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奇闻趣事>正文

一千七百八十五年前的中秋节:大汉王朝最后一任丞相的辞世与无奈 一千七百八十五年前的中秋节:大汉王朝最后一任丞相的辞世与无奈

导语:1785年前的中秋节:达汗王朝最后一任宰相的死亡与无奈。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蜀汉建兴十三年中秋,五丈原,历经了七年五次北伐的诸葛亮,再也撑不住了。 原创: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对阵图 北方干燥的天气、初秋多变的气温、繁重的军务,劳师远征的疲劳,让诸葛亮的体质渐渐不支,特别与司马懿对峙百天,却无进展的苦闷,更让他的健康每况愈下。 之前,诸葛亮曾派一位使者向司马懿下战书

1785年前的中秋节:达汗王朝最后一任宰相的死亡与无奈。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蜀汉建兴十三年中秋,五丈原,历经了七年五次北伐的诸葛亮,再也撑不住了。 原创: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对阵图 北方干燥的天气、初秋多变的气温、繁重的军务,劳师远征的疲劳,让诸葛亮的体质渐渐不支,特别与司马懿对峙百天,却无进展的苦闷,更让他的健康每况愈下。 之前,诸葛亮曾派一位使者向司马懿下战书,司马懿避开军事不谈,却问起诸葛亮一天的起居,使者是个实在人,回答道:「 ”丞相一天实在辛苦,连罚20个板子以上的事情都要过问,胃口也不太好,一天连两顿饭都吃不下” 网络截图:央视版三国演义.司马懿询问使者 很有可能,前线的风餐露宿,让诸葛亮患上了胃病,我们无法确认是胃溃疡还是胃癌,但在那个时代,几乎都是绝症。 诸葛亮也深感自己病重,给远在东吴的兄长诸葛瑾写了一封信:「 ”瞻儿今年已经八岁了,聪明可爱,只是显得早熟,恐日后成不了大器。”将自己儿子情况向兄长做了交代。 随后,诸葛亮又写了一封信给皇帝刘禅,表示自己病情不乐观,要有思想准备,同时希望陛下多留心国家大事。 网络截图:央视版三国演义.诸葛亮致信后主 自己有生命之危时,诸葛亮的两封信,一封嘱托了亲儿子,一封交代了胜似亲儿子的刘禅。 因为就在11年前,刘备在弥留之际,对自己的儿子们说过「 ”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而此时,背负着知遇之恩托孤之重的大汉最后一任丞相,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 诸葛病危,李福探营 八月,病情急转而下,诸葛亮正式起草了一封密函交给刘禅:「 ”我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朝廷的大事应该交付给蒋琬。” 论军功资历,接任者当属魏延;论内政理财,丞相身边的杨仪更为合适,怎么突然冒出一个蒋琬? 刘禅当然紧张,诸葛亮对于蜀汉的意义,可不仅仅是丞相的职务,更是兴复汉室的旗帜,群臣百姓的精神领袖,这擎天之柱突然崩塌,又该如何是好。 于是,刘禅紧急派遣尚书仆射李福,星夜从成都赶赴五丈原前线,慰问病情,安排后事。 此时的诸葛亮,已经病榻中不能起床,诸葛亮向李福交代说:「 ”我受先帝托付,眼见北伐大业未成,却因天命,不得不离去;我死后,愿朝中大臣仍一本初衷,尽力辅佐陛下,继续完成未尽大业;我死后不必安葬在成都,就埋在汉中定军山下即可。” 网络截图:央视版三国演义.病榻中的诸葛亮 对先帝,深受托付,舍命而报;对百官,衷心嘱托,扶保陛下;而对自己,就近埋在定军山罢了。。。 那个定军山,是黄忠斩杀夏侯渊的胜利之地;是汉中丞相府的运筹之地;更是北伐的出发点,益州的北大门。诸葛亮要在这里,永远守护着汉中,守护者先帝、关羽、张飞、赵云、庞统们未尽的事业。 李福一一记下遗嘱,又迅速赶回成都向后主报告。 几天后,李福又匆匆回来了,当他进入诸葛亮军帐后,见到丞相已昏迷在床上,大哭:「 ”来迟一步,我误了国家大事”。 弥留之际的诸葛亮听到了李福的哭声,苏醒过来,小声说:「 ”我知道你回来的目的,前日咱俩的谈话,足足有一天,但意思仍有所不尽,您是要再来做个决断吧。” 李福哭着说:「 ”丞相,是我的疏忽,没有请教您:假如您有个三长两短,谁能够担当国家大事呢?所以我现在又返了回来,请丞相明示,蒋琬之后,谁可以继任。” 网络截图:央视版三国演义.李福探营 诸葛亮看了看李福,回答道「 ”费祎”, 李福又问:「 ”那费祎之后是又是谁呢?” 诸葛亮摇摇头,不再回答。 你看看,如果按照惯例,既然诸葛亮点名蒋琬是继任者,那么蒋琬之后是谁,应该由蒋琬来指认;如果按照制度,丞相是由皇帝提名的,怎么能由上一任丞相安排呢?诸葛亮点名费祎,为继任者的继任,既不符合惯例,又不符合制度,又是为何呢? 一句话:诸葛亮与刘禅的君臣之信,父子之情。 那些抹黑二人关系的喷子们,可以休矣。 临终抉择,秦岭悲风 朝中大事已托付完毕,该是安排眼前这军中之事的时候了。 五丈原这支前线部队,历经七年北伐的浴血奋战,意志坚定,经验丰富,装备诸葛弩、木牛、流马、「 ”蒲元”神刀、熟练使用八阵图,更有无当飞军、虎步军这样的特种部队,就连曹魏的骑兵团,也不敢正面冲突,堪称那个时代全世界最精锐的步军。 诸葛亮当然深知,完整安全地将这支部队撤回汉中,才是对战士们最大的负责,对国家最终的交代。 前线统帅病故,按理交于副手,当年夏侯渊被黄忠斩于定军山,就是副将张合临危受命,整合残军,保住了阳平关。 但此时,诸葛亮面临的问题是,谁是副手? 按军功、资历、官职、爵位,魏延当仁不让,这位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凉州刺史、南郑侯在军中享有极高的威望。然而,刚愎自用的性格,与诸葛亮每每意见相左,又不善于处理同僚关系,在诸葛亮心中,魏延始终是一个雷。 网络截图:央视版三国演义.魏延 如果把大军交给魏延,无非就三种结果: 第一种,魏延率军进攻司马懿,面的狡诈而强大的敌人,几乎没有胜算,万一斜谷口再被堵死,连退路都没有了; 第二种,魏延率军继续屯驻五丈原,渭水对峙。这样虽然没有倾覆的危险,但是杨仪、姜维、费祎他们肯听魏延调度吗?一旦如此,祸起萧墙又当如何? 第三种,魏延率军撤回汉中,但这就意味着十万大军的军权,以及汉中之地,都被魏延牢牢的把控,那继任的蒋琬算什么?皇帝又该如何? 说白了,魏延作为先帝留下的仅存大将,诸葛亮爱其才,用之,但真心不作为嫡系,这与魏延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况且,在那个谶纬神学流行的年代,谁能保证魏延的名字不给诸葛亮添堵呢。。。 魏延,不行;姜维,资历尚浅;费祎,才从成都调过来,军中没有威望;王平、马岱等,官阶不够,唯一能选择的,只有善于理财调度,做事缜密勤勉的长史杨仪了。 此时的杨仪,正单独统领后军,守在距五丈原10里外的斜谷口,保障退路安全,周转汉中补给。 然而,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可谓水火不相容,就连远在江东的孙权都听说了,还曾特地向出使的费祎和董恢提醒过。 所以,诸葛亮很清楚,一旦把大军交给了杨仪,就意味着魏延很可能「 ”跳出来”。然而,在保全大军的基本原则下,这恐怕也是唯一的方案,无奈,但却没有选择。 可杨仪毕竟是搞后勤工作的,真要翻脸了,哪里是魏延的对手,之前双方就经常反生矛盾,魏延曾拿着刀架在杨仪脖子上,杨仪吓得一把鼻涕一把泪,都是诸葛亮居中调和才避免事态升级。 生命垂危的诸葛亮,叫来了随军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做了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安排: 网络截图:央视版三国演义.托军杨仪 第一:杨仪接任前线统帅,率领全军,沿褒斜道撤回汉中; 第二:魏延统领所部断后,最大程度让魏延远离指挥中枢,争取魏延「 ”平和”地完成任务; 第三:万一魏延不听指挥,姜维再领一军接替魏延断后,同时保障大部队安全,魏延就随他自便吧。 第四:费祎可作为成都的代表,全程佐证这波安排,同时尽量去做魏延的思想工作。 第五:为了不让敌人发觉,诸葛亮死后秘不发丧,待大军撤到谷中,确保安全后再料理丧事。 既要平衡内部关系,又要保证军队安全,还要防患敌人进攻,直至临死,诸葛亮还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鞠躬尽瘁再尽瘁。 蜀汉建兴十三年八月末,萧瑟秋风的西北高原,刮过渭水两岸,为蜀汉操劳一生的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的军中溘然长逝,享年54岁。 网络截图:央视版三国演义.秋风五丈原 诸葛亮27岁出山,扶保刘备父子又奋斗27年,为酬谢先主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为恢复汉室,重建太平盛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自己的生命之血,为后人铸就了中国人忠贞勤勉的不朽巨像。 就在丞相辞世的当天晚上,前线官兵并不知晓,夜放孔明灯侦查敌情,灯油将尽而下坠,宛如流星,从东北划向西南,投入营帐。诸葛亮生于东北方的山东,落幕于西南方的巴蜀和秦岭,这恐怕是对死者最好的慰藉吧。 网络截图:央视版三国演义.恢复中原大旗 费祎套词,魏延暴怒 很快,在杨仪的安排下,费祎来到了魏延的军营,以此试探魏延。 网络截图:央视版三国演义.费祎 费祎把情况向魏延说明后,魏延说道:「 ”丞相虽亡,我还在,你们这些人回去治丧就好,我当亲自率大军破敌,何以因为一人而荒废天下的大事?况且我魏延是何许人也,怎能听命于杨仪,做他的断后!” 看看,魏延果然怒了。 在魏延看来,诸葛亮临终托付的时候,凭什么叫了杨仪、费祎甚至是姜维,就不叫上我魏延,有什么话不能当面说?是不信任我,还是要给我下套? 其次,杨仪一个管后勤的,有什么资格统领大军,还来命令我?我的面子往哪搁? 最重要的是,这么一搞,意味着失去了军权,考虑到二人长期不和,杨仪又是个小心眼,可想而知,回到汉中后,我魏延能有好果子吃? 当务之急,一定是先夺回军权!既然费祎是丞相的司马,那就拉笼费祎联名写书信,下发到各级军官手里,让大家听从我魏延的指挥。 魏延提议费祎署名书信,费祎是何等聪明的人,回答道:「 ”我还是做中间人再去跟杨长史谈谈吧,毕竟他是文官,不懂军事,应该会答应的!” 有时候吧,勇猛刚烈的人,反倒是没有什么心机。魏延听费祎这么一忽悠,也觉得开始没必要搞得这么僵,那就让费祎先去和杨仪谈谈吧。 他哪里知道,政治斗争,可没有什么先礼后兵,一招的软弱,搞不好满盘皆输。看看十余年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就可想而知了。 费祎离开魏延军营,快马加鞭就返回了五丈原大营,魏延这才缓过神来:被绕进去了!急忙去追,已经来不及了。 魏延的底,已经彻底让杨仪摸清了。 如果说诸葛亮对魏延是半亲半离的话,那杨仪对待魏延,绝对是水火不相容! 魏延这心理啊,太不踏实了,便派人去观察杨仪的动静,结果才知道,那边大部队已经按照诸葛亮的安排,引次退军了。 网络截图:央视版三国演义.帐中魏延 可想而知,此时魏延心中的懊恼与愤怒,懊恼是因为,这么容易就被杨仪费祎套了进去,暴露了自己;愤怒是因为,此时的自己,已经被他们当成局外人了,做什么事情都没有了沟通! 魏延心中肯定很清楚:你杨仪现在就已经隔离我了,真到了汉中,那还不得往死了收拾我?这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了!前线之事,晦明难辨,既然丞相遗言撤军,我何不抢先撤回,然后上奏天子,说你杨仪造反。天子若信,则我就出头了,天子若判断不明,那我也掌握了军队和汉中,至少有资本和你杨仪继续斗下去,那里可是先帝委托我经营了十余年的大本营。 于是,趁撤退的命令还没有下发,魏延抢先统领所部,直接南归,同时火烧栈道,延误杨仪大部分的撤退速度,为后续安排赢得时间。 网络截图:央视版三国演义.魏延火烧栈道 矛盾已经公开化,魏延、杨仪各自上表控告对方叛变,一日之内,文书都传递到朝廷。刘禅就此事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蒋、董二人都保证杨仪而怀疑魏延。天平已经偏离了魏延。 杨魏火拼,王平立功 杨仪此时也面临着极大的考验,一则要稳定军心,二则要防备司马懿偷袭,三则还要对付魏延,有一处不慎,则可能满盘皆输。 首先,按照丞相的遗嘱,秘不发丧,大军分批而退,姜维接替魏延断后,很快就撤到了褒斜道的深处。 此时,五丈原当地百姓,才发现蜀军已经撤退,有亲魏者就跑去告诉司马懿,司马懿确认后,率领大军追击至山谷中。早有预案的姜维率军转向,直接迎战。 网络截图:央视版三国演义.姜维断后 考虑到蜀军已退,战略上已经胜利,司马懿并没有贪恋战术的得失,谨慎起见果断引兵而还,正所谓退军勿追,更何况是诸葛亮的部队。 这件事很快在当地百姓中间传开,就有了「 ”死诸葛走生仲达”的谚语。 司马退军后,仔细地勘察了五丈原蜀军的驻地,不禁大赞「 ”天下奇才也!” 再说杨仪这边,司马懿追兵已退,大军终于得保平安,于是开始发布诸葛亮亡故的讣告,三军素服沮丧,无不失声痛哭,而然更严峻的情况是,栈道已经被魏延火烧,大路以绝。 网络截图:央视版三国演义.山谷发丧 杨仪深知,如果魏延抢先占领汉中,会出现多么不确定的危急,于是命令大军临时伐木凿山,架起通道,昼夜兼行,追赶魏延。 魏延刚出褒谷口,进入汉中盆地,立足未稳之时,杨仪统领五部青羌无当飞军就赶来了,魏延也毫不示弱,严阵以待,双方对峙开来。 杨仪命令王平率军接战,王平阵前对着魏延将士骂道:「 ”丞相尸骨未寒,你这是要做什么?”将士们也知道魏延这样做是不对的,很快,四散而去。 网络截图:央视版三国演义.王平呵斥魏延 魏延一看控制不住局面,带着儿子和几个部下,急忙掉头返回南郑城里,杨仪看到大势已定,随即派遣马岱追击,马岱在南郑城北门虎头桥附近,斩杀魏延,并将魏延的头颅带给了杨仪。 15年前,那个「 ”若曹操举天下而来,我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我为大王吞之”的蜀汉最后一位进攻型将领,刘备兵败夷陵后独守汉中七年的忠勇大将,魏延,就此画上了人生的句号。。。 如果当初诸葛亮病危后能推心置腹好好跟魏延谈谈;如果安排后事的时候把魏延也叫过来一起说说;如果杨仪多多少少给魏延点面子;如果费祎能给魏延建设性意见而不是去套词,可能,这个悲剧都不会发生。 当然,也许魏延的性格,这些如果,早已注定不会发生。 当马岱提着魏延的头颅交给杨仪后,杨仪竟然踩在脚下破口大骂「 ”庸奴,看你还能作恶吗!”并且夷了魏延的三族! 实拍:虎头桥 真小人的嘴脸啊,过分!怪不得诸葛亮不选你做继承人! 杨仪自以为从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料蒋琬继承大权,统御军政。杨仪从此愤愤不平,显露于声色。后来费祎看在私交情面上,前去劝说,不料杨仪竟说出:「 ”当初丞相新亡,我如果率领大军投降曹魏,哪里落得现在的下场!”。费祎再一次充当了打小报告的角色,把这些话告诉了后主刘禅,结果呢,杨仪被贬为庶民。可杨仪还不打算收手,继续上书诽谤,结果朝廷派人去捉拿他,杨仪自杀。。。 哎!建兴十三年中秋后,蜀汉王朝最终的三位栋梁,旗帜诸葛亮,武将魏延,文臣杨仪,就这样一时间全部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真是悲剧。 然而,也许只有这样,蜀汉的中枢权力,才能最快速平稳地交接,也许对于刘禅和蒋琬来说,未尝不是好事。蜀汉的历史,正是进入了蒋琬时代。 而这一切,谁又能说不是诸葛亮早已谋好的呢? 网络截图:央视版三国演义.诸葛亮 性格,有时候真的主宰了命运,也可能让别人算透了你。 中秋节,谨以此文,祭奠诸葛丞相和魏延! 诸葛亮像 本账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未经许可,请勿转载、抄袭; 如需交流、合作,欢迎私信联系,或VX:46963523 本头条号@故道之路专注于三国历史挖掘:包括三国资料整理、三国遗迹遗址探寻、三国交通道路;三国饮食生活;三国政治文化;三国战争等等。 详细记录历史细节,严格考证古今地理,依据史书原创本文,独家发表今日头条; 写一篇文章,通常要花五个小时以上,很不容易,请观众们动动手,点赞、评论、转发、收藏是对作者最大的鼓励,作者才可以坚持持续更新。 预知后事如何,请点击关注,即将更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哈日珠拉 小说 哈日珠拉 小说 关于哈日珠拉的小说下一篇:李自成失败因战略错误 并不是 李自成失败因战略错误 并不是 因为他与朱元璋有根本区别

文章评论