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唐朝皇帝常服 唐朝皇帝在那儿上朝

导语:唐朝皇帝常服是唐代皇帝上朝时所穿的常规服饰,通常由丝绸制成,色彩鲜艳,装饰华丽。唐朝皇帝在朝上的地点主要是在朝堂大殿,以示威仪式和统治力。

目录导航:

  1. 唐朝皇帝常服
  2. 唐代时有哪些官员可以上朝
  3. 唐代宫殿构造
  4. 唐朝上朝服饰
  5. 皇帝上朝的那个叫什么殿
  6. 唐朝728年后玄宗在兴庆宫上朝了吗
  7. 李世民几点起床
  8. 古代臣子在宫殿上的站位
唐朝皇帝常服

按照服装的穿着场合,唐朝天子的服装可以分为礼服和常服。

常服,是唐朝天子众多服装中上身率最高的服装。常服,就是身上穿的窄袖、圆领袍衫,就是很家常、平民、接地气的服装了,上至天子,下到百姓,平时都可以穿,只不过赤黄色的袍衫只能皇帝穿,再配上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配成一套。

自贞观之后,除了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祀之外,其它场合都只穿常服。

唐朝皇帝常服不都是穿黄,根据皇帝喜好有很多其他颜色。李世民经常穿的常服。李世民的常服身上穿的窄袖、圆领袍衫,有头巾、九环带、六合靴。除了礼仪和祭祀场合外,平时就只穿常服。这种衣服从皇帝到百姓都可以穿,只不过不能绣龙刺风。

唐朝的皇帝的服装种类繁多。有大裘之冕、衮冕、鷩冕、毳冕、绣冕、通天冕等十二种之多。

在后来的实践当中,皇帝服装又不断的简化,最终唐代主要保留了衮冕。

唐代皇帝的衣服主要以黑色和黄色居多,且上有十二章纹饰,如:日、月、龙、虎之类等。

唐代冕上多带瑠,带瑠目的主要是为了限制帝王的动作,使皇帝从姿态中保持一定的庄严。唐代皇帝除冕服外还有常服。常服即平常所穿之衣服。据相关文献记载,皇帝的常服颜色赤黄,戴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这种服装乃是魏晋南北朝之时戎服的一种。戎服就是军队中的服装,适合作战时穿着。因穿着方便,此种服装从唐太宗时期便变成了皇帝的常服。常服,是皇帝最常穿着的一种皇室衣服。一般的上朝,皇帝都是身穿此种常服接见官员,更别说日常的生活起居了。

一般只有在特别正式的场合之中,皇帝才会脱掉常服,换上冕服。

唐代时有哪些官员可以上朝

《唐六典》记载:“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意思是凡是在京的官员,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来参加早朝。五品以上的官员以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等官,每天都要参加早朝。唐朝地方官,要想参加早朝,至少要五品以上,还要等到皇帝召见或者入京述职时才有资格。五品以下,是没有机会参加早朝的。上朝的时间,大概是每天早上五点到七点。唐朝是十旬休假,节假日不需要参加早朝。

唐代宫殿构造

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时代,作为统治著唐朝的帝王,宫廷苑囿当然也是辉煌的。

唐代在长安有三个宫殿区,即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这三个宫城不是同时建造的,也不是同时作为帝王生活的中心。

太极宫兴建于隋代,当时称为大兴宫。唐初的两位皇帝主要居住在太极宫。大明宫原是一座避署用的宫殿,唐高宗中年因患风痹病害怕潮湿,便移住到凉爽干燥的大明宫内,扩建后的大明宫从此成为唐帝王的主要居处。兴庆宫的前身是唐玄宗即位以前的邸宅,唐玄宗即位后,将此地扩建,形成又一个宫殿区。兴庆宫的规模不及太极宫、大明宫,但装修极为华丽。玄宗时成为皇帝听政与生活的中心。

安史之乱中,兴庆宫遭到严重破坏。唐代后朝皇帝一般不居住在这里。

太极宫兴建最早,被认定为正式的宫城。太极宫的正门为承天门,太极宫的前殿为太极殿。每逢元旦、冬至、大赦天下等重大节庆日及外国使臣来会,皇帝便登承天门主持盛典,其间设宴奏乐。太极殿是皇帝朝见群臣、处理政务的地方。

太极殿北门叫玄武门。玄武代表北方,按星象来说,玄武是由北方七个星宿组成的星象。在神话中,玄神是北方之神,是一种龟蛇合体的水神。唐代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李世民夺嫡事件——玄武门事变,就发生在这里。

在唐代,皇宫的内外朝有了明确的区分。太极殿以北、包括两仪殿在内的数十座宫殿构成内朝,是皇帝、太子、后妃们生活的地方。内朝又分为东西两路,东路称为东宫,是太子居住和读书的地方。西路为掖庭宫,是皇帝与后妃们的居住处所。两仪殿是内朝的主殿,居中轴线上,皇帝日常听政也常在这里进行,唐中叶以后,多在这里举办帝、后的丧事。两仪殿之北的甘露殿、神龙殿,是唐中期皇帝常住的宫殿。唐代皇帝的寝殿都叫做长生殿,取其吉祥意义。《长恨歌》中“七月七日长生殿”,是皇帝在华清宫的寝殿。

太极宫内有三泓水池,即东海池、北海池、南海池,为帝王、后妃们泛舟之所。据史书上说,玄武门事件发生时,唐高祖李渊正在池中泛舟。可见唐太极宫的规模很大,在宫北部的海池内,竟然听不到玄武门的动静。

大明宫在太极宫之东,所以又叫东内。大明宫原是太极宫后苑,靠近龙首山,较太极宫地势为高。龙首山在渭水之滨折向东,山头高二十丈,山尾部高六、七十丈。汉代未央宫踞龙首山折东高处,故未央宫高于长安城。唐大明宫又在未央宫之东,地基更高。

大明宫扩建后比太极宫规制更大,又依山而建,雄伟壮丽。大明宫的正殿含元殿,座落在三米高的台基上,整个殿高于平地四丈。远远望去,含元殿背倚蓝天,高大雄浑,慑人心魄。皇帝在含元殿听政,可俯视脚下的长安城。殿前有三条“龙尾道”,是地面升入大殿的阶梯。龙尾道分为三层,两旁有青石扶栏,上层扶栏镂刻螭头图案,中下层扶栏镂刻莲花图案,这两个水的象征物是用来祛火的。

含元殿前有翔鸾、栖凤二阁,阁前有钟楼、鼓楼。每当朝会之时,上朝的百官在监察御史的监审下,立于钟鼓楼下等候进入朝堂。朝会进行之际,监察御史和谏议大夫立于龙尾道上层扶栏两侧。

大明宫与其地基龙首山似乎构成一幅龙图,龙首山为头,含元殿座镇尾腹,驾驭著巨龙,殿前的龙尾道,阶梯麟麟,形似龙尾。

含元殿后的宣政殿,是皇帝日常朝见群臣、听政的地方。宣政殿东西两廊有门,东为日华门,西为月华门,门外是政府办公机关和史馆、书院。含元殿之后的紫宸殿,是皇帝的便殿。皇帝可以在便殿接见重要或亲近的臣属,办理政务。在便殿办公可以免去在宣政殿办公的很多礼节。紫宸殿之后,为大片散落的宫殿群,皇帝可以随意游玩、居住。

大明宫中规模最大的宫殿是麟德殿,它由前、中、后三座殿宇组成,当时又称为“三殿”,面积相当于北京故宫太和殿的三倍。宫中盛大的宴会,多在麟德殿举行。

大明宫内,中轴绕北部为太液池的所在。唐太液池与汉太液池同名,但一个在宫内,一个在城外。唐太液池供帝后荡舟、赏月。池中有凉亭,池的周围建有回廊、殿宇,皇帝也经常在太液池大宴群臣。

唐朝三座宫城之外,又有三座大型苑囿,分别为西内苑、东内苑、禁苑。

西内苑在太极宫之北,苑内有宫殿若干,其中弘义官是李世民为秦王时居住的地方,即位后改名为大安宫。贞观四年,退居太上皇的高祖李渊搬迁到大安宫,贞观九年,李渊病逝于大安宫之垂拱殿。东内苑在大明宫的东南角上。

苑内殿有承晖殿、龙首殿,看乐殿、毬场亭子殿;院有灵符应圣院,唐僖宗崩于此处;池有龙首池,引龙首渠水注入,后又将池填平,改建为鞠场。坊有小儿坊、内教坊、御马坊。

三苑之中,禁苑的规模最大。东、西两苑只有方圆一两里,而禁苑地处唐都长安西北部的大片地区,北枕渭水,向西包揽了汉长安城,南接宫城,周廻一百二十里。禁苑中有柳园、桃园、葡萄园、梨园,充满生机。数十座闲雅的小亭散布于苑中,在各个景点附近建有宫殿,供帝后们设宴观景并休息之用。在汉宫阙的遗址上,重建了著名的未央宫和数座亭台。禁苑中还饲养著多种禽兽,皇帝兴之所至,便前来游畋。

唐朝上朝服饰

唐太宗贞观年间定令:百官之服,三品服紫,四品绯,五品浅绯,六品深绿,七品浅绿,八品深青,九品浅青。

高宗上元元年有进一步重申百官服色:文武三品以上服紫色,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此后遂沿革不变,成为有唐一代官服服色的标准。

官员袍服的质地、花纹、图案也有区别。七品以上官员可服花纹绫。五品以上官员袍服纹饰图案有雕、鹘、鱼、雁、花草等图案。据《唐会要•舆服》:诸王饰盘龙及鹿,宰相饰凤池,尚书饰雁,左右卫将军饰麒麟,左右武卫饰虎,左右鹰扬卫饰鹰,左右千牛卫饰牛,左右豹韬卫饰豹,左右玉钤卫饰鹘,左右监门卫饰狮,左右金吾卫饰豸,都督、刺史饰山形纹。

德宗时有规定:节度使以鹘衔绶带,取其武毅以靖封内,观察使以雁衔仪委,取其行列有序,冀人人有威仪。此种纹饰图案,各以文、武执掌而规定,时人称之为“袍花”。

唐代官员还有赐紫,赐绯,赐鱼袋之制。所谓赐紫、赐绯,即职事官的品阶还不及三品、五品,为酬其勋劳,赐以三品、五品的官服以示殊荣。赐紫、赐绯之后,通常可长期服用。此外,还有借紫、借绯,即官员的官品低于三品、五品,特许假借使用服三品、五品官服。如中央官出使外邦,地方官都督,刺史官品低的都可以借紫、借绯,但职任满期后,必须缴还,恢复旧有的官服。

三品、五品官员随品服又有给鱼袋之制。鱼袋三品以上饰金,五品以上饰银。睿宗景云年间,诏令衣紫者给金鱼袋,衣绯者给银鱼袋,玄宗开元时,还允许退休官员也可终身佩鱼。

自此,百官赐紫、赐绯,必兼赐金、银鱼袋。此制,唐人称为“章服”。章服是表示官员身份和地位的,唐人很重视,也常见于诗句之中。如杜甫“朱绂负平生,银章付老翁”,白居易“一片绯衫何足道,便留朱绂还铃阁”。

皇帝上朝的那个叫什么殿

1、古时皇帝上朝的地方叫金銮殿。

2、紫禁城中清故宫的太和殿经常被俗称为“金銮殿” ,然而,金銮殿的出处却在是唐朝长安的大明宫。由于比邻大明宫西边的翰林院,金銮殿是文人学士等待皇帝诏命应对之所,因此极有名气。宋代时仍沿袭唐制,也在京城建有金銮殿。而唐宋时期出现许多文人雅士,在写作中都把皇宫正殿称为金銮殿,再加上之后的一些民间戏曲小说中,也有相同的称呼。因此,皇宫的正殿称为金銮殿的俗称也就日渐形成。

唐朝728年后玄宗在兴庆宫上朝了吗

唐玄宗李隆基于公元712-756年在位,公元728年兴庆宫建成,玄宗便到兴庆宫办公和居住,此地成为当时的统治中心,安史之乱玄宗逃往成都并退位,叛乱平息后返回兴庆宫当太上皇居住了三年左右,总计在兴庆宫呆了31年左右。

李世民几点起床

一般4点到5点左右起床。 唐朝立国之君李世民,原是勤政励志的君王,每天早晨六点钟上朝听政议事,退朝一般视政事完毕方让百官退出殿堂,史料介绍,李世民上朝时有时议事过久,则令御厨送上缮食,让百官边吃边讨论问题,完事后才退朝。当然一般情况下,唐朝都是中午1点左右便退朝的。

李世民这种做法,其后任子孙都遵照执行不误

古代臣子在宫殿上的站位

答:春秋战国时期臣子在宫殿上的站位是按照官职的高低次第排列,还没有出现日后的文武分列左右,但此时古人却是以右为上,左为下,比如“以蔺相如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里就是说蔺相如官职比廉颇高。

到了汉朝这朝仪就讲究多了,上朝的官员必须有“门籍”,出入宫门必须办证,没有证件是不会让你入宫的。在站位上也是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三师的副职)第一,诸侯王排在第二,大将军、骠骑、车骑、卫将军其次。从站位上也能看出来,在汉代武官地位还是很高的。

在唐朝,这上朝的站位变成了文官居左,武官居右。据说这是源自《老子》:“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表现唐朝上朝的泥塑,可以看出来文官在左,武官在右。唐朝站位其实和汉朝没什么区别,只不过唐朝的正一品都不怎么上朝,唐朝的正一品和从一品大多是荣誉衔,一般获得这种荣誉头衔的都是给那些上不了朝的老官员。唐朝上朝时站在第一排的都是正二品,比如左右仆射(ye)、中书令等等,剩下官员按照 品级前后站班。

到明朝,这上朝的官员也多了,而且明朝官员经常来回调动,所以站位也就不再是一成不变,为此,明朝特地有官员编制朝班表,根据大臣官职高低每次上朝前贴好“名牌”。

到了清朝,其实就不在有“常朝”了,也就是文武大臣不用天天跑来上早朝了,一般都是皇帝和内阁学士、各部大臣召开小型“早朝”,也叫作“御门听政”。只有在重大节日或庆典的时候会举行“大朝”,一年也没有几次。清朝上朝的站位就是内阁学士在前,各部大臣在后,但和前朝有所不同的是,如果王爷或者皇子担任某部官员,那么他也是可以参加朝议的。清朝会给一些封无可封的官员赏赐上朝时宫中跑马、乘轿的特权待遇。

历史上大臣们上早朝绝对不是像电视剧中演的一样,大家分列左右,高喊“臣有本奏”“无事退朝”,不同的时期上朝的规矩是不同的,不按规矩的下场可是很惨烈的。

1 中国文化以北为尊 宫殿都是 坐北朝南 上朝时官员 文东武西 对应青龙(文官)白虎 (武职) 如果你以皇帝的位置来讲 文左武右

2 左第一的一般是宰相(清代中堂),右第一一般是太尉(清 军机大臣),按官位高低排下去的 。

3 按品阶站与按官位高低站下去 一般是四品(包括四品)以上的京官 相当于现在政治局全体 人大常委会全体 王公贵族一般有官职才能上朝

4 大朝会时 每逢岁首举行“大朝会”,是始于西周的一种礼仪规格最高的朝仪,一直沿用至清代

“大朝会”即百官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相当于今天一年一度的“述职报告”。 这时各个省的领导冒号 们就来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58356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霍去病的生平记载在哪些史书中?下一篇:哪座山上有薛城遗迹?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