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清朝政府调动北洋军到湖北,袁世凯提出六个条件

导语:辛亥革命时期,清政府其实是有兵的,没有必要依靠北洋军去镇压南方的叛军。事实上,北洋军只有7万兵力,不可能完全压制辛亥革命中宣布独立的15个省。清政府派北洋军去湖北的原因有很多。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广总督

辛亥革命时期,清政府其实是有兵的,没有必要依靠北洋军去镇压南方的叛军。事实上,北洋军只有7万兵力,不可能完全压制辛亥革命中宣布独立的15个省。

清政府派北洋军去湖北的原因有很多。

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广总督芮城和控制湖北新军第八镇的张彪逃往汉口。他们把汉口的伤兵集合下来,注意到汉口的各国使馆,企图凭借湖北清军和汉口西方国家军队的力量,就地消灭武昌的叛军。

但张彪在汉口呆了几天,只集结了两千多兵力,远不是义军的对手。芮城苦苦哀求的汉口西方各国大臣,没有发表意见,无所事事地坐以待毙。

眼看国家无意相助,芮城赶不上,因为依靠张彪的两千残兵绝对不是武昌起义者的对手,甚至可能连汉口都守不住。

结果芮城也忘了自己的名声,迅速发了几份电报到北京连续射击,要求朝廷出兵南下,增援汉口的清军。在电报中,芮城反复强调,武昌的汉奸和四月广州黄花岗造反的汉奸不一样!

广州的叛乱主要是学生和和平党造成的,而武昌则是一支训练有素、武装精良的湖北新军。如果朝廷不尽快派出精锐来反叛乱,那么梁柱就毁了,建筑就倒了,整个湖北省就倒了。

芮城、张彪退守汉口后,集结2000余个巡逻营和少量新军,是镇压武昌起义过程中第一支抗击起义军的清军。

摄政王载沣接到芮城的紧急求救电报后,毫不犹豫地下令让北洋军沿鹿晗铁路南下作战。

同时下令海军总司令萨镇兵从上海率领十五艘战船,溯长江而上,先抵汉口,协助芮城、张彪守汉口。北洋军到达后,陆海互相攻击,消灭了湖北革命党。

至于摄政王载沣为什么派北洋军参战,主要是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湖广总督芮城发电报在北京连发,夸大义军的凶残,乞求朝廷迅速派援军,当时离北京最近的精锐士兵是北洋军。

第二,载沣排挤袁世凯后,满洲高层认为北洋军已经被控制,可以随时听从朝廷的指示,而其他省份的新军则不能。

再次,实事求是地说,北洋新军的战斗力确实是全国所有军队中最强的,朝廷派北洋军去湖北镇压革命党是最靠谱的。

第四,当时清军总兵力约70万人,其中20万绿色营和20万巡逻营负责守备任务。北洋军是唯一的机动部队。

基于这四点考虑,摄政王载沣认为,既然湖北新军很强,就应该派一支更强的北洋军去杀它;既然叛乱的势头很猛,我们应该立即派出手头的机动部队,即北洋军,来反击叛乱。

如果我们处理不了,我们会部署其他部队来帮助我们作战。总之,我们要一举反叛乱。但是载沣太年轻了,他忽略了两个致命的因素。

首先,如果湖北新军能造反,北洋新军的几万人不会有二心吗?

其次,湖北新军会等死吗?等着朝廷部署后自宰?

清政府出兵镇压来军的消息传到武昌军政府、骑兵练兵场和湖北省后,湖北巡抚李立即下令革命军不等清军到来,主动渡河到汉口。

清军集结之前,汉口、汉阳的清军全部被带走。结果驻守汉口的清军被起义军打走,湖广总督芮城乘军舰逃到上海,率领张彪带领残部向北撤退,准备北洋军的大腿南下。

那么当时的北洋军在干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混日子,故意不开战。

武昌起义后第三天,摄政王载沣下令北洋军参战。结果北洋军几个头目不肯上书,说袁世凯不回来,不能带兵。没办法。时间太紧。此时没有其他部队。

于是第二天,载沣不得不致信袁世凯,让他以湖广总督的身份参加北洋战争。没想到袁世凯对这个圣旨并不满意,因为清廷只给了他一个空的第一份工作,并没有给他全权指挥前方的军事。

因此,袁世凯拒绝接受他的辞职,并礼貌地拒绝接受法院对他的任命。

袁世凯摆架子,这让载沣当时很恼火。结果两天后,更恼火的事情来了。随着武昌首义攻占汉口、汉阳,黄冈、汉川、景山、天门、钱江等武汉附近地方的革命党人也纷纷起义,响应武昌首义。

但芮城和张彪都憋不住了,北洋军去了信阳就不前进了,眼看着革命党的势力坐大。

五国驻汉口领事见局势失控,纷纷向其驻北京使馆发电报,以便向清政府施加压力。列强说既然湖北地方清军再也压制不住,就答应袁世凯让北洋军试试,不然我们列强直接插手!

外国父亲有一头牛,这让载沣很丢脸。最后,他只好请袁世凯出去。这次是袁世凯主动。他提出了六个就职条件,说不答应就不出去。

袁世凯提出的六个条件是:

第一,大会明年召开;

第二,组织责任内阁;

三、开党禁;

4.包容武汉的同修;

5.授予全权指挥前方军队;

六、保证他的军队的充分供应。

袁世凯提出这些条件的实质是要把清廷的军政大权从满清大臣手中夺走,让清政府完全听从他的摆布。

根据这些条件,不仅皇室内阁奕劻将下台,而且掌握清廷最高权力的载沣也将退居无能为力的境地。载沣非常不想答应,但现在他不能答应了!

因为第一,袁世凯的复出是列强对清廷施压的结果,载沣不敢与列强同归于尽;第二,北洋军现在已经失控,袁世凯是唯一控制城镇的领袖。这个时候反袁世凯,就是反北洋军。

得罪了北洋体系,估计不用等革命党来杀自己吧?北洋军的丘八肯定会给清廷一壶;第三,南方独立性太强,现在调动其他新部队或者巡逻营参战都来不及!

最后,答应了袁世凯的一切要求,让袁世凯为钦差大臣,同时命冯为北洋第一军,负责前方作战事宜;段是的第二军,负责后方的反击。袁世凯控制了两支军队和所有前往湖北的陆海军。

令人愤慨的是,在袁世凯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的同一天,冯率领北洋军夺回汉口,脸上露出了严厉的表情。但袁世凯此时并不在乎这些。

毕竟武昌叛军只有两万多,他带了四万多北洋军。他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优势,他理应获胜。此时他担心的是如何通过空让清廷立于不败之地。

因为袁世凯心里很清楚,清政府必须丢!武昌起义后,湖北很多地方都开花了,不仅武昌,各地革命党都造反了。他的数万北洋军怎么可能和各地的革命党作战?

所以袁世凯在出山前提出了六点要求。第一条,要求第二年召开国会,明确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加责任内阁,并以此主张与革命党和清政府谈判。

这个命题的妙处在于,既有君主制,又有共和制,这是革命党和清政府都可以接受的谈判标准。

结果袁世凯和革命党、清政府谈了好几个月都不好过。清政府和革命党都输了,他自己赢了。

一般来说,辛亥革命时期,清政府手头大约有70万士兵。其中绿色营20多万,八旗10万,巡逻营20多万,新增兵力20万。这些部队里,八旗最垃圾,绿营稍微强一点。

最有效的是各省的侦察营和新军。不用说,新军在侦察营也能打得不错。比如奉天巡防营的首领张,江苏巡防营的首领张勋,都参加了镇压辛亥革命的战斗。

但是巡逻营要负责当地防守,不能随便调动,否则会把当地搞混。北洋军虽然只有七万人,但这七万人是清政府专门打造的战略机动部队,目的是应对辛亥革命的大规模叛乱。

载沣罢黜袁世凯后,还对北洋军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动,但袁世凯的影响根深蒂固,最终他利用北洋军来迫使清政府就范。

袁世凯复出后也很苦,北洋军到处救火。仅武昌一地,就投入两镇兵力对付湖北革命军。

后来江苏独立后,北洋军又把另一个镇调到苏鲁,配合张勋的巡防营,应付东南民军;陕西和山西也宣布独立后,袁世凯不得不安排北洋军的两部分分别包围山西和陕西平民军;此外,袁世凯不得不留下一部分北洋军守京师,还有一部分驻军驻守蒙边。

后来袁世凯对玉龙太后说,我办不到。你最好退位!这句话,其实并不全是为了迫宫。毕竟北洋新军只有几万人,要分成十几个部分才能用。他们筋疲力尽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水里的植物有哪些 自然界致命植物有哪些?盘点世界十大毒王植物下一篇:晋朝历代皇帝 晋朝第二个白痴皇帝,废了又立,受尽屈辱后命断权臣之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