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历史解密>正文

笔能杀人:曾国藩弹劾翁同书 笔能杀人:曾国藩弹劾翁同书 李鸿章添上24个字让其死罪难逃

导语:笔能杀人:曾国藩弹劾翁舒同,李鸿章加24字使其死罪逃脱。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186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做了一件永生难忘的事情:弹劾安徽巡抚翁同书。 曾国藩为什么要弹劾翁同书呢? 翁同书是在1858年出任安徽巡抚的。咸丰皇帝命他为钦差大臣胜保帮办军务,驻守定远。1859年,捻军数万人大军进攻定远,翁同书不能抵挡,退守寿州。 定远失守后,朝廷将翁同书革职留任,让他戴

笔能杀人:曾国藩弹劾翁舒同,李鸿章加24字使其死罪逃脱。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186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做了一件永生难忘的事情:弹劾安徽巡抚翁同书。 曾国藩为什么要弹劾翁同书呢? 翁同书是在1858年出任安徽巡抚的。咸丰皇帝命他为钦差大臣胜保帮办军务,驻守定远。1859年,捻军数万人大军进攻定远,翁同书不能抵挡,退守寿州。 定远失守后,朝廷将翁同书革职留任,让他戴罪立功。 1860年12月,寿州出了乱子:安徽团练首领苗沛霖与寿州团练首领孙家泰、蒙时中、徐立壮等人互相仇杀,引发苗沛霖反叛清廷,率部围攻寿州。寿州防守坚固,自三国两晋以来就有「 ”铁打的寿州”美誉,但翁同书无心恋战,不但按照苗沛霖的意思,上书朝廷为其美言,还下令处决其原来当作心腹爱将的徐立壮,将孙家泰投进大牢。可苗沛霖背信弃义,还是攻破了寿州。翁同书仓皇逃出寿州,历经艰难险阻回到京城。 看到此情此景,曾国藩坐不住了。曾国藩当时担任两江总督。从层级上来说,两江总督与安徽巡抚平级,彼此没有隶属关系。但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的同时,还负责督办苏、皖、浙、赣4省军务,4省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所以,曾国藩就对安徽巡抚翁同书有了管辖权。 曾国藩对翁同书两次出逃以及在苗沛霖事件上处理不当的事情很不满意,如果不对这种行为进行惩戒,那他这个两江总督就不好当了。可是,翁同书并不是那么好弹劾的。 翁同书父亲叫翁心存,当年在朝廷里官至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还做过同治皇帝的老师。翁心存的两个儿子翁同书、翁同爵都官至巡抚,属于与曾国藩平起平坐的封疆大吏。翁心存第三个儿子翁同龢则是状元出身,圣眷正隆。可以说,翁氏家族在朝廷里很有势力,翁门弟子布满朝野。曾国藩弹劾翁同书,稍有不慎,将会惹祸上身。 就在曾国藩踌躇良久之际,正在曾国藩幕府担任幕僚的李鸿章主动请缨,为他代写奏折。 李鸿章文笔极好,早年进京参加会试时,就写下「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着史,三千里外欲封侯”这样的豪迈诗句,写个弹劾奏折,还不是手到擒来? 李鸿章在这篇题为《参翁同书片》的奏折中写道:「 ”军兴以来,督抚失守逃遁者皆获重谴,翁同书于定远、寿州两次失守,又酿成苗逆之祸,岂宜逍遥法外?应请旨即将翁同书革职拿问,敕下王大臣九卿会同刑部议罪,以肃军纪而昭炯戒。”这是指出翁同书的罪过,建议将翁同书革职拿问,进行议罪,以严肃军纪。 这还不够,为防止朝廷有人为翁同书说情,李鸿章又画龙点睛地添了24个字: 「 ”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 这句话说得大义凛然,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这一写,不但朝中大臣无法袒护,连皇帝都无法徇情了——我曾国藩都「 ”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你皇帝好意思瞻顾迁就? 很快,曾国藩弹劾翁同书的奏折送到了朝廷。这时候,同治皇帝已经继任,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那时候,曾国藩统领的湘军是抵抗太平军的主力部队,慈禧太后、慈安太后很重视曾国藩的奏折,便将翁同书革职逮问。经过王大臣审议,拟定了一个死刑。 翁心存得知儿子被判死刑,又急又气,生了重病。翁同书被暂时释放回家,在病床前伺候父亲。没过多久,翁心存病重不治,撒手人寰。考虑到这些情况,两宫太后和同治皇帝以眷念师傅的名义,改翁同书的斩刑为充军新疆。后来,翁同书改戍甘肃军营效力,3年后死在了陕西花马池。 对于翁同龢来说,父亲溘然长逝、兄长发配边疆,一个好好的家弄成如此凄凉光景,都是由曾国藩、李鸿章的一封奏折引起的。不过,那时候,翁同龢才刚刚进入仕途,只是一名六品京官,而曾国藩是两江总督,又是朝廷倚重的重臣,跟他较劲纯属自不量力,于是便迁怒于代笔的李鸿章。 此后,李鸿章就成了翁同龢一辈子的敌人了,两个人的梁子就这样彻底结了下来。 本着「 ”有仇不报非君子”的理念,翁同龢立志要一生一世与李鸿章对着干,费尽心思给李鸿章穿小鞋,找不自在。翁同龢是有报仇资本的,人家是晚清时期最牛的学霸,27岁高中状元,学识渊博,是同治与光绪两代皇帝的老师,深得信任,官自然也做得很大。翁同龢为难李鸿章的事很多,最着名、后果也最严重的有两件。 第一:拒付军费 北洋水军是晚清最重要的军事力量,在李鸿章掌管北洋军时期,翁同龢一度是户部尚书。众所周知,搞军事是最烧钱的,李鸿章免不了屡次向翁同龢申请军费,但是翁同龢说:「 ”这十几年来,买的枪炮军舰够多了,暂停给北洋军拨款,把钱用来疏通河道。”翁同龢总是以「 ”没钱”为由拒付军费,致使北洋水军从光绪十四年后就在没有再买过一艘军舰,装备落后。 第二:甲午主战 甲午海战前夕,李鸿章自知不是日本对手,所以坚决主和,而翁同龢一方面拖欠军费,一方面又坚决主战。有人认为翁同龢主战是爱国的表现,也有人认为他这是因私废公,水军之败就是李鸿章之败,他要借此绊倒仇人李鸿章。果然,李鸿章因战败被削官去职。 其实,翁同龢也曾为自己的行为惭愧后悔过,他在日记中写道:「 ”覆水难收,聚铁铸错,穷天地不塞此恨也。”只是,国将不国,悔之晚矣。 附录《参翁同书片》全文如下: 参翁同书片    同治元年正月初十日    再,前任安徽巡抚翁同书,咸丰八年七月间,梁园之挫,退守定远。维时接任未久,尚可推诿。乃驻定一载,至九年六月,定远城陷,文武官绅殉难甚众。该督抚独弃城远遁,逃往寿州,势穷力绌,复依苗沛霖为声援,屡疏保荐,养痈贻患,绅民愤恨,遂有孙家泰与苗练仇杀之事。逮苗逆围寿,则杀徐立壮、孙家泰、蒙时中以媚苗,而并未解围。寿城既破,则合博崇武、庆瑞、尹善廷以通苗,而借此脱身。苗沛霖攻陷池,杀戳甚惨,蚕食日广,翁同书不能殉节,反具疏力保苗逆之非叛,团练之有罪。    始则奏称苗练入城,并未杀害平民,继则奏称寿州被害及妇女殉节者不可胜计,请饬彭玉麟查明旌恤,已属自相矛盾。至其上年正月奏称苗沛霖之必应诛剿一折三片,脍炙人口。有「 ”身为封疆大吏,当为朝廷存体制,兼为万古留纲常。今日不为忠言,毕生所学何事”等语,又云「 ”誓为国家守此疆域,保此残黎”,俨然刚正不屈,字挟风霜。逮九月寿州城破,翁同书具奏一折二片,则力表苗沛霜之忠义。视正月一疏,不特大相矛盾,亦且判若天渊。颠倒是非,荧惑圣听,败坏纲纪,莫此为甚!    若翁同书自谓已卸抚篆,不应守城,则当早自引去,不当处嫌疑之地;为一城之主,又不当多杀团练,以张叛苗之威。若翁同书既奉谕旨,责令守城,则当与民效死,不当濡忍不决;又不当受挟制而草奏,独宛转而偷生。事定之后,翁同书寄臣三函,全无引咎之词,廉耻丧尽,恬不为怪。    军兴以来,督抚失守逃遁者皆获重谴,翁同书于定远、寿州两次失守,又酿成苗逆之祸,岂宜逍遥法外?应请旨即将翁同书革职拿问,敕下王大臣九卿会同刑部议罪,以肃军纪而昭炯戒。 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是否有当,伏乞皇上圣鉴训示。谨附片具奏。 55vt;R;G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世界雇佣兵公司排名:第2名扬四海 世界雇佣兵公司排名:第2名扬四海 第1美军都害怕下一篇:世人皆知陈胜兵败被杀 世人皆知陈胜兵败被杀 却甚少有人知道吴广的下场 比陈胜还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