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巴寡妇清: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富姐

导语:这样说很不寻常,因为秦朝喜欢搞轰轰烈烈的功勋。短短十五年,发生了无数大事。皇帝遇到一个来自偏远国家的女人并不是什么大事。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在货殖列传里没有提到这件事。这样说很不寻常,因为这与秦始

这样说很不寻常,因为秦朝喜欢搞轰轰烈烈的功勋。短短十五年,发生了无数大事。皇帝遇到一个来自偏远国家的女人并不是什么大事。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在货殖列传里没有提到这件事。这样说很不寻常,因为这与秦始皇的性格和一贯行为非常不符。秦始皇对女性的偏见是众所周知的。他的后宫如云。人们从未听说过他特别喜欢的女人。他有20多个儿子和几个女儿。人们不知道他的任何一个孩子的母亲是谁,仿佛他的后宫是一个真正的空,那些孩子带着空出来了。

为了不让这些女人有骄傲和尊严,他一辈子连个皇后都没有。秦始皇的性格并不随和。一个叫魏勉的人评价秦始皇:“蜂精,长眼,忠鸟,豺狼,少恩,虎心”,说秦始皇有蜂腰鼻,狭长眼,鸡胸,豺狼般的声音,小人虎心。我们不知道秦始皇的长相是否如魏良所说,但他的性格却像魏良所说的那样残忍、刻薄、冷酷,缺乏宽容和怜悯,拥有病态的傲慢和自尊。这样的皇帝,不是以君臣之礼,而是以主客之礼,郑重接见民间的女子,是不是有点不寻常?春秋战国时期的君主没有后世的君主那么嚣张。他们经常礼貌地接待来自其他国家的使节和客人,但这仅限于来自其他国家的人。他不必对他的臣民使用礼貌,除非他认为这个人很重要,他必须使用礼貌来表达他的尊重。这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值得秦始皇尊敬?

在谜团解开之前,人们一定以为她是德高望重的部落首领,秦始皇给了她一个隆重的礼遇来安抚她的部落。其实她不是。她只是一个商人,一个来自巴县的丹沙矿主。这让人觉得更不寻常。秦从来不尊重商人的传统。秦的祖先被封在一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地方。后来向东发展,逐渐对拿下中原产生了兴趣。秦人虽然从事工商业,但主要以农牧业为主,并不是齐国、郑国那样的传统重商主义国家。战国中期秦国的崛起源于商鞅变法。商鞅对商人特别反感,他的改革措施之一就是严厉打击商人。他规定“利在事末,懒而穷者,取为所得”,从事商业活动,因懒而穷者,没收为奴婢。秦始皇本人信奉韩非所为无不为的理论。韩非子更讨厌商人。他在《五虫》里列举了五种危害国家的人,商人就是其中之一。他指责这五种人是“州虫”,也就是说他们是州蛾。秦始皇一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商人的偏见不亚于对女性的偏见。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视琅琊山,在山中石刻,以示功德。他认为他的功绩之一是“去农业,消灭高贵的农业,消灭最后的工业——最后的工业是商业”。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把死去的人、丈夫、贾等人都派出去,把吕梁之地据为桂林、、南海,以适宜驻军”。这种征兵具有惩罚性质,相当于充军和流放。征兵的对象是秦始皇眼中的罪人和坏人,其中列有商人,显示了他们在秦始皇心目中的地位。不仅秦始皇,中国历代皇帝大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粮食产量低且不稳定,无法从国外补充。所以,强调农业有其天然的必要性。关注农业必然会打压商业,因为商业行为容易获利,会诱使农民抛荒经商,不利于农业生产,更不利于社会稳定。为了表示对商业行为的蔑视,大多数皇帝都与商人保持距离,很少有皇帝主动会见商人。即使偶尔见面,也是高高在上,商人匍匐在皇帝脚下。没有一个皇帝接待过商人和女商人。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皇帝接见女商人。更不可思议的是,秦始皇还为她搭建了一个很高的平台,名为“女子清泰”,以至于后世想象力丰富的读者都怀疑他和这个女子有一段暖心的故事,不然他为什么要给她如此崇高的礼遇?

秦始皇接见的女商人,名字叫“卿”,是巴县人,人们称之为“巴青”。因为是寡妇,所以也叫“巴寡妇卿”。秦时三十六郡之一的巴县,建于公元前314年,是秦时设立较早的一个郡。史书没有说巴青姓什么。《后汉书·南蛮与西南夷传》中有一篇关于巴人的简介——“巴县南郡人有五姓:巴氏、樊氏、块氏、石翔、郑石”。据《》记载,这五个姓氏都来自吴,都是出山的。他们一开始信仰鬼神,处于原始氏族状态。后来,他们从巴姓中选了一个叫吴襄的人做首领,带领五姓沿着沂水以西到翼城。这是巴人的祖先。既然巴县有巴姓,那巴青本人或者她的丈夫也可能姓巴。只有可能。霸县还有很多其他姓氏。从概率上来说,巴青更有可能不姓巴。

巴青经营什么行业?《货殖传》说得很清楚,“巴青寡妇时,先得丹点,但善于逐代获利”。八寡妇青的祖先发现了丹沙矿,世代盈利。这段话一开始就强调巴青是“寡妇”,所以发现丹沙矿的人应该是巴青丈夫的祖先,而不是巴青的祖先。「数天下」是多久?我们就数四代吧,一代二十五年,四代一百年左右。也就是说,秦征服巴基斯坦的时候,巴青婆家可能已经经营了丹沙矿。这让人很奇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不遗余力地打击商人。巴青婆家从事工商业近百年,积累了巨额财富,却没有受到秦政府的打击。有什么原因吗?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再来看看《货殖传》中提到的另一个秦代商人,史书上称之为“吴氏罗”。这个称谓的由来和巴青一样,也是“地名+人名”的方式。他是土生土长的维吾尔人,名字叫维吾尔。人们称之为维吾尔语。维吾尔人经营畜牧业,饲养更多的牲畜,在东部农区出售,用出售牲畜的钱购买稀有的丝绸产品和其他东西,献给维吾尔国王荣。荣王看到这些来自东方的精美织物,喜出望外,付给他十倍于牲畜价值的报酬。

维吾尔族的牲畜太多,只能用“谷”来计算,包括几个谷的马,几个谷的牛羊。吴的罗和巴青一样,也受到秦始皇的称赞,使他享有与同等的待遇,可以和朝臣一起上法庭。如果把吴诺和巴青放在一起,就会看到一些共同点。首先,吴诺和巴青都是经营行业的,不是空带手套白狼的游客。商鞅和韩非讨厌狡猾、贪吃的人。主要有两种人。一种是从事贩卖人口的人。他们把产品搬到其他地方,他们会得到财富。这个国家的总财富没有增加。这不是商鞅和韩非的目的。他们的目的是让君主富有,而不是让人民富有。第二类人是加工销售奢侈品的工匠和商人。加工奢侈品浪费人力,只是增加了商品的审美价值,并没有增加商品的数量。奢侈品会让人沉湎于享乐,消磨意志,这也是商鞅、韩非所厌恶的。吴仪从事畜牧业,大量饲养牲畜,运到关中地区,对秦国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巴青家族开采的丹砂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矿产品,对秦国也大有裨益。他们对秦国没有伤害,秦国也没有必要攻击他们。此外,如果我们看看他们的位置,我们会发现乌什诺和巴青都生活在秦国的边缘地区。吴在甘肃平凉,在秦国西北边境,巴县在秦国东南边境。这两个地方离秦朝统治中心关中很远,和夷地在一起生活。这里秦朝的统治力量很弱,要花很大力气打击他们,得不偿失。而且秦律虽然严苛,但严苛的法律必须由人来执行。秦始皇和秦始皇时代以前,由于交通落后,信息传递困难,秦律只在秦王朝统治中心关中地区严格执行,离关中越远,执行越低。秦统一六国后,严厉打击前六国商人,将他们迁离故地,流放他乡。《列传》记载了秦末汉初的几位大商人,卓、、孔等,都是在秦灭六国后,由赵、魏迁到巴蜀、南阳等地,大力冶铁致富的。这是严重违背了秦朝削弱他们的初衷,却没有受到惩罚。可见秦律在偏远地区的执行力度是非常有限的。

由于这些原因,巴青婆家开采加工朱砂,“善利天下”,不受秦政府的惩罚和干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热脸贴冷屁股 蒋总统最尴尬的一回:热脸贴在了谁的冷屁股上下一篇:他为父亲报仇 他为父亲报仇 血洗仇人满门 后成一代枭雄 差点做皇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