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中华杂谈>正文

一战和二战中意大利为什么像墙头草 二战,日本首相铃木贯一郎为什么不是战犯

导语:一战和二战中意大利被认为是墙头草的原因是由于其在两次战争中改变了立场。而二战中,日本首相铃木贯一郎之所以不被视为战犯,是因为他在战争结束后被指派为日本的战争罪犯审判官,对其自身进行了审判。
一战和二战中意大利为什么像墙头草

1915年2月中旬,意大利与昔日的德奥盟友就其继续留在“三国同盟”内而进行的谈判完全破裂,与此同时,在大战的各条战线以及国际关系中,也出现了有利于协约国方面的进展,最终经过两个月的谈判,协约国集团满足了意大利提出的绝大多数要求,协约国1915年4月26日与意大利在伦敦签署了《伦敦秘密条约》。《伦敦秘密条约》的签署标志着意大利正式投向了协约国集团。

意大利身份的转变,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就意大利国内而言,民众一直不满政府与宿敌奥匈结盟的政策,资产阶级也因没有从与奥结盟中得到何种好处而对奥匈反感至极,因此一旦两大集团开战,意大利民众很难接受意大利站在德奥一方作战的主张,意大利最终必然倒向“协约国”集团。

二战,日本首相铃木贯一郎为什么不是战犯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历时两年半的审判,二战期间的日本军政要员基本上都在法庭上走了一遭,特别是几任首相,近卫文麿接受传讯后畏罪服毒自杀、平沼骐一郎终身监禁、阿部信行被指定为甲级战犯、米内光政以证人身份出庭、东条英机被执行绞刑、小矶国昭被判处无期徒刑,但二战时日本最后一任首相铃木贯太郎却完全没有涉及到东京审判中,为什么呢?

铃木贯太郎

铃木贯太郎没有被当成战犯处理,首先一点就是除了主持日本投降这个首相职务之外,二战期间,特别是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他没有担任过直接掌握实权的军政要职,只是以元老的身份隐身幕后,这使得他没有什么明面上的罪行,自然不会被审判。

铃木贯太郎历经明治、大正、昭和三位天皇,日本海军大将、男爵,担任过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军令部长、侍从长兼枢密顾问官(天皇近臣,可以影响天皇决策)等职务。功劳大、资历深、和天皇家族关系亲密,在二战之前铃木贯太郎一直是日本政坛核心人物之一,怎么突然不再掌握实权了呢?

铃木贯太郎内阁

1936年2月26日,日本陆军“皇道派”青年军官不满“统制派”的打压,发动兵变,刺杀军政要员,时任侍从长的铃木贯太郎也受到波及。铃木贯太郎一直主张和英美友好,在当时的环境下就成了兵变官兵的眼中钉,1936年2月26日凌晨4时50分,两百多名官兵携带轻重机枪包围了铃木官邸,带头军官冲进屋内连开三枪,铃木贯太郎头部、胸部、腹部各中一枪。乱兵再要补枪的时候,铃木夫人拼死保护丈夫,铃木夫人是昭和天皇的保姆,被天皇视为比亲生母亲还要亲的人,德高望重,乱兵不敢伤害她就撤退了,铃木贯太郎才幸运的活下来。

铃木贯太郎是活下来了,但有一颗子弹在脑部,手术风险太大,就没取出来,一直影响他的健康,再加上他已经68岁,慢慢的就退出了一线工作,担任一些位高权轻的闲职。直到1945年日本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已经77岁高龄的铃木贯太郎,因为德高望重、和英美两国关系友善,被天皇请出来担任首相,寻求体面的投降。

米内光政

其次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基本处于美国掌控下,体现的是美国的政治谋划,铃木贯太郎这样一贯亲美的人又怎么会受到清算呢?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之后,二战胜利在望,美英苏三国为了战后利益勾心斗角,1945年7月17日召开的波茨坦会议上都是算计。对于美国来说,战后快速的稳定日本局势,将日本打造成对抗苏联的前进基地才是最重要的事,这需要日本本地权贵们的支持,因此在谁是“战犯”的选择上美国有自己的标准。

在东京审判中受到严惩的日本战犯,比如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广田弘毅等人,基本上都是力主日德意法西斯结盟,主持对英美开战的军政要员;而不涉及英美战事、对英美持友好态度的大量日本官员都被美国包庇下来了,典型代表就是米内光政。

米内光政是日本海军大将,担任过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兼第1舰队司令、海军大臣、首相等要职,是日本全面侵华的主导人物之一,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之后,派遣海军航空兵轰炸中国城市,极力主张派兵进攻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海南等地,可以说是罪行累累。米内光政自己都认为是战犯,应该接受审判,甚至在巢鸭拘禁所给自己都安排好位置了,但因为他反对发动太平洋战争,反对日本对美国开战,被美国人认为是“和平人士”、“反战英雄”,直接被美国人排除出战犯名单,在新组建的日本政府中留用了。

年轻时的铃木贯太郎

而铃木贯太郎比米内光政还受美国人欢迎,堪称美国人的“老朋友”了。1917年,时任日本海军中将的铃木贯太郎访问美国,发表过一番演说“要使太平洋成为和平的桥梁,谁要是蓄意发动战争,就要遭受天谴”,这篇演说使其成为了很多美国政要的好朋友。1936年2月26日那场差点让铃木贯太郎死亡的刺杀,就是因为他和美国人太亲近了,遇刺当天还参加了驻日美国大使格鲁的晚宴。

1945年4月7日铃木贯太郎成为日本第42代内阁总理大臣,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病逝,他以发慰问电为契机,开始缓和日本同美国的关系,积极进行停战谈判。铃木贯太郎一方面压制日本国内的主战派,两次请出天皇圣断,推动了日本投降进程;另一方面通过私人渠道和美国进行了大量幕后交易,以积极配合美国战后布局为条件,保证了天皇家族和大量权贵的地位。特别是1945年8月14日宫城事件,少壮派军官兵变意图阻止《终战诏书》的发布,铃木贯太郎火速镇压的行为获得美国人好评,他被美国人视为和平派军人。对于铃木贯太郎这样亲美的日本权贵,美军进驻日本后自然要大大善待和倚赖了。

铃木贯太郎

虽然被美国人视为和平派军人,但铃木贯太郎真的爱好和平么?铃木贯太郎出身于幕府武士世家,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对于他这样旧幕府出身的人在仕途发展上是压制的。1887年从海兵学校毕业后,铃木贯太郎在军中发展很不顺利,很多学弟职位都比他高,最终让他脱颖而出的,是历次战争中铃木贯太郎敢打敢拼、勇猛好战,用命拼出来的大好前途。

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威海卫之战,当时仅是鱼雷艇艇长的铃木贯太郎,驾船冒死冲入北洋舰队防守严密的锚地,用一枚鱼雷将远东第一巨舰定远号击沉,从此名声大震;1905年日俄战争中的关键战役对马海战,为了保障日本舰队抢占有利位置,铃木贯太郎率领四艘驱逐舰冒着炮火冲向沙俄舰队,在近距离发射鱼雷击沉了三艘战列舰和两艘巡洋舰,一举击溃了沙俄海军的战斗意志,日本联合舰队仅损失三艘鱼雷艇就歼灭了俄国太平洋舰队,铃木贯太郎居功至伟,从此受到日本海军高层赏识重用,飞黄腾达。

铃木贯太郎和美国谈和平,是因为他去过欧美各国,对于日本在国力上和欧美的差距有清醒的认识,明白日本在大战中战胜不了美国,只能服软。要不你看从1894年甲午战争开始的日本一系列侵略扩张中,日本不断胜利的过程时,铃木贯太郎可从来都没说过“和平”二字。

铃木贯一郎作为日本二战时期的最后一任首相,并没有直接参与日本的军事扩张行动,而且一直压制激进的军国主义势力,因此没有受到军事审判。

.铃木贯一郎作为旧时代日本海军的领军人物,曾在甲午战争中击沉清廷的定远号而平步青云,在日本海军里拥有崇高的地位。而由于日本的资本主义改革并不彻底,封建时代的武士阶层垄断了上升通道,日本的经济被财阀垄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广大劳苦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日本的社会矛盾在1930年代终于爆发。日军的激进分子为了改变现状,都会采用极端的刺杀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主张。

(.铃木贯一郎)

在此历史背景下,以年轻军官主张改革的皇道派,和以政府及军方高层的统制派开始了死磕,对其实施了刺杀计划,以期望实现政权的替换。而二·二六事件就是日本近代史上最大规模的叛乱行动。

1936年2月26日,皇道派青年把铃木贯一郎也成为了刺杀的目标之一。铃木的住宅被激进军官安藤辉三大尉率领的200人包围。铃木贯一郎身中两弹倒地,安腾原本要上前补刀将其彻底砍杀。不过此时铃木的夫人鹰子上前声泪俱下苦苦哀求,表示愿以命相抵。安藤眼见铃木即将重伤而死,动了恻隐之心。并向铃木妻子道歉,表示自己无意对铃木有所冒犯,只是为了日本的政治改革而不得不下毒手,在命令部下们向铃木致敬后离去。

铃木奇迹般地脱离虎口,在此之后铃木就以年事已高和养伤为由,辞去了所有的职务,不再过问政务。也就是说他长时间在日本政坛的缺席,让其没有任何发动战争的罪证可以被找到,这也算是祸福相依了。直到1940年6月24日,铃木贯一郎出任枢密院副议长,7月任教育审议会总裁。到了1944年,其担任枢密院议长。这期间铃木贯一郎主要担任的是文官,并没有参与军中事务,也就日军的决策和其没有多大的关系。

(养伤期间的铃木贯一郎)

日本在二战时期主要分为文官派和武馆派,他们在主张上确实有区别。文官派一向主张要见好就收,而武官派则主张要无限扩张侵略的步伐。而且日本当时流行一种以下克上的文化,很多前线的军官都有灵活的自主权。铃木贯一郎尽管在日本政府文官体系里身居高位,其实很多命令也无法下达到前线军官手里。日本这时其实已经被军国主义所裹挟,谁都无法命令谁,一旦日本政府的命令与军官的诉求违背,不是被撤职就是被刺杀。

到了二战末期,在日本天皇的苦苦哀求下,铃木贯一郎在1945年4月组阁,并出任首相。天皇指望铃木贯一郎可以利用其军中的威望,可以压制日本陆军的强硬派。当时日本的军国主份子喊出了一亿玉碎的狂热口号,若任由这种情绪蔓延下去,日本势必会亡国灭种。

铃木贯一郎在组阁时,挑选了比较温和派而且还与自己有共事经历的人来担任。其中陆军大将阿南惟几在铃木担任天皇侍从长时期就是其下属,而且此人没有狂热的军国主义思想,不拉帮结派,比较容易操控。

就这样,铃木组成了一个相对温和的内阁。此时除了天皇之外,这个内阁就成为决定日本是玉石俱焚还是放下武器投降。铃木极力游说天皇下决心接受《波茨坦宣言》以结束战争。然而不死心的军国主义份子却坚持有条件地放下武器,在没有遭受两颗原子弹袭击前,天皇迟迟下不了决心,也无法阻止狂热份子的好战主张。

在美军动用原子弹后,对于这种开挂式的武器,天皇除了宣布无条件投降,已经别无选择。即使是天皇表态接受《波茨坦宣言》后,日本军队的少壮派还是不死心,密谋决定采用兵谏,包围皇宫,让天皇收回成命。然而铃木此前启用的阿南惟几等军官站在了主和派的一边,以致于宫城事件没有成功。

日本宣布投降的《终战诏书》就是由时任首相的铃木贯一郎带领起草。日本投降后,铃木以自己的使命已结束为由,宣布内阁总辞。后再度任枢密院议长,皇族审议会总裁。1948年4月17日,铃木死于肝癌,享年80岁。

(终战诏书)

铃木贯一郎的一生见证了日本海军从壮大到太平洋战争的失败衰落。尽管他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军人,但是却没有一条道走到黑。鉴于其在二战时期,没有直接助纣为虐,并且为加速日本军国主义的覆灭作出的努力,而没有上断头台。理性有时看起来不符合当时的政治正确,甚至有点众人皆醉我独醒的高傲,但是无论任何时候,理性的人都是一个国家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zatan/62296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东欧西欧南欧北欧文化区别 欧洲哪些是多民族国家下一篇:没有最新的文章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