜、七是奇拜、八是褒拜、九是肃拜。

在唐人朱法满《要修科仪戒律钞》中,介绍了道士的四种拜礼:一稽首、二作礼、三遵科、四心礼。其中,稽首,为三跪九叩,跪三次,叩九个头;作礼,是拜礼,分一次或三次;遵科,是按规定去做;心礼,是不必动作,心念口言即可。

在封建社会,三跪九叩礼,是参见帝王及祭拜祖先时,才会行使的大礼。这种大礼,始于先秦,在以后的各个朝代均有使用,近代基本未继续传承。

古人还有一种三拜礼,即只是拱手拜三次,而不需下跪叩头,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特殊情况行三拜,表示情真意切;二是主人对众多客人一起行三拜礼,以示普遍行礼;三是佛教以三拜礼,表示身、口、意三业归敬。

我国的传统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元素,同时也与“九”这个数字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是《楚辞·九辨》所说的:“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我国在父系社会晚期,就出现了“上下长幼之道”、“进退揖让之礼”。西周建立后实行“礼治”,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礼仪制度,被称之为“九礼”。这就是《大戴礼记》记载的“礼义者,恩之主也。冠、昏、朝、聘、丧、祭、宾主、乡饮酒、军旅,此之谓九礼也。”

这里说的“冠”,即冠礼,乃冠发束发之礼。古时男子年满二十岁名为“弱冠”,女子十五岁名为“及笄”,到了这个年龄都要举行此礼,意味着成人了,故又称成人礼。“昏”,通“婚”,即婚礼。婚礼是“聘娶婚”的主要形式,其对我国婚姻民俗文化的影响至今未息。“朝”,即朝礼,是诸侯及士大夫朝觐天子、或天子接见诸侯等之礼。“聘”,即聘礼,是国君派大臣去其他诸侯国进行访问所施用之礼。“丧”,即丧礼,是为亡者治丧、安葬之礼。“祭”,即祭礼,是逢亲人忌日、或祭拜时所施行之礼。“宾主礼”,是指作客和待客时的遵循之礼。“乡饮酒礼”,是指在宗族乡里与长辈或同辈宴饮时的遵循之礼。“军旅礼”,是指将士对上下左右间所使用之礼。在这些礼仪中,每一种礼仪都规定了或多或少的具体仪节。如天子接待不同来朝者而制定的九种礼节,称之为“九仪”;王室举行最为隆重的礼仪时,设置九个司仪官具体负责迎宾赞礼之事,称之为“九宾”。从中可以看出,西周的这九种礼仪是处理上下、内外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体现了“礼治”的国本精神。

管仲治国人们说他什么

管仲治国人们说他好。管仲认为首先要重民、爱民、富民、利民;其次,在治国方略上必须礼法并用,德法并举,即以法来维护人民的利益,同时,以"礼"来维护社会秩序,使社会和谐发展.再次,在用人制度上必须坚持尊贤授德,察能授官,重视人的价值的充分实现.

北魏多少岁成年

男子到了二十岁,行过冠礼并为自己取个“字”(别名),自此即表示他已是个成年人了。

男子20岁弱冠代表成年;女子15岁代表成年。古代男子二十岁算作成人,要举行加冠礼,故称弱冠。女子15岁称为“笄”[jī],即女子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盘发插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龄,故称成年。

中国古代汉族的成人礼指冠礼和笄礼,这个传统从西周一直延续到明朝。古时汉族男子满20岁时行冠礼,即加冠,表示其已成人,被族群承认,之后可以娶妻。女子则是在满15岁后行笄礼,及笄之后可以嫁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167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离银河系最远的河外星系 科学家发现已知最古老星系下一篇:春秋越国和吴国谁厉害 十国吴越在历史上的评价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