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文史百科>正文

他比诸葛亮早出山八年,鲁肃真实水平到底如何?

导语:本文介绍了《三国演义》中被罗贯中形容为平庸的东吴重臣鲁肃的真实历史形象。鲁肃是一个忠心耿耿、兢兢业业、有战略眼光和业务能力的天才。他在荆州问题和与刘备的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提出了著名的“榻上之策”。

三国演义中,东吴重臣鲁肃被罗贯中形容为极其平庸的人。在《演义》中,我们甚至感觉不到鲁肃对东吴的贡献,却觉得鲁肃对刘备的韩曙集团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据《演义》记载,诸葛亮为主公刘备筹划荆州时,鲁肃是最好的助手,把荆州借给了韩曙集团。而且他能让人记住吴栋的事情,而且只有一个横纵连横,就连蜀汉都顶住了曹魏。那么历史上的鲁肃真的是这样一个坏人吗?其实周瑜对鲁肃的评价很高:鲁肃对自己的职责略有担当,反而求于,鲁肃忠心耿耿,兢兢业业,能对鲁肃关怀备至。《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也对他评价很高:鲁肃是个专制主义者,他是个真正的天才。如果说鲁肃像罗贯中描述的那样平庸无能。周瑜怎么会想到这样的人可以代替自己?陈灿寿怎么评价这么高?

历史上的鲁肃善良助人。得知周瑜缺粮后,直接把家里一半的粮食给了周瑜,两人就成了永不反目的朋友。后来周瑜向孙权推荐了鲁肃,孙权和鲁肃也好好谈了一谈。

公元200年,鲁肃与孙权第一次见面时,提出了著名的“榻上之策”,类似于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是日后治国的国策。然而诸葛亮此时还在种地,离出山还有八年。一千人的部队很容易得到,但一个人很难找到。孙权听了鲁肃的谋略,自然很高兴。

虽然鲁肃的榻策和诸葛亮的隆中对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值得一提的是,官渡之战从建安四年六月发展到建安五年十月。鲁肃在榻上提出上策时,曹操、袁绍尚未胜。即使官渡之战袁绍战败,他的军队也损失惨重。此时仍称霸北方四州,整体实力仍在曹操之上。但是,鲁肃还是清晰地感觉到,袁绍不是曹操的对手。东吴未来的对手只能是曹操。诸葛亮提出隆中对的时候,曹操已经打败了袁绍,可以说统一了北方。这时,全国的形势非常明朗。从这一点来看,鲁肃也有着非常超前的战略眼光。

其次,鲁肃也有一定的看人水平。战略意义重大的荆州,资源丰富,人才济济,刘表十万大军。但是,鲁肃、孙权并不重视刘表,认为“造其主不可守”。其实也正是如此。虽然兵力有数百人,但刘表毫无进取精神,只能做守城高手。

最后说一下鲁肃的业务能力。当刘全第一次争夺荆州时,如果鲁肃不率军一万大军攻占益阳,挡住关羽的三万大军,还能指望什么来说服零陵太守郝普?

慈善能干,这种人注定会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唯一可惜的是他的人生太多了。诸葛亮死后也为此哀悼。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不要把默默工作的老实人当回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baike/3414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代没有普通话一说 皇帝是如何听懂各地大臣的方言的下一篇:春秋时期的楚国霸业 为何到了战国没有得到重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