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这一本书 这一本书 大家都在电视上看过 毛泽东却花了70年时间去读它

导语:每个人都在电视上看过这本书,但毛泽东花了70年时间来阅读它!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毛泽东生前读过很多书,用“读万卷”来形容也不过分。那么,他一生中最喜欢的书是哪本?很多人觉得应该是三国演义。可以证实,他读这本书至少有70年了。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坚决反对年轻的毛泽东读“轻书”和“杂书”,但他允许毛泽东读《三国演义》。关于毛顺生本人对这本书印象很深,以为儿子能看懂。我父

每个人都在电视上看过这本书,但毛泽东花了70年时间来阅读它!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毛泽东生前读过很多书,用“读万卷”来形容也不过分。那么,他一生中最喜欢的书是哪本?很多人觉得应该是三国演义。可以证实,他读这本书至少有70年了。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坚决反对年轻的毛泽东读“轻书”和“杂书”,但他允许毛泽东读《三国演义》。关于毛顺生本人对这本书印象很深,以为儿子能看懂。

我父亲把毛泽东送到韶山京湾,在毛宇菊开办的私立学校学习,还允许毛泽东带着这本书。放学后,毛泽东对这本书如此着迷,以至于他无法放下它。他甚至在课堂上偷看了这本书,他是一个真正的少年“三国志迷”。

1928年,毛泽东带着几本书,带领部队上了井冈山。爱读书的毛泽东要求红军在打土豪劣绅的时候,把所有的书报都拿回来。他还提到要去土豪家看看有没有三国演义。

不久,得到了一本《三国演义》,是红军战士在谭的图书馆里攻打井冈山附近的茶陵县高龙尾时发现的。毛泽东拿到了三国演义,放不下。他必须学习。

虽然他早年读过很多遍三国演义,现在可以再读一遍,但是他有新的东西可以借鉴。因此,毛泽东曾经说过:“这真是一朵云看天空,它很快乐。”

根据贺子珍后来的回忆,阅读是1929年前后毛泽东在井冈山艰苦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他经常把《三国演义》放在口袋里看几遍。他记性很好,把读过的书都记得很清楚,善于吸收有用的东西并加以应用。

中央苏区的毛泽东经常引用《三国演义》的话来指导实际工作。他在1930年5月《寻乌调查》中写道,对能看三国的人做了统计:5%。

1932年1月赣南会议后,毛泽东被“左”倾分子扣上了“机会主义”、“狭隘经验论”的帽子,病重了。他带着贺子珍和13名护卫来到瑞金以东二三十里的东华山,在一座古庙里住了50天。他在这里埋头读书,主要是读《三国演义》。

在中央苏区,毛泽东爱读《三国演义》是众所周知的事,连1932年进入中央苏区的临时中央领导也知道了。在剥夺了毛泽东的军事指挥权后,他们经常在《革命与战争》等刊物上发表批评毛泽东的文章,还批评毛泽东爱读《三国演义》,影射毛泽东“无条件地把古代三国演义当作现代战术;古代《孙子兵法》被无条件地视为现代战略。很多博览群书的同志把半个世纪前的曾国藩当成了兵法的瑰宝。

关于这件事,毛泽东在1960年12月25日生日那天,与身边的一些亲戚和工作人员聚餐时说:当时,我被严厉处分了三次。“那时候,我无事可做。我边走边坐在担架上。我做了什么?我看书!他抬着担架,我读着我的书。他们又批评我,说我用三国演义和孙子兵法指挥战争。其实我当时没看过《孙子兵法》,也看过几次《三国演义》,但是谁还记得指挥作战时的《三国演义》?忘得一干二净。”

60年代初他再谈这件事的时候说:“1935年前后,党内有同志说我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我是按照两本书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一本是《孙子兵法》。其实怎么能按书打呢?当时只看了这两本书的一本《三国演义》,另一本《孙子兵法》当时没看。那个同志坚持说我见过。我问他孙子兵法里有多少篇。第一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他不能回答。其实他也没看过。从那以后,它迫使我翻阅《孙子兵法》。”

延安时期,毛泽东对《三国演义》仍然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他曾经对干部工作负责人说:做干部工作的同志要读《三国演义》,读完我受益匪浅。

毛泽东不仅抽烟[/k0/]并反复阅读这本书,而且还喜欢看三国戏。

1944年6月,延安评剧研究所排演了几部古代题材的戏剧,其中最喜欢的有《古城会》《草船借箭》《捉迷藏》《定军山》。每当看这些剧,他就全神贯注,从头到尾看,边看边评论,看到就笑。

他没有笑古城会的张飞和草船借箭的鲁肃,而是开怀大笑。张飞吹嘘自己“老张,我多聪明”的得意表情时,笑声特别响亮。

1945年8月,毛泽东在重庆谈判前夕,工作人员为他准备了一批书籍,但他只选择了《三国演义》等书籍随身携带。在重庆,毛泽东在繁忙的公务之后,带着《三国演义》去读书。

1947年前后,在陕北艰苦奋斗的日子里,毛泽东经常利用行军打仗的间隙来读《三国演义》。他还对战士们说:你们现在读理论书有困难,可以先读小说来引起阅读兴趣,等你们文化提高了再慢慢读理论书。然后,毛泽东给士兵们讲了《三国演义》中生动有趣的故事。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华北京剧团在西柏坡演出。毛泽东连续两天看三国剧《失传》空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仍然热爱《三国演义》,经常向身边的工作人员和护卫询问三国的情况。

据四川成都武侯祠原馆长谭说,1958年在成都会见过武侯祠时,他曾这样问讲解员:“你知道诸葛亮一生中骑过多少次车,骑过多少次马吗?”这说明毛泽东读三国演义非常仔细,他也注意到了经常被忽略的细节。

20世纪50年代是毛泽东频繁广泛阅读《三国演义》的时期。他那时候几乎天天读三国演义。为了更广泛地了解三国时期,分析三国人物,他特别注重研究三国的新成果。

大约在那个时候,他读了陆璧的《三国志》。鲁比的书受到中国知识分子的高度赞扬,但毛泽东经常质疑甚至批评它。

1952年前后,毛泽东购买了一本大字书《二十四史》,由清乾隆年间的武英堂出版。毛泽东读了又读《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相比,他圈注了很多书。当他去其他地方时,在他喜爱或经常阅读的大量书籍中,一定有《三国演义》、《三国志》、《韩曙》、《韩曙》。

1958年大跃进期间,毛泽东更频繁地阅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并扩大阅读相关人物传记。他还向全党干部推荐了一些传记。

在火车上看了几遍《张鲁传》,在郑州会议上讲了很多关于张鲁的话题,写了几千字的评论,有的作为红头文件发给高级干部。

当时,他要求干部们读《刘烨传》,并在一份文件中明确指示:“这本传记可以读。长线钓大鱼,来自柳椰。”

他介绍大家读《郭家传》,并在批示中说:“此人足智多谋,辅佐曹操南征北战,出了不少好主意,值得学习。”他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在做事时要更加足智多谋。

他主张干部读传,赞赏“鲁足智多谋”“现在,我们80%的高级军官都出生在军队,参加革命后学习文化。他们一定要读三国梦露传。”

他读了《鲁肃传》,对鲁肃的家乡和屯兵作了一些考证。

中国有句话叫“不读三国”,但毛泽东晚年对《三国演义》的兴趣丝毫未减。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患有老年性白内障,护士限制了他的阅读量,但在他阅读的有限的写作量中,毛泽东把很大一部分放在了阅读《三国演义》上。

他经常在书房和游泳池的卧室里看各种版本的《三国演义》,有平装本的,也有连线的。他还读过关于三国的历史传记,如《杨虎传》、《晋书·杜预传》。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经常带着极大的学习兴趣阅读这两种不同版本的三国志书。

据文字记载,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到晚年,至少读了70年的《三国演义》。这在他一生的阅读经历中是罕见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吻合器历史 吻合器历史下一篇:孙武称范、中行氏先灭 孙武称范、中行氏先灭 晋国将归于此家 只因各家改革方式不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